“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影响
学堂乐歌及其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学堂乐歌及其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截止到目前,学堂乐歌已经创始了100多年时间,其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项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
从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学堂乐歌”俨然是新音乐文化发展起始阶段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学堂乐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前近十年。
是学堂乐歌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近十年。
这是向全国普及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
一、学堂乐歌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宗教等,我国都遭受到了西方列强更为强烈的侵略。
在当时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个阶层的人民纷纷要求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才得到了推动。
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了新的开端。
具体来说,以方面,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渐形成并普及,戏曲、说唱以及词乐等相继出现在现代社会之中。
另一方面,宫廷礼乐在宋代以后就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走向了衰落。
同时,西方文化渗透,不断将一些新元素添加在了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之中,一些外国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音乐课。
此外,一些要求改良的洋务派官僚以及具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也逐步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另外,清政府时期,那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所带动的“向日学习”运动,也为新音乐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正是这样一种崭新的音乐文化,便是所谓的“学堂乐歌”,针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发展来说,“学堂乐歌”的存在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堂乐歌的兴起20世纪初,清政府鉴于“庚子事变”后的政治形势,转而被迫接受“维新派”提出的部分改革主张,由此来挽救国家走向崩溃的边缘。
1901年,“新政”正是宣布实施,且允诺了各种改良政策的实施(如“废科举、兴学堂”等)。
同时,各种新歌曲以及撰译编印介绍西方音乐的书谱刊物相继刊发。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学堂乐歌”已经逐渐成为了当时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崭新的风尚。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20世纪20年代中华音乐界出现的一种新型民族音乐艺术形式,它从乐理教育、音标普及、唱诗和音乐教材创作等多个方面对近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堂乐歌对乐理教育的影响是显著的。
学堂乐歌以其简单易学的特点,使得音乐素质相对较低的普通群众都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它采用了简单的音标记谱法、五线谱歌谱等形式,使得广大群众不再对乐理知识感到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积极投身于音乐活动中。
学堂乐歌为乐理教育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基础。
学堂乐歌对音标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学堂乐歌的音标是一种可视化的音乐写作系统,它把音符与音名直观地对应起来,便于学习者通过视觉方式掌握音高、音长等知识。
这种音标的普及使得广大普通群众能够用更简单的方式读谱,学习音乐。
音标的普及为近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基础,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素材。
学堂乐歌在唱诗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堂乐歌以简短、优美的旋律和形象生动的歌词为特色,它结合了传统民歌和西方合唱形式,使得唱诗活动成为一种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形式。
学堂乐歌的唱词大多以儿童、学生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教育性和情感性。
通过唱诗,学生们不仅能够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材创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堂乐歌以其简单易学、便于普及的特点,成为初、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
它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既有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音乐的新作品,既有外国音乐的经典曲目,也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
这些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音乐知识,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和热爱音乐。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通过乐理教育、音标普及、唱诗和音乐教材创作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基础,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也为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界发展的重要一种音乐形式。
它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学堂乐歌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转变。
学堂乐歌基于民间乐曲发展而来,采用西洋音乐的体制和语法进行演唱和创作。
它以激昂的旋律、独具特色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元素,使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学堂乐歌的出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中国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学堂乐歌对培养中国音乐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堂乐歌的兴起,促使一批具有音乐才华和创作能力的艺术家涌现出来。
这些音乐家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艺术内涵,也为培养和推动中国音乐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堂乐歌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学堂乐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
通过学习、吸收和融合西方音乐的元素,中国音乐得以与世界音乐接轨,并在融入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了独特的东方风味。
学堂乐歌的成功也打破了传统音乐主导地位的局面,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学堂乐歌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堂乐歌的出现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代表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学堂乐歌中表达的诗词内容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堂乐歌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也对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转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促进了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将音乐教育与公共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学堂乐歌促进了音乐教育普及。
学堂乐歌的教学形式简单易学,适合大规模普及。
它不仅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的机会,也为普通学生提供了接触音乐的渠道。
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得音乐教育普及到了许多学校和地区,扩大了音乐教育的受众群体。
二、学堂乐歌提高了师生互动。
学堂乐歌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共同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使得音乐教育更加活跃,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过共同演唱歌曲,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学堂乐歌弘扬了民族音乐。
学堂乐歌广泛使用了民族音乐作品,通过演唱这些民族音乐歌曲,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同感。
学堂乐歌将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相结合,为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民族音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学堂乐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堂乐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发音,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
学堂乐歌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堂乐歌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唱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曲,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师生互动,弘扬了民族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的教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地区。
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音乐人才和传承民族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影响
contents •学堂乐歌的起源与背景•学堂乐歌的内容与形式•学堂乐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学堂乐歌的影响与意义•学堂乐歌的传承与创新•学堂乐歌的局限与不足目录01起源背景晚清时期,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转型,教育改革也随之兴起。
学堂乐歌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
起源原因学堂乐歌起源于西方教会学校传入的儿歌和游戏歌曲,同时受到日本“学堂乐歌”的影响。
这些歌曲通常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知识等方面。
初步发展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发展高潮衰落与影响01反映时代背景传播知识培养道德观念010203代表作品《送别》《春游》01演唱方法技巧呼吸技巧学堂乐歌的演唱需要掌握声音的控制技巧,如音量、音色和音长的控制,以展现歌曲的韵味和情感。
声音控制咬字吐字音乐特点0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推动音乐普及促进文化交流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奠定音乐教育基础学堂乐歌为现代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培养音乐人才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学堂乐歌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为现代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03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意义01开启近现代音乐先河02传承民族文化011传承23学堂乐歌的创作往往基于中国古典诗词、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堂乐歌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留了历史记忆学堂乐歌的推广和传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培养了音乐人才创造新的音乐形式推动音乐教育发展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创新发展前景保护和传承学堂乐歌创新发展国际化推广01局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低不足加强本土特色提高教师水平增加设备投入解决办法与建议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李叔同学堂乐歌是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创办的音乐教育品牌,旨在为孩子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培训,引导孩子们从小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发展音乐才能。
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李叔同先生非常注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当代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叔同学堂乐歌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
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注重的是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
而李叔同学堂乐歌注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准。
李叔同学堂乐歌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很多培训机构偏向于引入西方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而李叔同学堂乐歌致力于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西方音乐的也能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李叔同学堂乐歌提倡全面发展音乐才能。
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很多培训机构只着眼于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李叔同学堂乐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包括音乐概念的认知、音乐听力的培养、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成为具有综合音乐素养的学生。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调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全面发展音乐才能以及探索创新音乐教育模式等方面。
随着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将会对当代音乐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培养更多音乐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李叔同学堂乐歌是一种以欧洲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及文化精神而形成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和音乐表现力,推崇独立思考和协作创作,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当代音乐教育界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传统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
李叔同学堂乐歌正是通过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和文化,达到了这一目的。
这种方法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艺术和文化的领域中得到更加丰富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使音乐教育更有趣和生动。
许多学生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感到枯燥和乏味,需要一种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育方法。
李叔同学堂乐歌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注重音乐教育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李叔同学堂乐歌方法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演奏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李叔同学堂乐歌方法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感性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表演和演奏活动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音乐教材。
它源于日本的音乐教育,传入中国后,经过改编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风格,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学堂乐歌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教育性。
它不仅包含了歌曲教学,还涉及到了音乐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全面、系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在近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学堂乐歌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它的推广和普及,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堂乐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学堂乐歌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唱歌、分析和表演的技能,还涉及到了音乐理论、和声和曲式的讲解。
这种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学堂乐歌既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音乐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和演唱各种歌曲,学生能够较好地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意义,提升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进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三、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和融合学堂乐歌的出现和推广,为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学堂乐歌融合了日本音乐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
这种教学体系的形成不仅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也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2019年教育文档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20世纪初,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逐步兴起和发展的歌唱文化,一般是指为学堂唱歌或学堂开设音乐课而编制的歌曲。
学堂乐歌在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洋的基础上,传播西方音乐知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促进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形式的建立以及推动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方面彰显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学堂乐歌概述(一)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欧美列强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的时期,在维新变法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一批有志青年为了探寻富国强兵、反帝反封建的救国之路,东渡到日本学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音乐教育,以实现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教育。
(二)学堂乐歌的内容学堂乐歌在中国灾难重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与发展,其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堂乐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人民群众抵御列强入侵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富国强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潮;其二,对“军国民教育”进行积极宣传和大力推行;其三,反映拥护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新政的革命心声,提倡追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民主精神;其四,表现学习新文化的欲望,倡导“移风易俗”的民主思想,同时学堂乐歌结合学校教育和生活现状,向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
(三)学堂乐歌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对“学堂乐歌”歌曲的编写是以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现成歌调为蓝本,填配进去我国自创的歌词,甚至有时存在将同一曲调反复填配不同歌词的情况。
而以我国传统音乐曲调为基础进行填配歌词的歌曲以及由我国音乐家自创曲调填配歌词的歌曲相当少见。
学堂乐歌歌词的创作强调“言文一致”,并使其适合儿童的需要,大部分歌曲采用单音歌唱的方式,即齐唱曲调,而多声合唱的方式较少,并且歌曲的作者对歌曲音乐表现形式并无过多要求。
所以,我国学堂乐歌的表演形式常见于学校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歌唱,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的基本乐理知识和记谱法。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一种以歌曲形式来传达学习知识的教育歌曲,它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堂乐歌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记的歌词,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学堂乐歌的历史渊源、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渊源学堂乐歌起源于19世纪,最初是由德国教育家佛洛贝尔(Friedrich Fröbel)提出的。
在佛洛贝尔的教育理念中,歌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知识。
他提出了“教育的游戏化”概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歌唱、游戏等方式去接触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
随着佛洛贝尔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学堂乐歌开始在欧洲各国的学校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在20世纪,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学堂乐歌逐渐传入了美国和亚洲各国。
在中国,学堂乐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学堂乐歌成为了中国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音乐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将学堂乐歌引入课堂,用歌曲的形式来教授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仅可以用来传授基础知识,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选择一些简单易唱的学堂乐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堂乐歌的旋律简单易记,歌词朗朗上口,非常适合用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歌曲。
除了音乐教育,学堂乐歌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语文教育中,一些经典的诗词和古文常常会被编成歌曲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唱歌来记忆诗文,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英语教育中,英文歌曲也常常被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通过唱歌来练习发音和记忆单词,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浅析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影响
浅析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影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学堂乐歌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呈现了不一样的态势,它的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音乐从传统逐步转型到现代。
一、学堂乐歌的发展自学堂建立起来之后,乐歌也逐渐出现,它最早出现在传教士办的学堂中,后来在国人创建的学堂中也开设了乐歌课。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制定,也突破了中国持续前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让音乐第一次登上了教育舞台。
虽然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一过程却也经历了艰辛的十余年,学堂乐歌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虽然说这是皇帝下的诏书需要执行,但是推翻千年的封建理念与制度却也并非易事,归根到底主要源自以下几点:其一,观念难以改变;其二,新鲜事物难以接受;其三,资源不足难以开展。
在克服多种困难之后,先后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开设了乐歌课,至此,乐歌课逐步走向平稳发展的状态。
二、学堂乐歌的兴衰1912-1927年是学堂乐歌的发展期,自民国建立之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伴随着政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师范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使得教育的宽度越来越广,学堂及乐歌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学堂乐歌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循环状态。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的普及也给学堂乐歌提供了更新的动力,有志青年们反对旧文化,朝气蓬勃高唱学堂乐歌,使学堂乐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这一阶段出现了《骑竹马》、《文明婚》、《友谊》等倡导新社会风气的作品。
歌颂民主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这是对旧的传统文化一次脱胎换骨般地革新,推动了知识文化的普及工作,它不仅受到了青年们的追捧,而且也获得了众多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学堂乐歌的衰退要从中华歌舞学校的建立说起,1927年在上海创立了一所专门培养流行歌舞的教育机构“中华歌舞学校”,虽然说这是一所私人性质的学校,但是它也具备着深刻的历史含义,它的创立预示着流行音乐与歌舞正式走入中国的音乐教育领域,同年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毛毛雨》就此诞生。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指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用歌曲,通过歌曲的形式来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和音感的培养。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堂乐歌通过朗朗上口的歌曲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学堂乐歌中的歌曲内容通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例如描绘自然景象、讲述日常生活、反映社会现象等,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这样的歌曲能够打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学习音乐知识。
学堂乐歌通过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曲式等音乐元素,培养了学生的音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学堂乐歌的旋律简单明快,易于吸收和记忆,这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唱出歌曲。
而且,学堂乐歌的节奏感强烈,有明确的节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
学堂乐歌通常采用简单的曲式结构,如AB、ABA、ABAC等,这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歌曲的结构,从而在音乐表演中具备一定的才能。
学堂乐歌通过歌曲中的歌词,传递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扩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堂乐歌的歌词往往涉及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音量、音色、节奏等,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基本的音乐运用技巧,如合唱、对唱、转调等。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音乐表演中。
学堂乐歌还能够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如戏曲、民乐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堂乐歌通过歌唱和合唱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学堂乐歌的教学通常以班级或全校的集体合唱为主,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在集体合唱中,学生们还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动作,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
学堂乐歌的合唱形式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学堂乐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堂乐歌以其简单易学、富有启发性的特点,深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堂乐歌的定义、特点及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堂乐歌的定义及特点学堂乐歌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唱歌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以简单易学、轻快活泼的曲调和深入浅出的歌词为特点,是一种适合学生学唱和集体表演的音乐形式。
学堂乐歌不仅包括传统的民歌、儿歌,还包括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以及专门为学校音乐教育创作的教学歌曲。
它的特点是旋律简单易记,歌词朗朗上口,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集体合作和情感表达。
1.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学堂乐歌是学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学堂乐歌中的简单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在学堂乐歌的陪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堂乐歌的学唱和表演是一种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唱学堂乐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合作、表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学堂乐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感知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
3.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学堂乐歌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音乐学习资源。
学堂乐歌中的歌曲种类多样,包括了丰富的民歌、儿歌和流行歌曲,还有专门为学校音乐教育创作的教学歌曲,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经典之作,又有时尚的新歌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学习内容。
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19世纪清末民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当代社会。
从历史来看“学堂乐歌”应该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产物,当时的中国社会极贫极弱,人民软弱可欺,在此情况下,众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以团结、进取为宗旨的国民精神改造的问题。
而音乐则成为了有效改造国民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
学堂乐歌是处于中国社会的危难时刻的中国的社会精英们为了救中国的目的,主动的向外国音乐学习而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是将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化的国民素质教育的起始点,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开路石,对中国近现代的音乐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长达5000多年的中国灿烂文明的历程种,华夏子孙坚强不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其中也包括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些硕果累累的精神文明,曾指引着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引导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到来。
洪钟大吕代表着秦汉文化的鼎盛,霓裳羽衣伴随着隋唐文化的兴衰,评弹小曲吟唱着明清文化的故事,那又是什么为我们现代的精神文明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从鸦片战争到《南京条约》搭配“戊戌维新变法”到《奏定学堂章程》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的“天朝上国”“中心帝国”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野蛮的打击。
中国文化开始在反思自己失败的同时,被西方的文化冲击着,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热衷于追求“西学”,“西学”中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忧国忧民的文化先驱们开始思考如何用“西学”来拯救中国民众愚昧的心志,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
几经探索之后,终于由“学堂乐歌”吹响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开创了中国文明的新篇章。
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①、学堂乐歌的发展,使音乐课成为了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原本为选修的“乐歌”课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使学校唱歌逐渐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新风尚,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音乐教育从此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②、学堂乐歌的发展引进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音乐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学堂乐歌采用的是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而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体制实际上是借鉴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运动和音乐教育界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一套严谨而科学的教育体系,使中国的音乐教育直接进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③、学堂乐歌促进了西洋音乐的传入,西方的音乐文化知识、乐理知识、五线谱、简谱、作曲技法,西方乐器、西方音乐的表演形式,声乐和器乐的演唱演奏法,音乐教育法等均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给中国的音乐创作家和教育家带来很大的启蒙,使中国的音乐研究也步入了正轨,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研究的著作,如曾志忞所编著的《音乐教学论》和《和声学》等著作[3];④、学堂乐歌使集体唱歌的形式成为学校音乐课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这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促使了中国“合唱”歌曲的产生,例如李叔同的《春游》歌曲曲调优美、歌词清新、旋律流畅,至今仍是我们十分喜欢的歌曲;⑤、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乐歌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的《国学唱歌集》等乐歌教材都是这一段时间涌现出来的,其中有很多一直使用了许久,影响了中国一代甚至几代人;⑥、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新型的音乐教育家,他们对学堂乐歌的而创作、编配、推广、介绍等,做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指在学堂或教学中使用的音乐歌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学堂乐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和培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堂乐歌的定义、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堂乐歌的定义学堂乐歌广泛存在于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学校教育目标和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音乐作品。
学堂乐歌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堂乐歌通常由专业的音乐教育专家和教师精心挑选和编排,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选择、歌词的创作典型等,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感受人文情怀、学习情感和美感的表达。
学堂乐歌通常具有简单易学、易上口和易表达的特点,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更容易把握和理解音乐语言,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近现代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中国,音乐教育被列为了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将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推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近现代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表现力,学堂乐歌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学堂乐歌作品的创作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生活、学习、情感和心理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堂乐歌作品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校园生活、学习经历和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投入音乐教育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近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受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影响深远,同时又受国外新潮流音乐的兴趣不断熏陶,由此有了一段绚丽多彩的历史,使音乐创作和表演走向新的领域;而学堂乐歌,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瑰宝,勾勒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轨迹。
”学堂乐歌(XueTang LeGe)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音乐,发源于汉朝文人仿效楚国乐曲创作的古典音乐,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它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曲调,同时也受到了人们所欣赏和尊重。
由于其丰富的音乐色彩,学堂乐曲成为中国近代的振兴的催化剂,经历了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后,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音乐流派。
一、历史发展学堂乐曲从汉朝开始,经历了明朝和清朝时期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文化。
其中,清代学堂乐歌经历了以毛教授及其门人韦得光著名和重要体制机构的发展,以及后来清政府民国政府两个阶段开展学堂乐歌教育活动的推动作用。
二、影响在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中,其受到的影响更多的是文化的,但也有道教文化的影响,比如乐曲的和声多以五宫六角为基础,清代民间传统乐歌就保留了道教乐歌特点,传统的模式。
此外,学堂乐歌也大量使用汉语,它经历了时期的变迁,也从日常语言中获得了激发灵感。
三、现在的音乐形式相对于古代学堂乐歌,现代学堂乐歌受到了现代音乐领域多方面的影响,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优点,又开始增加一部分当代化的元素。
现在的学堂乐歌逐渐形成了以民歌、小调、钢琴曲等音乐形式为主,以童谣、歌谣、歌功课等文言文歌曲及其他子类型形式为辅的综合格局,成为家喻户晓的乐曲类型。
四、影响在近年来,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激发了更多的音乐创作,而且也启发了一些其他音乐类型的发展与创新。
同时,学堂乐歌还大大受到传统音乐家的青睐,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现代音乐家和音乐创作者的热捧,形成了一个乐歌文化的家族,也让中国的新音乐更加多彩多样。
总结而言,学堂乐歌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吸收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可以说是一支很重要的音乐声音。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作用李梦瑶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作用李梦瑶发布时间:2023-05-13T00:48:54.296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期作者:李梦瑶[导读]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初步发展的标志。
在学校里播放歌曲辽宁师范大学 116029摘要: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初步发展的标志。
在学校里播放歌曲,以及开设音乐课,有系统地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五线谱教学和五线谱介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相继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
学堂乐歌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音乐发展道路的试金石。
关键词:学堂乐歌;音乐教育;沈心工;李叔同一.学堂乐歌概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了惨重的代价,但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效仿西方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当时的政治改革家意识到:要尝试建立新的教育制度,走西方的路,学习日本和欧美,建立新型学校,才能有可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建立了起来,这些学校被命名为“学堂”。
康有为和梁启超大力宣扬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提倡在学堂设立音乐课,并取名为“乐歌课”。
所以“学堂乐歌”就是指在二十世纪初出现在学校里学生们学习并演唱的学校歌曲,这些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堂乐歌的产生二十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知道音乐作为美育课程在现代音乐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
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我们最开始是向日本学习,他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在政治、教育、科技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也是第一批留学生大部分选择日本留学的原因。
留学归来后,把在日本学到的有关音乐的知识带回来,成为了最早的音乐老师。
从学堂乐歌开始我国无乐无歌式的死板教育形式被逐步改变,音乐课正式作为一门课程被写入教学安排中。
“海归”们意识到音乐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和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唱相同的歌,可以使大家的心往一处想,产生相同的情感。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近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种集体唱诵的形式,通过集体合唱和唱诵,传统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被传递给后代,成为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
学堂乐歌对音乐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堂乐歌是传统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基础,它包含了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堂乐歌,学生可以学习音高、音程、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学堂乐歌注重发声技巧和合唱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堂乐歌对美育教育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堂乐歌注重内容的选择和艺术的传承,通过学唱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审美情操。
古典音乐作品常常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堂乐歌的形式,可以传递这些思想和情感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学堂乐歌对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堂乐歌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堂乐歌,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文人和学者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学堂乐歌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学堂乐歌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演示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堂乐歌注重集体合唱和协作,通过学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堂乐歌常常要求学生配合唱、音准、声音的均衡和合唱的协调,这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和合作。
通过学堂乐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美育教育的推广、文化传承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必须得到重视和推广。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1. 引言1.1 李叔同学堂乐歌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是一种结合传统音乐和现代元素的音乐形式,由知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创立。
这种音乐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音乐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李叔同学堂乐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深刻的歌词内容,深受广大年轻听众的喜爱和追捧。
李叔同学堂乐歌在当代音乐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
通过李叔同学堂乐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之间的融合,体验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和交融,带给人们全新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
李叔同学堂乐歌是一种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音乐形式,它不仅具有音乐性,更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对当代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1.2 当代音乐教育现状当代音乐教育现状可以说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演变和革新。
在过去,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方式传授,比如学习乐理、演奏技巧和音乐历史等内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
现在,音乐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逐渐融入到数字化和在线教育的趋势中。
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来学习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这种新型的音乐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当代音乐教育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普及化的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倡导个性化和创新性教学方法。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影响李叔同学堂乐歌的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群。
这种普及化的教育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
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
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代表人物: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汉等。
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部分作品:《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读书》《扬子江》《纸鹞》《放牛》《燕燕》《勉学》《黄河》《中国男儿》《勉女权》《体操(女子用)》《从军乐》《雪中行军》《革命纪念》《共和国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影响摘要: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19世纪清末民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当代社会。
从历史来看“学堂乐歌”应该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产物,当时的中国社会极贫极弱,人民软弱可欺,在此情况下,众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以团结、进取为宗旨的国民精神改造的问题。
而音乐则成为了有效改造国民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
学堂乐歌是处于中国社会的危难时刻的中国的社会精英们为了救中国的目的,主动的向外国音乐学习而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是将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化的国民素质教育的起始点,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开路石,对中国近现代的音乐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堂乐歌;历史;作用;影响;意义【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244-02在长达5000多年的中国灿烂文明的历程种,华夏子孙坚强不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其中也包括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些硕果累累的精神文明,曾指引着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引导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到来。
洪钟大吕代表着秦汉文化的鼎盛,霓裳羽衣伴随着隋唐文化的兴衰,评弹小曲吟唱着明清文化的故事,那又是什么为我们现代的精神文明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从鸦片战争到《南京条约》搭配“戊戌维新变法”到《奏定学堂章程》到“五四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的“天朝上国”“中心帝国”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野蛮的打击。
中国文化开始在反思自己失败的同时,被西方的文化冲击着,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热衷于追求“西学”,“西学”中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忧国忧民的文化先驱们开始思考如何用“西学”来拯救中国民众愚昧的心志,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
几经探索之后,终于由“学堂乐歌”吹响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开创了中国文明的新篇章。
一乐歌的背景1.从历史来看“学堂乐歌”应该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产物。
鸦片战争之后,船坚炮利的外国列强使中国陷入了双半社会的深渊,清政府腐败无能,苟且偷安,致使中国人民抗敌心志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以团结、进取为宗旨的国民精神改造的问题,而音乐则成为了有效改造国民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文人因此开始极力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梁启超在目睹了日本学校唱歌后就曾感慨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1]。
于是在“戊戌变法”时,他们积极兴办新式的文化教育,提出了废八股,设学校的主张,在变法失败后,还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借此来传播新思想,唤起年轻一代“救国图存”的立国大志。
而这些一系列的运动对“学堂乐歌”的诞生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堂乐歌”产生的社会孵化巢。
2.从曲调来看,最初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一种填词歌曲,选用的曲调大多是欧美和日本的歌曲曲调。
这是当时的中国近代音乐先驱们为了改变当时“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折中之法,同时,这也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紧密相关。
当时的中国社会“极贫极弱”而近邻的日本则因为“明治维新”而渐渐强大,那些正如饥似渴的寻找着成功范例的中国革命先驱们不可能不注意到日德的成功,所以“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主张盛行一时。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著书立说,介绍日本学制或去日本考察,而当时留日的许多人中也有人开始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开始学习考察日本的唱歌教育,并学习写作新乐。
他们回国之后,就将日本学校唱歌的创作方式“选曲填词”介绍到了中国,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学堂乐歌。
这其中许多作品的曲调还包括日本词作家填词在日本已广为流传而被中国的学堂乐歌作者们所填词而成为中国学堂乐歌的,最为人熟悉的便是李叔同填词的《送别》。
由此可见,中国的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创作方式很多地方受了日本音乐的深刻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完全就是一种仿效日本学校唱歌的行为。
因为我们不能忽略这么一个事实,即:诗词在音乐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填词”这一创作途径来看,学堂乐歌的创作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法,它大多是用中国的古典诗词来作为歌词或用古典诗词的创作手法来创作歌词的,例如:李叔同的《将进酒》、《行路难》等。
其外,也有很多著名的学堂乐歌是采用中国曲调来填词创作的,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李叔同用民间器乐曲《老八板》填词的《夕歌》、《祖国歌》等。
后来渐渐的还有了我们自创曲调的乐歌,如沈心工的《黄河》、《采莲曲》,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等。
这些自创的曲调虽说还比较稚嫩,未能摆脱模仿欧美与日本歌曲的形态,但却是我国近代自己创作的最早的一批作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从特点来看,学堂乐歌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仿效日本学校唱歌(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欧化曲调和西方歌曲曲调)而发展起来的。
在发展过程中,又与我国的语言文化、社会的进步要求、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同时吸收欧美歌曲的一些因素,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的一种新音乐体裁。
它最大的作用是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士气,而正是这个士气、这种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之路,并一直影响至今。
它的特点大致有两点:(1)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主要为选曲填词,它的曲调往往采用日本和欧美的学校歌曲、流行曲调等“旧瓶”来装上“新酒”——自己创作的诗、词来歌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人民的伟大坚强、英勇奋斗,有的还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与黑暗、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反对迷信等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优劣品格;(2)乐歌词曲一般都比较浅显、简练贴近生活,有广泛的参与性,便于交流普及,又寓教于乐,非常适合于我国当时的国情和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而针对中学儿童学习的特点,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作用和教育方法,前人总结道:“况音乐一科,与中小学教育有绝大关系者曰:一曰以音乐输入科学也,嬉戏娱乐,儿童天性,今以其性最近者唱歌之中,即输入以各种科学,儿童常常复习,了解自易;一曰以音乐劳逸也,国文算学之后教以音乐,音乐之后教以修身,难易分配,儿童方不兑其苦;一曰以音乐化其个性而成一共同性也,儿童之性,彼此各殊。
音乐者有统一,参差,唱则俱唱,止则俱止,渐以养成共同一致之习惯;一曰以音乐整理其秩序也,儿童心思多属活放,不守秩序,今以音乐调和,秩序按拍,则秩序自生”[2]。
由上面两个特点,可以想见,学堂乐歌的特点由时代造就,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它的内容积极向上,形成简单明快必然会对中国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从代表人物来看,时代的发展,必然会造就时代的巨人,而时代巨人的成长也必然会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由人去书写的,学堂乐歌这个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巨大作用的历史产物自然也和历史巨人的推动有着莫大的关系。
20世纪初,中国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学习新文化知识以报效祖国,从那时起他们中的一些立志于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就开始学习新乐,从而成为我国学堂乐歌的先驱,他们主要有: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等。
此外,还有很多的艺术家对学堂乐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种产物、是新文化诞生的一种标志、也是新思想的催化剂,那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它对如今的中国音乐教育还有什么样的影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二乐歌的作用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伤的里程碑、开路石、先锋者的角色,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学堂乐歌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甚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作为时代的号角吹响过时代的强音。
从学堂乐歌诞生的背景来看,它就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精神、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改变社会风气、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而产生的。
大多数作品表现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这些作品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人民的伟大坚强,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与黑暗,所以这些歌天生的本质中就具有战斗性,引领着人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走向胜利,在中国现代的历次革命中,这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一直激励着人们反抗帝国主义、打击日寇,在反日期间,很多抗日歌曲都有着“学堂乐歌”的影子,如《少年先锋队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是以选曲填词的方式创作的。
它们在抗战甚至在现在都一直被人们所传唱所吟咏,激励着我们向前奋发。
2.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学堂乐歌”大多用白话文创作而成,对白话文的传播,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播和中华母语教育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现在流传下来的“学堂乐歌”大多是选曲填词的歌曲,由于早期音乐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它们的国学深厚,所以文词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广为传唱,如李叔同的《送别》,其优美、凄凉的歌词伴随着歌曲的传唱而广为流传,为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①、学堂乐歌的发展,使音乐课成为了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原本为选修的“乐歌”课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使学校唱歌逐渐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新风尚,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音乐教育从此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②、学堂乐歌的发展引进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音乐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学堂乐歌采用的是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而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体制实际上是借鉴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运动和音乐教育界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一套严谨而科学的教育体系,使中国的音乐教育直接进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③、学堂乐歌促进了西洋音乐的传入,西方的音乐文化知识、乐理知识、五线谱、简谱、作曲技法,西方乐器、西方音乐的表演形式,声乐和器乐的演唱演奏法,音乐教育法等均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给中国的音乐创作家和教育家带来很大的启蒙,使中国的音乐研究也步入了正轨,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研究的著作,如曾志忞所编著的《音乐教学论》和《和声学》等著作[3];④、学堂乐歌使集体唱歌的形式成为学校音乐课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这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促使了中国“合唱”歌曲的产生,例如李叔同的《春游》歌曲曲调优美、歌词清新、旋律流畅,至今仍是我们十分喜欢的歌曲;⑤、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乐歌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的《国学唱歌集》等乐歌教材都是这一段时间涌现出来的,其中有很多一直使用了许久,影响了中国一代甚至几代人;⑥、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新型的音乐教育家,他们对学堂乐歌的而创作、编配、推广、介绍等,做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