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赏析第二讲:李劫人及其大河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品内容上:历史小说为 主。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说虽 然取材现实,富于强烈的批 判现实主义的特点,但奠定 他地位的“大河小说”系列, 却全部是历史题材,用今天 时wenku.baidu.com的话来说,那就是远离 了当时文学的“主旋律”。
• 《死水微澜》(1936)《暴风雨前》 (1936)《大波》(1937)三部曲基 于作者绘制历史巨幅长卷的宏伟企图。 • 作者计划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中心展 开历史叙述,将此前后各分为三个小段 进行小说创作。 • 而“预先布局出的”也是最先创作出的 是辛亥革命前的三小段,即命名为《死 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这三 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
• 李劼人曾留学法国,受法国 文学特别是大河小说影响较 大。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 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变迁 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 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 微澜》、《暴风雨前》、 《大波》。
• 这三部编年体历史小说,时 间跨度近20年,出现人物 400多个,三卷六部近150万 字。因这三部作品具有宏伟 的框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 是“大河小说”,亦被称为 “小说的近代史”。
• 二、李劼人生平:
• 李劼人早年生活经历坎坷, 阅历丰富,这为他的创作 贮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 1、童年时期:(1891-1907) • 他9岁即随在衙门当差的父亲游走 他乡,颇受贫穷和颠沛流离之苦。 读了两年小学,就去当排字工。刚 14岁,父亲病逝,留下三代寡妇、 两块洋钱和他这个唯一的男丁。母 亲右脚残疾,不能行走。他既无兄 弟姐妹,又无伯叔诸姑,仓促之间 只好独撑家庭。
• 小说经由四川一隅社会 历史情态的绘制,将中 国历史巨变前夕“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社会情 况呈现纸上,预示着社 会变革的“大波”的到 来。
• (三)《大波》简介: • 《大波》是专写辛亥革 命前后四川保路风潮和 起义风云的。
•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六年前 四川民间争得的川汉铁路修 筑权无偿转给外国人,这激 起民间社会的极大怨愤。怨 愤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川震惊 全国的四川保路风潮,并最 终引发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 朝的统治。
和国人盲目崇洋后面的奴性意识 (《夹坝》)。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白话小 说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对中国 文学现代化做出了独特贡献。
• 2、中期历练(1919—1926): • 这个阶段他创作了十几个中短 篇小说,主要为社会问题小说。 • 《兵大伯陈振武的月谱》描写 了军阀部队扭曲人性必然会使 人走向堕落。
• 《只有这一条路》揭露了热衷 于尚武从军的丑陋心态。 • 《编辑室的风波》揭示军阀统 治下从事新闻工作的艰难。 • 日记体中篇《同情》流露出对 西方文明,尤其是对西方人浓 厚的人情味的赞叹和倾慕。 • 这些作品在艺术上显得较粗。
• 3、鼎盛时期(1935—1949):
•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和演练,李劼 人迎来了其创作的鼎盛时期。期间共 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除代表其最高 文学成就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 澜》、《暴风雨前》、《大波》外, 还创作了不失为20世纪40年代优秀长 篇佳作、敲响了蒋家王朝丧钟的—— 《天魔舞》 。
• 三、李劼人小说创作 概况: • 李劼人的小说创作明 显呈现为四个阶段:
• 1、早期创作(1912—1918):
• 这个时期他有8个短篇小说问世,除 《夹坝》是文言外,其余全是白话小 说。现存5篇。这些小说暴露了私塾 教育和封建家庭教育制度的陈腐、愚 昧(《儿时影》),勾画了官僚政客 投机钻营、军阀部队敲诈勒索的丑态 (《盗志》《做人难》《续做人难》 《强盗真诠》),讥讽了欧洲优越论
• 4、修改与重写时期(1949— 1962): • 发表了两个短篇小说; • 主要精力倾注到了对三部曲的 修改与重写上。由于当时特殊 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作 者特殊的身份,他的改写与重 写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令人深 思。
四、李劼人的主要作品
• (一)创作作品:
• (后人整理出版)
• 第一卷 《死水微澜》 第二卷 《暴风雨前》 第三卷 《大波》(上、下) 第四卷 《大波》(重写本) (上、中、下)
• 《大波》即以此历史事件为描写 对象,以真实的历史人物、重大 的史实,再现了保路风波乍起到 同志军兴起,再到引爆武昌起义 策应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 小说气魄雄伟、结构宏达、场面 壮阔、人物众多,是一部艺术化、 形象化的“小说的近代史”。
• 六、李劼人及其小 说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
• (一)李劼人小说的历史地 位:
• 6、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1937—1949): • 抗战爆发后,李劼人积极投身民 族救亡运动,主持中华全国文艺 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工作,主编 会刊《笔阵》,在极其艰苦和险 恶的环境下,坚持开展文艺救亡 活动,揭露蒋家王朝的罪恶与腐 朽,迎接成都的解放。
• 7、新中国成立到病逝 (1949—1962): • 新中国成立后李劼人一直担 任成都市副市长一职,并且 继续从事文艺创作,在“作 家”与“市长”、“想象者” 与“执政者”之间不断寻找 自己新的历史位置,直到 1962年病逝。
• (二)“遗忘”的经典:
•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名 著,李劼人和他的文学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文学史 “遗忘”了,一直没有得到 人们相应的重视,在文学史 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 首先,对新文学史研究具有奠基作 用的王瑶先生的《新文学史稿》, 对于李劼人是只字没提。 • 后来刘绶松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 初稿》,丁易先生的《中国现代文 学史略》,林志浩先生的《中国现 代文学史》等等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都不约而同地“遗忘”了李劼人和 他的“大河小说”的存在。
• 直到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 学史》才开始涉及李劼人。在该书 第十章第五节“其他作家作品”中, 用了600余字介绍李劼人、《死水 微澜》和《大波》。 •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是一部有特色的新文学史教材,但 对李劼人作品的论述也只有吝啬的 800余字。
• 1981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才将李劼人 作为了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书中不仅介绍了李劼人的生平, 而且介绍了李劼人早期的中短篇 小说和“大河小说”系列,并且 重点分析了《死水微澜》的人物 形象和李劼人长篇小说创作的艺 术风格。
• 李劼人及其小说被“遗忘” 的原因: • 1、地域上原因:索群独离 。
李劼人早年留学法兰西,归 国后一直“蜗居”于巴山蜀 水之间,与外界联系交往较 少。
• 2、身份上:无党无派。 他既不是作家群中的京派, 又不是海派;既非“左联” 成员,又非延安派;他不是 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他 只是一位坚守在故乡土地上 默默耕耘的成都乡土作家。
• 3、中学毕业后(1912-1919): • 前三年随舅父游宦数处,当过 知府科长,办理过统计,代办 过文牍,亲见了辛亥革命后中 国新的官场现形记,滋生了对 官场的反感和对辛亥革命成果 的怀疑。
• 1915年投身于现代传媒,先后 做主笔、编辑、社长兼主编等 职。 • 1919年6月参与发起“少年中 国学会成都分会”,创办会刊 《星期日》,鼓动“人人自觉 去创造这光明的新世界”, “断送这贪污黑暗的老世界”。
• 小说以成都半官半绅的郝公馆 为结构中心,串联起维新派新 锐苏新煌、激进的革命党人尤 铁民以及城市贫民伍大嫂等, 在多线交织中将郝公馆与官府、 士绅、商贾、党派、贫民、学 生、暗娼等各个阶层、各色人 物等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演绎出来。
• 小说通过对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前夕 近十年四川的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红 灯教起事、廖观音遇难、立宪党人的 活动、同盟联络暴动、政学冲突等史 实的想象与叙述,生动地展示了广阔 丰富的社会画面和历史景观,内中激 荡着新旧思潮的斗争、新学旧学的冲 突、各种势力的对抗、不同政见的茅 盾和不同党派的纷争,勾勒出官绅子 弟在新潮旧浪之间挣扎沉浮难以抉择 的窘态。
• 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展现 了中日甲午战争到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内地 民间死水微澜的生动景观, 从底层、民间和政治经济地 理的边缘,预示了近代中国 更加殖民化的社会现实和历 史动向。
• (二)《暴风雨前》简 介: • 《暴风雨前》前承《死 水微澜》后起《大波》, 表现了1901年至1909年 间的时代脉动。
• 第五卷 • 第六卷 • 第七卷 • 第八卷 • 第九卷 • 第十卷
《天魔舞》 《中短篇小说》 《散文》 《诗歌戏剧及其他》 《文学批评》 《书信》
(二)译著作品: 李劼人既是杰出的文学家, 又是优秀的翻译家。 他是法国文学在汉语世界译 介和传播的先驱者之一,为 中国文学汲取法国文学营养, 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
• 李劼人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杰 出的小说家。他的《死水微 澜》、《暴风雨前》、《大波》 三部曲,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 壮阔的历史风云,
• 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 说”,奠定了中国长篇 历史小说的现代模式, 完成了中国历史小说的 现代转型,开创了中国 历史小说的新格局。
• 他翻译的法国主要作家作品有: • 莫泊桑—《人心》; • 福楼拜—《马丹波娃利》(包 法利夫人)、《萨朗波》; • 都德—《小东西》(小物件)、 《达哈士孔的狒狒》 ; • 左拉—《梦》(与马宗融合 译);
• 勒浮斯特—《妇人书简》; • 发莱斯—《文明人》; • 亚尔费· 德· 费尼—《单身姑 娘》; • 黑人作家赫勒· 马郎—《露都 亚纳》等。
经典名著赏析
The Classics Appreciation
《经典名著赏析》
第二讲: 李劼人及其大河小说
一、李劼人简介:
• 李劼人:(1891.061962.12),四川成都人,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 家。原名李家祥,曾用 老懒、抄公、菱窠等笔 名发表作品。
• 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 会》; • 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 风雨前》《大波》; • 发表翻译作品几百万字。
• 另外,他还翻译了鲁意 士,歹里野、马尔格利 特、阿尔夫、爱德孟龚 古尔、罗曼罗兰等人的 一些短篇小说和独幕剧。
• 五、《死水微澜》《暴风 雨前》《大波》简介:
• (一)《死水微澜》简介: • 《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 回镇为主要场景,以民女蔡大 嫂、掌柜蔡兴顺、袍哥罗歪嘴、 土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 情仇为基本叙事脉络,在弥漫 川西文化风情的大背景中,活 画出草根阶层中的袍哥与教民 两股势力之间相生相克、相激 相荡的风貌。
• 2、中学时代:(1907-1912): • 李劼人16岁时才在亲戚资助下, 到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 书。21岁中学毕业时,资助他 的亲戚也死了,他只有废学求 业。
李劼人中学时受到了新思潮的 影响。他喜欢读传播“民主”思 想的报纸。受到过师长中同盟会 会员的熏陶。参加过四川“保路 运动”,亲历和目睹了血与火、 生与死的场面与精彩瞬间,这为 他最终成为巴尔扎克、左拉式的 “历史的书记员”提供了想象历 史的方式和重要的源泉。
• 4、赴法勤工助学(1919年8 月—1924) : 先后进蒙北烈大学和巴黎大 学研读法国文学史、近代文 学批评等,同时从事文学创 作和法国文学翻译。
• 5、赴法归国后(1924-1937): • 1924年暑假回国后,进《川报》 当编辑、写评论。因创作讽刺小说, 开罪于军阀而被捕。 • 1925年先后在成都大学和多所中 学任教,并与友人创办实业。 • 兴办实业受挫,从1935年5月起专 事文艺创作直到抗战爆发。
• 什么是大河小说? • 大河小说是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 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式,由巴尔扎 克率先实践,被左拉、罗曼罗兰 等众多作家所追随。其特点是: 多卷体,长篇幅,大容量,时间 跨度大,涉及人物多,背景广阔, 特别适合以编年的方式表现社会 历史的重大变迁。
• 《死水狂澜》、《暴风雨前》、 《大波》这三部连续性的历史长篇 小说,其结构上受左拉《卢贡—马 卡尔家族》的影响,在创作方法上 却采用了民族式的创作方法——情 节完整、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因 此融古今中西为一体,具有文学和 历史双重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