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生活

创造性的生活教育,是基于生活问题、增进生活质量的创造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这种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他们进行创造性生活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必需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它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又服务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换言之,在学校进行创造性的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性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非常典型的生活问题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反思自己的问题解决方式,并运用发散性思维,想出多种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从中选出最好的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会积累一定的社会生活技能,包括社交技能,如与人交谈的技能、合理安排每天生活的技能等。但是,拥有这些技能,并不意味着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技能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遇到与同学或好朋友的人际冲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办法,并从中找出最适当、最有效的办法,妥善地解决问题,收到最佳的效果。

创造性的生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这种教育涉及学生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整合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而不是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在这些教育影响中,包括家长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我们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学生自身的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都会影响到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册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较多的理解和温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格的发展。同时,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较高的社会技能,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在这种教育中无可作为。事实上.学校在创造性的生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概括地讲,学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创造性生活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创造性生活所必需的动机和人格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来完成,或者必须由学校制订系统的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才能达到上述教育目标。

就具体的教育内容来说,学校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社会性问题作为教育方案的核心内容。最近,我们对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的发展与培养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开展了教育实验。我们发现,如果能从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人手,制订严格的教学方案,每周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同时注意改善学生的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环境(主要是教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育实验过程中,我们的干预或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教师领导方式的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干预工作同时开展。其中,教学内容共包括九个单元,涉及三类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九种典型的社会活动情境(上述三类人际关系各包括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三种情境)。

例如,在发动交往方面,我们设置了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即“主动结识:

我怎样让老师认识和了解我?”具体问题为:“如果你所在的班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你会怎么做?怎样才能让老师认识你,对你有好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说出你想到的办法,尽量说出跟别人不同的办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使他们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想办法,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维持交往方面,我们设置的一个问题情境是,“维持友谊:我怎样帮助我的同学或朋友?”具体问题为:“如果你看到几个陌生的孩子正在欺负你的一个朋友,这时你会怎么办?怎样才能不让朋友受欺负?”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帮助同伴、维持友谊关系的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冒险性和挑战性,适当而有效地维持与同学或朋友的社会关系。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让教师反思和改善自己的班级管理或领导方式,督促他们改变专断的或放纵的领导方式,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发展的民主的领导方式。另一方面,督促家长反思和改善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创造充满温情和理解的民主的家庭环境。

事实证明,这种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培养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创造性和受欢迎程度,缓解了他们的社交焦虑,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当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创造性的生活教育方案理应有所不同,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人格特点和社会生活内容都是不同的。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社会生活问题的设置、学校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创设等方面,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求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常犯的一种错误是,过于强调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人格倾向的培养。这大大降低了创造教育的效果。事实上,即使一个人具有高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格倾向和创造动机的激发,这种能力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不能成为现实的创造性。因此,人格的培养理应成为创造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对而言,让学生形成积极的问题解决倾向和习惯,较之短期的思维技能训练,其效果更明显,更具有长期效应,因为人格倾向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