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B. Federick Skinner
缺点: a.受事实限制,普遍采用困难。 b.强调机器化教学,不重视师生互动。 c. 编序教材不容易。 d.学习孤立化,缺乏社会化功能。
26
第四节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 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 时,这一动作往往也随之发生。 ▲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柯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堆箱
(二)基本观点
1 学习的实质:构造一种完形,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 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3.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概括了行 为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行为,而不是意识;第二,它的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 不是内省式的;第三,它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 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础理解。他认为学习 就是刺激替代的过程,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 立的刺激-反应(S-R)联结。
四、奖励与惩罚:刺激情境的变化 五、消除不良习惯 六、评价
第五节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基本观点▲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 ,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内驱力:个体由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 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2、理论假设 反应潜能=内驱力 X 习惯强度
09级《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八章 教学
➢ ①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分科任教年限
➢ ②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 机会
4.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 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 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 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下进 行的。教师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两点:承 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方式应当多样化。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 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 接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教 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教育应当成 为教育者经常性的自觉追求。
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 (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 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 作业)。
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 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 课、时。
➢ ①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 固定的班级。
➢ ②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 分成许多连续而相对完整的小部分,每一小 部分为一“课”。
➢ ③时: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内 进行。
(3)课的研究与发展
(2)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贯彻要求
第八章学习动机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洛厄尔 实验发现:成就动机 较强的一组在完成学 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 得进步 ,学习效率相 对较高 ;而成就动机 弱的一组则没有取得 明显的进步 ,学习效 率相对较低。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 着学习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达到最佳水平 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之后则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 增大而下降。
[启示]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
动本身的动机。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
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认 知 主 义
一、强化论 (行为主义) 二、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五、控制点理论 六、归因理论 七、成就目标理论 八、自我价值理论 九、自我决定理论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各种:
羡慕学生的地位与外表(好奇心) 服从家长的决定,实现家庭的希望 希望得到奖励,回避责备 对学习活动或学科内容感到兴趣 争取良好成绩,得到好分数 保持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或声誉(自尊感) 争取入队或做个优秀生 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升学 选择职业、完成个人志愿 从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名利 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人民服务,当好接班人
(一)动机与兴趣
兴趣是指趋向某一活动对象的内在倾向。
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间接兴趣是因为对学习将取得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兴趣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有趣是一种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的直接兴趣。 有趣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就形成乐趣。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 迷恋,常被人们称作为爱好。
第五讲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三)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15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1、实验: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16
2.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说)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 过程,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间 形成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3.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1)准备律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 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 ,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29
★强化类型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呈现 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 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而如 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 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 撤消正强化物和呈现负强化物都会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因而 它们都是对操作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
第五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主要内容:
概述; 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
第一节 概述
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与教过程,其 科学基础应是学与教的理论,而首先是学习 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 理论。
24
3.类化 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对同类条件刺激 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被称为 刺激类化。 4.分化 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 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 5.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 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八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八章课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改革第三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现行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即学科1.在古代历史上,便有将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的传统。
2.对科目的价值进行了论述3.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被视为学科的内容或教材。
4.优缺点:(1)学科课程有其逻辑性及系统性强的优势,有利于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然而,只注重学科课程势必会造成和加深学科的分离,忽视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不利于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二)课程即经验1.所谓课程,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它取决于学习者个体亲身的经历,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经验说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3.优缺点:课程经验说注重个体的能力,关注个体经验的不断获得,往往忽略了系统学科的学习,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三)课程即活动1.课程是指有计划的学科或其他活动。
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
(四)课程即文化再生产1.鲍尔斯和金迪斯为此主张的代表人物。
2.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要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五)课程即社会改造1.代表人物是巴西的费雷尔。
2.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让学生适应社会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去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课程引导,年轻人就能准备好并有能力改造世界。
二、课程的种类(一)根据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方式的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谓最早的学科课程。
2.学科课程的设计以学科为中心,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具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
《教育心理学》参考题
《教育心理学》(李小融)题库第一章1.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基本理论;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与评定.3.简述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8)概括而论,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B、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C、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5.简述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10-11)A、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B、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C重视研究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得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D、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E、人本助于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第二章1.个体社会化(20)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现代教育表现出两条最基本的发展趋势:形成终身教育制度;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任务。
3.(学会学习)是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关键。
4.学生个人心理的发展目标是要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5.课(23)课的含义: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定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课的组成:(1)内容输入(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经验输出6.(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心理学复习题
⼼理学复习题⼼理学复习题第⼆章中⼩学⽣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注意的含义(填、选)P19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的⼼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定的对象,⽽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的⼼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下去。
注意的功能(填、选)P20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品质(填、选)P201.注意的⼴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度是指个体在同⼀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为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种类(填、选)P21根据产⽣和保持注意的⽬的性和意志努⼒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意注意是指没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定意志努⼒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也成随意后注意。
中⼩学⽣注意能⼒的培养(简)P23中⼩学⽣良好的注意能⼒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也可以进⾏专门训练。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3.加强意志锻炼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5.运⽤特殊⽅法,训练注意⼒6.做些集中注意⼒的训练⽆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学教学中的运⽤(论)P25⽆意注意的含义:是指没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
⽆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受⼈的主观状态的制约。
在教学活动中,学⽣的⽆意注意既有积极作⽤,⼜有消极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注意⼒的消极因素,充分利⽤那些有助于集中学⽣注意⼒的积极因素。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注意⼒的⽆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先,应该注意教室外部环境对课堂的⼲扰;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
(举例)(2)注重教师仪表⾏为:⾸先,教师着装服饰要⾃然⼤⽅;其次,教师的⾔谈举⽌要⼤⽅得体,避免过多的⼝头禅。
(举例)(3)规范学⽣⾏为2.充分利⽤吸引学⽣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多种教学形式和⽅法感知、感觉、知觉的含义(填、选)P27感知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消费者行为学第八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消费者行为学第八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第八章。
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内容介绍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理论,以及它们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学习从几方面入手: –因经验而生:有计划训练、偶然获得–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改变是比较持久的消费者刺激反应二、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效果,可分为:;加强型学;削弱型学习;重复型学习三、学习的作用(一)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二 )促发联想刺激对象之间的联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想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四、消费者学习的方法(一)模仿法(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二)试误法(自我尝试)消费者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起连结。
(三)观察学习法(观察他人行为从中得到信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注意:观察与模仿不同五、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学派;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1、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2、区分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反映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应用条件:低介入情境下,经典性条件反射比较常见。
在低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学到的不是关于刺激物的信息,而是关于刺激物的情感反应。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B )A、连续性;B、固定时距式;C、固定比例式;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D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D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5、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之相似的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 C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强化。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学习的基本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理解、应用等一系列认知活动,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理解等认知活动,不断地构建知识结构,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来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者在接受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形成习惯和技能。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和结果,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习者的行为。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合作、交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学习者在社会实践中的角色和作用。
4.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
总的来说,学习的基本理论涉及到认知、行为、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活动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和探索。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6.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8.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9.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心理学四大学派关于学习的主要理论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经典实验
皮亚杰“水量多少实验” 在实验中,儿童只关注到长度与量的关系, 而未注意到瓶子口径与量的关系。在皮亚 杰看来,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 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 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 式。由此得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 程”,因而在教授儿童某种知识时,应想 方设法使儿童理解,把新知识同化于儿童 原有的认知图式中。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 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 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 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 是外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维果斯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应在社会性情境中积极相互作用。
(B. F. Skinner,1904—1990)
斯金纳实验箱
斯金纳学习理论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 主张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使学习对每个问题做出积 极的反应。 小步子原则: 将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 及时强化原则: 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 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 自定步调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的进度。 低错误率原则: 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 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过多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 习的速度。
奥苏伯尔的认知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认知接受学习理论注重有意义的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机制类型等作了精心的分析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和接受教学的偏见以及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间关系的混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文档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学习原则和学习方式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过吸收信息、加工知识和习得技能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教学设计和学习改进。
1.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由俄罗斯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的行为变化。
根据这个理论,通过联想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会感到饥饿,这种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了条件反射。
2. 效应贬低理论效应贬低理论主张,人们对于频繁遇到的刺激会逐渐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反应。
因此,学习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相同的刺激中,而应提供新颖和多样化的刺激,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这一理论对于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讲授或培训过程中。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人类学习不仅受到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尤其是观察行为的结果。
他强调了模仿和观察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尤其重要。
4.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会根据其行为的后果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相同的行为方式。
如果行为得到了奖励,个体就更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相反,如果行为受到惩罚,个体就更可能避免采取这种行为。
5.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建构和解释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新的意义和理解。
因此,构造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体化的。
6.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下)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幻灯片1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幻灯片2主要内容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目标记忆学习、正强化、负强化、观察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运用运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分析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强化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利用其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幻灯片3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苛勒的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结构学习论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幻灯片4一、苛勒的顿悟说苛勒简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阅读材料:P173苛勒的叠箱实验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幻灯片5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意义:1. 强调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为认知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把整体性原则应用于学习领域,对教师建立整体的教学观非常重要。
幻灯片6二、认知理论的学习观●认知理论的学习观主张:●①学习是通过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②学习不是受习惯支配而是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③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环境;●④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幻灯片7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托尔曼简介托尔曼(1886~1959)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着重研究有机体的中央(内心)的过程。
以各类迷宫为学习情境,其中有许多选择点,即通往目的地的符号或线索。
认为学习者所学得的不是动作系列,而是预期(或目的)与符号间的联系或预期的证实,并以证实原则来代替强化。
深入研究学习理论
深入研究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深入研究学习理论,探讨其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学习理论的起源学习理论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学习是通过感知和经验积累而实现的,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学习理论逐渐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二、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和斯金纳。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可观察的行为活动,主张通过外界刺激与反馈来塑造和调节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在教育领域中提出了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方法,强调刺激与反馈的重要性。
2.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瑞斯基。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过程,主张通过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来获取知识。
认知主义学派在教育领域中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出了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和启发式教学策略。
3.建构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构建知识的过程,主张通过实践、合作和探索来促进学习。
建构主义学派在教育领域中提出了问题解决、探究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社会性。
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研究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教育者提供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其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比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奖励与惩罚教育方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动力;认知主义学派的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习理论提醒教育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动机因素,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
例如,建构主义学派倡导学习者的合作和探索,注重情境和情感的渗透,使学习更富有乐趣和意义。
最后,学习理论还促使教育者关注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9、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内容摘要】本章是全书的基本理论部分,为随后的章节提供了理论铺垫。
本章在阐述学习的概念、实质、类型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以及最新的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
勾画了教育心理学从过去的研究到今天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尤其是关于学习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习目标】1、说出学习的含义即其基本意义。
2、比较各种学习分类的依据,记住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的分类。
3、理解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说出尝试错误说、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含义。
4、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说出顿悟学习、信息加工模式的基本含义。
5、能运用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6、理解建构主义的发展及基本含义,运用其理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从低级的知觉学习到以思维为核心的高级学习,都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较发达的一个领域,许多心理学家从各自不同心理学立场、观点出发,对什么是学习、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心理学立场和研究的层面出发,对学习、学习的实质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解释。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概念把学习看成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现象。
人有学习,动物也需要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
比如,当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想适应变化的环境,只靠先天遗传的、本能的反应就不可能了,只有通过习得一些新的反应才能维持生存,这便是学习。
对人类来说也是一样。
依据巴甫洛夫的观点,凡是能建立条件反射的有机体,就有学习行为,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所以,在早期的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尤其是行为主义的研究,往往是通过对动物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验研究来说明学习问题,甚至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学习。
学习理论知识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人类如何获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理论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通过接受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塑造,通过奖励和惩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来建构知识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除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还有许多其他的学习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这些学习理论都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的来说,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1。
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D)。
(30分)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2. (A)«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0分)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苛勒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CD)(40分)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第二章2。
1认识认知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33.33分)A、可逆性B、灵活性C、守恒性D、补偿性A B C D2.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33。
33分)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A B C D3.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33.34分)A、可逆性B、灵活性C、补偿性D、发散性A B C D第二章2.2我的黄金时代1.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30分)A、E-mailB、QQC、短信D、微信A B C D2。
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30分)A、价值观不同B、心理需求不同C、情绪稳定性不同D、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A B C D3.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40分)A、自我完善B、认知他人C、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D、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A B C D第二章2。
3大学生活的一天1.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33。
33分)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A B C D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33。
33分)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A B C D3.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33.34分)A、可逆性B、灵活性C、守恒性D、补偿性A B C D第三章:3.1一个越来越响亮的称谓1.()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30分)A、崇高的职业道德B、渊博的专业知识C、先进的教育理念D、特色的教学能力A B C D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托尔曼的生平
托尔曼(1886-1959) 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 人物之一。曾任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和第14届国际 心理学联合会主席。托尔 曼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用实验的 方式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批评,并引申出对学 习的认知解释,这个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 诞生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 布鲁纳的生平 2. 认知表征理论 3. 认知学习理论 4. 结构教学理论 5. 发现学习理论 6. 布鲁纳理论的评价
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以后的年代)。
在这个阶段,儿童要表征事物,必须先作用于事物。 随后,能够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相 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 生的事物。(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3)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相
2.5 潜伏学习
托尔曼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 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如在此 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就已经 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 潜伏学习。
2.6 认知-目的说的意义和贡献
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入到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 中,改变了联结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 械的错误观点。
叠箱取物实验:
接棒+叠箱
1.4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顿悟(insight):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与 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顿悟的产生:一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 ,二是由于大脑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具有组织力 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它服从于知觉的组织 律。
苛勒的主要观点
2.4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白鼠在学习方位迷津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 “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 托尔曼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 O-R公式。其中,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中介变量就是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包 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2.2 托尔曼的基本立场
托尔曼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 行为主义、符号-完形说,或预期说。
注重有机体的整个行动(act)。 行为区分为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声、光等
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是分子 行为,而动物在复杂实验情境中的走迷津,以 及儿童上学、打球等活动则是整体行为。
2.3 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 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学习过 程中问题的解决,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 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1.5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们承认个人有更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儿童应当通过理解问题的结构,而不是 对不理解的公式的机械重复进行学习。
在学习情境中,受试者构造和“领会”问题情境的 方式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能利用过去的经验,确实 正确“看清了”情境,他们就会产生顿悟。
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1 格式塔学派介绍 1.2 苛勒生平 1.3 苛勒的猿猴学习实验 1.4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5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应用
1.1 格式塔学派介绍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20世纪初,德国 主要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主要贡献:该学派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在对知觉进行
为了考察有机体学习 结果的实质,托尔曼 进行了一系列位置学 习实验中的一个小白 鼠走迷津实验,如右 图所示。
2.4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托尔曼认为,“指向一定的目的”,是行
为的首要特征,有机体的行为总是设法获得某 些事物和避免某些事物。 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期望,指个体依据已 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的准备状态,是通过学 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
1.3 苛勒的猿猴学习实验
苛勒的实验:19131917 接棒取物实验:在黑猩 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 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 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 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 蕉。(见图)
接棒取物实验:
苛勒的试验(1913-1917年)
叠箱取物实验: 在房间中央的天花板
上吊一串香蕉,猩猩 站在地板上而够不到 ,房间的四周放了一 些箱子(见图)。
1. 布鲁纳的生平
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长期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和英 国牛津大学,他的贡献是教育心 理学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 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 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 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 或认知一发现说。
2. 认知表征理论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
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早期的认知派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早期的认知派理论 1.完形-顿悟说(苛勒的顿悟说) 2.认知目的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开创性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整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主要观点: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
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与行 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1.2 苛勒生平
苛勒,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195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 越贡献奖,在“20世纪100 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排行 榜上排名第5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