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大气环境保护》一课的教学案例及启发
上虞中学王苗芬
[摘要] 绍兴市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教学展示活动的举行,再次掀起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
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绍兴县柯桥中学黄玉萍老师的《大气环境保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黄玉萍老师牢牢把握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出色地完成了新课标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特别是其自始至终体现了新课程“学以致用”的新思想,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主要阐述了黄玉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拓展学生思维、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所做的点点滴滴,希望我们可以从中有所感悟,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思想的要求。
绍兴市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教学展示活动于10月下旬在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展开。
绍兴市各地的优秀教师向大家展示了风采各异的课例,他们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好地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学基本功、独特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激情投入,交际互动、情景交融的课堂气氛,给前来观摩的教师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一致好评。
特别是黄玉萍老师的一节《大气环境保护》,不仅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出现多个亮点,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亮点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容忽视。
黄玉萍老师引用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1、2001年,1.7亿人受灾难的影响,其中97%与环境有关,这些灾难包括洪水、干旱和风暴。
2、一项研究表明,至少有5个小岛国将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消失。
如马尔代夫。
3、全球变暖将创造1.5亿环境难民,将引发全球动荡。
简洁的文字,沉重的数字,诱发学生思索,从而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一开篇,黄玉萍老师就激发了每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此可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
亮点二:设置悬念教学,创设思维情境
在讲解“全球变暖”这一知识点时,黄玉萍老师设置了一系列前后衔接,且以原有知识为铺垫
的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大气保温作用为什么会加强;除CO
2外还有哪些温室气体;CO
2
增多的人
为原因;全球变暖的后果;根据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等等。
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后,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中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
要使学生答的有效,必须教师问的巧妙。
中学阶段许多学生对地理课无多大兴趣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要么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但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黄玉萍老师正是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课堂上有效的设疑置问,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亮点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
黄玉萍老师了解到学生已掌握了“全球变暖”这一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寻找其它解决途径。
在这一发散型问题的解决中,黄玉萍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构成一种轻松自由的、面对面的“聊天”空间,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同学合作学习、相互配合。
从而在真正的合作中,彼此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创造出一种比他们个人精力总和还要大得多的力量。
加上黄玉萍老师语言亲切平和,与学生几乎不存在距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加以教师适当的鼓励引导,学生则会释放出无限潜能。
最后得出多种奇思妙想,譬如:人工降雨减温;将工厂搬至太空,人在地球上遥控指挥等等。
可见学生充分发挥了地理想象,做了超前思维。
教师除了专心聆听学生发言之外,还能积极做出合理、贴切的评价。
黄玉萍老师非常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是简单否定,而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他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授课过程中,黄玉萍老师还有意设计了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型想象的构想,让学生判断是否可行。
1、用“太空罩”降温。
在地球上空放置一个巨型“太空罩”,不仅让天空更美,更能抵挡太阳辐射,使地球降温。
用上千吨超薄金属片编织而成,绵延数十公里。
这种特制的金属片可以将有害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太空,并吸收相当数量的太阳能。
可以在太空停留100年之久。
2、给海洋“大补”。
给海洋注入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海水中水藻大量繁殖,使其吸收更多的CO2,代替原始森林,好象巨大的天然海绵,把温室气体吸收殆尽。
让学生思考,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引导帮助学
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探幽索隐,选择出最佳方案。
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亮点四:指导动手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黄玉萍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动手活动,教学生制作简易酸雨监测仪及其测试方法。
[目的] 利用对酸雨的及时监测,警告人们不要再污染我们的空气,号召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工具与材料] 大号塑料饮料瓶,剪刀,橡皮塞,大号注射针,精密PH试纸,砂纸,PH值比色板,透明胶,订书机。
[制作过程]
(1)按图一所示,把饮料瓶沿虚线剪开,边缘用砂纸打磨光滑。
(2)把上半部分饮料瓶口套上橡皮塞,如图二所示,把注射针插入橡皮塞中间。
(3)在下半部分饮料瓶底用针戳若干小洞,用PH试纸折成花朵放入饮料瓶底,同时把PH值比色板用塑料透明纸包好,再用透明胶粘在瓶壁上,如图三所示。
(4)把上半部分饮料瓶用订书机在边缘处订上适当数量的书订,使钉子一半钩住瓶子,一半弯成适当角度,正好钩住下半部分饮料瓶,如图三所示。
(5)在顶部蒙上纱布,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以防杂质进入阻塞针尖,如图四所示。
酸雨的监测过程:
(1)选择污染严重的工厂,在厂区内设若干测试点,放置酸雨监测仪。
(2)降水后,等雨水从注射针滴入PH试纸花朵上时,就可开始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随后与比色板进行对照,得到雨水PH值,做好记录。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脱离了课本的束缚,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与魅力——地理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理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下,问题自己解决。
亮点五:推荐网站地址,扩大学习空间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热点问题,关注研究的人多,新观点、新成果也层出不穷,所以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
出于此原因,黄玉萍老师向学生推荐了以下网站:
“人民网”()查“关注变暖”主题;
中国科普博览();
上海环境热线();
地理频道();
中国环保网;
环保青年网站
在现代环境下,电视、报刊、网络等都可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场所。
黄玉萍老师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打破课堂地理学习45分钟的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习大课堂,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渠道,扩大知识面,改教学时空狭隘性为广延性。
至于向学生推荐网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过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黄玉萍老师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课堂气氛融洽,课件较为精彩,思路清晰,教学步骤完整等等,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总之,其最大的特色还是在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应该重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空,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