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名词解释(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病人自主性: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营养素:是指来自食物和饮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某些临床条件下,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需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合理营养: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肠内营养:在病人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经口摄食量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采用的营养供给方式。

骨髓:是充填于骨髓腔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成人总量为1500ML 占体重的4.6%。

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异位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

窦性心率:是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异位节律:以窦房节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期前收缩: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防碍了肾小管的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

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

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梗死: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

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菌群失调症。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的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己,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

免疫防御: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功能。

免疫稳定: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

免疫监视:是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发展为肿瘤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是由先天性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能非特异性地阻挡或清除入侵体内的微生物及体内突变、死亡的细胞。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体液免疫:是指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药物的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防治疾病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一般是指药物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