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1)

(一)专业历史沿革 (1)

(二)校内外实训条件 (2)

(三)专业教学团队 (2)

(四)课程建设情况 (2)

(五)社会服务情况 (3)

(六)招生就业情况 (3)

二、建设目标 (4)

(一)总体建设目标 (4)

(二)具体建设目标 (4)

三、专业建设内容 (6)

(一)推进校企对接 (6)

(二)探索系统培养 (16)

(三)强化实践育人 (17)

(四)转变培养方式 (20)

(五)建设教学团队 (21)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 (24)

四、改革举措 (27)

(一)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27)

(三)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28)

(四)教学团队建设改革举措 (28)

(五)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革 (29)

五、绩效考核指标 (30)

六、专业建设预算 (33)

七、保障措施 (33)

(一)组织保障 (33)

(二)政策保障 (35)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王正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副教授)

姚繁(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客座教授)

项目组成员:

雷家炳(海南省报关协会主任,高级顾问)

王丽娟(海南皓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顾问)

王智明(海南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顾问)

王美琼(中国建设银行海南分行国际部副总经理,国际商会信用证专家,兼职教授)

姬国辉(海南省商务厅边贸东盟处处长,兼职教授)

吕明冬(宝辉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职教授)

刁斌(海南益阳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职教授)

符传法(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公司部门经理,兼职教授)

王国安(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电子商务专家,客座教授)

张梅英、蒙永坚、陈贤慧、张坚、陈广、陈丽云、陈珂等(海南经贸职业技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及相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张春玲、何忠谱、马红等(辐射专业带头人)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专业历史沿革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海南省对外贸易学校,创建于1985年,曾被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列入全国五所部属重点学校之一。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前身为外贸业务专业。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通过与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的密切联系(学院为其副主任委员单位、德育教育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参与其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活动,使国际商务专业无论在师资队伍发展建设,还是教学资源的获取上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职业教育优势,并以此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贸教育文化内涵,为国际商务专业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校内外实训条件

1.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条件

国际商务专业现有4个专业实训室,包括外贸单证实训室1间、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1间、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室1间、国际商务谈判综合实训室1间。基本满足了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等课程的需要。

各实训室根据课程要求不同配备12-60台电脑以及其它设施设备,均配有先进且适用的教学软件,准确实用地模拟了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环境,使模拟实训教学具有了最大的真实感,实训教学效果良好。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已与海南益阳医药有限公司、海南皓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宝辉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建有校外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观摩见习和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三)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大力引进与培养等方式,国际商务专业构建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年龄、职称等结构趋于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双师结构特色明显

国际商务专业10名专任教师中,全部具备双师素质。其中具有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及持有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有6人,具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师资格的教师有4人。其中有5名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从业经验。

聘请本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每学期到校举办专业讲座、座谈等教学活动,在业务现场指导学生的观摩、实习活动,其中5人长期担任实训课、专业课教学任务。

2.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国际商务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拥有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者占50%,中级职称者(含非教育序列)占40%,初级职称占10%。专任教师团队中研究生(含在读)以上学历者占60%。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梯状分布,教学水平高、事业心强,年轻而富有朝气。

(四)课程建设情况

五年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性的教学改革

2008-2009年,国际商务专业对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大幅改革:以注重能力提高为基点,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资深业务人员共同研究,以培养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为具体要求,积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原来以合同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之上,增加了以进口、出口实际案例为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教学内容。

2.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喜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别于2007、2008年获评院级、省级精品课;《外贸单证实务》、《国际金融》课程于2009年获评院级精品课;《国际贸易》课程于2010年获评院级精品课。

3.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结合课程改革的成果,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教材建设工作。由国际商务专业团队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18部,其中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精品课程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国际贸易制单实务》和《集装箱运输实务》等得到好评,被省内外多家高职院校选作相关专业课程教材。其中《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是根据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整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而成。

4.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从2007年开始,国际商务专业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与操守教育,并将相关思想渗透在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教学中,作为有职业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同时举办由校外兼职教师和行业成功人士主讲的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从2009年10月开始,将行业人士的讲座活动发展成为“商道论坛”系列教育活动,聘请来自政府商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优秀人士结合自身经历,以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多形式地向学生开展(展开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五)社会服务情况

近五年来,团队教师陆续承担了全国外贸业务员、全国外贸跟单员、全国外贸单证员、外销员等考试培训,应邀承担海关、商务厅、地市政府举办的行业干部国际商务培训班的培训任务,累计培训人数达7930人次。

团队教师王正华、张梅英、陈广长期兼任外经贸企业的业务顾问,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

(六)招生就业情况

1.学院升格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的新生报到率在本学院的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2.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4%;初次对口就业率到达86%。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较高。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长期的跟踪,2011年7月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7.5%。毕业生因“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紧扣“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定位,立足服务海南外经贸行业发展,依托海南热带农产品与水海产品(以下简称“两品”)种植加工行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造就适应海南地产品进出口行业需求的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以下简称“两员”)高端技能型人才。到2013年,把该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声誉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海南乃至华南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2.人才培养目标

国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适应海南地产品贸易要求的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单证员等国际商务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学生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单证员的考试通过率分别达70%、75%和95%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结构合理,教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高,第三方评价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的教学质量体系。

(二)具体建设目标

1.推进校企对接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由本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院为主体,在企业的参与下,依托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校企合作的平台,组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政界、学界、企界等方面的精英人才担任成员。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全面的校企合作制度。坚持学校作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

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形成动态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推行“课岗融合、学工转换、双师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三学年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教学组织形式,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通识能力和职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主要进行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同时学生将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双导师”(校内专业指导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作用,“双导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分阶段提升计划并负责全程指导学生。

按照“课岗融合”的改革方向,以外贸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为切入点构建适合海南省地区特点的“两员两品”(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与水海产品、热带农产品出口)培养目标的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与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行业企业在课程建设上的作用,两年建设期内,建成《海南地产品跟单实务》、《海南地产品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函电》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海南地产品出口贸易操作实务》、《海南地产品出口跟单操作实务》和《商务英语函电》等3门课程标准,设立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课程资源上网的方式,达到课程建设的全方位和立体化。

2.探索系统培养

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省考试部门监管下,试点招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二元录取机制;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招生考试制,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强化实践育人

紧扣“两员两品”的人才培养目标、联合海南本地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企业性质的“经营性贸易实践基地”,以该基地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并在该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实训室和企业参与的业务部及单证部。

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到2013年国际商务专业能够建设至少8家校外实训基地。

改革实践考核评价方式,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成绩由过程控制得分与总评得分两部分构成,其中过程控制得分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任务结果来衡量,总评得分由校外职业发展导师评价而得。

4.转变培养方式

对海南水海产品及热带高效农业产品生产及进出口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调研与

提炼,形成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第1学期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教师先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操作技能;第2-5学期以学生的“做”为主线校内实训将课堂、公司、仿真和实训室等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尽可能真实的实景实境环境校外实习;第5学期后两个月和第6学期以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为主。大力开展学生课外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课内外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

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规范有序的数字化校园和开放式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5.建设教学团队

为实践“课岗融合、学工转换、双师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内培外引,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引聘1名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选拔培养骨干教师6名,建设期内,精心打造省级标准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团队,培养2名院级教学名师,力争培养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

建立兼职教师选聘、培养及考核制度,实施动态聘用机制,最终选聘行业兼职教师10人,并建立3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企业岗位实践技能,逐年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水平,优化“双师”结构,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专业资源优势,组织科研及技术攻关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完成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600人次,深入行业企业培训60人次,提供咨询服务120工作日,完成横向课题3个,开展技术研发,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

6.实施第三方评价

组成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评估委员会,引入9000质量管理标准,构建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标准体系,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的力度,建立以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核心的过程管理标准体系。建立一套覆盖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实习报告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标准。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调整动态机制,制订人才需求预测制度、考核方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和专业定期评估制度。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

1.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成立管理机构

以学院为主体,在企业的参与下,依托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校企合作的平台,组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政界、学界、企界等方面的精英人才担任成员。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本专业的校内外专业专家与行业专家选聘及联络;负责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负责本专业结构的优化、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修订、教学大纲的编制与修订、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改革等工作;负责本专业建设的深层次理论研究,定期召开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咨询论证会,了解社会行业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负责督促对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及开拓,学生就业情况等信息的跟踪调查与反馈;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参与其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完成本专业每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回顾性总结工作。

(2)制定规章制度

为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在成立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职责的前提下,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考评制度》、《国际商务专业带头人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是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

三是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制度。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院“政、

校、企、外”合作办学制度的范畴内,制定本专业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运行实施细则,制定《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国际商务专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建立起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激励机制,激励校企双方科研人员共同承担企业技术研发任务,实现科研成果及经济收益双方共享受,设立科研资金,激励专业教师承接产学研结合课题。把到企业学习和挂职锻炼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促进专业教师把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建立运行机制

按照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本专业建设要坚持学校作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与合作企业共同修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明确委员会的议事原则、职责分工、议事范围、议事方法、决策程序等事项,使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委员会每年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国际商务工作岗位标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设计、实施、评价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每年定期开展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或其他考核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开展国际商务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该工作岗位的前沿知识和理念;建立毕业生质量反馈网络,制定用人单位走访制度,定期赴企业开展调研工作,编写调研报告。

二是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工作,组织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本专业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基地建设;注重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计划,联合开发实践教学讲义,制定以企业业务骨干评价为主体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

三是完善师资培养运行机制。按照本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双师素质和挂职锻炼考核办法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国际商务专业兼职教师准入标准》和《国际商务职业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课时津贴激励机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共享优势,保证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本专业设置工作流程、人才培养计划编制修订流程、课程大纲编制流程等,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以保障本专业建设的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1)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

由行业专家、行业企业各岗位的业务骨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长期的交流制度。专业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外贸企业及相关部门走访,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开展对本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等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业务骨干一起座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和业务活动内容的发展变化。依据企业调研所获得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一手资料以及座谈会获得的信息,结合行业职业标准,会同行业专家、行业企业各岗位的业务骨干、合作企业等共同分析研究,理清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确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制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后将方案提请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再依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形成既能满足目标岗位对从业人员综合职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需要,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每学年结合海南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情况及人才需求状况,及时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新的人才方案实施进行跟踪,收集企业反馈信息,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积累丰富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使得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始终贴合社会实际对国际商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据此形成动态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见图1-1。

图1-1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图

(2)构建国际商务专业“课岗融合、学工转换、双师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①建设思路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明确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等核心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紧密型合作企业,围绕海南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的特点,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阶段提升计划,按照“课岗融合、学工转换、双师共育”的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

建设内容

“课岗融合”。根据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按照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改革方向,构建适合海南省地区特点的“两员两品”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专业和职业的角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按照“确定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岗位→分析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归纳核心能力→分解和分析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水海产品、热带农产品的贸易业务与跟单操作)→转化为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基础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全面构建基于海南地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

同探讨、分析实际业务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从实际业务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出发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将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专业素质的要求具体分解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课程,组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模块对应工作中某一个典型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某一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详见图1-2。

图1-2课岗融合设计示意图

以外贸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为切入点,将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与拓展课程三大部分。

职业基础课程指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要求,包括经济与国际贸易基本知识、思想道德、专业英语与计算机基本技能3个模块。

职业技能课程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为6个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包括:进出口合同操作(实训)模块、外贸跟单能力(实训)模块、货运及代理能力(实训)模块、报关报检能力(实训)模块、善后业务能力(实训)模块和进出口贸易操作综合流程(实训)模块。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职业能力模块对应一个典型工作岗位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突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

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与拓展课程是指与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综合素质要求,包括:职业道德与操守教育模块、职业生涯发展模块、个人综合素质拓展模块3项。详见表1-1。

表1-1 国际商务专业课岗融合课程体系一览表

“工学转换”。根据对外贸易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三学年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工学转换”模式。该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明确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核心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紧密型合作企业,围绕海南特色热带农产品与水产品,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阶段提升计划,实施“三学年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学年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的教学组织形式运行结构图,详见图1-3。

图1-3 国际商务专业“工学转换”运行结构图

第一学年:本学年主要进行职业通识能力和职业基础课程学习。校内专业指导师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校外职业发展导师主要负责带领学生到外贸企业、海关、码头等与国际商务活动相关的单位及场所,使学生对外贸行业和外贸企业进行初步认知。

第二学年:本学年主要进行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同时学生将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文函电等岗位核心课程教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与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使学生逐步熟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核心岗位的工作流程与方法。

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校内专业指导师主要对学生的入职心态与思想情绪变化,以及专业知识的迁移等进行指导;校外职业发展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实训。同时安排2-3门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实训学时,由“双导师”(即校内专业指导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推动校企课程共建。

“双师共育”。为学生配备校内专业指导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根据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由“双导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品牌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品牌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背景 保持快速发展,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较快发展进程之中。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带来大量城市房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大量工业与能源基地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市场也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建筑业各类规划,我国建筑业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体现: 1、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城镇化建设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并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建筑市场。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房地产、建筑业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3月16日,我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9-2020年)》,提出稳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目标到2020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的发展将拓展城市新增住宅建设市场。2020年前我国将有约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将带来大量新增城市住宅建设需求。此外,大量的城市陈旧住宅更新也将带来较大的住宅建设需求。同时,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的建设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我国明确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网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同时该意见要求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切实保障项目的落实和进度管控。 2、房屋建设市场。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投资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年均建设量达到720万套。其中,2019年开工建设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2019年开工建设781万套,基本建成601万套。2019年,全国已开工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注:实际为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1-11月份数据)预计2019年前,我国保障房将新开工约1,100万套、在建总计约2,000万套,我国保障房市场仍将保持较大建设规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5号),2019-2019年内我国将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棚户区的改造也将带来大量房屋建设需求。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的关键时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9.2万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5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600公里。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9年-2030年》,我国“十二五”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将达40.1万公里,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普通国道网总规模约26.5万公里,共约10万公里现有公路需要升级改造、0.8万公里需要新建。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计约11.8万公里,其中在建2.2万公里、待建约2.5万公里。 综上,“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有较大建设规模,公路、机场、铁路、轨道交通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

市场营销实验室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市场营销实验室 建设类型:新建√□ 扩建□ 系部名称:管理系 系部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申报时间:

一、建设实验室的意义 现今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入世、电子商务的普及都给国际贸易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我校的教育手段还是处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互联网通讯技术正在发展,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使用还几乎没有。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从20世纪??年代初起步建设,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发展,但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而当今专业实验室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建设实验室,市场营销专业能够建立实验室。这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建立实验室的意义如下: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创新的世纪。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国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也必然更为突出。信息化、电子化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基础。当前,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必然要面向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管理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等外部环境和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大趋势。 对于市场营销学科高等教育来讲,必须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适应新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长期以来,我校市场营销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这与市场营销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改革和创新是市场营销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挑战。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市场营销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基本素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对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案计划

重庆市南岸区爱心市场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改) 实施方案 重庆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7月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实施方案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包括两部分:集中市场及原有建筑外立面装饰、分散市场。 集中市场位于辅仁路S湾处(原旧车市场二期)。建筑面积约8251m2,共三层,首层层高5.1m,其余两层均为4.5m。筏板基础;钢结构。原有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主要为铝塑板幕墙装饰,装饰面积约为2151 m2。 分散市场为单个或几个并排单层爱心亭。爱心亭开间3m,进深2m,单个建筑面积约7 m2。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布置爱心亭数量。覆盖全区各街镇。建筑面积计划为10000 m2。 二、造价全过程控制目标 在业主单位的领导和监督下,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专业性强的特点,加强业主单位的投资管理职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对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的计价工作,实施以工程造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实现整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缩小投资偏差,控制投资风险,协助业主单位进行建设投资的合理投入,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造价全过程控制范围及工作内容 (一)、造价全过程控制范围:在施工阶段对项目进行工程造价全过程

控制,在竣工阶段进行竣工建安结算审核。 (二)、主要工作内容: 1.编制施工图预算,并作为控制进度款支付的依据; 2.参加涉及造价问题的施工协调会、工程监理例会,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对造价影响的情况。 3.根据施工图对项目中的主要材料、装饰及安装未计价材料、设备的实际发生数量和价格进行测算和审核。 4.对重大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测算增(减)造价,向业主单位提供造价咨询意见。 5.记录现场动态,收集证据,为业主单位“反索赔”提供建议,审核“工程索赔”报告书,防止或减少“工程索赔”事件的发生,协助业主单位处理索赔与反索赔问题。 6.安排专业人员参与与造价密切相关的隐蔽工程验收、工程阶段性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过程监控。 7.参与现场收方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和确认。保证按时到场参与收方。 8.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和施工单位送审进度月报,进行进度款审核并签注支付意见。 9.对施工过程中完成的工程量及费用进行审核和监控(包括审核设计变更工程量、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及洽商的费用,新增单价,验工计价)。 10.对涉及工程结算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11.按照业主单位的要求,提供与本工程业务范围有关的工程造价咨询意见。 (三)、竣工结算阶段

市场营销专业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调查报告 为了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实际需求,推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管理系统一部署下,于2008年3月至6月,利用课余时间,对眉山市光明公司、眉山飞跃电器、昆明诺正公司、成都五星红洗涤技术公司、广西洁伶有限公司、眉山摩尔玛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同时,结合学院07届、08届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进行了广泛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眉山市各企业对高职层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较为广阔。同时各企业也纷纷建议,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强化学生就业心态、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部分企业也表达了同我院市场营销专业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此次调研虽然时间较短,但得到了大量来自企业的有用信息,必将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市场营销专业需求现状、就业前景及职业特征 (一)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现在社会正处在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它的需要来自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个性化和成熟的市场需求。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优劣的关键标准,无疑是最终营销业绩的高低,而营销业绩高低又取决于该企业营销资源的实力——包括硬资源实力(设施及资金等)和软资源实力(营销意识及营销管理能力等)。后者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经验丰富、思路开阔和踏实勤勉的高级营销专业人才。市场营销人员是现代企业人才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状况来看,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市场营销人才,连续若干个月高居人才需求之榜首,而另一方面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求职者最多的也大部分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希望被企业聘用到市场营销岗位上去,但为何供给与需求无法达到相互平衡呢?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结构与素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实验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实验室建设现状: 包括: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情况、实验室设置、实验室设备拥有量、资金额、基本实验开出情况、组数、创新性实验开出率、现有实验用房面积、实验人员队伍现状等。 2、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3、2005-2007年的建设目标。 4、各实验室的具体发展规划: 基础实验室目标定位、新增哪些实验完善哪些实验 专业实验室淘汰哪些特色实验事例;创造什么品牌; 5、实现发展规划的资金预算安排(按现有仪器设备总额每年递增10%计算) 必须完善补充的实验装备主要设备的名称、功能、实验 形成特色的实验装备内容、预计机时数、服务的学 更新换代的实验装备达到何种水平 具有较高展示度的实验装备预计所需资金。 6、实验室队伍建设、人员配备情况、通过培训进修使现有人员达到何种水平,拟采取稳定实验人员队伍具体措施。 7、实验室环境建设。 供参考 实验室建设规划书 系部:计算机应用技术系

单位负责人签字: 填表日期: 2004年7月1日 实验设备处制 填表日期:2004年7月1日 目录(成稿后编制) 一、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实验室现有情况 现有建制实验室名称及发展沿革: 现有两个实验室:计算科学实验室(三个分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建立于2001年。 人员情况:兼职教师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 场地情况:计算科学实验室(三个分室)位于15号教学楼502、504、506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位于15号教学楼501室。设备情况:计算科学实验室现有三个分室,共有140台微机,其中两个网络机房,一个普通机房(机器老化,不能使用)。两个网络机房中有一个能够用于专业上机,另一个只能用于基础课上机。数学建模实验室现有一个网络机房,共有50台微机,可用于专业上机。两个实验室能用于专业上机的只有两个机房,共100台微机。 承担实验教学内容及工作量:计算科学实验室服务课程有:计算机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学实验、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值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计算机集中训练和毕业设计等。数学建模实验室服务课程有:数学实验、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集中训练和课程设计等。 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实验室建设目标与规划论证 1. 规划依据(必要性)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设基础及方案 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及本系目前专业设置情况并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需要,计划将计算科学实验室的三个分室进行改造,保留两个分室,撤销第三分室(第三分室现只有30台微机,全部不能用于正常上机,只能用于部分语言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数学建模实验室”更名为“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满足新上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需新建“应用统计实验室”。各实验室的具体规划如下: 1) 计算科学实验室

工程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工程学院 工程造价校内实训基地 建 设 方 案

2014年9月 目录 一、区域发展及专业发展现状 (3) (一)建筑行业发展状况 (3) (二)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现状 (4) 二、人才需求分析 (5) (一)云南省建筑业人才现状 (5) (二)云南省建筑业人才需求情况 (5) (三)造价专业人才现状 (6) (四)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7) 三、基地建设目标 (7) (一)总体目标 (7) (二)具体目标 (8) 四、基地建设内容及规划 (9) (一)小组式计算机房 (9) (二)工程识图实训基地 (11) (三)计量计价实训基地 (12) (四)工程造价工作室 (13) (五)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基地 (14) (六)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基地 (15) 五、基地建设进度规划 (17) (一)建设整体进度 (17) 六、经费预算 (18)

一、区域发展及专业发展现状 (一)建筑行业发展状况 据《2013-2017年中国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0-2011年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12497.6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7734亿元,首次越过10 万亿大关,增幅基本维持在20%以上,2013年更是达到了159313亿元。房地产及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并将贯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每一个阶段。 云南建筑业通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由2000年的3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9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0%,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稳步增强。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建筑业管理信息网的数据,截止2012年,全省共有各类建筑企业3228家,其中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137家、二级企业974家、三级企业1957家,有资质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95%,勘察设计单位630家、相关工程服务性企业468家、招标代理企业141家、造价咨询企业197家,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 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正式公布;2012年9月1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2014年4月15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

营销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今日标准营销体系建设方案 一、前言 (一)为了统筹营销资源,提高公司市场营销资源利用效率,系统化的构建营销体系,为 公司发展奠定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战略基础,根据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一般逻辑,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仅为建议性陈述方案,建立在制定人对“深圳市今日标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的有限了解基础之上,部分陈述具有“多项备选性”和“不确定性”。 (三)本方案为策略性简要方案,不包括具体实施计划。 二、市场概述 随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工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与世界工业强国直面竞争、密切接 轨的宏观市场大趋势下,国内 CNC 市场也迎来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不仅于 2003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而且当前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CNC 生产市场。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辽宁、 江苏和浙江,三省产品占了70%以上的市场。国内的 CNC 产值从2000 年的 1.4 万台到 2010 年逾 17 万台的产值,实现了十年内十余倍的增长,除2008 年受金融危机短暂下滑外,每年 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在增长,2006-2007 年甚至达到45%以上的增长率。数控机床普及率 也逐年提高,国内大中型企业数控化普及率至少已超过50%以上,中小型企业的数控化普 及率也在快速增长。随着市场持续的高增长,国内CNC 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价格竞争 也同步加剧。然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品牌虽有上升趋势,但仍然以低档和中低档产品 为主流市场的局面并未有明显改变;以德国、瑞士品牌以及日本、美国、韩国,以及台湾品 牌仍然分别占据着高档和中高档产品的主流市场,部分国产品牌和产品在此领域也有明显进 步,但整体上并未撼动占有率的弱势局面。 三、市场分析 (一)行业前景 从上述情况看,持续的高增长,且没有明显放缓的迹象,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角度讲,说明 CNC 行业仍然处于市场成长期;未来的数年内在本行业市场上仍将大有可为。只是随着 大中型企业数控化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其整体增势势必有所放缓,也意味着高档数控机床 在以大中型企业为目标市场的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长远角度看,中小型企业市场很有 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市场。 (二)细分市场分析 1、高档数控机床产品的客户对其产品精密度和工作效率要求很高,或者产品本身加工难 度大、产品价值高,所以客观上要求机床工作系统复杂,往往是由多套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经 过系统化融合而成的高级系统,其对机床本身的精密程度和系统协条融合能力要求很高。这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院(部)(盖章) 年月日

一、实验教学中心概况 含:二级学院概况(学科、专业、生师数等); 实验中心概况(中心设置、实验室数、面积数、设备总值等); 人员概况(专任管理员和实验教学老师等) 用1-2段文字叙述。 二、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 1、基本原则和依据 2、建设思路(含总体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建设) 3、实验中心组织结构图(如下例)

三、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管理人员概况简述 XXX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览表 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应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同一人不能兼任两个及以上中心主任。 四、实验室建设规划平面图(详附件1) 实验大楼实验室要求用CAD格式

五、实验室建设规划阶段 建设阶段规划概述 实验室建设规划一览表

六、特色实验室或特色实验项目介绍 各学院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有针对性的重点建设若干间特色鲜明,能体现我校地方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室,并开设一些特色实验项目。在此做300-800字左右的介绍。 七、实验室建设情况 (一)XXX实验教学中心 1、XXX实验室 按各实验教学中心,对各实验室进行介绍,主要包括: (1)实验室简介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实验室服务的专业、承担的实验课程等内容。 (3)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一览表。 XXX实验室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一览表 注:1、实验类型分为:演示/验证/综合/设计性实验; 2、实验隶属课程信息应按按人才培养方案填写;其中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拓展)、专业方向。简写为“基础/学科/专业/方向”。 (二)XXX实验教学中心 1、XXX实验室 ……..

市场营销实验室建设方案

市场营销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市场营销实验室的背景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相关的教学需要在理论层面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创造力,然后再培养学生用"抽象"的理论演化成日常市场营销的技巧。国外绝大多数的营销相关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都使用了配套的营销模拟教学软件,在学生毕业设计的时候都有机会利用专业的市场营销调查和分析软件包作为工具来完成毕业论文和了解先进的营销理论。我国有很多的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科系或者专业,但是相应的教学手段、实验环境、教学科研的工具却有待加强和丰富。 本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通过这种模拟实践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二、营销实验室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效益 在本实验室中我们的总体目标有四个: 1、建立一个先进,但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意义的网络环境,给教学和学生训练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营销教学软硬件平台,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2、利用市场营销实验室的微机来弥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课专业计算机的严重不足,并购买部分市场营销学科的模拟教学软件,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专业课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与管理实践环节的建设。 3、解决学生找实习单位难的问题。在本实验室里可以完成对市场营销学科的实验实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找实习单位难的问题。该实验室的市场营销教学软件给没有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该实验室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案给学生很高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很快理解掌握市场营销方法体系各个环节,优秀的学生更可以学到做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市场营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4、实行远程教育。该实验室提供的系统可以放在互联网上,对今后实行远程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营销实验室软件配置和内容介绍 (一)、ERP沙盘模拟实验室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构建项目课程体系,使课程方向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建立以“滚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技能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

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

市场营销活动方案

市场营销活动方案 一、目的 (一)发扬、提升酒店文化知名度,促进酒店总体发展的实现。 (二)借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对过组织一活动,吸引顾客光临,扩大酒店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酒店营销业绩的提升。 二、活动主题 “迎中秋,庆团圆,共赏月”,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突出亲情和团圆的气息。 三、活动安排 (一)婚庆服务 1、喜庆婚宴服务可为婚礼全程提供免费服务项目,包括公共联络、司仪等,还可以提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趣的助兴项目――贺喜礼品、室内花轿等。 2、具体执行部门为营销部、餐饮部,配合部门为行政部。 (二)就餐送月饼活动 1、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中秋节当天和中秋节的第二天,到酒店用餐、住宿的客人根据其消费额的不同赠送三种不同价格档次的月饼。 2、对一家三代同时就义的客人除赠送月饼外,另赠送一份价值为30元的酒店传统菜肴。 (三)迎中秋抽奖活动 1、在每一餐桌上发放一份关于酒店发展历史和特色菜肴的宣传材料。

2、酒店工作人员在酒店一楼大厅东侧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抽取桌 位号。 3、被抽到桌号的客人可到舞台上回答与酒店发展历史和菜系有 关的问题。 4、回答正确的客人可抽取奖品。奖品的中奖率控制在30%左右。 5、舞台搭建由市场营销部和工作部负责,办公室协助。所需物 品的采购由采购部负责。 (四)慰问与本酒店有关的名人,借助他们提高酒店的知名度。 四、费用安排 (一)本次营销策划活动预计总费用支出在8万元,最高不超过 10万元。其中第1项活动支出控制在3万元;第2项活动支出控制 在1.5万元;第3项活动控制在3万元;第4项活动控制在0.5万元。 (二)费用控制由财务部负责,各项活动所需物品的采购均由相关部门报到采购部,采购部统一进行汇总,经财务部审核后实施采购。 五、宣传方式 (一)街头宣传册的发放 客人凭宣传册可享受9折到9.5折的优惠。宣传册的印数初步定在5000册。 (二)报纸宣传 选择和联系酒店所在地区影响面较广的平面媒体进行文化营销宣传。主要宣传广告语为“**洒店,真情无限”。 (三)网络宣传 借助旅游网、管理网等媒体发表信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最大程度地造势,以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职能分配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一、公司技术能力简介及对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理解 我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甲级造价咨询单位,并在东胜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我公司现有工程技术人员24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8人,注册造价师10人,专业人员配套齐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使用计算机、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算量软件、神机妙算计价软件、同望WECOST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管理控制。 我公司曾于2010年至2012年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审计局委托,对东胜区交通局景观大桥工程二标段(苏扬二号桥)进行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并圆满完成委托任务,且获得委托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致好评。于2010年至今,受鄂尔多斯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纪检监察审计室委托,对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投资额约30亿)进行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通过以上项目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非常有信心圆满完成此次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如何通过审计手段将工程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至关重要。为此我公司制定了施工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案,即将原来的结算审计——事后审计的时间、空间进行了科学地调整,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或事中审计;把结算中以办公室为空间的审计搬到驻现场审计;把事后结算一揽子解决造价问题改换成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处理;类似体育比赛中的“贴身防守”,在为业主处理设计变更、合同跟踪、隐蔽工程、索赔等方面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为业主控制投资,造价管理方面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专业三市场营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急需的稀缺性资源,根据2011年贵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资料,历年人才市场的招聘职位数和求职人数排名,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就是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资料表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尤其是符合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更是严重供不应求。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五年规划、市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工业强省强市的跨跃发展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 中职学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能更好的支持贵州的经济发展。营销行业学生就业门槛低,学生整体特点适合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经过市场调查,适合市场营销专业中职学生的岗位群如下:一是营业员,包括导购员、理货员、促销员、客服员等岗位;二是各类中小企业的营销员;三是调查咨询类公司或者流通企业的电话营销员;四是物流企业的物流员;五是专卖店的职业店长(大商场的卖场管理员)。中职生可以进入,而且能实现中职学生的就业对口化和本地化。 我校至1997年开始,即着手打造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的品牌效应,做出新的创新,形成新的特色,在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中继续起到示范

和引领作用。 (2)建设目标 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课堂改革模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努力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成为本区域内同类中职学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典范,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品牌专业,在本区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3)建设思路 构建全新的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公司式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构建岗位能力模块课程与“认知-模拟-创业”指导流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衔接与融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适应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职业道德高、职业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把市场营销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辐射区域的示范专业。 (4)建设内容 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公司式”环境下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的同步实施,完善“公司式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