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之我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而音乐课则是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而把“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不过,现今的音乐欣赏课堂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却存有着一些常见的问题:过度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的地位,老师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自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理解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视听设备品质不佳,影响了欣赏的效果等。如何才能让欣赏课既吸引学生,又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还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并有所收获呢?

一、激发兴趣,畅谈感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有效途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组织音乐欣赏时,充分挖掘音乐作品艺术内容和情感,发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及爱好。

案例:在欣赏《采茶舞曲》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围绕在我的琴旁,看着我弹奏这首曲子。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又给学生亲临现场体验音乐的机会。然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所想、所感。这种师生双边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意见、评价感受、想象及其表达水平的机会。

二、使用多通道参与的方法,即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能够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教师过多讲述所造成的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并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取得较好的欣赏效果。

案例:我和学生在欣赏三年级的一首古诗歌曲《春晓》时,我希望他们都参与进来,我们先听了歌曲,也唱了歌曲,最后,我让他们利用现成的和自制的打击乐器(如书、本、报纸、塑料瓶、木棍等)创编一首赞美春天的乐曲。我让他们跟着我的描述实行创作表演。随着我的讲述:“春天来了,依稀听见春雷声由远及近,逐步地,吹起了一丝轻柔的风,小溪哗哗地流着……”孩子们主动、积极且认真地表演着,经过大家的努力,一首名为《春天的旋律》的曲子便在我们手中诞生了。

三、创造思维,分析想象。我们在实行欣赏的研究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聆听,欣赏后对歌曲实行再创作,这样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一条有效的方法。

案例:我们在欣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时,欣赏完了歌曲,孩子们已深刻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且幸福对于不员的人来说内容又不尽相同。于是我让孩子实行创编歌词,将自己认为的幸福编成歌词,填入旋律中唱一唱。结果有李馨柔、肖杨、黄麟雅等同学将自己的作品在班上实行了展示,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四、使用电教,视听结合的方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视角往往单纯地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应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改单一听觉训练为视听,结合去欣赏。使用现你的电教设备,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感受乐曲深层次的内容,加深乐曲的理解。

案例:在教学欣赏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电脑屏幕上表现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壮观场面,紧紧抓住了同学们的视线,这时耳边又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更是刺激了视听器官,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欣赏欲望,也有助于深入理词曲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我又把感染力最强的影视艺术穿插到欣赏中,如英雄战斗场面,胜利夺旗的镜头,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目睹升国旗的画面,配上我们要欣赏的国歌。这时,老师无需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看得明白,听得认真,理解得深刻。

案例:我带着同学们欣赏《渔光曲》时,课前我将这首歌同名的旧电影《渔光曲》中最能反映当时渔村特点的场景剪接下来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孩子们看,并提问:“从这些画面中让你体会到了当时的渔民生活得怎样?”孩子们回答:“很苦”、“吃不饱穿不暖”、“很凄凉”、“非常艰辛”……。从孩子们回答中就能知道,通过观看短片,孩子

们已经领悟了此歌曲的感情基调,能将他们带入这种氛围中进一步去欣赏音乐。

五、将“模糊教学法”使用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研究发现,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存有着不同性。因而,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特别是我们的欣赏课堂上就不能有“准确的”、“唯一的”赏析标准,而应尊重学生“自由的”、“宽泛的”、“独特的”体验的情感。

案例:欣赏女声独唱的《渔光曲》时,初次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孩子们的回答有“感觉很伤心”、“听起来很恐怖”、“唱得很亮”、“旋律很优美”、“速度很慢”、“很凄凉”、这些都是他们听后的体验,我都给予了表情及语言上的肯定。在让孩子们再次实行创作新版《渔光曲》时,按正常的思维,老版《渔光曲》是悲惨的,那么新版的就应该是反映我们当前幸福生活这个主题的,孩子们的创作却依然有悲惨这个主题。这也是他们的体会,因而也应给予肯定。

当然,这仅仅我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寻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