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反思
摘要在计算机VB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并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话题。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整合改革知识体系
VB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相对Delphi,VisualC++来说,简单易学,我校在计算机专业就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对于生源素质日趋下滑的中职生来说,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要想学好本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一、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整合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应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要具有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更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我们所使用的VB教材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对教材的要求也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的知识,更重要是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去探索,对于VB这门编程学科来说,中职的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编程习惯,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习资源的整合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服务和帮助。针对VB编程的特点,将教材上的知识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形成实例库。实例库主要是以知识点为一条主线按难度对教材上的实例或针对教材知识点所做实例进行分类,同时从其它的参考资料上获得更多相关的实例加人以丰富资源。
本着以教材为本,扩充教学资源,依据中职的专业特点,通过建立一个以VB为专题的编程学习网站来创设一个让学生自我学习的环境。这样专题学习网站通过网络学习环境,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信息资料,自己收集、分析并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针对VB 的专题学习网站则相应整合了与VB编程相关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目的是提高网络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让师生可以记录探究性学习活动痕迹,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通常的VB教学,像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定量,我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晦涩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两点弊端:一是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二是容易伤害同学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受到一些语言知识书籍从介绍一个小实例开始来引人的启发,我决定对学生开始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和我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开始的教学时,我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和同学们首先一起探讨VB 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同学们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我给出一个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加法实例,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做。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同学们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三、通过实例任务驱动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B语言所涉及的内容多,控件属性、事件、方法也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简单地介绍各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及其应用,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在机房里打游戏,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到头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更谈不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呢?
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一种称之为实例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讲解某部分知识时,事先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任务,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给学生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文本框,单选钮,框架,复选框,列表框等控件时,教师就可以以上网会员注册为例进行演示(可自行设计,也可直接采用某网站上的会员注册系统),让学生认识各控件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然后再讲解各控件及其设计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系统。由于大部分同学都已上过网,而且也做过网页设计,并想在自己的网页加上一注册系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起来就比较投入,教师讲起来也比较轻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教学中的包办者转变成教学内
容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多层次地指导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VB的一些常用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的使用,但这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系统的运用,对小型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调试都还不熟悉。因此,如果我们能开设1-2周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设计,这样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的。当然,由于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我们在制订课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笔者在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时,就给出了以下几个课题:一是基于学生已经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并使用过附件中的计算器和写字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参照他们设计出计算器或写字板;二是对于部分数据库基础掌握得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编写一网上学生成绩查询系统或网上学生情况调查表(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ASP基础),这些课题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也很有兴趣,因此,他们在设计时较为投入,也能认真地查阅资料,分析步骤,进行控件的选取、属性的设置和事件的编写、调试。当然,对于同一个课题,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做不同的要求。
五、反思
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选例有两点控制得还不够理想,就是例子的兴趣和难度。有些范例学生反应难度偏高,也就是在分层教学的控制上,还不够理想;二是例子的选择要进一步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程序教学上,这是我下一轮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总之,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了好的方法,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想上好信息技术课不可轻视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贾长云,陆卫忠.可视的编程应用—Visual Basic[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勇平.中文Visual Basic6.0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