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微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课堂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 叙事简洁,写景如绘,创迁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 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能够使文章立体丰满。
17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 成文字的波澜,笔墨高度凝练,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 美妙境界。
13
合作探究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闲人”?
11
合作探究
一、品事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怎样的情况下夜游?与谁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
张怀民
2、作者夜游赏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语中能看出来?
高兴
“欣 然”
12
合作探究
二、品景
1、作者在夜游时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色?(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句所展现的画面,语言要生动形象,可进行合理的想象。
2、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 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 慨道:“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 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 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 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 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 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大家好
1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设计 ——表达方式
授课人:王 薇 薇 单 位:光山一中
2
江月 枫落 渔乌 火啼 对霜 愁满 眠天 。,
月亮是失意考子的一声轻叹
3
天海 涯上 共升 此明 时月 。,
月亮是他乡游子的一句感慨
4
万秦 里时 长明 征月 人汉 未时 还关 。,
月亮是边关战士的一首悲歌
5
随我 君寄 直愁 到心 夜与 郞明 西月 。,
14
写源自文库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 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入狱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即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地安置”字样,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近乎流放,实际上是作为政治犯交地方官监管。《记承天寺 夜游》就是苏轼在这样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 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我们看到在这个寂静的庭院里,就好像一个蓄满纯净透明的清水的水潭, 那空灵明净的水中,水藻连接着荇草,交错重叠,千姿百态。咦?院子里 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到了 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噢,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 “竹、柏”的影子啊! 3、简要赏析写景句的写作技巧。
15
合作探究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蕴含着作者怎样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月光升起,如此皎洁、空灵,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 只好去找同样被贬虽有壮志无法实现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 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恬适的。故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却包 含着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也有赏月 的欣喜恬适和漫步的悠闲。
月亮是朋友离别的一路牵挂
6
故小 国楼 不昨 堪夜 回又 首东 月风 明, 中 。
月亮是亡国之君的一腔愁恨
7
8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9
预习交流
1、本文虽短短84个字,却用了多种表达方 式,分别是哪几种?
2、根据表达方式将课文分层。
10
合作探究
一、品事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怎样的情况下夜游?与谁夜游? 2、作者夜游赏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语中能看出来?
二、品景 1、作者在夜游时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色?(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句所展现的画面,语言要生动形象,可
进行合理的想象。 3、简要赏析写景句的写作技巧。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 蕴
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闲人”?
课堂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 叙事简洁,写景如绘,创迁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 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能够使文章立体丰满。
17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 成文字的波澜,笔墨高度凝练,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 美妙境界。
13
合作探究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闲人”?
11
合作探究
一、品事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怎样的情况下夜游?与谁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
张怀民
2、作者夜游赏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语中能看出来?
高兴
“欣 然”
12
合作探究
二、品景
1、作者在夜游时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色?(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句所展现的画面,语言要生动形象,可进行合理的想象。
2、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 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 慨道:“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 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 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 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 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 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大家好
1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设计 ——表达方式
授课人:王 薇 薇 单 位:光山一中
2
江月 枫落 渔乌 火啼 对霜 愁满 眠天 。,
月亮是失意考子的一声轻叹
3
天海 涯上 共升 此明 时月 。,
月亮是他乡游子的一句感慨
4
万秦 里时 长明 征月 人汉 未时 还关 。,
月亮是边关战士的一首悲歌
5
随我 君寄 直愁 到心 夜与 郞明 西月 。,
14
写源自文库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 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入狱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即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地安置”字样,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近乎流放,实际上是作为政治犯交地方官监管。《记承天寺 夜游》就是苏轼在这样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 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我们看到在这个寂静的庭院里,就好像一个蓄满纯净透明的清水的水潭, 那空灵明净的水中,水藻连接着荇草,交错重叠,千姿百态。咦?院子里 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到了 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噢,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 “竹、柏”的影子啊! 3、简要赏析写景句的写作技巧。
15
合作探究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蕴含着作者怎样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月光升起,如此皎洁、空灵,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 只好去找同样被贬虽有壮志无法实现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 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恬适的。故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却包 含着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也有赏月 的欣喜恬适和漫步的悠闲。
月亮是朋友离别的一路牵挂
6
故小 国楼 不昨 堪夜 回又 首东 月风 明, 中 。
月亮是亡国之君的一腔愁恨
7
8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9
预习交流
1、本文虽短短84个字,却用了多种表达方 式,分别是哪几种?
2、根据表达方式将课文分层。
10
合作探究
一、品事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怎样的情况下夜游?与谁夜游? 2、作者夜游赏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语中能看出来?
二、品景 1、作者在夜游时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色?(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句所展现的画面,语言要生动形象,可
进行合理的想象。 3、简要赏析写景句的写作技巧。
三、品情 1、议论句“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 蕴
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