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师:同学们好 ! 我来自山东,虽然是第一次来湖北,但我早就知道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还是鱼米之乡。来到这里后,我被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和淼淼江水深深感染。我国古代有一位文学家生在四川,成名于湖北,在距离我们这里三百公里的黄州,他留下了生平最瑰丽的篇章。他就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于黄州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因为,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下面,同学们挺直腰,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还很动情。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读一遍这篇文章?

(一生朗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挺流畅,有的句子还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一句读得有感情?他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一句,他读时的语气很强烈,有点清高的感觉。

师:他读得这一句确实有味道,你的点评也很到位。现在,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过程中获得的启发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要想真正读出文章的情味,必须走进文本,理解和揣摩作者笔下的情

感。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运用《古代汉语词典》,试着翻译一遍课文,读懂文章大意,不懂的词句用笔标画出来。

(生自主通译全文。)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自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生分组讨论,师参与其中。)

师:刚才各小组的讨论都很有效。老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很有收获。哪位同学还有不理解的词句需要解决,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 月色入户”中的“户”的意思是“门”还是“窗户”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 我查《古代汉语词典》了,“户”应该是“门”的意思。

师:《古代汉语词典》对学习文言文很有益,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借助工具书学习的好习惯。

(屏显“户”字的演变。)

师:这是“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下面同学们结合“门”字的古字,判断“户”字的意思。

(屏显“门”的古字。)

生:“户”字是“门”字的一半。

师:你的观察能力很强。户的古义就是带转轴的半扇门,现在泛指门。

(屏显。)

户,护也。半门曰户。

师:《说文解字》中说:“户,护也。半门曰户。”现在,请同学们联系所学,说出一些我们初一学过的含“户”的文言语句。

生:“木兰当户织”。

师: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和迁移,这样我们才能温故而知新。谁能说出既含“户”字且其含义是“门”的成语?

生:夜不闭户。

生:足不出户。

生:家喻户晓。

师:家喻户晓的“户”的意思不是“门”,而是“住户”“人家”。现代汉语中,有些成语中的字还依然保留着古字的含义,平时加强成语积累对丰富同学们的语言非常有好处。理解了文意,同学们就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情味了。下面,我们再齐读一遍这篇小品文。

(师生齐读。)

师: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朗读就是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作者的“心

声”。文言四字句在古诗文中有独特的表现力,朗读时要读出其鲜明的节奏和音律的美感。作者苏轼在文章第一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文言四字句,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看每一句应该读出什么感觉。

(屏显。)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生自读。)

师:第一句是交代时间。全文共 84 个字,却用 10 个字交代时间,可见作者是如何的郑重其事。

第二到第四句要读出怎样的感觉?

生:第二句要读出闲散无聊的感觉,因为作者要脱衣服睡觉了。

生:第三句要读出惊奇的感觉,因为作者想睡觉时月光却照进门来,令他惊奇并睡意全无。

生:文中作者说他是“欣然起行”。“欣然”就是高兴的样子,所以第四句要读出欣喜之情。

师:短短的 12 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微妙的心境变化。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手势和老师一起完成朗读。老师读第一句,同学们齐读后面三句。(师用手势体现情感的起伏变化,师生共同完成朗读。)

师:在月光的招引下,苏轼起身寻友,夜游承天寺。在静谧的承天寺里,他的心弦又被什么景色轻轻撩动了?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屏显。)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同学们动情地读一读这个写景句。

(生自读。)

师:读着这么空灵的文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试着描述出来。

生: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生:月光铺满寺院的地面,像积水一样空明,仿佛什么都没有似的,那竹柏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拂动,像藻、荇一般交错纵横。

师:两位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第二位同学的描述更具有画面感。阅读文章一定要深入文字,才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

(师配乐朗读。)

师:现在,请调动你们的生活体验进行感受。荆州和黄州同在湖北,十月十二日的深夜,月在中空,面对“如积水”一般的月光和如“藻、荇”一般交错纵横的竹柏影,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生 : 我感受到了那如水的月光从空中轻轻洒落,铺满整个承天寺的庭院,一片银白、皎洁、空明、澄澈。

师:是啊,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可以说,这清朗的月光,空明的庭院,就是此时此刻作者心境的写照。

生:我感受到了竹柏的影子在随着清风舞动,好像悠游的水草在飘摇。

师:真有文采,很有徐志摩的味道。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欣赏月光时入了神,好像完全忘我了,当他醒悟到水中的藻、荇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后,内心充满了恍然大悟的喜悦。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恍然大悟”的喜悦的?

生“: 盖竹柏影也。”

师:你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这种喜悦的感觉。

(生试着朗读。)

师:“盖”字后面的停顿再稍长一些,喜悦的意味要再浓一些。(生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