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孟子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工理论:首先,孟子的分工学说论证是从最基本的劳动 分工和交换开始;其次,作为合理性证明,劳心与劳力的 分工区别是社会现实,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必须;第三, 是理想社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孟子思想时代阶级 特性表现。
• 变迁理论:治乱交替、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特别是对五百 年周期的论证,是孟子影响后世最重之处之一,也是后代 学子解读孟子最看重引用最多之处之一。但不一定就是本 真。孟子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认识; 可以看到民心民情对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当然也有循环 理论天命思想。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章:孟子思想
一、战国社会与思孟学派
• 战国是动荡战乱时代,旧社会制度、秩序被破坏, 新秩序尚未确立的探索时代。当政者多半注重功 利而嫌儒家“迂腐” 。司马谈评价说“儒者博而 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 孟轲是战国中晚期人,司马迁说其曾受业于子思 之门人。先后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不得志退而 著书讲学。宋代以后,理学家们推崇孟子思想, 与《中庸》的作者子思,合称思孟学派,被认为 是儒家思想的正宗继承人,封建王朝奉为“亚 圣”。
• 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一起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要指导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影响重
大。
二、性善论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可 见孟子的继承和发展。
• 人性的本质:人性,先秦思想家们是指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孔子把 性与“习”相对。但孟子承认共有的功利情欲之外,认为真正的人性 是指人所特有的“仁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同时强调容易丧失的现实。
• 可见,孟子思想与今天的“科学”、与西方现代“社会化”理论,有 根本不同。
三、仁政思想
• 战国诸子思想必须落脚到治国策略上,孟子也不例外。社会学理论必 须落实到解决社会问题上,孟子的方案是“仁政”。
• 仁政与王道:王道与霸道是两种截然不同统治术,来自不同的政治思 想,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也会造成不同的社会秩序。战国的社会问 题,孟子论述很多,主要是(1)战争和灾荒;(2)贫富不均;(3) 社会冲突;(4)根本原因是争利而不顾仁义。
• 认识也不容易,“(情欲)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 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 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焉”。
• 人性的基本内容:根本是“仁义”,但孟子概括为“仁义礼智”,不 仅是规则,也强调行为,也强调认识。
• 社会影响:在孟子的表述中,社会影响往往是人的本性的蒙蔽丢失过 程,因此必须强调“教化”。
• 请注意,在孟子的论述里,动荡衰落是“末”是表现,其“本”其原 因是功利思想是霸道政治。
• 推恩与保民: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有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受到挑战: 发展的极端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挑战来自法家的尊君、君权至上。另 一方面,有极端的兼爱思想也有极端利己的杨朱思想,“逃墨必归于 杨,逃杨必归于儒”,儒是取其中。孟子的仁政论证包括:1、仁政 符合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仁政源自以民为本;3、仁政的内容是保民。
• 恒产与恒心:孟子的井田制社会渊源于西周宗法公田制,但开创了家 族宗法制先河。恒产思想与四民定业有联系,也与农耕为本有联系。
宋代的乡村社会建设,孟子思想是重要思想资源。
四、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
•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孟子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是分工 理论和变迁理论。当然,这个发展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发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