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灸治疗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
近年来,乳腺病已成女性多发病,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女性的60%以上。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肿瘤发病率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并且与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压力有很大关系,以白领女性居多。“当女性总是处于怒、愁、忧等不良情绪状态,就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等相关乳腺疾病”。
目前:到门诊体检有乳腺增生问题的女性占到全部受检女性的70%到90%。而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乳腺癌不属于妇科癌症,但它是女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已超过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4万人死于乳腺癌,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北京协和医院乳腺中心专家最新透露的数字表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五年前比上升了三倍多。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生活水平的高低与发病率的高低成正比。不经意间,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或自己的好朋友,就不幸遭遇这一厄运。看着她们从欢蹦乱跳迅速地变为奄奄一息,我们的心再也难以保持平静:储蓄健康无疑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关于乳腺癌的一些事实数据
在美国有关乳腺癌的统计资料显示: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被确诊为该病,并有50万女性因此而死亡。
在女性人口中,8位中就有1位将遭受乳腺癌的威胁。
平均每2分半钟即有1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
在2006年,平均每13分钟就有1位女性死于乳腺癌。
仅在这一年,有212,920位女性受到乳腺癌的侵袭,大约有40,970位患者将面临死亡。
在1990到2002年期间,因对乳腺癌的认识及自我检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的死亡率以每年2.3的百分比递减。
同样在此期间,接受乳房X光线摄片的40岁左右的女性数字在急剧增长。在1985年,只有2%的女性在过去两年接受过拍摄。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了70%。
除了皮肤癌,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普遍的癌症。
乳腺癌紧接于肺癌,成为女性第二大杀手。
乳腺增生长期困扰着女性朋友,严重的影响着女性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严重者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目前,西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普遍存在两点:一、对发现患者乳腺增生后定期作检查,观察它的增生速度,长期用药;二、乳腺增生达到可以切割的时候就实行手术切割。中医针灸对乳腺增生采取对证治疗,分型辩证:婚前婚后、产前产后、孕前孕后。根据患者的体质大至分4型:一、肝郁型:其症多见乳房胀痛结块,多于经前或生气后加重,疼痛可向肩背腋下放散,胸闷不舒,腹胀纳差,月经周期紊乱,舌质不红或有瘀斑,脉弦。掌色无华,纹线杂乱在手腕纹靠掌的连接处。二、肝火型:其症多见乳房胸胁灼热胀痛,两乳结块,生气后乳痛加剧,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目赤,月经错前,舌红苔黄,脉弦数,掌色赤存红点。
三、肝肾阴虚型:其症多见乳房结块疼痛,时轻时重,胸闷,胁肋隐隐伴痛,头晕目眩,手足心发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四、气血双虚型:其症多见乳房结块疼痛,劳累后加重,身倦乏力,纳差,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沉细。
人身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其精气分别会聚于8个穴位,称为“八会穴”,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如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应肺,因诸气皆属于肺,故为“气会”;中脘为胃之募穴,因六腑皆禀于胃,故为“腑会”。除此之外,章门为脾之募穴,因五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又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筋,故为“筋会”;太渊属肺,位于寸口,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大会,故为“脉会”;大杼位于项后笫1胸椎棘突旁,第1胸椎又名杼骨,诸骨自此擎架,连接头、身、四肢、故为“骨会”;绝骨属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为“髓会”。中医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在现代医学广为流传。
1 、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例如:膏育、
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 、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
针炙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炙,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队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1 、补虚与泻实补虚,就是扶助正气; . 泻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则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治宜泻法。《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针炙补泻实的基本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补泻反则病益笃”的不良后果。本经补泻。在一般情况下,凡属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即可在该经取穴补泻之。这就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本经补泻法。异经补泻。假使经络发生了彼虚此实,或彼实此的病理变化,那末,针炙处方就不局限于采用某一经的穴位。例如,合谷配复溜不仅是两经同用的处方,而且手不示同,效果亦异,用泻法可治感冒无汗,用补法可治阴虚盗汗。
1.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住正气;泄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表现为实症,治宜泄法。
2 、清热与温寒
清热,指热证用“清”法。温寒,指寒证用“温”法。这与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意义是一致的。《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疾之”和“如以手探汤”,是指治热病宜浅刺而疾出“留之”和“如人不欲行”,是指治寒病宜深刺而留针。凡热邪在表,或热闭清窍而臻神昏不省人事等,针刺应浅而疾出,如用三棱针在大椎或井穴点刺出血少许,确有清热泄毒,桓神开窍之效。假使热邪入里,即“阴有阳疾”,亦可采用深刺久留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凡寒邪入里,或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而留针,并可酌加艾炙以扶正壮阳,温散寒邪。假使寒邪在表,壅遏络脉而肢体痹痛,亦可浅刺疾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此外,热证可用“透天凉”法;寒证可用“烧山火”法。
3 、治标与治本
标本的含义颇广。要之,内为本,外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尤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这是强调标本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应用治标与治本的原则是:缓则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