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现状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纠纷现状调研报告
改善医患关系重在加强人文修养
——关于医患关系恶化原因及改善策略的调研与思考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由患者的医疗卫生需求和医者能够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所形成的,其中有伦理道德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关系、医疗和护理的业务关系。医患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多,医患关系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医”已由医者扩大到参与医疗活动的团体和机构;“患”也由单纯求医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每一种 __。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新的医疗管理规定的出台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使当前的医患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行业备受诟病、社会美誉度每况愈下,这都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医改无法回避的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医患矛盾的正确处理与患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医院的正常运作紧密相连,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团结。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改善这一迫在眉睫的现状,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成为医院管理者思考
和探讨的重要命题。鉴于此,我们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产生原因和改善的措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
一、调研的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活动是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全省调查,
涉及政府卫生部门、医院和社区,调查对象包括卫生管理者、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患者和社会人群。课题组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按照均衡与方便的原则,于xx年5月至10月在山东省八个地区选定调查地点,在相关卫生部门的协作下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卫生行政部门(8家),二级医院(8家)和三级医院(6家)的医方和患方,以及社区(12家)的社会方,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2份。为保证调研的水平和质量,课题组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在调查中遵循随机抽样和客观真实的原则。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课题组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汇总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报告。
二、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从本次全
省八个地区的调查数据看,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相对较好的。如调查表明目前医患关系总体状况“相对较好”;医患关系的本质属
性为“一般诊疗关系”,医患关系类型已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转变;医疗质量“总体较好”,医疗安全“相对较好”,医疗服务水平“较好”,就医环境“比较便利、相对舒适”。然而,在总体和谐之中也存在种种不和谐的因素。课题组调查后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目前医院主动改善医患关系的效果仍然“一般”,医方对医患关系、医患尊重与信任的评价均低于非医方(政府方、患方和社会方),患方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评价低于医方。
三、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分析
医患之间在根本利益和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复杂的诊疗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某些不可预料的问题,使医方和/或患方的权益受到损害,导致医患双方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因而,医患关系发生恶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方面
1.1 医院管理制度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医院管理者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管理手段落后。片面坚持奖金分配与经济收人挂钩,对出现乱收费,多收费,乱开大处方,开回扣药,滥做不必要的检查,诊疗过程中对检查、用药缺乏透明度等现象视而不见,不加制止和纠正,时常发生经费纠纷。医院各项制度不健全或落
实不 __,出现问题是非不清、奖惩不明;一旦出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医院总是千方百计为医务人员开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侵犯了病人的利益,造成病人不满意。
1.2 医德医风原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医务人员医德修养较差,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出现误诊、差错或延误病情;爱病不爱人,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同情、关心和爱护,表情冷漠、言语生硬,服务态度不好;甚至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患者权利之上,一切向钱看,严重影响了白衣天使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导致病人不满。例如收受“红包”、“礼品”、“吃请”等,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3 医务人员对求医行为的错误认识:有些医务人员认为患者有求于己,患者应绝对听从安排,把诊疗视为对患者的恩赐,颠倒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反之,有的医生视病人为“上帝”,一味无原则的满足病人的不合理要求,导致诊疗不合理,延误病情,使病人不满意。
1.4技术原因:由于医疗条件及医生业务水平有限,未能达到患者的期望治疗效果,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2. 患者及其家属方面
2.1 患者及其家属自身素质问题:某些患者及其家属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在诊疗过程中会提出一些不合理或无法满足的要求,甚至无理要求,对医务人员的解释说明不理解,认为自己看病是花了钱的,就应满足自己的任何要求。有的患者贿赂医务人员弄虚作假,或者拖欠医疗费用。
2.2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问题:患者由于求医心切,总希望技术水平高的资深医生为自己治病,对年轻的、知名度低的、服务态度不好的医生缺乏信任,表现出不愿实事求是地叙述病情和病因,反映病史不全面,不配合医生的诊疗措施。
2.3 患者对医学的认识问题:由于患者大多为非医务人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认识不清,表现为要么盲目乐观,对现代医学充满希望,总期望能“药到病除”,一旦治疗进展不快或病情待续甚至加重,就认为医务人员未尽责,产生不满;要么悲观失望,怀疑猜测,对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和表情极其敏感,稍有不慎,则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3.社会环境方面
3.1 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务人员因对医学技术知识的垄断而占主导与权威地位,病人处于被动、从属地位,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平等,甚至剥夺了病人的正当权益,例如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得不到较好的保障;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多以“医疗”为中心,从方便医院管理、方便医生工作等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医院内标识不清,就医程序不合理,让患者频繁往返于不同楼层或楼群之间诊断、检验、缴费等,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3.2 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众所周知,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一心理模式,它要求医方不单从生物学角度,更要从社会一心理学角度出发,提供治
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但不少医务人员的观念未转变,仍然单纯强调生物医学的作用,忽略其它致病因素及系统治疗,跟不上健康意识及需求的提高,只见“病”不见“人”。反映在技术上,医生局限于自己的专科知识,缺乏对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在态度上表情生硬、不耐烦,对病人缺乏关心,不能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
3.3 卫生法律、法制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但法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个过程,对法制的宣传执行和监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不可能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