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规律专项练习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项练习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项练习题

精心整理

专题一、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灵活运用

1.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5m/s

B.10m/s

C.15m/s

D.20m/s 2.小球每隔0.2s 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 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 取10m/s 2)() (A )3.() A.第C.D.4.A .在C 5.A B C D 6.x 所用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121212()()x t t t t t t ?-+ C.1212122()()

x t t t t t t ?+- D.121212()

()x t t t t t t ?+- 7.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为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21L B.22L C.41L D.4

3

L

专题二、物理图像的识别与运用

1.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s ,他们运动的V-t 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 .t=2s 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40m

B .t=4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 .两球从抛出至落地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2.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 位置一时间(x -t)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4.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甲、乙在t =0到t =l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 .乙在t =0到t =7s 之间的位移为零

C .甲在t=0到t=4s 之间做往复运动

D .甲、乙在t =6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5.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6.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7.5m/s ~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2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0.25m/s 向右 B .0.25m/s 向左 C .1m/s 向右 D .1m/s 向左

8.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 、B 在同一直

线上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 A .在t 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A 3T/2 a a 0 -a 0

0 T/2 T

2T

t 3T/2

v t v 0 -v 0

0 T/2 T 2T

3T/2 v t v 0 -v 0 0 T/2 T 2T 3T/2

v t v 0 -v 0 0 T/2

T 2T D

3T/2

v

t v 0

-v 0

T/2 T 2T

B C

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

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9.如图是某质点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0-4s内的位移大小是3m

B.0-1s内加速度是2m/s2

C.0-4s内平均速度是2m/s

D.0-1s内的速度方向与2-4s内速度方向相反

10.某人将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与地面碰撞,然后向上弹回。以抛出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

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小球从抛出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速度

..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是

11.A、B两个物体在

同一直线上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1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13.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14.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

A.在t=4s时,甲球的加速度小于乙球的加速度

B.在t=5s时,两球相距最远

C.在t=6s时,甲球的速率小于乙球的速率

D.在t=8s时,两球相遇

三、打点计时器的求解方法

1.(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①图16(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②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15.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所示,取O为起点位置,每隔5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OA=0.60cm,OB=2.4cm,OD=9.60cm。已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相同。则OC距离是cm;在B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B

v=m/s。(图中单位为cm)

16.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

两点间距离x

1=3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

2

=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1v=m/s,

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2v=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专题四、追击与相遇的问题求解

1.当汽车B在汽车A前方7m时,A正以v A=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汽车B此时速度v

B

=10m/s,接着刹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此时开始计时,则:(2)A、B相距最远的距离为多大?

(3)经过多少时间A恰好追上B?

2、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

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⑴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⑵判定警车在加速阶级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⑶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S S S S S S

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的4m/s2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4.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下图2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质量8t、

车长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河南省豫西五校质检)读我国局部地区春雨时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注:实线为降雨开始线,虚线为降雨终止线,图中数字代表月份,数字后面的上、中、下分别表示上旬、中旬、下旬。 1.以下城市不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描述现象的是( ) A.合肥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春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合肥的春雨在5月上旬开始,而清明是在4月初。 答案 A 2.造成图中甲地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锋面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雨的因素,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武夷山,山地地形使其降雨开始线及降雨终止线密集。 答案 B 3.整体来说,图示区域的降雨多属于( ) A.地形雨 B.台风雨 C.锋面雨 D.对流雨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以锋面雨居多。 答案 C (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读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4~5题。

4.该地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 ℃左右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温带,从其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可以判断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5.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 A.小麦种植业 B.水稻种植业 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水稻种植业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一般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园艺业和花卉种植业适宜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展。 答案 A (2013·福建)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 ℃、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高中物理-质点直线运动的规律

质点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 v v 0 t t A. B. v v 0 t t C. D. 2.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A. 1s B. 2s C. 3s D. 4s 3. 假设汽车制动后所受阻力的大小与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差不多,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它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约为() A. 40m B. 20m C. 10m D. 5m 4. 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1s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m s/ C. 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2 m s/ D. 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2

5. 船在静止水中的速度为3m/s,欲渡一条宽为3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渡船的最短时间为10s B. 此船渡河的最短距离为40m C. 船沿垂直河岸开出,渡河时间最短 D. 船与河岸成53?偏向上游开出,渡河距离最短 6. 以10m/s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2s内位移是6.25m,则刹车后5s内位移是____________m. 7. 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如图示,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 ,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______________。 θ 9. 某人骑车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在他前面7m处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2 m s/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10. 一物块从倾角为θ,长为s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块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求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所需时间。 【试题答案】 1. D 2. B 3. B 4. B C 5. A B D 6. 20m 7. v g 01 2 2 () - 8. v g 2 4sinθ 9. 8s

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___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课后作业】 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他一有空就行乐,从来不浪费时间。 5,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6.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7.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8.问:你的丈夫犯了罪,你知道吗? 答:我们过去可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啊! 问:他贪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知道吗? 答:北京有人比他贪得更多呢! 9.这里的商品既不是价廉物美,也不是价不廉或物不美。 10.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能熟练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2、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为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2、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经过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 ,则 ⑴两个基本公式: 、 ⑵两个重要推论: 、 说明:上述四个公式中共涉及v 0、v t 、s 、t 、a 五个物理量,任一个公式都是由其中四个物理量组成,所以,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要善于灵活选择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三个常用的结论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 隔平方和的乘积。即2 342312....T a S S S S S S S ?==-=-=-=? , 可以推广到S m - S n = 。 试证明此结论: ⑵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2= 。 ⑶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v s/2=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有v t/2 v s/2。试证明: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 ⑵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 ⑶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s n = ⑷通过1s 、2s 、3s 、…、ns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t n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反。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基本公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12 at 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也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2 02t v v v v =+=。 (2)位移差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且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 3)∶…∶(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特征: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v =gt ,h =12 gt 2,v 2=2gh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直线运动的基本知识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 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2 .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 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h =v 0t -12 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 .

四、规律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范求解 1.一般解题的基本思路 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 0、v 、a 、x 、t 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会使问题简单化. 1.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 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 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2.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 (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 五. x -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六. v -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

第一章 直线运动(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一体化(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概念、原理、方法 (一)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v v at =+ 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和物理量变化量的概念证明。 证明:如图1,加速度v a t ?= ?,而0v v v ?=-,0t t ?=-,有00 v v a t -=-,变形即得0v v at =+。 2、位移公式1:02 v v x t += 证明:(1)如图2,用“微元法”将物体的运动分成无数段,则每一小段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位移120112x x x v t v t =++=?+?+ (2)上述物理思想用v-t 表示如图3,物体的位移x 即为图中“阴影矩形面积的和”。 (3)如图4,如果整个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则“无数阴影矩形的面积的和”即为图中“梯形的面积”。由梯形面积公式“2S =?上底+下底 高”即可得02 v v x t +=。 3、位移公式2:2 012 x v t at =+ 证明:如图5,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末速度“v ”,由0v v at =+得0at v v =-,代入02 v v x t += 有200011 ()22 x v v at t v t at =++=+。 4、位移公式3:2 20 2v v x a -= 或22 02v v ax -= 证明:如图6,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时间“t ” ( v 0 a — t , x = x = v 0 a 图5 图6 图7 图8 v v 0 /2?t v = v /2t # /2t v 0 /2?x v = v /2x /2x a a v 0 ? a v v 1 v 2 x = v 0 《v v 2v v v 图1 图2 图3 图4 v 0 a t ! v =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浙江十校联盟)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选D项。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项。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答案 D 解析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项错误。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项错误。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项错误。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项正确。 4.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项正确。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项错误。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多,C项错误。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均降水量多,D项错误。 (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5~7题。

直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一章:直线运动 一.复习要点 1.机械运动,参照物,质点、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υt,S~t图线,υ~t图线 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S v t at =+ 02 1 2、at v v t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线 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 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模块:描述运动和物理量 『夯实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平动与转动 平动:物体不论沿直线还是沿曲线平动时,都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 (b)在同一时刻,平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转动:分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定轴转动的特点为:(a)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上有一条直线(轴)的位置不变,其它各点都绕轴做圆周运动,且轨迹平面与轴垂直。(b)物体上各点的状态参量,除角速度之外都不相等。定点转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物体内某一点保持不动的机械运动,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只有一点不动,其它各点分别在以该固定点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运动。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小车速度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Ⅰ、实验操作 实验中应注意: ⒈实验物体在桌面摆放平整:左右水平,前后水平; ⒉若有必要,适当把桌面垫斜,以免挂的钩码太轻拖不动小车:平衡摩擦力; ⒊先通电打点计时器,后放手是小车运动; ⒋多次测量:重复2-3次,选择清晰的一组) ⒌注意小车、限位孔、纸带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纸带发生倾斜与限位孔的旁边发生摩擦,增大摩擦对实验的误差 Ⅱ、数据处理 1.选点(选看得清的点开始为计数点) 2.计数点:每间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等时间间隔的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Ⅲ、作图原则 ⒈剔除偏差较大的点(排除实验当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⒉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或曲线尽可能地穿过更多的点 ⒊尽可能地让未能落到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第二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加速度的角度出发a=△v/△t=(v-vo)/t 推出v=vo+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式 例题: 1、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是多少km/h? 17m/s=61km/h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是s,若物体通过这段时间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二)_大气运动规律_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B.东南 C.正东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 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

直线运动规律

直线运动规律提升 活动一、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般规律:??? ? ??? 若初速度为0,则规律变化为:??? ?? ?? 若物体作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2/s m , 求1s 末, 2s 末, 3s 末, 4s 末的速度分别为 求1s 末, 2s 末, 3s 末, 4s 末的位移分别为 求第1s 内, 第2s 内, 第3s 内, 第4s 内的位移分别为 求1m 末, 2m 末, 3m 末, 4m 末的速度分别为 求前1m , 前2m , 前3m , 前4m 的所用时间分别为 求第1m , 第2m , 第3m , 第4m 的所用时间分别为 例题: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 2v ,则xAB ∶xBC 等于 ( ). A .1∶1 B .1∶2 C .1∶3 D .1∶4

活动二、追及问题总结 1、匀加速追匀速 能否追上?最远距离? 例题甲车在前作匀速运动,速度为,在它后面m处,乙车以初速度,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求乙车何时追上甲车,追上前甲乙2车的最大距离为。 2、匀速追匀减速 能否追上?最远距离?追上时,前车是否已经停止? 例题甲车在后作匀速运动,速度为,在它前面m处,乙车以初速度,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求甲车何时追上乙车,追上前甲乙2车的最大距离为。 3、匀速追匀加速 能否追上? 追不上条件 相遇一次条件 相遇2次条件 例题甲车在后作匀速运动,速度为,在它前面m处,乙车以初速度,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求甲车何时追上乙车,若追不上则甲乙2车的最小距离为。 4、匀减速追匀速 能否追上? 追不上条件 相遇一次条件 相遇2次条件 例题甲车在前作匀速运动,速度为,在它后面m处,乙车以初速度,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求乙车何时追上甲车,若追不上则甲乙2车的最小距离为。若相遇2次,第二次相遇时,乙车是否停下?

第一章 直线运动(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一体化(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基本规律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概念、原理、方法 (一)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 析:由加速度得定义式与物理量变化量得概念证明。 证明:如图1,加速度,而,,有,变形即得。 2、位移公式1: 证明:(1)如图2,用“微元法”将物体得运动分成无数段,则每一小段物体得“匀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瞧成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得位移 (2)上述物理思想用vt 表示如图3,物体得位移x 即为图中“阴影矩形面积得与”。 (3)如图4,如果整个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则“无数阴影矩形得面积得与”即为图中“梯形得面积”。由梯形面积公式“”即可得。 3、位移公式2: 证明:如图5,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末速度“v ”,由得,代入有。 4、位移公式3:或 证明:如图6,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时间“t ” 由得,代入有。 (二)两个重要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得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得平均速度,且等于始、末速度得算术平均值,即。 证明:如图7,,①变形有; ②由得代入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得时间间隔T 内得位移差都相等,且。 (1)证明:如图9, ①, ② ②式—2×①式得:。 (2)推广:两任意相等得时间间隔T 内得位移差满足关系 v 0 a t , x =? x =? v 0 a 图5 图6 图7 图 8 v v 0 v v 0 v a a v 0 a v v 1 v 2 x =? v v v v v v 图1 图2 图3 图4 v 0 a v =?

二大气运动规律作业(全国通用)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③ C.④ D.⑤ 2.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4.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6.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 小题. 9.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B.风力明显增大 C.昼夜温差减小D.阴雨连绵 10.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 A.湿冷B.干冷C.暖干D.暖湿 二、综合题 11.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哥华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有“加拿大雨都”之称。本 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直线运动的几种处理方法

直线运动的几种求法 考情分析 直线运动这一章能力提高的关键。总体来看,直线运动中解题思想有八种,分别是平均速度思想,常规方法思想,图象思想,逆向思想,转换过程思想,转换参照系思想,比例思想及全过程思 想。现以下例,逐一对八种思想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 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 度巧妙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 变化)为基础,对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逐差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M -x N = (M -N )aT 2。对纸带问题用此方法尤为快捷。 三、平均速度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 与末速度v 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 =

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 五、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需要牢记几个推论,这几个推论都是比例关系,在处理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比例关系求解,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简化 运算。注意,这几个推论也适应与刹车类似的减速到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面我们所涉及的方法都是常用方法,当然对于具体问题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同学们 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注意总结 题型一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规律方法基本公式中的vt,v0,a都是失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后,它们都可用带正、 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失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卡车原来用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各为多少? 解:(1)由vt=v0+at有2=10+a1t1,10=2+a2t2 t1+t2=12,t1:t2=2 得a1=-1m/s2,a2=2m/s2 (2)v1=10一1×2=8m/s,v2=2+2(10-8)=6m/s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附答案

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 天气现象最高气温风 27 21 29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 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