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信心, 加快了他们来华投资的步 了山东, 在北京等地区则接近了山 路, 以此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劳动力
伐。1994 年开始, 在国内中小企业来 东。
资源、投资环境和政策等加深了解,
华投资取得良好成绩的鼓励和推动
( 三) 投资行业分布
获得经验。
下, 韩国大企业集团也开始大规模进
从投资产业结构上看, 韩国企业
闭、撤资或撤离, 使单个项目的平均 始采用合资、合作方式, 以便充分化 有裨益。三星电子在去年经营困难的 规模扩大。1998 年 9 月单个项目投资 解风险和损失。韩国财政经济院对华 情况下, 陆续撤回了在许多国家的投 规模达到 2647. 1 万美元, 标志着韩 投资调查的结果显示, 1998 年 81% 资, 包括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东南亚
项目 的平 均规 模 为 82. 55 万 美 元, 作方式, 危机中与中方风险共担, 所 展, 因为他们已认识到中国这个潜在 1995 年增加到 111. 58 万美元, 而危 受的损失相对较小。所以, 危机后韩 的大市场不可忽视, 在这个市场上及 机后, 不少效益不好的企业纷纷倒 国企业吸取教训, 在华投资较多地开 早立稳脚跟, 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大
国在华投资由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 的韩国在华企业都是采用合资、合作 四个地区的总部, 而惟独保留了其在
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了以大企业为 方式。
中国的总部和投资。
主的汽车、电子、钢铁、建筑等大规模 的多样化产业。
韩国企业仍看好中国市场
总之, 韩国企业在对华投资取得 良好效益的基础上, 必定会在经过适
( 三) 投资行业向贸易、Baidu Nhomakorabea造业 集中
危机前韩国大企业集团都制定
了在华投资的长远战略, 1997 年开 始, 三星、现代、LG 和大宇等在中国 开展了大规模的投资。而到了下半
年, 金融危机使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
在北京建立了一家玩具厂, 由于效益 构接连停业、破产, 国际支付能力几 陷入了困境, 资金周转困难, 严重的
不错, 中韩建交后该集团迅速扩大了 近枯竭, 信用等级下降等。这些必然 还面临倒闭威胁。这些, 都使韩国企
的总项目累计 3713 个, 总额 38. 48 亿
配套投资。韩国大企业在华投资注重
在华的韩国企业需要的原材料 美元( 以实际投资为标准) 。根据韩国
投资项目的配套, 这种配套多数是从 大约 60% 从韩国进口。而韩国国内经 财政经济院的统计, 1998 年 1 月至 9
零部件到成品的纵向配套, 使企业形 济情况恶化, 原材料生产企业纷纷倒 月对华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金额
国, 据有关资料统计, 1997 年第一季
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初期, 其投资 汽车部件的合资企业; 三星集团投资
度韩国来华投资占韩国海外投资的 项目高度集中在环渤海湾地区和东 5000 万美元在天津韩国工业园地建
45% 。
北地区, 这些地区与韩国地理位置比 立录象机及彩电生产厂; 东洋水泥在
1997 年下半年, 韩国爆发金融 较接近, 山东最东部的成山角距韩国 东北 投资 235 万美元建立年生产 能
危机, 对韩国企业来华投资产生了一 仁川港只有 180 海里, 距韩国西海岸 力 24 万立方 米的 混凝 土有 限公 司
定的负面影响, 笔者将在以下文中对 各大中城市也不过 200 余海里。而环 等。
危机前后韩国在华投资情况加以介 渤海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
( 四) 投资规模
绍和分析。
等省市经济基础好, 并且是整个东
限的投资。1992 年 8 月 24 日中韩正 1997 年每年平均递增 50% , 保持了 动 化 部 件等 技 术 ) 资 本 密 集 型 产
式建交后, 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很 快速发展的趋势。
业。如大宇与一汽合作, 投资 15 亿美
快, 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
( 二) 投资地理分布
元建 立年产 15 万辆汽车 和 30 万 个
单位: 百万美元 占总额% 1996 年 占总额%
26. 5 123. 7
15. 3
3. 4 23. 3
2. 9
13. 2 78. 7
9. 7
9. 9 155. 2
19. 2
10. 9 144. 7
17. 9
11. 0 89. 3
11. 0
IEC, NO. 10, 1999
利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用外 资
成在中国的系列性投资, 也有面向多 闭, 影响了其原材料的获得。而为了 分别只相当于 1997 年同期的 56. 4%
个领域的横向投资, 来增强其整体竞
争力。
表 2: 在华韩国企业的地理分布
金融危机后韩国在华投资变化
1997 年在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 响下, 韩国也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 机。其严重程度用韩国传媒自己的话 说, 是/ 勉强没有造成国家 ( 经济) 崩 溃0 。 这次 危机 给 韩国 经济 带来 的 严 重影响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大幅跌 挫, 政治动荡, 企业倒闭如潮, 金融机
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的规模
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出海口, 地理 普遍偏小。
危机前韩国在华投资概况 位置优越, 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竞争
从表 3 可以看出, 1996 年韩国企
的主要地区。
业的平均投资规模为 134 万美元, 除
( 一) 发展速度
从表 2 可以看出, 韩国企业进入 台湾外, 韩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华
比如, 乐喜金星集团于 1984 年
国际经济合作 1999 年第 10 期
# 23 #
利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用外 资
表 1: 韩国在华投资发展( 1992 年- 1997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批准项目( 个)
650
资, 形成密集的投资区域。如青岛流 竞争力增强, 而中国坚持人民币汇率 无法到位, 工程建设无法顺利进行。
亭镇的/ 韩国企业一条街0, 聚集了十 不贬值, 使这些产品成本相对提高, 而一些效益一般的中小企业已经撤
余家韩国投资企业。( 2) 基地式投 价格优势下降, 影响了其出口竞争 离, 如三得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准备增
其在华投资的规模。三星、大宇、鲜京 会影响到其在海外, 包括在中国的投 业在华投资发生了新的变化。
等大企业对华投资也都是先在华建 资。
( 一) 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立小企业试投资后, 再进一步加大投
在中国的韩国投资, 实行的主要
受危机影响, 韩国企业本部经营
资规模的。
是生产基地转移型迂回出口战略。这 困难, 在华投资的资金不能像以前一
是为了利用中国市场廉价的原材料 和劳动力, 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则使其 投资的目标逐步转移到了扩大其在 中国市场的份额上。据调查, 超过半 数的韩国投资者对他们的在华投资 表示满意, 资本 )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
台湾省
96
澳门
143 此, 危机前他们投资多采 投资者比劳动密集型的投资者更感
美国
164 维尔京群岛 1180 用 独 资 方 式 。 据统 计 , 满意, 因为他们更多地享有了中国的
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1988 年 3 月中 建厂。虽然他们比其他国家或地区进 资在后三个行业上, 多数为劳动密集
国调整对韩关系, 允许韩国企业在中 入得晚, 但速度发展很快。
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其投资的主要目
国直接投资, 为双方民间贸易开创了
从表 1 可以看出, 1992 年韩国企 的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
( 五) 投资方式
些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东南 样维持, 国内金融机构资金周转也不
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有自己独特 亚和发达国家出口, 并且与东南亚国 容易, 所以资金回收期长、规模大的
的投资方式,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家产品类型相似, 东南亚国家由于其 项目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大宇 )
( 1) 集中式投资。在一个地方集中投 货币贬值, 产品出口价格下降, 市场 一汽的轿车发动机项目, 因原定资金
据韩国商业部 1997 年的有关资 料, 韩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主要集中 在贸易方面, 而对中国的投资则大部 分集中在制造业方面。这主要是因为 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良好的 技术水平和便宜的原材料, 使在中国 制造的产品价格低、出口量大、企业 效益普遍不错。而在危机后, 韩国企 业为了在短期内实现外汇收支平衡, 大量投资贸易业。1998 年韩国商业部 统计 ( 表 4) 显示, 制造业的比重比上 一年度下降到 32. 5% , 贸易业比重升
1748
1849 1975 1895
协议金额( 亿美元) 4. 17 15. 57 18. 06 29. 98 42. 37
实际到位( 亿美元) 1. 20 3. 73
7. 23 10. 43 13. 58
1997 年 1753 21. 81 21. 42
省钱用低质的原材料又会降低质量, 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利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用外 资
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杨文杰 李 锴
在全球对华投资的竞争中, 韩国 入中国, 三星、现代、LG、大宇、鲜京等 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轻工、餐
是后来者, 但却后来居上, 成为中国 十余家有名的大企业陆续来华投资 饮和服装四大行业。中小企业主要投
资。韩国大企业集团在华投资注重选 力。与此同时, 中国市场内需严重不 资建立科研中心以及生产 BP 机的项
择合适的生产基地, 如三星集团在中 足, 物价下跌, 市场萎缩, 使韩国在华 目都已停止。
国华北的天津、华东的苏州和华南的 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状况也大受
1998 年 9 月韩国企业对华投资
惠州建立了三个联合生产基地。( 3) 影响。
( 二) 韩国企业在华单个项目 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说往往要独立承 产业结构调整, 以求大力发展核心业
的平均投资规模逐渐增大
担全部风险。在危机中, 韩国企业充 务, 增强产品竞争力, 以求摆脱困
据韩国财政经济院的统计, 中韩 分认识到了独资的弊端。因而一些大 境。而这些大企业在对外投资减弱的
建交的 1992 年, 韩国对华投资单个 企业如 LG 等多采用与中方合资、合 情况下, 仍重视在华投资的存在和发
韩国
134
德国
349 1996 年韩 国在华投 资采 优惠政策、市场准入和良好的技术条
取 独 资 方 式 的 比 例 达 件。他们表示, 如果时机良好, 将会进
46. 2% , 而其他外资总体 一步扩大在华投资。
和 21. 2% 。
上只有 20. 6% 。实际上独资在经营上
目前, 韩国大企业集团正在进行
1992 年中韩建交后, 两国政府 中国初期, 在山东投资最多。1995 年 的投资规模都小。这主要是因为韩国
高级官员互访频繁, 双方了解不断深 开始, 投资范围逐渐扩大。到 1996 年 大企业对大陆情况不了解, 不敢贸然
入, 同时也增强了韩国企业来华投资 上半年, 其在辽宁、上海的投资超过 进入, 而先建立一些中小企业投石问
表 3: 1996 年在华投资最多的十个 国家或地区平均投资项目规模 单位: 万美元
国家或地区 投资金额 国家或地区 投资金额
香港
164
新加坡
376
日本
162
英国
636
至 41. 4% , 比 1997 年增 加了 23. 8% 。
( 四) 合资、合作投 资方式增加
韩国的 投资者 比较 注重对企业的控制权, 因
条件。与此同时, 韩国政府也鼓励对 业实际在华投资 1. 2 亿美元, 1993 年 料组织生产, 以打入国际市场或返销
华贸易, 并给以优惠政策, 但由于刚 激增了两倍, 1994 年又比 1993 年增 韩国为主。而大集团的加入, 使投资
刚起步, 韩国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有 长近一倍, 达到 7. 23 亿美元, 1995 至 的领域转向了化工、机械、电子和自
# 24 #
1994 年 山东 206. 9 吉林 50. 6 天津 112. 3 辽宁 118. 5 上海 47. 5 北京 62. 5
占总额% 25. 2 6. 2 13. 7 14. 4 5. 8 7. 6
1995 年 326. 7 42. 4 162. 3 121. 6 134. 1 135. 5
当的调整和恢复后进一步扩大其在
金融危机对韩国企业在中国投 华的投资。而中国在对韩引资的过程
资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不可避免, 但从 中, 不但要充分发挥地理、资源、劳动
长期来看, 韩国企业仍看好中国市 力和市场的优势,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