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 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 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 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主旨概括
诗人借北望中原,回 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 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 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激昂中透着悲怆。
拓展表达
了解了陆游生平作品,又学习了《书愤》一诗, 请给陆游写一段话。
写作参考: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 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 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 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 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 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 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 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 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思路脉络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文意疏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 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 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 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 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此外,诗人在其他诗中多次提到大散关: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1174)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巍峨 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1175) 《怀昔》:“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
里河山。而梦想是你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江山却是那个 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 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把喷血 的激愤和疼痛。
淳熙五年(1178年)(53岁),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 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 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 和收复失地。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 《放翁词》。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 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他的词具有婉约和豪 放的风格特点。
品词析句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
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
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书愤
陆游
作者作品
陆游:南宋人。(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 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 志向。1154年(29岁)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 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 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 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 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 形成鲜明对比。
导语设计
阅读下面小学和初中阶段学过的三首诗,说说作者 是谁?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的印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 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 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感慨,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以及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均蕴含其中。 陆游对《出师表》也是念念不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 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 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