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区地质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盘区地质工作
第一节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勘探工作简况
一、地质勘探概况
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云四勘探区东部边缘,地质勘探历史悠久,早在50年代就开始勘探:1956-1957年7月,115队进行云四普查勘探,施工钻孔40个以上,1958-1959年,115队进入云四区进行精查勘探工作,施工钻孔32个,并进行了采样化验工作,同时进行了地质测量及山地工程,同年6月,提交了云四区精查地质报告。
二、生产补充勘探工作
建矿近50年,未做任何(地面或井下)补充勘探工作。
三、工作量及质量情况
1、钻探工作
井田内仅有钻孔13个,其中65年施工5个孔,59年施工7个孔,56年施工1个普查孔。加上北界区外普4,西南边界普27。本次生产矿井报告即利用上述15个钻孔。
根据以上评级标准,现将15个孔,六层可采煤层质量评定结果列表2-1-3。
煤层
级别
小计
合格率
% 甲乙丙
7-1 10 2 12 83 11-1 8 3 11 73
从表2-1-3可以看出,精查勘探煤层质量合格率(甲+乙)达到83%,完全可以满足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
2、煤芯煤样
本盘区所采煤层为侏罗纪中统大同组中部的7#煤层,总体为一褶曲构造,工作面北、南部较高,中南部较低。从掘进巷道揭露地质情况来看,本盘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靠近盘区北部出现数处底板呈波浪状鼓起;盘区内有两条正断层,落差在0.3~0.70米,倾角在50—65度之间,走向大体呈北东—西南向,全面分布,两条断层对回采造成较大影响。因为7#层陷落柱比较发育,所以在回采过程中要注意陷落柱出现的迹象,及时加强支护。
3、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述评
⑴井田内煤岩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井田内只有1965年4月到9月间竣工的钻孔5个,进行测井工作,其余8个孔未进行测井,钻孔探及的含煤系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该组煤层一般具有低灰分和高挥发分的特点,且结构简单,不含或少含夹矸。
⑷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评评述
井田范围内1965年间施工的5个钻孔全部都进行过测井工作。钻探总进尺为2177.39m,测井累计实测米1082m,为钻探总进尺的49.7%。测井工程质量的评定,考虑到三十年前的测井技术及装备水平,难以使用现行的测井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评级。依据矿井的生产实际及煤层解释成果的可靠程度,现对可采煤层拟定如下评级标准对测井质量进行评定:
本区内5个测井钻孔,全孔测井工程质量原评级别除634为丙级外,其余个孔均为乙级。这次重新审查,仅将可采煤层质量出现丙级的636号孔工程质量降为丙级,其余各孔维持原评级别不动。
4、地质测量
⑴地形图
本区三、四等三角点及三、四等水准点由大同矿务局地质测量处外业队施测,网形结构严密,精度良好,计算正确合理,精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⑵地质测量
本报告采用的1/5千地质图为115队1965年提交的云四区精查报告中所附图,经过室内分析野外修测,尔后转到上述1/5千地形图上,工作方法采用露头圈和走向追踪法,新发现的地质点采用全仪器法测量,地质点分布合理。地层单位划分:非煤系地层划分到组,煤系地层中,主要可采煤层露头均为实测。地层单位也略有修改,将原怀仁群改为下侏罗统永定庄组,大同组改为中侏罗统下部,云岗组则为中侏罗统上部,该图纸精度基本满足报告用图。但地形图距今年代较远,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应尽量更换。
第二节井田内及井田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青磁窑矿位于云四勘探区东部边缘,矿区东界为煤层露头,各煤层距地面较浅,古窑较多,据以往地质调查(地质修测),生产窑口有七处之多,古窑生产年代久远,详细资料无法查找,多为开采2及3号煤层,土法生产,规模较小,而且以季节性为主。井田东部和北
界共有小煤窑6个,现全部为注销或关停。详见表2-2-1。
煤矿名称办矿单位采矿证号煤矿
面积
(km)
批准
层号
生产
状况
备注
东山煤矿云岗镇张寺窑村D11078 0.15 2-3 暂停待验井红脊梁煤矿青磁窑街道1400000330304 0.2887 2-3、3 生产已越界开采竹林寺云岗镇竹林寺村1400000331635 0.191 2 生产已越层越界滚沙沟青矿服务公司D53002 0.22 2-3 关闭2002年关闭老爷庙煤矿青矿服务公司D53016 0.33 7 关闭2002年关闭雀儿沟煤矿青矿服务公司D51002 0.674 2-3 报废已采完注销
目前由于多数煤矿属关停并转,许多有关资料丢失,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小窑采掘图及本矿生产中与小煤矿的探通点,对其越层越界破坏本矿煤层范围进行圈定,并估算了破坏区资源储量见表2-2-2。
矿名煤层号破坏面积(m2)储量(万t) 红脊梁煤矿 3 300000 80
竹林寺煤矿 3 588546 163
滚沙沟煤矿 3 836870 183
老爷庙煤矿
3 667598 161 7-1 698950 283
雀儿沟煤矿7-1 465700 203 合计1073
此外,1998年停采的2-3号煤层被小煤窑破坏面积为1172625m2 资源储量341万t。全井田被小煤窑破坏资源储量共计1414万t。
因此,应密切注视仍在生产的小矿的生产动态,查清其开采范围,严防古空区及现采采空区积水涌入本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一、矿井地质工作
严格按照《矿井地质规程》中对矿井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要求布
置工作,井田范围内虽经数次地质勘探工作,但仍然满足不了矿井生产的地质要求,因此本矿作了大量的矿井地质工作。在常规生产过程中,除了进行煤质采样、瓦斯检测、涌水量以及观测煤层顶板岩性的变化,并对煤层小构造进行登记素描造册填卡。
总而言之,矿井地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要煤矿生产一天,矿井地质工作便不能停止,随着开拓生产的发展,矿井地质工作应大大的加强,不仅观测各种构造点,而且要观察记录煤层厚度的变化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趋势,随时分析煤炭储量的动态变化,同时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要加强瓦斯监测,煤尘管理,自燃的预测,矿井地质工作的好坏,是煤矿生命悠关之大事。
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进行工作,开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尽管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矿井防治水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在开拓掘进工作面发现有突水预兆,如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顶板淋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常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本矿从1979年做了系统的排水量、产量、掘进进尺、降水量观测工作;打放水孔六个;对顶板淋头水,井下积水进行了观测记录;对井田内及附近的小窑进行了系统调查;对井下突水点进行了观测。今后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开采水平的延伸,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必须加强,查明井田内含水层与地表水,采空区积水的水力联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