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诗经》关系之窥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诗与《诗经》关系之窥探
摘要:后人评价杜诗“无一字无来历”,杜诗中的很多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用典都深受《诗经》的影响,本篇文章试图从杜诗中的“黍离之悲”,“羡草木之无知”方面来探寻杜诗与《诗经》的继承关系。
关键词:杜诗《诗经》黍离之悲草木无知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在杜甫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这万卷书中,不知杜甫读了多少遍《诗经》。杜甫深谙《诗经》“兴”、“观”、“群”、“怨”的奥妙,所以他会按照《诗经》的标准来创造自己的诗歌。在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真实的历史画面,可以体味民生之多艰,可以感受诗人情感之博大,这也是杜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里说道:“诗列四始”,就是说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世风民俗,可以明白国家兴衰更替的根由,杜诗也有同样的效果。在思想内容上杜诗呈现出“温柔敦厚”,“思无邪”,“熔式经诰,方轨儒门”的特点。在艺术上,杜诗也对《诗经》中的某些创作手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包括景物映衬手法,对面设想的手法等。元稹在杜甫墓志铭中说道:“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刘克庄也说:“杜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诸篇,其述男女怨旷、室家离别、夫子夫妇不相保之意,与《东山》、《采薇》、《出
车》、《杕杜》数诗相表里。”宋濂说:“杜子美诗,实取法《三百篇》,有类《国风》者,有类《雅》、《颂》者”。可见,杜诗与《诗经》的不解之缘是历代学者有目共睹的。杜甫对《诗经》的谙熟于心能够以使得他得心应手地运用《诗经》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指导,在杜诗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由《诗经》转化来的处处新奇。
“安史之乱”与“平王东迁”惊人地相似,都是一个盛世王朝由盛转衰的折点。千百年后“黍离之悲”再次让人们在杜诗中深切地体悟到了。《诗经》中的《王风·黍离》描写的是诗人面对都城东迁的悲惨场面,内心万分悲痛。崔述在《读风偶识》中这样概括了《王风》的历史背景:“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飘荡”。在这样乱离悲凉的社会中,《黍离》的作者望着依旧生机勃勃的庄稼长吁短叹。“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行迈靡靡,中心如噎”,作者飘零无助,内心的痛苦像网状一样蟠结着,错综复杂,没有头绪,只能和杜甫一样“少陵野老吞声哭”。内心的忧思愁苦无人诉说,诗人只能发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反复咏叹。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黍离”一词也成为后世文人触景生情感慨家国兴亡时常用的典故。杜甫在“安史之乱”时留下的大量悲叹国家破碎,自己身世飘零的诗篇都得《黍离》之神,效《黍离》之形。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谈到:“后世杜甫遭天宝大乱,故其中有《无家别》、《哀江头》、《哀王孙》等篇,与此先后如出一辙。杜作人称诗史,而此册实开其先”。方玉润对杜甫与《诗经》一脉相承的关系把握地很
到位。
杜甫在《哀江头》中说道:“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是杜甫在国亡家破时,面对曲江流水,抚今追昔,无限感慨顿生于心写下的诗篇。曾经皇帝在这里和贵族们饮酒赏景,说不尽的繁华热闹,而如今江水依旧,却是一派荒凉,细柳新蒲又在为谁而绿呢?在过去和现在的强烈对比中,诗人感受到的是无限哀伤与痛惜。诗人杜甫面对曲江触景生情,正如《黍离》作者面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样,自然之景年年依旧,而世事却显得无常。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也很好地评价了《哀江头》与《黍离》之关系:“杜甫在贼中时,潜行曲江,睹江水江花,哀思而作”,“而无穷之恨,黍离麦秀之悲,寄于言外”。如果说《黍离》是诗人面对国家乱离不自觉地发出的长叹的话,那么杜甫在长叹之余,又有着深刻而冷静的思考的,这是杜甫较《诗经》的进步之处。杜甫写出了“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这是在追寻国破家亡的根源,曾经的明眸皓齿,如今的血污游魂,两相对比之中我们得知是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断送了锦绣江山。杜甫也写出了“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这样的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句。与《黍离》的作者比起来,杜甫是深刻的,是博大的,是悲悯的。
《诗经》中羡草木之无知的情调对杜诗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桧风·隰有苌楚》写的是一个没落贵族的悲观厌世之情怀。“隰
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狼狈逃亡,有妻儿的拖累,有无名的烦恼,所以他会羡慕起草木的无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这样评价此诗:“此必桧破民逃,公族子姓以及小民之有室有家者,莫不扶老携幼,挈妻抱子,相与号泣路歧,故有家不如无家之好,有知不如无知之安也。而公族子姓之为室家累者则尤甚。”这种“有知不如无知之安也”,羡草木之无知的情怀直接影响到杜甫的诗歌创作。在《哀江头》里,杜甫提到:“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自唐玄宗与杨玉环马嵬坡一别之后,便“一别音容两渺茫”,每当唐明皇想起杨玉环的时候,都会对月垂泪,闻铃断肠。对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悲惨别离,杜甫是理解的,感伤的。因为人的多情才会痛离别,怎比那江草江花,无知无痛,年年岁岁如期开放。这种忧生的情调为杜诗的意境增添了一种低佪暗淡之美。杜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方面对《诗经》继承和发展外,在艺术手法上,杜诗也吸收了《诗经》的一些成功经验。总之,杜诗学习《诗经》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
[2]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10
[3]闻一多著,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4]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1981.11
[5]方玉润撰,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2
作者简介:郭韶瑞(1988.11-),男,籍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学历(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