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分试题精编(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部分试题精编(四)
一、选择题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C结构 D方法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 C内容 D途径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
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D途径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C陶冶法 D锻炼法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D班杜拉
二填空题
1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形式。
3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
德育具有继承性。
4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5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6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
7 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1、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12、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13、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1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1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
学说。
16、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三、简答题
1 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 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牲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
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简述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二,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学生;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8、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必须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内因),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形成新的道德品质。(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9、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1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11、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