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两篇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作探究
话题设置 分组活动
1、话题一:品一品“日”“月”别样 深意
两文写日月与常见文学作品中的有何不同? 文中的日月有何含义?
话题二: 说一说“冷”“热”的独特用心
作者为何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 《月》中写冷,提到光和热?把两文贯通 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 解?
话题三:我看作者对“生”“死”的 思考
明确: 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 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 命,.赞美飞蛾,怀念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 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飞蛾、夸父为什么值得赞美? 敢于追求
飞蛾——追求光
夸父——追求热
勇于牺牲
一往无前
赞美精神 主观抒怀
共同研讨
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 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却对飞蛾, 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 谈谈你的看法?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 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 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 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做铺 垫.
小结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 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 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 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 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 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 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 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 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二、星──巴金《龙· 狗》中的另一篇文章 虎·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 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 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 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 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 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 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 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 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 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始激动了,跟随大师走进一座神圣的文学殿堂。 (舒乙)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作 家。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 年秋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1927年赴法 国巴黎求学,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 始用巴金的笔名。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的荣 誉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 籍院士称号。 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 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上海文学》、《收获》等杂 志主编。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鲁、郭、茅、 巴、老、曹‛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如今只剩巴金,他成了硕果仅存的国 宝。2003年11月25日是老人99岁生日,按照中国民间习俗为百岁寿辰。
巴金散文中同类近似反复的意象有四个系列。其中第一组是那些散 发着光和热,能给人们温暖和光明的意象,例如 ‚日‛‚月‛‚星‛‚灯‛。《海行杂记》集中的《海上的日出》是人 们公认的写景美文中的名篇。在这篇文中,巴金不仅逼真如画地层层再 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而且融进了他热烈深沉的情思,这真是‚景 语皆情语也‛。《龙· 狗》集里的《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 虎· 向灯火的灯蛾,渴死谷的夸父,表达了他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 来‚光和热‛,他要像灯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巴金有 时也喜欢月亮。在宁静的月夜,皓月把柔美的清辉洒向海洋和大地,是 会唤起诸多美丽联想和惆怅情思的。在《海行杂记》集里的《海上生明 月》和《乡心》里,巴金如印象派画师绘出海上月夜的光和色之美,美 丽的月色也撩起了作者那游子思乡的诗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锋镝余生的我,对此 情景,能不与古诗人同声一哭!”《点滴》集的《月夜》也写日本横滨和 厦门鼓浪屿的月夜,但更主要是写他的安那其朋友的社会改革活动。 《龙· 狗》集里的《月》则批评‚月‛的‚光‛是一种‚死的光‛, 虎· 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 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 漫漫长夜和严冷寒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 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这也是巴金小说和散文特 别受青年人欢迎的奥妙所在。
(节选自《论巴金建国前的散文创作》, 《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这种创作中某些同类近似的意象和意念的不断有意反复,在古今中外 某些文学大师身上是司空见惯的带规律性的文学历史现象。诸如巴尔扎克 笔下的暴发户,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此同时,文学是人学,文学总要表现具体的社 会历史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表现人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美好社 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从而文学是有其‚永恒的主题‛的;古今中外文学大 家的创作,总是会以自己的审美掌握方式重复这众多的母题,又对之作出 自己的独特开掘,奉献出自己的道德感情和聪明智慧的。英国著名随笔作 家本森在《随笔作家的艺术》里说:‚the point ofview(观察点)实 在是精研小品文学的神髓。‛我们从巴金散文创作中某些同类近似的意象 和意念的有意反复系列作为‚观察点‛,来研究巴金散文创作本体,大约 可以揭示其某些思想和艺术特点。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你认为作者想说嫦娥奔月的原因 是什么?
月光源自文库—冷——死的光 改变 嫦娥奔月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 末尾为何引用‚嫦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 实的影射,‚嫦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 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 ‚难道…..吗?或许….”用疑问的语气寄 托了理想,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 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写作背景:
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 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 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抗日战争激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运动之中, 在8年抗战中,巴金辗转于上海、广州、汉口、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桂林 之间,和人民同患难共命运,自觉地用笔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写下了大量 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和散文。 巴金是一个热血青年,是一个把个人命运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作家。他 在1942年出版的《废园外· 后记》中写道:‚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 紧紧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 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 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 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巴金手印门把
注意细节,往往,是最重要的事。 门把,是个细节,有定型产品,有豪华的,有普通的, 有昂贵的,也有廉价的,卖一个来,装上就是了。但统统 不要,自己发明一个,这叫独出心裁;必要时,不仅值得, 而且必须。全因为,门把是每个走进文学馆的观众和读者 首先接触到的东西,而且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和它接触了 之后才能进来,可见其重要。对这个细节就必须小心了。 文学馆便自己"发明"了一个。请雕刻家到杭州去,拜访 巴老,按他的手形翻一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 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连他手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 见,旁边有一个他的印章。再设计一套结构件,装在每一 扇进出文学馆的玻璃大门上,成为文学馆一景。 巴老的手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小而纤细的那种,因年 迈而伸不太直,更显文人气。这只手写出了几十卷的著作, 译出了几十本的外文书,写下了《家》和《随想录》,这 只手妇孺皆知,这只手闻名天下,这只手引来无尽的兴奋 和感慨,人人都要去轻轻模它一下,推着它进门。 也许,此刻,从接触这特殊的门把的一刹开始,人们便开
月
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什么人”, 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 人”究竟是指什么人?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 牲生命的人.
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冰冷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 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
文中写到飞蛾的死、夸父的死、姮娥的生 有和内在联系? 文中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生死观的怎样的思 考?
1、话题一:品一品“日”“月”别样深 意
两文写日月与常见文学作品中的有何不同? 文中的日月有何含义?
代表作品:学术界公认巴金的创作有两个高
峰,第一个高峰是在1949年前,巴金写出了 诸如《灭亡》、‚激流三部曲‛ 《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长篇小说《寒夜》及短篇 小说《神》、《鬼》等20多部中长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影响了几代青年人,同时也奠定了 巴金在现代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巴金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 他 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 万字。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 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学术界认为这 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 ‚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 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 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1)“夸父追日”:“夸父不量 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 渴死。” —— (《山海经》) (2) “姮娥奔月”:“羿请不 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 奔月宫。”
—— (《淮南子》)
二、自主阅读
1、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
2、自主选择一文,赛读边读边评,初步感 知作者思想情感
整体感知
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 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 对它大加赞赏? “夸夫逐日,渴死炀场”,作者为什么却异 常的“怀恋”?
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
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 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 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 家庭当作 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 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 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 时的任性杀死的。我 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 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 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 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