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哌酮:抗绿脓仅次于头孢他啶 ,对酶不稳,对肠球菌、厌氧菌作用较 好,胆汁中浓度高;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头孢曲松:对肠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酶稳定,t1/2=8, 可以qd 给药。肝肾双途 经排泄 ;可透过血脑屏障; 对铜绿、MRSA、 肠球菌、厌氧菌耐药。
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流感杆菌、淋球菌活性极强,对厌氧菌也有作用; 对铜绿活性较差。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 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 种效应即抗生素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 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 效应不再明显增加,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5% ≤10% ≤5%
≤20% ≤20% ≤60%
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上半年精神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 一病区
出院使用抗 生素人数
出院总人数
抗生素使用 率(%)
规定使用率 (%)
超出规定使 用率(%)
80
435
18.39
5.00
13.39
二病区
94
332
28.31
5.00
23.31
三病区
89
31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与合理使用
药学部•临床药事科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合成。
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抑菌药:是指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序 号
指标
公式(或释义)
要求
三级综 合医院
二级综 合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精神病医 院
妇产医院 (妇幼保 健院)
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病例1
患儿,男,8 岁,行“左足背皮肤组织清创植皮术”后出现发热(38 ~ 39℃),左足背分泌物培养:铜绿假单胞菌+ + + ,对左氧氟沙星、头 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敏感,医嘱拟使用头孢曲松。
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循环 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 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耐药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 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 重视手术中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 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分类
• • • • • • • • • • • • • • • 抗感染药物 • • • • • • • • • •
青霉素 头孢烯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烯类
临床药师意见
头孢他啶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明显优于头孢曲松,建议给予头孢 他啶0. 5 g ,ivd,q8h,同时加强伤口局部冲洗、清创。医生采纳建议, 使用头孢他啶治疗3 d 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治疗2 周后康复出院
病例2
患者,女,38 岁,因“发作性头痛8年,加重伴左眼视物模糊半月” 于2013 年3月27日入院,诊断“左侧鞍旁占位(脑膜瘤可能)”,4月1 日行“开颅左侧蝶骨嵴脑膜瘤切除+去骨瓣减压术”。因患者对 头孢类过敏,术前给予克林霉素0. 6 g ivd 预防感染,术后从4月3日~ 9日持续发热,体温37. 8 ~38. 8℃。主管医生担心术后感染拟使用抗 菌药物治疗。
临床药师意见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该药每日给药两 次的治疗方案导致其T > MIC 较低,影响疗效。建议将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用法改为0. 5 g ,ivd,q6h,交待护士将每剂的滴注时间控制 在1 ~ 2 h。给药方法调整第2 天患者体温即降至38. 1℃;第3 天恢复 正常,复查血常规:WBC 9. 1 × 109 ·L-1 ,N 74%,表明患者感染已得 到有效控制。
PK / PD parameters
(BμgC/mL)
Cmax
Cmax / MIC
AUC MI
AUC/MI C
C
T>MIC
(hour)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PK/PD 参数
相关药物
浓度依赖性
AUC0-24/MIC 或Cmax/MIC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甲硝唑、两性霉素B
时间依赖性 短PAE
什么是PK?什么是PD?
药代动力学(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状 态下对这一动力过程的影响。
药效学( PD)是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所产生的效 应。
常用的药动学参数
•血药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 •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半衰期(half life,T1/2)体内药量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医生采纳药师建议,停用人血白蛋白2d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一 般情况好,进食、睡眠好,无特殊不适。考虑药物热可能性较大,停 用其他静脉药物,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脑脊液培 养均无异常。证实了患者发热是药物热,与感染无关。
临床药师意见
患者精神尚可,无明显头晕头痛,食欲、睡眠正常,复查血常规、 尿常规、脑脊液生化均无异常,提示没有明显感染迹象,不建议使 用抗菌药物。
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甘露醇注射液等,发热可能是使用生物制 品所致药物热,建议停用注射用白蛋白,以排除药物热。
停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培养、胸片等,以进一步排除感染可能。
三代头孢:
特点: 1.对革兰阴性杆菌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2.有强大抗阴性杆菌作用,明显﹥Ⅱ代﹥ Ⅰ代; 3.抗菌谱扩大,对铜绿及厌氧菌有不同程度作用; 4.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不如Ⅰ代和Ⅱ代; 5.体内分布广,组织通透性较好,大多数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三代头孢代表性品种:
头孢他啶: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三代中最强,抗铜绿,易透过血脑屏障,对酶 稳, 诱导产生ESBLs作用强。
化疗指数(CI) : 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 性的指标,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 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表示即 LD50/ED50,或者用5%的致死量(LD5)与95%的有 效量(ED95)之比表示即LD5/ED95。化疗指数越大, 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
1
抗菌药物品种、 品规数量要求
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 噁唑与甲氧苄啶, SMZ/TMP)、呋喃妥因、青
≤50
≤35
≤35
≤35
≤50
≤10
≤40
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
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使用抗 菌药物人次/同期门诊总人数x100%
桑德福指南抗菌谱
病原菌
敏感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菌 奇异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 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头孢唑林(++)、夫西地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磷霉素、头孢唑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钠
28.62
5.00
23.62
四病区
63
485
12.99
5.00
7.99
五病区
86
343
25.07
5.00
20.07
六病区
27
145
18.62
5.00
13.6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非限制使用级 限制使用级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头孢克肟 • 左氧氟沙星 • 头孢曲松等
• 头孢噻肟钠 • 头孢他啶 • 头孢唑肟钠 • 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特殊使用级
• 万古霉素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病原微生物检测
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是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 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
二季度精神科标本送检率及病原菌情况
科室
使用抗菌药物 总人数
送检标本数
病原微生物 送检率(%)
前二位病原菌分 布
多耐
一病区
40
二病区
55
三病区
67
四病区
33
五病区
48
六病区
24
40
100.00 铜绿假单胞菌、大
肠埃希菌
24
43.64
金黄色葡萄球菌 1例金黄色葡
萄球菌多耐
19
28.36
福氏志贺菌2型
18
54.55
奇异变形杆菌
8
16.67
大肠埃希菌
7
29.17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
药物 根据感染特点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根据药物抗菌活性、药动学特性、药物不良反应选择药物 按照患者生理、病理状态合理用药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20%
≤20%


2
药 物 使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使用抗 菌药物人次/同期急诊总人数x100%
≤40%
≤4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 菌药物总例数/同期出院总例数x100%
≤60%
≤60%
≤20% ≤50% ≤70%
≤10% ≤10% ≤40%
≤25% ≤50% ≤60%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 孢曲松、头孢他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磷霉素
ß-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ß-内酰胺类 ß-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利福霉素类 抗结核药物 多肽类 其他抗菌药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合成抗细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抗真菌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 合成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原虫药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长PAE
T>MIC AUC0-24/MIC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碳青霉烯类
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 素、氟康唑
病例
患者男性,54 岁,行胆肠吻合术,术中可见腹腔脓液,取脓液送病原 学培养,同时经验性给予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1 g,ivd,q12h 抗感染治 疗;术后第2 天患者体温最高39. 7℃,血常规:WBC 18. 1 × 109 ·L1 ,N 91%;术后第4 天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改善,仍有高热(最高39. 2℃),复查血常规:WBC 17. 3 ×109 ·L-1 ,N 88%;脓液培养结果:产 ESBL大肠埃希菌+ + + ,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敏感。临床医生困 惑:药物选择合理,为何抗感染疗效欠佳?
药物,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等。 杀菌药:是指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最低抑菌浓度(MIC): 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 小的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 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 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 小的指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减少 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M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