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原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②、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③、理解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④、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
②、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③、利用网络查询作者情况及有关写作背景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一盆河沙,三个完整的乒乓球,三个切成两半的半瓣乒乓球,一个剪去四分之一的乒乓球。
课前将乒乓球埋于河沙之中,所有的乒乓球都现出完整的半球于河沙外。
【演示】上课时,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让学生观察,然后问:谁能说出有多少个乒乓球?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准确答案?(让学生自由猜,准许学生上讲台凑近看或把乒乓球一个个翻开看。
)
【导语】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光用眼睛看表面就下结论。
有的同学则能动手,用行动探个究竟。
这种实践精神、实验精神就是丁肇中所说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属什么文体。
2、作者简介
运用多媒体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有关图片。
(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项目——L3实验室;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前,周长27公里;由中美等国家共同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
该实验由丁肇中教授主持,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
)
3、自学字词
利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领悟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一帆风顺不知所措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梳理课文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自学课文,分组讨论,列出课文提纲。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中心论点即课文题目。
【多媒体出示版书】第一部分(1段),概括交代讲演内容。
第二部分(2—12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四层来讲:
1、(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2、(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
知及其原因。
3、(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4、(13段)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①、阅读2—5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传统的中国教育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吗?为什么?
作者认为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按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②、阅读6—12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作者用什么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这个例子典型吗?
③、阅读13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有哪两个方面?
四、课内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对世界有所建树。
2、课外归纳练习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3、分组利用网络查询以下知识
“四书”是什么书?“格物致知”出自何处?王阳明是什么人?
查看胡适《格致与科学》,思考:“格致”有哪两种意思?胡适与丁肇中的观点相同吗?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及课文层次结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4、11、12段,找出所举例子。
(4段举了王阳明的例子。
第11、12段联系实际,举了中国学生及作者自己的事例。
)
小组讨论:举例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为什么文中只举了明朝的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来论证呢?
小组讨论: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还有哪些地方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学生在课本上标明第5节、第8—9节、第13节。
)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这些地方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首先反面论证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的意义,造成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给现代学术发展带来极大危害,然后从正面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使读者感受到实验精神对现代科学的重要性。
2、小结写作特色
学生先就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概括小结。
本文是漫谈式议论文,风格朴实,说理深入浅出,议论方法多样:1、引用古文;2、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
3、小组汇报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自己在网上查到的知识。
4、指导学习方法
小结这次课外分组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动手实践的习惯。
教育学生要树立动手实践、求真求实的探究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这种精神。
归纳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确定主题;
2、查询资料;
3、概括材料并得出结论;
4、交流评价。
三、课内小结
本文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
课文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样把它应用到科研实际中去,最后提出希望。
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四、拓展延伸
1、提供信息
多媒体屏幕显示以下网页:“丁肇中网页”“丁肇中自传《在探索中》”“丁肇中谈实验物理”“丁肇中谈反物质”“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2、利用网络查询资料,课外探究学习
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