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2-可使小麦、玉米烧种、烂芽、烂根以及幼苗死亡
土壤氮素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中氮的损失 无机氮肥的损失: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
径流、侧渗以及通过作物地上部直接损失。 有机氮损失:主要取决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C/N比
3.游离态氮(N2)
氮循环主要过程
土壤中氮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1)水解过程
水解 水解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酰胺等
朊酶
肽酶
条件: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在通气良好; ③ 温度较高;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适中;
⑥ C/N比适当
(2)氨化过程
氨化微生物
RCHNH2COOH + O2
RCH2COOH + NH3 + E

条件:
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 在通气良好; ③对低温特别敏感;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要求在4.8~5.2
⑥C/N比适当。
2.氨的硝化过程
氨、胺、酰胺 (1)亚硝化作用
硝态氮化合物
亚硝化微生物
2HN4 + 3O2
2NO2- + 2H2O + 4H+ + 158千卡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的 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质地
质地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低

•地形及地势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态氮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以(Nitrosonas为主)
条件:亚硝化细菌(专性自养型微生物)
通气:良好 O2< 5% pH 5.5 - 10 (7-9), < 4.5
水分:50~60%
温度:35℃ < 2℃
养分:Cu,Mo等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缺钙,不利。
(2)硝化作用
硝化微生物
2NO2- + O2
2NO3- + 40千卡
NH4+为正吸附,而保持于土壤中;对NO3-为负吸附(排 斥作用),易被淋失。
土壤氮素的调控
1.维持土壤氮素平衡 土壤氮以有机态氮为主,土壤有机质平衡是氮素
平衡的基础。 (1)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化肥)配合施用。
(2)应用“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衡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施用绿肥等新鲜有机肥产生正激 发效应,促进土壤原来有机氮的矿化和更新。
和积累条件: (1)Eh NH4+→NO2-(亚硝化过程) E0=0.345V NO2-→NO3- (硝化过程) E0=0.421V (2)pH 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pH反应敏感。 NO2-易在pH>7.3的碱性环境积累。
(3)游离NH4+的影响 氨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亚硝化细菌,大量施
用铵态氮肥(特别是NH4HCO3),易造成NO2-积累。 旱育秧NO2-可使水稻幼苗出现青枯病 当NO2->5mg/kg时,青枯开始出现 >15mg/kg时,青枯很快出现。
岩石
江海
沉淀作用
土壤氮素循环与环境质量
氮素
重要生命元素,在农业生产中为“肥料三要素”之 首。
土壤中氮的含量
1.土壤氮的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含氮一般在0.02%~0.2%之间;高于 0.2%的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 地区土壤耕层发含氮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氮量介 于二者之间。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 与环境质量
土壤养分循环
指来自土壤的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 的再循环过程。包括
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微生物 分解
有机体
绿色植物 合成
养料元素土壤体
风化 作用
淋溶 作用
以(Nitrobacter为主)
条件:硝化细菌(以Nitrobacter为主)其它同亚硝化作 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硝化作用的速率>亚硝化 作用>铵化作用,因此,在正常土壤中,很少有亚硝 态氮和铵态氮及氨的积累。
3.反硝化作用
NO3-→NO2-→NO→N2O→N2 反硝化的临界Eh约为334mv,最适pH为7.0~8.2,pH小于 5.2~5.8的酸性土壤,或高于8.2~9.0的碱性土壤,反硝化作 用显著下降。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
缩胺类
2.无机态氮
(1)铵态氮(NH4) 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 交换态、固定态。
(2)硝态氮(NO3-N)在土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 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2.土壤氮素的来源 • 根瘤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 大气放电 • 工业合成
对于农田来说,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包括:
(1)固氮作用;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 (2)降水; (3)灌水; (4)施肥;① 有机肥;② 无机化肥;它们是土壤 氮肥的主要来源。
3.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植被与气候 草本植物 > 木本植物 水、热条件引起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
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和氮的积累。
2.防止土壤氮的损失
“南铵北硝”。水田土壤不施硝态化肥和避免频繁 的干湿交替。氮肥深施(水田和旱地)。碱性土碳 铵少施,防止氨的挥发损失。应用氮肥增效剂(硝 化作用抑制剂)。
3.避免有害物质—NO2-的积累 亚硝酸盐是人的致癌物质和植物的有害物质。其产生
(2)氨态氮的挥发 在碱性条件下, NH4+ + OH- NH3 + H2O
5.粘粒矿物对铵的固定 黏粒矿物晶格层间的阳离子被NH4+取代
影响因素: ①土壤黏粒矿物类型 ②土壤质地 ③土壤中钾的状态 ④铵的浓度 ⑤水分条件 ⑥土壤pH
6.生物固定 将无机氮转变成机体中的有机氮
7.硝酸盐的淋洗 NH4+、NO3-易溶于水,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表面对
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1)具反硝化能力的细菌; 2)合适的电子供体; 3)厌氧条件,与田间持水量大小密切相关; 4)有硝态氮存在 5)pH 7 - 8.2 pH < 5.2 - 5.8 或 pH > 8.2 - 9时,反硝化 作用减弱。
4.化学脱氮过程
(1)亚硝酸分解反应 3HNO2 HNO3 + 2NO + 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