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吴巍
城市规划理论可以被理论成是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过程的普遍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的知识形态。由于城市规划的性质,城市规划理论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证实理论,这类理论与自然科学中的理论相似,它依据对现实的观察和提炼,忠实地反映和解释经验世界的现实活动,摆脱价值判断,并能根据仔细观察到的经验来修正理论本身;另一类是规范理论,这类理论根据不同的价值观,提出并解释在经验世界里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并将主观愿望融会在理论的要素和结构中,这类理论不能纯粹地以实验的方法、在不考虑人的个体因素的条件下放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检验。经学者考证,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20年代至二次大战时期的理论准备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基本上是在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导下并在其框架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这一时期,由于现代城市规划刚刚形成,还处在未整合好与其他社会体制和实际运作手段的时期,再加上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的爆发,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受到了制约,因此,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主要还集中在对理论的探索方面,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夯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1、与现代建筑运动相结合的城市规划发展
传统城市规划领域基本是在建筑学领域之中的,城市规划的实施也与建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师在此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与早期探索时期,也有大量的建筑师参与其中,并依循着建筑学的传统关注着整个城市发展的前景和对城市空间进行组织的变革。尽管在这一时期,现代城市规划并不是直接从建筑学的领域中萌发出来的,而是建立在社会改革理想和社会管理制度变革的基础之上,但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被认为是需要通过建筑物的建设而得到实施的。此外,在现代建筑运动的形成的过程中,社会改革的理想以及理性主义思想等等也成为了建筑学思想变革的动力,并不断地通过建筑的形式而得到贯彻。在这样的基础上,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有重新具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传统关系以及建筑学所具有的外在形象性的话语特权,城市规划仍然被作为建筑学的分支学科而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不少建筑师在实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同时,有意无意间将现代城市规划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和社会改革的内容用建筑学的语言予以重新阐释,从而更加强调了其中的技术决定和物质形态的内容。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现代城市规划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与现代建筑运动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发展的,同时也是在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导下发展的。
2、现代城市研究的起步
对于现代城市研究来说,直接的渊源和理论基础在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一
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开拓了城市研究的传统,也初步架构了现代城市研究的框架,并在20世纪中基本主导了城市研究的方向和思路路线,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被后人称为现代社会研究的三个传统,即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的研究,为后来研究城市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指出了方向,尤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运行的本质及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原理和深层结构,从而为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韦伯所展开的一些列研究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特征,他的研究主题在于合理性问题。在韦伯的论述中,最为重要的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源的揭示;二是对合理性的划分,即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等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对官僚体系的研究,建构了在现代社会中官僚组织模式的理想型特征。三是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涂尔干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所谓机械团结是指内部具有同质性的团结组织关系,因为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或者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精神寄托等等原因而获得认同和团结。与之相对应的是有机团结,这是由于其中的所有人在血缘与精神方面并不相同,相互之间只在实利方面具有互补性,大家从这些互补中获得了依存与凝聚,谁也离不开谁。他认为,在现今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深化导致了一种新的等级制的有机团结。而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代表作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的有关社会分工及在此基础上的互动作用的分析为后来的城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20世纪最早的有意识地系统研究城市发展的理论体系是由芝加哥大学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在20年代初创立的“人文生态学”,世称“芝加哥学派”。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体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整体而言,人文生态学主要关心的是检验在社会中特定角色和功能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因此,它与人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描述人群与他们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芝加哥学派”及其后继者以经济理性作为思想工具,开创了对城市发展及其状况的体系化研究,提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描述及其演变的经典理论,即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边形理论等,成为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相关研究的基点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和土地使用配置的基础,人文生态学的理论贡献远不止提出了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模式,它所建立的城市理论研究的框架、对城市发展动态性的揭示以及把城市问题纳入到社会学考虑的范畴等等,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对城市的多学科的分科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并为这些研究的综合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研究中的一门主流性质的学科。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直接影响的方面是福利经济学的形成。现代管理学的形成,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3、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兴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尤其是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区域联系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格迪斯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城市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城市而论城市,必须与区域相结合,城市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区域,因此,对城市的规划实际上也必须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对区域的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实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不同的学科,尤其是经济学、地理学的不断加入和对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同时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