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王安忆的《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 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 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 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 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 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 幼,其实贫穷、落后、愚 昧,甚至人性被扭曲。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 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 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 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 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 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 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 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 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 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 功、王安忆。
二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 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 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 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 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 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 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 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 庄》、阿城的《棋王》等。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以寻找民族文化根源为主题的文学创作。
该流派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与文化倾美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寻找中国文化传统的渊源,以期从中汲取力量,启迪民众,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寻根文学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揭示历史真相和反思中华民族的文化困境,试图摆脱外来文化的束缚,塑造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
同时,寻根文学也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为当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
在创作主题上,寻根文学多关注农村、山区和边疆地区,探讨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作家们常常以寻找自我、回归乡土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矛盾心理的描述,展示当代中国人在文化转型中的困惑与挣扎。
这种创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现实,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寻根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对细节的刻画,通过描写传统文化的符号、艺术形式等细节,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性。
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对诗词、小调、传统戏剧等的引用与借鉴,同时也注重对方言、方言诗、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然而,寻根文学并不是简单地做传统文化的宣传或模仿,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中寻找时代联系和现实价值的转换。
寻根文学的艺术追求在于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实问题的反思,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文学形象,描绘出更加复杂、真实的社会图景。
总之,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通过寻找传统文化根源,探讨民族文化困境,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并在艺术表现中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寻根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对历史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关于寻根文学的文化选择
关于寻根文学的文化选择寻根文学,是现代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类型,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表达人们对于文化传统根基的追寻和研究。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现实,而对于如何选择文化,对于接受何种文化进行保存以及传承,寻根文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选择。
寻根文学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一方面,它表达着一种传统文化复兴的态度,认为经典传统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根基,在现代化进程中,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例如茅盾同志在小说《子夜》中,通过讲述一个达官贵人的故事,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突显出复兴传统文化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寻根文学也体现出时代文化进步的一面,它不断地与时俱进,对于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反思。
例如,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代社会下的人性丑恶和人的尊严问题。
在这样的文化选择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保持文化多元性,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成为寻根文学面临的挑战。
因此,文学家们在创作中,需要适时把握和处理好这些问题。
首先,寻根文学需要具有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传承经典文化是寻根文学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文化的多元性,让不同的文化体系得以在中国大地上繁荣发展。
此外,寻根文学需要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文化体系,不会因某种文化的存在显得自己更加价值重要。
其次,寻根文学在思想和审美上有着这种多元化的特点。
在思想上,寻根文学不是单纯的传统主义理念,而是不断反思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价值,不断探求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审美上,寻根文学不是整体退步的客观反映,而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拓展了文学的审美领域。
总的来说,寻根文学不仅仅关注经典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人们对于文化选择的反思和理性思考。
寻根文学的文化选择,在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走向之间保持了平衡,展现了对于文化多元化的认同,体现了对于现代文明的思考和反思态度。
第六章 寻根文学
作品主旨
• 1、对健康、自然的生命、生活的赞颂。
• 作品赞美了小锡匠十一子和织席姑娘巧云 之间的发乎本性合乎自然的爱情。同时也 表现了下层穷苦人们承受苦难和反抗压迫 时的乐观、情义和坚强。
• 2、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对民间道德观 念的讴歌和向往。 • 作者从真正的下层民间生活出发,来衡量 和质疑统治阶级强加于人们的传统道德意 识,或者是知识分子新文化道德意识的合 理性,热情讴歌了真正来自民间生活的道 德立场,包括巧云接受强暴的态度、小锡 匠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底层人们仗义反 抗压迫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韩少功
• 作者简介:韩少功,(1953—),笔名少功、艄 公等。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早期 创作知青作品《月兰》、《风吹唢呐声》、《西 望茅草地》、《回声》等;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 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 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代表作有《爸爸 爸》、《女女女》、《归去来》、《蓝盖子》等。 1986年与妹妹韩刚合作翻译出版米兰· 昆德拉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 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2002年发表长篇 小说《暗示》,2006年出版散文集《山南水北》 等。
《黑骏马》(1982)
• 主要内容: 《黑骏马》以流传久远的蒙古民歌 《钢嘎· 哈拉》——《黑骏马》古朴的歌词,和低 回、悲怆、激越的旋律作为小说的结构框架,叙 述了一个名叫白音宝力格的青年和蒙古草原姑娘 索米娅的爱情故事。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两人在 老奶奶额吉的养育下,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 少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索米娅在白音宝 力格外出学习时,被草原流氓恶棍希拉强奸并怀 孕,白音宝力格备受刺激,弃走他乡,到大城市 进了畜牧学院。
三、主要作家作品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寻根文学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探索历史、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当前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与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
它不仅旨在深入研究文学作品,而且力求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突出成就,许多作家和文学家不断地探索、开拓中国文化的根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创出许多新的文学风格。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文学代表,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风格,而且还凸显出其对中国文化根源的深厚理解。
鲁迅一生所写的小说、散文和随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生活。
他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观点,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既有让人哀伤的苦难生活,也有给人希望的激励理念。
在《故乡》中,鲁迅把“寻根”的概念深入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情感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故事叙述人物最终把自己的思想联系到中国文化的根源上,从而实现故乡的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看清历史背景,认清自己的身份,并回归故乡,回归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习惯和文化根源。
《朝花夕拾》也是鲁迅文学之一个典型代表作。
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是鲁迅的思想,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友谊、爱情和人生的感悟,把国学等文化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丰富多彩。
整部作品充满了对中国文化根源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统合”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力图建立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文化环境,提倡“回归自然”,敦促每一个人重新找到自己的源,回归到友谊、爱情和人生本质的世界中。
除此之外,聂耳的《青年热血记》也受到普遍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革命士兵的故事阐述了革命的理念,其中提出了“寻根”的思想,认为要服从国家的号召,把自己的梦想和热情奉献给国家的发展,从而带领中国走上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种思想启发了一代青年人,他们热情洋溢、奋斗不息,并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作为自己的根源,把“寻根”的理念贯穿自己的生活,以实现自身价值,勇敢继续前行。
汪曾祺――“寻根”的先行者-文档
汪曾祺――“寻根”的先⾏者-⽂档汪曾祺――“寻根”的先⾏者⼀、寻根⽂学新时期以来,外来⽂化与现代⽂化如潮⽔般涌进了刚刚开放的中国。
在此境遇下,中国⽂化改变了对于世界⽂化的拒斥态度,⽽⾛向了对话。
就⽂学的发展历程⽽⾔,从“伤痕⽂学”到“反思⽂学”,再到“改⾰⽂学”,除批判“⽂⾰”与⼗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外,部分作家⼰开始尝试以西⽅现代性科学、民主政治等作为中国社会重建发展的范式或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些作家对⽂化中“传统性”失落表现出真诚关切,其意识到,不能因对“现代性”与“世界性”盲⽬攀附⽽丧失民族性,成为外来⽂化的同化产物。
因此,⼀些作品开始有意开掘与表达地域⽂化,由现实⽣活追溯或反思中国传统⽂化的作品。
如汪曾祺的乡⼟⽂化⼩说就被视为“寻根⽂学”之先声,譬如、《岁寒三友》、《故乡⼈》、《受戒》、《⼤淖记事》和《故⾥三陈》等,⽆疑,汪曾祺的回忆性作品和中国传统⽂化之“根”紧密相连。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进⼊全⽅位化、深⼊化与快速化。
全⽅位改⾰是这时期⽂学发⽣新变之背景,也给新时期⽂学发展提供机遇与动⼒。
当改⾰进⾏到⼀定程度时,进⼊相持阶段⽆法深⼊,⼈们发现导致改⾰⽆法深⼊的根本性原因是⽂化障碍。
于是,⼈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化,在当时知识界,⽂化视野逐渐取代传统政治视野,成为⼈们思考问题的中⼼观点。
同时,⽂化研究热潮于国内兴起。
⽂化研究热潮兴起起因是联合国教科⽂组织编写《⼈类科学⽂化史?中国卷》,需要中国⼈组织撰写,当时国内没⼈敢接这项撰写任务。
当然,这引起部分知识分⼦思考,这也是寻根⽂学在兴起的重要原因。
⼀些作家认为,⾃“五四”新⽂化⾰命以来,中国出现长时间“传统⽂化断裂”,于是,希望以⽂学来弥补“⽂化断裂带”。
阿城认为:“五四运动在社会变⾰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较全⾯地否定民族⽂化的虚⽆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直动荡不安,使民族⽂化的断裂延续⾄今,‘⽂化⼤⾰命’更其彻底,把民族⽂化判给阶级⽂化横扫⼀遍,我们甚⾄差点连遮羞布也没有了。
寻根文学的文化意义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 同感和凝聚力
语言风格独特
运用方言土语,具有地域特色
语言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
语言风格多样,既有古典韵味, 也有现代感
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生动地 刻画人物形象和场景
文化反思与批判
寻根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挖掘其内在的矛盾与冲突。
寻根文学关注民族文化的根基,揭示其优劣之处,引导人们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学创作上的局限
过分强调地域特色,忽视普遍性 过度依赖传统元素,缺乏创新 主题单一,缺乏多样性 语言风格不够现代化
势的寻
第 五
发根 章
展文
趋学
与其他文学流派的交融
寻根文学与魔幻现 实主义的结合
寻根文学与后现代 主义的对话
寻根文学与民间故 事的相互影响
寻根文学与地域文 化的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与碰撞
寻根文学将更加 关注现实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议 题,发挥文学的 社会责任和文化 担当。
感 谢 观
汇
看报 人 :
XX
寻根文学的美化倾向可 能导致对传统文化的片 面理解,甚至造成对现 代社会的隔阂和误解。
过度美化传统文化可能 会削弱文学作品的批判 性和反思精神,限制了 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寻根文学中,应该保持 对传统文化的客观和全面 的认识,避免盲目美化或 贬低,以促进文学和文化 的发展。
对现代化的忽视与排斥
寻根文学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对现代化进程持怀疑态度。 寻根文学作品中,现代化常常被描绘为破坏传统文化的力量。 寻根文学对现代化的忽视与排斥,可能导致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局限性。 寻根文学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与现代化进程的融合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影响
寻根文学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寻根文学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寻根文学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寻根文学是一种探讨个体根源、文化传承和历史观察的文学形式。
本文将介绍不低于30句寻根文学的名言,这些名言旨在让读者深入思考自身的身世和文化背景,并在大时空背景中寻找个人发展的路径。
正文:1. "家谱是寻根的起点,其中记录着千百年的延续与传承。
"2. "我们的根在过去,但我们的叶在未来。
"3. "回望过去,寻找自我;展望未来,不忘历史。
"4. "寻根文学是一个个人与历史、家族与社会之间的对话。
"5. "寻根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与祖先对话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6. "通过寻根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与归属感。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故事,寻根文学帮助我们发现这些宝贵的财富。
"8. "寻根文学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激发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9. "家族历史是我们的根,寻根文学帮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扎下自己的深根。
"10. "寻根文学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11. "寻根文学是寻找个人身份与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方式。
"12. "寻根文学鼓励我们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来塑造未来。
"13. "忆古人者,温其情;品古书者,育其才。
"14. "寻根文学是我们回归历史,感受前人智慧的桥梁。
"15. "寻根文学使我们重温历史的同时,也理解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16. "家族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寻根文学帮助我们翻开这本书,阅读自己的故事。
"17. "寻根文学让我们明白,我们不仅是个体,更是连续不断的人类链条上的一环。
寻根文学
4、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
在审美意识上, 在审美意识上 , 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 神的认同, 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 神的认同 , 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 , 复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 复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 , 给新时期 文学灌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美学气韵和 情致。 情致。
阿城的“ 三王” 系列小说, 阿城的 “ 三王 ” 系列小说 , 表现出平淡 冲和、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 冲和、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 郑万隆对那些山野汉子们粗犷强悍、 质 郑万隆对那些山野汉子们粗犷强悍 、 朴自然的感性力量的张扬; 朴自然的感性力量的张扬; 韩少功对原始古老的初民心态的冷峻审 视及作品的神秘瑰丽, 视及作品的神秘瑰丽, 贾平凹的朴拙凝重, 郑义的深沉悲壮, 贾平凹的朴拙凝重 , 郑义的深沉悲壮 , 张承志的雄浑奔放。 张承志的雄浑奔放。
汪曾祺: 汪曾祺
“风俗中保留着 一个民族的常绿 的童心, 的童心,并对这 种童心加以圣化。 种童心加以圣化。 风俗使一个民族 永不衰老。 永不衰老。胡同文化 1、居民建筑民 、 俗 2、饮食民俗 、 3、语言民俗 、
)、谐音民俗 (1)、谐音民俗: )、谐音民俗: 求雅避俗, 求雅避俗,趋吉避 凶 )、民间熟语 (2)、民间熟语 )、 )、京味方言 (3)、京味方言 )、
(2)从文学自身演变发展来说,这 )从文学自身演变发展来说, 又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浪潮。 又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浪潮。
一是寻找民族文学 之根, 之根,二是寻找作 家的个性自我。 家的个性自我。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 实主义成为民族精 神与外来现代文明 巧妙结合的典范。 巧妙结合的典范。
二、寻根的主张和理论
(六)阅读与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年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版 1、为什么会出现寻根文学的热潮?有何 、为什么会出现寻根文学的热潮? 创作实绩? 创作实绩? 2、丙崽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丙崽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3、《受戒》的主题意蕴是什么? 、《受戒 、《受戒》的主题意蕴是什么? 4、说说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寻根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兴起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寻根文学主要关注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通过对个体经历和乡土生活的探索,回溯和重建祖国的根源和文化记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寻根文学的内涵。
一、回归乡土,追溯根源寻根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回归乡土,追溯个体和祖国的根源。
作家通过刻画主人公的乡土经历和成长环境,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描写,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热爱与理解。
这种追溯根源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体成长背景的反思,也是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寻根文学在探讨个体与文化的关系时,常常涉及到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体的身份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寻根文学通过展示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彷徨,探讨个体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选择和平衡,引发人们对文化认同的思考。
三、历史记忆与群体命运寻根文学借助历史记忆,回顾群体的命运变迁。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个体的亲身经历的描写,寻根文学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历史的痕迹和群体的命运,揭示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这种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审视。
四、乡土叙事与艺术创新寻根文学强调乡土的特殊性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倡导以乡土为背景的叙事创作方式。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能够让读者深度体验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寻根文学的乡土叙事方式注重细节的描绘,力求还原乡村的真实画面,给人以真实感和历史感。
五、对乡村现实的反思与呼唤寻根文学中的作家通过对乡村现实的反思和呼唤,探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他们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命运,关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问题。
这种对乡村现实的反思和呼唤,体现了作家们对乡村的责任与担当,也激励社会各界和政府加强对农村的关注与支持。
“寻根文学”的得失以《爸爸爸》为例
“寻根文学”的得失以《爸爸爸》为例一、概述“寻根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它主张作家应当深入民族文化的传统,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力量。
这一文学思潮的兴起,既是对当时文坛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过度追捧的一种反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挖掘的尝试。
在众多寻根文学作品中,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爸爸爸》为例,探讨寻根文学的得失,以期对当代文学创作有所启示。
《爸爸爸》以湘西边陲小山寨鸡头寨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丙崽这一痴傻形象的塑造,以及鸡头寨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沉浮,展现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作品将荒诞现实与古老传说、民间信仰相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传统的反思。
在寻根文学的浪潮中,《爸爸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寻根文学在追求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学的创新和发展,这些都是寻根文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爸爸爸》为例,深入分析寻根文学的得失,以期对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寻根文学的背景和意义寻根文学的产生,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这一文学流派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尤其是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刺激和启发了中国作家。
他们看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性,试图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根植于悠久而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寻根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寻根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创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重新解读。
它试图以中国人特有的感受性来解读和改造西方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从而解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所面临的精神贫困等难题。
寻根文学的作品积极与消极
寻根文学的作品积极与消极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由于作品题材广泛,因此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寻根文学强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承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挖掘。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历史的长河、传统的礼仪习惯、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等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
这种积极的表达方式,促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寻根文学还探讨了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寻根文学试图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
作者描写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传统价值观矛盾与困惑的反思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寻根文学呼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从传统中寻找发展的方向。
这种探讨与思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然而,寻根文学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
寻根文学在探讨传统文化的往往过于强调纯正性和复古性。
一些作品中,对现代文化和社会进行过度批判,不够客观和全面,忽视了现代社会的诸多进步和发展。
这种消极的心态容易使读者产生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寻根文学有时会陷入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崇拜,忽视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过度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宝贵性,容易使人们忽略社会的进步与变革,狭隘地认为只有回到传统才能找到文化的根源。
这种消极的观点,容易导致对现代社会的封闭和对新事物的排斥,限制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寻根文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强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承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挖掘,同时也探讨了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然而,寻根文学在强调传统文化的有时忽视了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并且容易陷入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崇拜,限制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寻根小说、知青小说
寻根文学的两种倾向
一、文化崇拜派
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民族的历史,也包含着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是民族走向未来的 精神指针,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力量。 如阿城的《棋王》,莫言的《红高梁家 族》,汪曾祺的《受戒》李杭育的《最后一 个渔佬》
寻根小说
(3)原始生命型。 莫言《红高粱》、 郑万隆的“异乡异 闻系列”如《老棒 子酒馆》、扎西达 娃《系在皮绳扣上 的魂》。
《女女女》中找到的是失去控制后的古怪、悭 吝、任性、蛮横的本能。 韩少功从寻优根出发,找到的却是劣根。最后 他迷失在历史文化中,发出了“我们来到这个 世界上干什么,可以干些什么”的感叹。
《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 “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 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 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 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 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 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 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灌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 难 不 死 。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 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 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 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 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 化的顽固性
一、有关概念
1、文化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文化即人化。文化是人 的创造物,人的精神是文化的本质内涵,也 是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文化包括物化的文化,和精神的层面的文化两 种形态。
2、文化意识
即以文化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态度。第一,对 某种文化价值的判断,应超越单纯的政治、 经济、伦理、道德等价值判断;第二,从功 能的角度,每种文化都是一个自足的体 系,——文化是生存的策略和手段;第三,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没有高下
第六章 寻根文学剖析
三、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 河》、李杭育的表现吴越文化的“葛川江小说” 系列、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 《孩子王》)、《遍地风流》、韩少功的《爸爸 爸》、《女女女》等、郑万隆的《异乡异闻》、 郑义的《远村》、《老井》、王安忆的《小鲍 庄》、贾平凹的“商州系列”、莫言的“红高粱 系列”、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 魂》、《西藏:隐秘岁月》、东北鄂温克族作家 乌热尔图的《七岔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 火》等。
Hale Waihona Puke 品主旨• 1、对健康、自然的生命、生活的赞颂。 • 作品赞美了小锡匠十一子和织席姑娘巧云
之间的发乎本性合乎自然的爱情。同时也 表现了下层穷苦人们承受苦难和反抗压迫 时的乐观、情义和坚强。
• 2、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对民间道德观 念的讴歌和向往。
• 作者从真正的下层民间生活出发,来衡量 和质疑统治阶级强加于人们的传统道德意 识,或者是知识分子新文化道德意识的合 理性,热情讴歌了真正来自民间生活的道 德立场,包括巧云接受强暴的态度、小锡 匠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底层人们仗义反 抗压迫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作品主题
• 这部作品表面上写的是明海和小英子之间 的纯真之爱,但真正内容却是作者以诗一 般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桃花源”式的世 俗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恬静优美,风俗 淳厚;生活在里面的人,率性本真,自然 纯朴,充溢着田园诗趣和生命欢乐。作者 由衷地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向往与热爱, 从而表明了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寄托了他 的生活理想。
第六章 寻根文学
一、寻根文学概念
• 寻根文学是1985年正式出现的一个文学思 潮。一些年轻的知青作家希望通过对民族 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再审视,来为当时陷于 困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开辟新路。
寻根文学
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 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
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早在“寻根” 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早在“寻根”的大旗被 正式张扬出来之前,已显露端倪。 正式张扬出来之前,已显露端倪。 寻根小说的前奏: 年代初期汪曾祺 年代初期汪曾祺、 寻根小说的前奏:80年代初期汪曾祺、邓友 刘绍棠、陆文夫、 梅、刘绍棠、陆文夫、张承志等分别创作了 大淖纪事》 那五》 蒲柳人家》 《大淖纪事》、《那五》、《蒲柳人家》、 美食家》 黑骏马》等中短篇小说。 《美食家》、《黑骏马》等中短篇小说。
从“方法论”的讨论到“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方法论”的讨论到“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 20世纪中国文学 的提出; 世纪中国文学” 对文学“本体”的自觉追求, 干预生活” 对文学“本体”的自觉追求,“干预生活”的口号受到 质疑。 质疑。
二、寻根文学
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 指 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 “ 文化 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 寻根” 寻根 ” 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 类。 代表作家: 韩少功、 阿城、 贾平凹、 张承志、 代表作家 : 韩少功 、 阿城 、 贾平凹 、 张承志 、 王安忆、李航育、郑万隆等。 王安忆、李航育、郑万隆等。 代表作: 韩少功《 爸爸爸》 王安忆《 代表作 : 韩少功 《 爸爸爸 》 、 王安忆 《 小鲍 阿城《 棋王》 张承志《 黑骏马》 庄 》 、 阿城 《 棋王 》 、 张承志 《 黑骏马 》 、 北方的河》 李航育《 最后一个渔佬儿》 《 北方的河 》 、 李航育 《 最后一个渔佬儿 》 等。
第四代即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 第四代即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 女儿俏姑娘雷梅苦丝楚楚动人,身上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 女儿俏姑娘雷梅苦丝楚楚动人,身上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 曾因此置几个男人于死地。总愿意裸体, 曾因此置几个男人于死地。总愿意裸体,把时间耗费在反复洗 澡上面,而她一样在孤独的沙漠上徘徊,后来在晾床单时, 澡上面,而她一样在孤独的沙漠上徘徊,后来在晾床单时,被 一阵风刮上天不见了,永远消失在空中。 一阵风刮上天不见了,永远消失在空中。 孪生子之一阿尔卡蒂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大屠杀揭露真相, 孪生子之一阿尔卡蒂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大屠杀揭露真相,反 被认为神智不清。无比恐惧失望, 被认为神智不清。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 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 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 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与情妇同居时, 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与情妇同居时,他家的牲畜迅 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 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 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尔卡蒂奥一同死去, 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尔卡蒂奥一同死去, 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寻根文学是指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和探讨人类的历史根源、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等问题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概念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界对于文化多元性和文化认同的关注,特别是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等少数族裔对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和追溯。
寻根文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承历史和文化的媒介,通过描写和探讨特定族裔或群体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经验,来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重新定义自己的根源和身份。
寻根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1. 历史追溯:通过回顾和反思历史来揭示特定族裔或群体的根源。
这些作品往往探讨历史中被忽视或被隐匿的故事和人物,试图还原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
2. 文化传统:寻根文学重视特定族裔或群体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口头传播的文化传统。
这类作品通常会描述特定族裔或群体的语言、习俗、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以探讨文化传统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3. 身份认同:寻根文学试图通过描写特定族裔或群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帮助人们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身份。
这种文学流派通常会反思种族、性别、阶级和民族等因素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并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发现来表达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接受与改造:寻根文学在探讨历史和文化根源的同时,也会反思现实社会的不公和偏见,并试图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变革。
这类作品常常表达对于种族歧视、社会不平等、文化消解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关注,并提出对于社会变革的愿景和呼吁。
寻根文学在美国和拉美等地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于后来的后殖民文学、移民文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历史、文化和身份问题引入公众视野,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不同族裔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推动社会的多元包容和公正发展。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的局限
文学摆脱了作为政治工具的命运,又担当起了文 化工具的使命,并陷入“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 模式。
不少作家对“文化”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对 “民族”的理解也是狭隘的。
一些作家缺乏理性批判精神,一味好古泥俗嗜怪 爱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缺乏应有的理性思 辩态度。
寻,在1984年首次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就是被誉为 “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中篇小说《棋王》。这部作品和阿城随后一气写下 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 旨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 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 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叙说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棋王》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这是一个在历史旋涡中具有独 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的整个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 生机的文化精神,这使他虽以一己的单薄存在,却显现出了无可比拟的顽强 精神和文化魅力。小说中写王一生天性柔弱,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浩劫 中,像他这种小人物好比狂风中的沙粒,要在不能自主的命运中获得意义和 价值,唯一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内心,寻求自身精神的平衡和充实。小说从知 青离城的送别写起,首先就以“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之句来映衬王一生独 坐一旁的内心宁静,而后通过写他对于“吃”的高度重视,暗示了对生命价 值的尊重,在他那种处世不惊、怡然自得的性格刻画中,已经悄悄拉开了这 个人物与时代规范下的知青形象的距离,成为知青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的艺术 典型。
寻根作家对“根”的态度
一是持肯定态度,如阿城《棋王》(肯定道家学说)、 邓友梅《烟壶》《那五》(肯定传统文化的拯救力量) 等。
二是持否定态度,如韩少功《爸爸爸》(丙崽)、王 安忆《小鲍庄》(捞渣的死为他的家乡与家人换得利 益:家乡受表彰,鲍仁文成名,其兄弟进厂)。 三是持历史主义态度,如冯骥才《神鞭》(对传统文 化辩证看待)。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 鸡头寨人自称是刑天的后代。为了生存, 他 们的祖先从东方的海边迁徙而来。他们的 历史悠久。他们以宗亲为纽带, 以祠堂为社 会组织形式。沿着他们祖先的耕作习惯, “一年一道犁, 不开水圳也不铲倒不堪力 ” 地靠农业为生。他们的生命是顺其自然的。 他们没有宗教信仰, 最敬仰他们的祖宗神灵, 迷信自然界中的鬼神。小说以峻冷的笔调 通过对鸡头寨人的风俗、习惯、乡规、土 语、迷信、传说、历史、信仰、祭祀、服 饰、食品以及其他生存状态的描述, 描绘出 鸡头寨人的文化概貌。
❖ 文学寻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刻地揭示我们 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状态, “从而使人们看 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优根和劣根, 看到我 们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品性和背上的因 袭的精神重担” 。这大概就是韩少功等寻 根作家努力探寻的民族文化的一种劣根。
❖ 深山老林使鸡头寨与世隔绝。在这里一个 玻璃瓶子, 一盏破马灯, 一条能长能短的松 紧带, 一张旧报纸或一张小照片, 一双皮鞋 都是那么新鲜的玩意儿。这些“玩意儿” 还能使仁宝这个后生“更有新派人物的气 象”, 使他的身份和身价与众不同。但大自 然给人生存条件是造成鸡头寨人贫困、愚 昧、落后的外在原因。
❖ 素的思考。”——樊篱
❖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遥远不知所在的山寨" 鸡头寨"及其自称刑天后裔的居民们蒙昧而
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存状态。小说以一个痴 呆儿"丙崽"为中心人物, 描述鸡头寨奇异的 风俗、来历, 鸡头寨百姓与正常世界的隔绝, 他们与鸡尾寨的"打冤"及战败后遗弃老人和 孩子举族迁徙的经过。
❖ 生存环境:
❖ 祠堂是这群人的文化核心。祠堂不仅凝聚着他们祖先的神 灵, 而且还象征着他们祖先的信念, 象征着类似今天法律的 他们族规的威严。这里深藏着他们族人文化的根。所以, 祭祀、占卜吉凶、打冤盟誓、重大的部落集会等都在祠堂 举行。
寻根文学 (1)
60—80年代,拉丁美洲出现了好几位诺贝尔文学得主。
拉丁美洲文学的巨大成功,大大启发和刺激了中国作家。 《百年孤独》 加西亚·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拉美文学的成功,直接震惊了中国的年青作家们。 (1)经济强国有文化优势。 拉丁美洲经济、政治与中国差不多,居然也出现好几位 诺贝尔奖得主。
(2)作品内容和创作特点让人震惊。
村寨不知来自何处。有的说来自陕西,有的说来自广东,说 不太清楚。
如果塞里有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那么照规矩,大家 就得唱“简”,即唱古,唱死去的人。从父亲唱到祖父, 从祖父唱到曾祖父,一直唱到姜凉。姜凉是我们的祖先, 但姜凉没有府方生得早,府方又没有火牛生得早,火牛又 没有优耐生得早。优耐是他爹妈生的,谁生下优耐他爹呢? 那就是刑天——也许就是陶潜诗中那个“猛志固常在”的 刑天吧。
他生下来时,闭着眼睛睡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个死人相,把亲人 们吓坏了,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时候, 就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学着怎样做人。很快学会了两句话,一是 “爸爸”,二是“X妈妈”。后一句粗野,但出自儿童,并无实在意 义,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符号,比方当作“X吗吗”也是可以的。 三、五年过去了,七、八年也过去了,他还是只能说这两句话,而且 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倒很大,象个倒竖的青皮葫芦,以 脑袋自居,装着些古怪的物质。吃炮了的时候,他嘴角沾着一两颗残 饭,胸前油水光光的一片,摇摇晃晃地四处访问,见人不分男女老幼, 亲切地喊一声“爸爸”。要是你冲他瞪一眼,他也懂,朝你头顶上的 某个位置眼皮一轮,翻上一个慢腾腾的白眼,咕噜一声“X吗吗”, 调头颠颠地跑开去。他轮眼皮是很费力的,似乎要靠胸腹和颈脖的充 分准备,才能翻上一个白眼。调头也很费力,软软的颈脖上,脑袋象 个胡椒碾捶晃来晃去,须沿着一个大大的弧度,才能成功地把头稳稳 地旋过去。跑起来更费力,深一脚浅一脚找不到重心,靠头和上身尽 量前倾才能划开步子,目光扛着眉毛尽量往上顶,才能看清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寻根派的主要文化主张
+ 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出路
+ 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评价
+
寻根文学兴横向影响 + 文学内部互动与外部制约 +
+ 铁凝的《哦,香雪》:文明与原始
交汇中后者所闪射出的质朴美
+ 二、原始主义批判
+ 两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原
始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性的 批判。 + 韩少功的《爸爸爸》:丙崽式的初 民心态、鸡头寨。 + 把人性中的愚昧、蛮荒、顽冥不化 的“集体无意识”加以放大抨击
+ 一、万物有灵论 + 二、畏天祭神 + 三、千奇百怪的迷信解释、预兆和禁忌
+
+ + + +
行为 四、咒语拜物教 五、巫卜文化 六、盲目的祖先崇拜和长辈威权 七、对人的兽性摧残 八、好勇斗狠、集团仇杀
+ 文体形式的散文化与笔记化。 汪曾琪的
《受戒》 + 叙事方式的复杂化和主体化 + 语言的古典化与诗化 。陆文夫的《美食 家》朱自冶的吃史 + 表现手法的魔幻化与象征化
+
寻根文学的范畴:
以不同程度的文化寻根意识参与和表 达了民族文化重建母题的作品即为寻根文 学创作 。
+ 一、原始主义的倾向
广义:一种尚古的文化现象和思 潮,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基本感情和特 征。 + 狭义:对往古的追怀,对文明 的怀疑,以原始为价值准绳来对比和 评判文明。
+
+
刚性原始主义 :崇拜力与勇
邓刚《迷人的海》、张承志《北 方的河》 + 柔性原始主义 :重建人与大自 然的原始和谐统一及人际关系的原 始温情与爱
+
+
《透明的红萝卜》黑孩 、《小 鲍庄》捞渣
+
阿城的《棋王》
+ 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吃和下棋
+ 王一生对吃的认真:只有执着于生存,
才能有所发展。 + 下棋:厌世、遁世,又是一种个体意 识和文化意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