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释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知识体系课程教学“一师一系”“一系一考”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需求的,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现代电子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能进行电子测量、电路设计,掌握常用电器使用、维修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但人才实际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课程教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高职院校组织的教学虽然在传授知识和检验知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性,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教考不分,教学、出试卷、监考和阅卷都由任课教师完成,这虽然方便学校管理,但不利于科学评定学生课程成绩。高职院校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一

些问题。

(一)“一师一课”。“一师一课”即一个教师上一门课。各个专业中,课程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尤其是专业课中,一门课一般都会涉及若干前续课程,也会影响到后续课程,而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只讲解所担任课程的内容,对于前续课程的知识一般都不会涉及,因此,就形成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教学仅限于本课程知识体系内,一般不会跨越到别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但知识的应用往往都有连贯性,并不会只限于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因此,当前的教学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对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一课一考”。“一课一考”即上完一门课,考一次试。考试内容一般都限制在教材和大纲以内。考试重视对课程内容进行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不是专注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忙于课堂上做笔记,导致高分低能现象较普遍。在课程改革之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一师一课”和“一课一考”模式进行教学,由于课程间缺乏连贯性,各个授课教师之间的教学存在差异性,学生学习难度大,把握重难点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一师一课”、“一课一考”模式在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二、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电子设计与制作、微电子技术、现代交换原理、网络通信等相关专业课程。

(一)知识体系分类。根据课程内容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连续性,对各个课程进行体系模块化分类,即专业基础体系、专业核心体系和专业提升体系三大类。详见表1。

(二)“一师一系”。“一师一系”即在教学过程中,以体系为单位,按照课程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开课时间,将一个体系的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甚至是一个学期内。在授课时,安排一个教师教授一个体系中全部的课程。例如,在专业基础体系中,可以将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开课,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安排在第二个学期开课,这四门课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一师一系”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门课程教学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使得各门课程的教学更加紧密,课程连贯性得到较好的延续,不会存在课程之间的对接和脱节等问题。

(三)“一系一考”。“一系一考”即以体系为单位,一个体系进行一次考试。同样以专业基础体系为例。在第一学期上完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并不安排考试,而是在第二学期上完模拟电子技术

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课程后再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内容涉及本体系四门课程中的所有内容。“一系一考”不再注重于单门课程内容的考试,而更专注于对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和应用。在“一课一考”的模式下,一方面,每到期末,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将各门课程孤立起来单独复习,而不是将一个体系内的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教师在命题时,也只能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不能超出该课程的知识点范围。但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通常都会涉及多个专业课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一课一考”的模式影响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系一考”模式因其更专注于对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和应用,所以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从2009级开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划分按表1来实施。笔者负责专业基础体系教学工作。整个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安排电路分析基础,第二学期安排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安排在1~16周,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因实践性强,以实训的形式安排在17~19周集中授课。

在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重点。电路分析基础是专业入门课,根据专业特点,该课程的重点主要放在弱电部分,难点在交流电路部分,因此,授课过程中,以弱电教学为主,重点讲解

交流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能力,而强电部分只进行基本理论的串讲即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为专业基础课,以逻辑代数、卡诺图、组合逻辑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等为教学重点,以卡诺图、组合逻辑电路、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电路邓为教学难点,其余部分如时序逻辑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和滤波电路等则作为专业拓展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为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常用电阻、电容、半导体器件和显示器件的性能及选用方法为教学重点,以数字、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为学习载体,以具体项目为教学手段来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整个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整个体系考试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方式为“笔试+项目”,比重各占50%。笔试分数比重按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以约1∶2∶2∶1的比例来分配。为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压力,更科学地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方式定为开卷,考试题目以应用题为主。项目考试安排若干个项目,以2~3人为一组自愿组合选题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选型、电路调试和项目报告撰写等工作。每个项目都涉及本体系中所有课程的知识。项目考试按各人在整个团队中的贡献来打分。

课程教学改革后,新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能较好地把握重难点,能准确定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的学习模式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