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学-选修课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年第一学期理想与使命——欧美大学的历史期末作业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1班
060111424
彭裕茹
I.增加哪些内容:
老师您的课程内容已然十分丰富,讲课也生动有趣,分析透彻、发人深省,讲述了许多大学的背景、特点、现状以及他们与中国大学的比较等。
晚辈拙见为,建议老师能多播放一些动态的影相资料,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中央电视9套上曾经看过一些近年拍摄的介绍赴欧美留学的大学和香港部分大学的介绍影片,很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有一定商业广告的色彩,但是总体分析还是很全面的。还有一些比如说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瑞士的大学,也是今年来一些比较热门的留学胜地,学生们也十分关注,老师也可以适当提及、比较和分析一下。
老师您还可以添加一下比较实际的内容:像留学出路和准备,留学课程和费用,以及这些内容在各个大学之间的比较等等。
II.论文部分
中美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名落孙山。
二者之间的落差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从一些方面不难看出我们与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中美大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资金和设备;教学的文化传统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与学”等。下面让我详细阐述一下:
1、教学环境:
其实文化和学风问题才是大学学习中最最致关重要的问题。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
有美国研究员戏称哈佛的招生工作简直就是对来自各地、各国的各种文化、种族、宗教和经济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组装”,甚至不惜降低标准、提供奖学金来优先录取非洲裔黑人、西班牙裔南美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为此,一些大学经常被告上法庭指控录取时“歧视”白人。其实不难理解,以培养未来的国家领袖为己任的美国名牌大学,怎能仅以STA 成绩作为标准,挑选一批“只会考试”的书虫呢?而中国大学则单单设置了“高考”这高耸的门槛作为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有些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和国外学生,但是平常基本在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规模远不如美国大学。
美国名牌大学不仅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他们也是以超级严谨的学风闻名世界的。他们交作业半秒钟也不许拖延;如果相似之处过多,抄袭与被抄袭者当即都将受到质询和处罚;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3-4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13-18个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每天要学习到凌晨2、3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爬起来去上8点半的课。如此强悍的教学环境又怎么会培养不出才华横溢的学生?中国大学生则是逃的课比上的课还多,来无影,去无踪。绝大部分学生是临时抱佛脚,考试前十天比整个学期看的书还要多;挂科就如家常便饭,如遇好运还能凭借作弊渡过难关,运气不佳者只得重整旗鼓
来年再战。(资料参见中国教育新闻网,《美国大学生怎样学习》,2003年)
2.教学资金和设备
美国大学的资金来源充裕,企业赞助和国家拨款都能为高等教育添砖加瓦;而中国大部分的教育都是依靠政府分配的教育财政拨款。在美国,许多公立旗舰大学的资金来源中,州政府的财政拨款比例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社会筹资比例越来越大,大约占其一半以上。例如,迈阿密大学预算中州财政资金仅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15%,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仅占12%,科罗拉多大学更少,只有9%。再例如,弗吉尼亚大学自1825年托马斯·杰弗逊创立以来一直是美国公立大学的一面旗帜,但最近几年来,州财政拨款比例一直在萎缩,2004年度在其17亿美元的预算中只提供8%,而20年之前这个数字是28%。于是,对于许多旗舰公立大学来说,在名义上他们还是公立的,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越来越依赖于学费收入和社会上的各种资助,在财政上越来越“私有”了。在中国,由于硬件缺乏,特别是理工类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不足,较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质量。1985年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学金得基本都出自美国,主要是美国对科技硬件的投入与基础投入,因为他们总是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资料参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9月5日第4版《美国大学及其教育收费状况》)
3.教学的文化传统和思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
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前者培养大胆强调自信,但副产品为傲慢;后者培养谦逊与谨慎,但副产品为胆怯,容易养成自卑。
美国学生问题多多,中国学生少问甚至不问。美国学生将已有的基础性知识视为标准化生产,不愿多花精力,直接要求提出新的问题。美国的学生习惯于对话教学,喜欢以探讨和提出问题为主,注重表现和表达,即“show and tell”。美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是自信满满、声音洪亮,所以大家称之为“shout-out”。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参见2001年《中国青年报》与2001年7月23日《报刊文摘》网络版)
中美国教育观念与价值追求的不同表现,也是历史上的文化传承相积而成。中式教育总是一再强调孔融4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12岁为相,强调英雄出少年;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还考不及格,牛顿几岁如何如何的愚顿,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可见,美式教育是既往不咎的鼓励式,强调从零开始,重在抓住未来;中式教育则是鞭策式,强调高标准严要求,重在抓住今天。美国教育重在“只要你努力就成”,中国教育则是尖子式,要求出人头地跑在第一。这种文化的差异无疑使得中国学生在空前巨大的压力中求生存,精神和体能的储备都被教育挖空,一旦到了大学便犹如进入了“三不管”地带,立刻松懈了学习,导致了高等教育的收益低下。
4.教学方法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