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六十四卦方圆图歌诀】
乾夬大有及大壮,小畜需兮大畜泰。履兑和睽与归妹,中孚节兮损和临。
同人和革离与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兮噬嗑震,益和屯兮颐和复。
姤和大过鼎与恒,巽与井兮蛊和升。讼与困兮未济解,涣与坎兮蒙和师。
遁和咸兮旅小过,渐和蹇兮艮和谦。否和萃兮晋和豫,观和比兮剥和坤。
背图提示:
1、只需要背会里面的方图。方图背会后,知道了圆图排列的规律,自然就会了。
2、《先天64卦方圆图》,也叫《伏羲64卦方圆图》。它是有方位的:天南地北;离东坎西。
天南:乾为天。在圆图上找到乾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南方。
地北:坤为地。在圆图上找到坤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北方。
离东:在圆图上找到离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东方。
坎西:在圆图上找到坎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西方。
先天64卦方圆图,由圆图确认时间;由方图确认空间。
3、在方圆图内的方图上,找到由西北至东南的“乾坤对角线”。我们所说的乾1、兑2、离3、震
4、巽
5、坎
6、艮
7、坤8八个主卦,就在这条对角线上。
4、从方图的下面第一排开始背。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
易经64卦,每1卦都是由上面所说的8个主卦,两个两个上下组合而成的。注意这第一排,第一排上的8个卦,它的下卦全都是乾卦。乾卦数序为1。上卦则依照次序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样,把每个卦的数字都一起记住的话,就可以记成:
1/1乾,1/2夬,1/3大有,1/4大壮,
1/5小畜,1/6需,1/7大畜,1/8泰。
由下往上第二排,下卦全是兑。数字全是2。
上卦依然依次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就可以背成:
2/1履,2/2兑,2/3睽,2/4归妹,
2/5中孚,2/6节,2/7损,2/8临。
以上各排,都是这种规律。
卦符的记忆,只需要记住8个主卦的卦符,然后依照上面的规律,熟练后就可以画出全部64卦的卦符。
我们把方图中这种横排排列,依次叫做:
乾宫横排8卦。
兑宫横排8卦。
离宫横排8卦......等。
方图中,有横排八宫,也就有竖排八宫。
方图中靠西边的竖排,叫做乾宫竖排。它的规律是:上卦全都是乾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第二排为兑宫竖排规律是:上卦全都是兑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其他各宫竖排,规律同上。
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唯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
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中这15个卦,道德经只讲了《易经》中的15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
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
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
我们知道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周公曾经为《易经》六十四卦撰写爻辞。
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
相传伏羲创造八卦。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上古历代圣贤取得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并由此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唯一源头。
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就很难有思想、哲学、文化复兴。
但是,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意识。历代不留下演易方法,是坏事也是好事,坏的方面很多,好的方面很少。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欲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拿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微细缜密。
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两千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
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更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两千年间,万千儒士,只许朝拜,不可超越。千万部研究《易经》的著作,一概是注解再注解,你注解过来,我再注解过去,一概是炒剩饭。又怎能出现演易人,又怎能出圣人。
王弼以道家思想解易,得意忘象,离《易经》走得更远。
邵庸掺杂象数解易,对于正统儒学来说有点越轨,却略见成就。
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为易理派。后代儒士以为孔子未曾谈象数,只谈易理,也就只敢谈易理,不敢谈象数。不知孔子若不实践象数,又怎么演易,若不演易,又怎能推得出乾坤道理。
到了朱熹,在《易经》中附上了蓍草筮法。蓍草筮法与六爻课属于同类性质。从由原来繁杂的蓍草筮法到简化为三颗铜钱,都离不开神谋鬼谋,祈求神灵以增大铜钱落地的偶然率。只有偶然性,缺少必然性,是两种方法的根本缺陷。也就不可能是《易经》的本来方法,也就根本不是演易方法。
以道家为代表的易学为象数派。其主要实践于性命修炼。
以江湖派为代表的易学为术数派,其主要用于占卜并以此谋生。
道家易学与江湖易学的共同特点是以易起卦后就抛开易学,重用五行、干支、六兽、六亲之类。
如同是六爻课,易理派起卦后仍以卦象卦理解卦,术数派则在起卦后装五行,看五行生克,装干支,看干支衰旺休囚等,其实已是挂羊头卖狗肉。至于江湖上的八字推命、紫微斗数,已完全是易外术数,另外一类术数。
一部《易经》原本无一字提到五行。在《尚书·洪范》中,周武王见箕子,也明显将五行、八卦等画分为不同的范畴。自战国末期邹衍至汉代京房等人把五行术数硬塞入易经术数,并取代了易经术数后,易理派攻击术数派搞的不是正宗易学;术数派攻击易理派不知术数。其实,易理派固然不知易数,术数源的术数也不是《易经》术数。《易经》原本象数理一体,又体用合一,如一只完整的葫芦。这只葫芦被分成了瓢,一瓢为易理,一瓢为象数,已有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