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因而也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者的历史,以及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各阶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虽然人们也提出过一些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思想,但并没有形成一种群众史观。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直非常重视群众史观的宣传和研究,但直到目前还缺乏带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近些年来,学术界则出现了贬低和否定群众史观的论调。在实践上,群众史观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根据。对群众史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和阐释群众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而要对群众史观做深刻正确的理解,特别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理论问题。

一、群众史观的实质和根据

群众史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形成,后来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发展起来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群众史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P103-104)。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恩格斯在他的晚年,着重发挥了唯物史观的能动的方面,相应的,也着重阐发了群众史观的能动的方面。他在《费尔巴哈论》中谈到怎样研究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时候指出,人们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正是这些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2](P249)。毛泽东指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人民,“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似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3](P1287)

第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比普通个

人要大得多。但是,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对群众史观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独特的贡献的普汉列诺夫证明,决定社会发展的归根到底不是杰出人物的愿望和思想,而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更,是各个阶级的斗争和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变更。因此,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与先进阶级的要求背道而驰,那末他们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反之,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正确反映社会经

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反映先进阶级的要求,那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在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关系上,不是英雄人物创造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创造英雄人物并推动历史前进。

第三,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列宁不但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很重视普通个人的作用。他指出:“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4](P127)列宁在这里所说的作为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既指群众的群体,也指群众的个体,即普通个人。列宁还强调:决定历史结局的是广大群众,而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只是少数人,“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5](P679)。群众史观的实质,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马克思在开始创立唯物史观的时候就指出过,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列宁则指出,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正是“历史创造者”[4](P128)。毛泽东的论述对群众史观的实质作了某种总结。他以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写道: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提出了两种历史观的根

本问题。他以十分简洁的笔触写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P1031)对这个根本问题作了高度概括的回答。

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群众史观理论内容应该扩展、深化、具体化:

第一,群众史观理论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解放、人的价值理论。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也包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出发点,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的观点,即大家所熟悉的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人看作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劳动实践的人,或在劳动实践中结成以经济关系为主的多种社会关系。劳动实践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的社会关系也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劳动实践的人。正是人是具体历史的人,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社会关系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唯心史观正是抓住了社会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巨大的社会作用,把这部分人

的社会作用无限夸大,导致英雄史观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社会生活中少数人的巨大作用。但马克思主义学说看问题的方法不是停留在这种现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任何一个人的社会作用离不开其他人的作用。少数人的巨大作用离开了绝大多数人的社会作用,也就不可能有他们的社会作用。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方式,没有直接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群众,就不可能有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劳动群众也是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就是以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为主体的包括知识分子和一切进步势力的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主要就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包括农民等人口的大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也就没有科学的群众、阶级等概念。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人学理论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归结为无产阶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所研究的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人的发展,也不是统治阶级的发展,而主要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发展,以及把无产阶级组织为阶级推翻剥削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者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理论,是无产阶级依靠科学的理论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理论是放在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视角上,而非单纯的个人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

第二,群众史观理论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揭示中国封建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今天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应该只是马克思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应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英雄史观思想不仅在欧洲思想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思想等。这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大多数群众变成愚昧无知的奴才。鲁迅称中国文化是“吃人”的文化,正是讲中国的英雄史观思想的典型特征。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比比皆是,渗透到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官场中更为严重。近些年来,一些描写封建帝王的电视剧中大肆为封建皇帝歌功颂德,希望封建帝王“再活五百年”,正是折射出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思想在今日的影响何等严重。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中只是讲西方哲学史上的错误思潮,而丝毫不联系和批判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错误思潮特别是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种哲学教科书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启发和教育人的作用。

第三,群众史观应该着重阐发普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