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题2 地图复习共23页
上海市初中地理复习 会考 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点整理
![上海市初中地理复习 会考 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d94a445901020207409c85.png)
主题1 地理景观知识结构:主题2 地图知识结构:学习内容: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如: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400千米可以写成1/20000000 (数字式比列尺)或者(线段式比例尺)2.一般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怎样判断东/西经、南/北纬(经线—“领带”“竖着的”,纬线—“皮带”“横着的”)4.东/西半球划分(20°W 往东---160° E 为东半球),20°W 、160°E 为界线。
5.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作为界线。
北半球南半球主题3 国家概述知识结构:主题4 国家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
按照海陆位置划分日本为岛国,印度为沿海国。
(海陆位置分为沿海国、内陆国、岛国)按照亚洲分区划分日本属于东亚国家,印度属于南亚国家。
2.运用板块构造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温泉。
)3.日本陆地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人首都:东京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人口:13.4亿人首都:新德里1.非洲有50多个独立国家,是世界各大洲中拥有国家最多的大洲。
北部非洲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多为黑人。
2.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埃及的母亲河(农业、城市、人口等全部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判断河流的流向:主要靠判断地势高低。
(水往低处流)3.苏伊士运河被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大大缩短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程。
运河税收也是埃及重要的外汇来源。
4.埃及陆地面积:100.1万平方千米人口:9755万人首都:开罗埃及被称为金字塔之国。
1.欧洲面积在七大洲中仅比大洋洲大。
拥有40多个国家,多数欧洲国家经济比较发达。
按照欧洲分区划分德国属于中欧、俄罗斯属于东欧。
2.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流经德国,各河流之间又有运河相通,内河运输网四通八达。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打印PDF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打印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bf5914bb68a98271fefa67.png)
⑫ 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 ⑬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⑭ 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⑮ 理解城市“热岛”现象
应用: ⑯ 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分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⑰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的风向变化 ⑱ 运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 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的图表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⑲ 运用相关图表,判断常见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⑳ 结合实例,分析台风、寒潮、梅雨等对上海风向、气温、气压、降水等的影 响
主题 06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学习内容 6.1 大气层 6.2 行星风系 6.3 季风 6.4 常见的天气系统 6.5 世界主要气侯类型 6.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要求 识记: ① 识记大气的物质组成和主要温室气体 ② 识记大气的垂直分层 ③ 识记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④ 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理解: ⑤ 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⑥ 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⑦ 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⑧ 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 ⑨ 理解全球 1 月、7 月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 ⑩ 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 ⑪ 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理解: ④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⑤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 异 ⑥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⑦理解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应用: ⑧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原理,阐明某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 用效益的关系 ⑨评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功能分区
主题 02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学习内容 2.1 月相 2.2 月相与潮汐变化 23 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条件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8a07d5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d.png)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要以研究为基础,注重发挥学科教研团队合力,采取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专业方案。
(一)课标研读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理解课程基本目标,把握课程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的具体要求,了解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二)教材解析要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前后联系,明确课时教学内容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课时教学重点。
通过多版本教材对比、专业书籍及网络资源延伸阅读等方式,深入解读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和活动,树立“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但非唯一资源”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置作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教学内容,从“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应知、怎知”等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针对学情,定位教学目标,着重把握学生对于新知学习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明确教学的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既统领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等部分,也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
教师要在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与地理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或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充分体现不同阶段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侧重点和特点,从地理课程整体性角度和学生发展连续性角度统筹考虑,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定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做到因材施教。
要正确表述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地理核心知识和表现程度,避免机械套用核心素养名称,把握好从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的认知发展逻辑,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九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c65d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2.png)
九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沪科版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 倾斜角和地球季节变化的关系
- 不同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
- 地图投影和变形的原因
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概念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
第三章土地资源和利用
-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 土地利用方式和模式
- 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类型
- 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和问题
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能源的分类和来源
- 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矿产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和保护的策略人文地理部分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结构- 城市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进程
- 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问题
- 全球城市体系和城市间联系
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内资源、产业和文化的优势和劣势
- 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的概念和内容
- 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区域发展战略的设计和实施
第七章中国的地理分区
- 中国幅员辽阔和地形地貌分布
- 中国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特点
- 中国分区方案及特点
- 各分区的特点和发展战略
以上是九年级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对复习有帮助。
祝你复习成功!。
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题7 天气与气候23页PPT
![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题7 天气与气候2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3d21baa6c30c2259019ed9.png)
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 题7 天气与气候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打印WORD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打印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714ef2102de2bd96058867.png)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主题01 地球在宇宙中学习内容1.1天体系统、1.2太阳系1.3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主要的天体类型②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位置及分类③识记太阳大气三个层次及其主要太阳活动④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周期理解⑤理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⑥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⑦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⑧理解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基本特征⑨理解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应用⑩利用相关示意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综合⑪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题02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学习内容2.1月相2.2月相与潮汐变化23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条件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②识记大潮和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理解③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④理解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P4-3⑤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⑥理解日食与月食发生的条件⑦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应用⑧用月相变化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综合⑨举例说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主题0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学习内容:3.1太空探索的历程3.2太空探索的意义学习要求:理解:①理解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②理解太空环境特征应用③运用太空探索的新近事例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④梳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程,说明我国太空探索的新近成果主题0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学习内容4.1地球自转和公转4.2地方时和时区43地转偏向力4.4正午太阳高度4.5昼夜长短4.6四季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方向②识记黄赤交角的度数③识记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对应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理解: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⑤理解“北京时间”与地方时⑥理解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⑦理解“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⑧理解四季的划分应用: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区时的换算⑩说明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综合:⑪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说明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主题05 岩石与地貌学习内容5.1板块构造学说5.2地震要素与火山类型53地震与火山的形成与分布5.4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5.5等高线地形图5.6主要的地貌类型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全球六大板块②识记世界两大地震带③识记三大类岩石④识记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所属的岩石类型理解:⑤理解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⑥理解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⑦理解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影响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⑧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⑨理解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不同特点⑩理解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寺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和成因⑪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或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应用:⑫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裂谷和海岭的成因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⑭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世界地震带与火山带的分布特点⑮判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地形特征⑯判断地貌类型,阐明主要特征和形成条件综合:⑰评价某地貌类型对农业生产、工业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等的影响主题06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学习内容6.1大气层6.2行星风系6.3季风6.4常见的天气系统6.5世界主要气侯类型6.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大气的物质组成和主要温室气体②识记大气的垂直分层③识记全球气压带与风带④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理解:⑤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⑥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⑦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⑧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⑨理解全球1月、7月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⑩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⑪ 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⑫ 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⑬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⑭ 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⑮ 理解城市“热岛”现象应用:⑯ 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分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⑰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的风向变化⑱ 运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图表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⑲ 运用相关图表,判断常见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趋势⑳ 结合实例,分析台风、寒潮、梅雨等对上海风向、气温、气压、降水等的影响综合:○21分析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22联系实际评价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工业布局、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23例举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洞等环境问题的证据,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主题07 水循环与水资源学习内容7.1水循环类型及其意义7.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7.3河水的补给7.4水资源问题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主要环节②识记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③识记水资源的含义④识记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⑤识记冰川是淡水的主体理解: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⑦理解世界河流径流资源的丰歉地区⑧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⑨理解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应用:⑩归纳某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分析成因⑪分析某一地区河水的补给形式与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综合:⑫举例说明人类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⑬分析导致某地区水资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主题08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学习内容8.1洋流8.2厄尔尼诺现象8.3海洋资源及其开发8.4海洋权益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②识记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③识记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和北海理解:④理解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⑤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⑥理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与成因⑦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⑧理解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⑨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调节作用应用:⑩根据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⑪举例说明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航运的影响综合:⑫依据海洋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说明暖流和寒流的分布情况,并判断流向主题09 人口与环境人口容量学习内容9.1人口增长9.2人口构成9.3人口分布与迁移9.4环境人口容量识记:①识记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②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理解:③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④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⑤理解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⑥理解人口的年龄结构⑦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⑧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⑨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所划分的两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⑩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应用:⑪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据图表,说明两类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人口问题⑫说明某人口稠密区或稀疏区的形成原因综合:⑬结合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预测人口发展趋势⑭分析影响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主题10 城市与城市化学习内容10.1城市的基本特征10.2城市内内部的空间结构10.3城市体系10.4城市化进程与意义10.5城市化问题识记:①识记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②识记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小城市③识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解:④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⑤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异⑥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⑦理解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应用:⑧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原理,阐明某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系⑨评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功能分区综合:⑩分析某地城市化进程及出现的问题题,并提出合理建议⑪从某区域地形、地貌、河流等要素,解析城市空间形态⑫比较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主题11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内容11.1农业区位及其变化11.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1.3现代农业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②识记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理解:③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④ 理解水田农业、早作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牧场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应用:⑤ 结合实例,归纳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⑥ 结合实例,说明礻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变化的影响综合:⑦评价某一区域的农业区位,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合理建议主题12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学习内容:12.1工业区位及其变化12.2主要工业区12.3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理解:②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③理解不同生产特点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④理解北美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区位⑤理解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的区位应用:⑥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变化的影响⑦分析某一高新技术园区的区位优势综合:⑧评价某一区域的工业区位,提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提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主题13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学习内容13.1产业结构及其变化13.2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13.3商业区位条件13.4国际贸易学习要求识记:① 识记三大产业的含义理解:② 理解影响商业区位的主要因素③ 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④ 理解产业结构优化应用:⑤ 评价某区域的商业区位优劣⑥ 判断某地第三产业的特色部门门,分析形成条件⑦ 依据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归纳产业应用结构及其变化特点⑧ 比较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异同,并作出评价⑨说明某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分析产业结构优化与其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主题14 地域文化差异学习内容14.1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4.2世界文化圈的特点14.3中国的地域文化学习要求识记:①识记中国地域文化区②识记世界文化圈理解:③理解物质文化对环境的依赖性应用:④根据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判断所属的文化区(圈),并说明判应用断依据综合:⑤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某地区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文化习俗主题15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内容15.1主要地理信息技术15.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要求识记:理解:①理解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主要功能应用:②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综合:③根据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针对某一具体情景,提出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主题16 地域分异规律学习内容16.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16.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6.3地域分异规律16.4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学习要求识记:① 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② 识记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③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④ 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⑤理解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导因素⑥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⑦ 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早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应用:⑧ 根据某区域地理环境某一要素,推测其他要素的特征⑨ 举例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⑩ 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因综合:⑪ 根据某区域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预测该区域地理环境其他⑫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⑬ 分析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主题17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习内容:17.1 自然资源17.2 自然灾害学习要求识记:① 识记光照资源、热量资源的衡量指标理解:② 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分类③ 理解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影响因素④ 理解常规能源与新能源⑤ 理解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特征⑥ 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⑦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应用:⑧说明不同自然资源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⑨归纳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⑩分析全球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以及人类的应对举措综合:⑪ 评价某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资源和能源条件,提出自然资源管理与持续利用的建议⑫ 说明某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频度和强度等状况,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主题18 区域开发学习内容18.1 区域开发的含义与原则18.2 区域开发的案例:资源开发与利用域整治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学习要求理解:①理解区域开发的含义②理解区域开发的原则③理解区域开发中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三者的关系应用:④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开发的条件综合:⑤结合实例,概述区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区域开发与治理的对策主题19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内容19.1全球主要环境问题19.2可持续发展思想19.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习要求理解: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②理解循环经济应用:③说明全球变暖、臭氧洞、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成因及其危害综合:④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⑤针对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现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展战略的合理化建议。
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题2 地图复习
![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主题2 地图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297fe7f242336c1eb95e90.png)
方向; B点位于C点的_____西__南_____ 方向
地球上的经纬网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P12
(3)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 A点 0°,180° ,
B点东__经__1_4_0_°_,__南__纬__2_0_°
C点 _西__经__1_0_0_°,__北__纬__4_0_°__
地球上的经纬网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P12
(4)C点位于A点 的 东北
地球上的经纬网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P12
北极
经线
纬线
南极
(1)在图中框内填出:经线、纬线和南极、北极
地球上的经纬网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P12
(2)写出下列经纬线交点所在的大洲名称,并把交点标注在图上。 本初子午线与北纬23.5°的交点位于 非洲 洲;
地球上的经纬网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P12
A. 奇想花园 B. 宝藏湾 C.梦幻世界
D.探险岛
随歌谣学地理(地球仪)
总复习:主题2 地图
• 地球模型地球仪,横纬竖经辨方向; • 纬线相对指东西,竖经绝对向南北; •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 • 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为西经; • 东西半球难判定,二妞六姨分东西; • 小小为东大大西,巧辨东西两半球。
总复习:主题2 地图
2010年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大爆发,火山灰对欧洲许多国家造成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
1.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乙_____图。
解析: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例题解析
总复习:主题2 地图
2010年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大爆发,火山灰对欧洲许多国家造成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
初中地理全方位复习:沪教版
![初中地理全方位复习: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1aeb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0.png)
初中地理全方位复习:沪教版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主要领域。
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地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三、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四、地理区域划分
地理区域划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
的区域。
常见的划分标准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风力等。
气象是研究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的科学。
六、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七、地球上的陆地资源
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农田、森林、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八、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生活的两个主要居住地区。
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发达的经济,乡村则以农业为主。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资源和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自身需求。
以上是初中地理全方位复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复习全书:沪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全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7523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9.png)
初中地理复习全书:沪教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研究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3. 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4.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5. 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生物、资源等。
6.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练题1.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列举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与制作研究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系、图例和注记。
2. 学会阅读地图:方向、距离、面积、位置等。
3. 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绘制、拍摄、印刷等。
重点内容1.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系、图例和注记。
2. 地图的阅读方法:方向、距离、面积、位置等。
3. 地图的制作方法:绘制、拍摄、印刷等。
练题1. 描述地图的基本要素。
2. 解释地图的阅读方法。
3. 列举地图的制作方法。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研究目标1. 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2. 掌握世界主要地理分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3. 理解世界地理的意义:人类活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重点内容1. 世界地理的基本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2. 世界主要地理分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3. 世界地理的意义:人类活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练题1. 描述世界地理的基本特征。
2. 列举世界主要地理分区。
3. 解释世界地理的意义。
第二节:亚洲研究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2. 掌握亚洲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 理解亚洲地理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2)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686e4f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8.png)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2)初中地理总复习(7-9)第七章:世界的区域(一)亚洲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7174e4a300a6c30d229f17.png)
初中地理总复习沪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儸,時差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https://img.taocdn.com/s3/m/ea034d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重点内容- 地球的形状: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周期为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
复习建议1. 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通过实例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与绘制学习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系、图例和注记。
2. 学会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重点内容-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坐标系:经纬度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 图例: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复习建议1. 练习识别和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2.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学习目标1.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重点内容- 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邻。
- 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
- 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多样,河流众多,资源丰富。
复习建议1.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列表总结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第二节:欧洲学习目标1. 了解欧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重点内容- 位置:欧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与非洲相邻。
- 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
- 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温和,河流众多,资源丰富。
复习建议1.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列表总结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地理概况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上海初中地理知识点图文总结
![上海初中地理知识点图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d37c21b84ae45c3a358c16.png)
上海初中地理知识点图文总结祖国篇第一章疆域与人口1.1疆域与行政区划:1、海路位置: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2、辽阔的国土: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四至”点: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相交处。
最南—南海的曾母暗沙。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图1)四大近海:以北向南:渤海(我国的内海),黄海,东海(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我国内海)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主要岛屿是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3、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1997年7月1日香港(英国)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葡萄牙)回归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行政中心辽川青藏陕甘宁,蒙新琼渝北上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祖国统一盼团圆。
1.2人口与民族1、我国总人口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但还是增长很快,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造成的。
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主要以“黑河——腾冲”线为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9,我3、我国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少数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章地形与地势1、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山脉的走向。
2、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
全面掌握初中地理:沪教版复习
![全面掌握初中地理:沪教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d6975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9.png)
全面掌握初中地理:沪教版复习一、复习指南1.1 复习目标本次复习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1.2 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包括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地理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第四部分:乡土地理1.3 复习策略- 地毯式复习:逐一回顾每个章节的内容,确保不遗漏任何知识点。
- 对比法:对比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2.1 地理基础知识- 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运动、地图的类型和制作。
- 人类和地理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2.2 世界地理- 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欧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非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美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大洋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2.3 中国地理-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2.4 乡土地理- 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
三、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逐一回顾每个章节的内容,用时约2个月。
- 第二阶段:对比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用时约1个月。
- 第三阶段: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时约1个月。
- 第四阶段:全面复习,查漏补缺,用时约1个月。
四、复习评价-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复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 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复习效果。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五、参考资料- 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相关地理复习资料- 互联网资源六、结语全面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还能为中考和中职分流考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