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诊断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诊断与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表现,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诊断,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求避免、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紧张,抵触、逆反心理,焦虑、恐惧心理,自卑、自傲心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障碍。要避免和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必须热爱学生,以情育心;改进教学,因材施教;运用适当的心理诱导、心理暗示;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心理障碍诊断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现代教学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的学习观,发展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效益的整体教育观。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表现与分析诊断
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这一心理表现在师生情感的对立或思想隔阂,同学间性格或兴趣的矛盾。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特点,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与教师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受到教师的过多限制,希望自己在学习和行为上获得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多的主动性。而教师则往往认为自己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素质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希望能支配、控制学生,要求学生接受其教育和指导,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与尊严,师生间这种不同的愿望,就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另外,同学间因各人的家庭环境、性格、兴趣、爱好和教养水平不同,在学习活动中也会产生某些意见和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诱发心理障碍。这一心理障碍反映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下降或消极对抗情绪的出现,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和纪律松懈,对学习必然带来负面影响。
2、2 抵触、逆反心理。有些教师因为教学能力或工作态度的原因,在教育活动中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组织教法没有艺术性,因而常会出现内容单一,教法单调,或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现象,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激发兴趣,缺少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而一味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用体罚、成绩不合格来威吓学生;有的教师甚至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动不动就训斥、迁怒、体罚学生,导致学生产生抵触、逆反心理,
2、3 焦虑、恐惧心理。由于学习内容要求会有一定难度,学生免不了会感到困难或受过挫折,在一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面对测验、考试、升学,会感到悲观、失望,更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受这一情绪困扰,学生会出现很烦躁,容易迁怒,神经过敏,坐卧不安,对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2、4 自卑、自傲心理。这一心理分别表现在中下生和优等生身上,中下生由于智力水平偏低,学习基础差,对各种学习活动往往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在学习过程中,会因自己没
有完成好学习任务或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常常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优生则因为各方面条件、基础较好,考试成绩常常名列前茅,或曾代表班级、学校参加竞赛取得成绩,常常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赞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傲心理,这一心理表现在学习态度上自以为是,漫不经心,或过高估计自己,甚至盛气凌人。
3、避免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3、1 热爱学生,以情育心。首先,学校、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放弃那种只强调教师为中心地位和维护教师权威,忽视学生需求和愿望的做法,加强师生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倡导教学过程信息的双向沟通。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愿望和学习水平,以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课后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伴随着情感的交流,伴随着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共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可以取得心理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其个性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障碍,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激发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学生要多关心,少批评,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及时表扬鼓励,减少学习时的紧张心理。当然,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尊重学生本身又促使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
3、 2 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精心设计,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对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热情帮助,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抛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首先,正确评价自己,使其明确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建立自信,形成其学习的良好动机,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其次,要给予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在教学中采用分步教学、分层教学,对学习要求作适当降低,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努力的信心。再次,挖掘闪光点,补偿自己。自卑的学生存在着较强的消极心理,但同时也存在着微弱的积极因素,任何人都有长处,只要教师仔细、深入地挖掘,就不难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挖掘闪光点,扬其所长的过程,就是启发进步,补偿自己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克服自卑、胆怯心理、树立自信的过程。
对有自傲心理的学生,一方面要帮助他们一分为二,认识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从难从严要求,克服自傲心理。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智力因素区别对待,采用技能分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创造条件开展分层教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其特长,发挥骨干作用,安排他们帮助辅导差生,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3、3 注意心理诱导。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化解和消除心理障碍,注意掌握学生的思想品格,家庭环境,身体素质状况,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施展心理诱导。具体做法是:第一,以情动人。通过双向交流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心理辅导;第二,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机;第三,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诱导;第四,利用心理暗示和感染,消除化解学生的胆怯心理障碍。
3、4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