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需警惕的中风症状及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中风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常在爆发性中风(主要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医学上称这现象为中风预兆。
小中风的医学名为暂时性缺血中风,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发作迅速。
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征兆。
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视力出现问题等等,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
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病情,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
小中风先兆
脑血管病发生前数小时甚至一个月之内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提示脑血管病正在形成之中,若患者或家属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即可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先兆症状如下: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
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
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
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
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
必要时,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小中风引起原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
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8.其他9.原因未明三硬膜外出血四硬膜下出血
Ⅱ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颈动脉系统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Ⅳ脑供血不足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Ⅶ.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六毛细血管瘤病七脑一面血管瘤病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Ⅷ脑动脉炎一感染性动脉炎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四结节性多动脉炎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一海绵窦血栓形成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横窦血栓形成五其他
Ⅻ脑动脉硬化症
小中风5年内易发生脑梗死
我国现有约500-600万中风患者,75%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左右重度致残。
对人的健康而言,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溢血的预警信号。
因此,如果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
小中风为健康亮黄牌
小中风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小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所引起的。
患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
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小中风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
能导致中风。
据统计,小中风发生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死发生在小中风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
小中风发作具有“刻板性”
依据脑血管供应脑细胞血液的部位,小中风发作的临床表现具有固定模式,表现出两组症状。
一组是颈内动脉供血系统表现,即眼动脉短暂缺血出现的一过性黑蒙,短时间缓解;单独累积到一侧手和手臂的肢体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
另一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表现,症状是双眼视物模糊、呕吐、走路不稳、发音障碍、吞咽困难、突然跌倒等症状。
小中风初次发作之后,病人常会反复发作。
有的患者一天可发作几次,有的几个月发作1次。
小中风后48小时建立治疗方案
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规定,小中风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 4小时。
但事实上,只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多数患者就可以有脑梗死的后果。
由于小中风发生后近期内的脑梗死事件的高发率,48小时之内要建立合理的病因检测和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有小中风再发可能性存在,必要时需要住院诊断和治疗。
“五要领”远离脑中风威胁
脑血管意外防不胜防,专家强调:平时预防是远离中风威胁的唯一方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加以重视。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第二,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
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第三,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第四,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
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第五,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
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此外,中风患者还要注意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