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会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心理医生≠ 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神化,一种心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我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态是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

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件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咨询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员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咨询员不会取笑你,并为你保密。因而咨询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咨询员是诊疗的关键所在。在心理学界常引用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说是去看心理医生耽搁了时间,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在我国,同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医生,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实许多来询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医生,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可心理医生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咨询者提供的足够信息(病史)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详尽地提供病史,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疾病的症结,才能保证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治疗就会南辕北辙。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许多来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一下都能打开,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

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干预是一种很艰辛、漫长的治疗过程,心理疾病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把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咨询员

阿昌受到婚姻问题的困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工作大受影响。咨询两次后,问咨询师:“我觉得您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早做咨询就不会闹成今天这个样子了,现在真是进退两难啊!您经验丰富,见这种事多了,您说我到底离婚好,还是不离得好?”

咨询师语:像阿昌这样需要咨询师帮忙做决定的人确实不少。但是心理咨询师是“助人自助”的职业,就是帮助你跨越心理障碍,达到心理成长的目的,然后自己作正确的决定。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左右为难的事情,我们不能总靠别人来左右自己的人生,通过心理咨询,找到自己心理的盲点,使自己的心理成长起来之后,是要靠自己来做决定,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如果帮助来访者作决定其实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减少了麻烦的心理分析过程,但是如果心理咨询师这样做,虽然迎合了来访者的需求,却严重违反心理咨询原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像小学生,如果家长经常帮助他写作业,这[FS:PAGE]个学生是断然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另外,如果咨询师经常帮助来访者出注意、做决策,还会使来访者产生心理咨询依赖。不利于来访者个人成长。

心理咨询员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咨询者人格成熟的作用。“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

误区五: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工作

咨询者中另一个极端的认识,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大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情绪问题也是需要治疗的疾患。一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想不开,想开点就是了。亦不让患者服药。病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绝望,从而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