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是汉初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文治武功,显赫一生,与秦始皇同被后人并称“秦皇汉武”,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有前瞻性,为朝廷、社会带来了新思维,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货币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打击大贾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由此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武帝刘彻登基时,正在继续流通文帝时推行的四铢半两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就当时流通的半两钱名不符实,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以实现秦汉时期常称钱币“重如其文”为由,下令销毁四铢半两钱,新铸“三铢”钱。这是汉武帝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虽没有取得了多少成就,但这次成功地突破了自秦始皇推行“半两”以来凡钱称“两”的规矩,开创了钱币称作“铢”的新时代。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军资耗费巨大,国库严重亏空,而那些富商大贾却无关痛痒。据《汉书》记载:豪门富室“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种困”。于是汉武帝与朝廷公卿官员们研究决定改换钱币策略,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由此武帝施展了第三次钱币改革措施,即造皮币和白金币。皮币是用一种珍贵的白鹿皮作币材,一尺见方,四周绣有彩边,值40万,用于王室朝觐聘享。这种大额虚价的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白金币是银锡合金,分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是我国历史上由中央王朝铸造的最早的银铸币。
但是,货币品种的众多和复杂,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所以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又下令郡国铸造五铢钱,废除了实际重量仅三铢的半两钱,展开他的第四次币制改革。五铢是在摒弃以前行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的弊病中推出的。为免去流通中钱币仅重三铢的不便,在传统的“重如其文”的理念下,将法定钱币提高到了五铢。而且基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在钱面置外郭,将平背改变为背置内外郭形式。目前已经得到全世界学者的共识:凡金属货币的重量,在4克左右是最适合使用的。可见这次币制改革的意义所在。这次改革只是规定了钱币的名称和基本形制,依旧由郡国铸造,一般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五铢沿袭半两的加工程序,钱币铸出后只是简单的掰断钱树,或者只用简单工具清除一下毛边。郡国铸钱,必然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盗铸。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为避免伪钱泛滥影响国家的税赋收入,汉武帝又
进行第五次币制改革,命京师钟官专门铸造一种边缘磨砺成色泽紫红的精美五铢,史称“赤仄五铢”。经过精加工的赤仄五铢很容易与郡国五铢区分,朝廷硬性赋予了赤仄五铢高昂的币值,以一枚赤仄五铢当五枚郡国五铢,并规定凡缴纳税赋和官府用钱一定要用赤仄五铢。虽然朝廷赋予了赤仄五铢高附加值,但磨边的技术含量并不十分出众,引发民间将郡国五铢旋边改造,充当赤仄,造成赤仄难辨正身之态,因此不久便也废除了。
西汉王朝的屡次改币,始终不能达到禁止私铸伪钱的效果,特别是汉武帝即位以来的几次改币,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机囤积取利,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的财政收入,使货币铸造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在“外事四夷,内兴功利”的情况下,西汉王朝又急需设法开辟财源以应付其大量财政开支,于是控制货币铸造权便成为西汉王朝的当务之急。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这是武帝进行的第六次改革。武帝采取了文帝时贾谊所建议的“上收铜,勿令布”的办法,不仅把铸币铜材由中央统一管制起来,而且设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西汉王朝设置铸币机构和对民间铜材的控制,使货币的伪铸失去了原材料,从而制止了私铸伪钱的泛滥。
汉武帝通过这六次币制改革,以上林三官五铢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
汉武帝这次改革币值是比较全面的,它不是单纯从货币铸造的技术方面着手,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其他措施加以配合。
首先,汉武帝在实行三官钱的同时,采取“告缗”的办法打击商人势力。早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武帝下令“初算缗钱”,向商人征收营业税。次年,又具体规定,商人每2000钱抽取算赋120钱,占6%。据《汉书·贡禹传》记载,商人的利润率大致在20%左右。这样,实际上算赋战略商人利润的1/3,可见征收的税是相当重的。商人为了逃避这种繁重的捐税,都隐匿财产。朝廷为解决这个问题,宣布:百姓告发隐匿财产的商人可以获得没收财产的一半。到元鼎四年,也就是在实行三官钱的同时,告缗之风遍及全国。中等以上的商家大都遇到告发,由此,国家得到了数亿的财物。西汉王朝以政权的强制力量来吞没商人的财产,使商人遭到重大的打击,经济实力大为削弱,这为三官钱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在经济上打击商人的同时,又在政治上以卖官鬻爵的办法来笼络商人。到元鼎四年,朝廷下令“入财者得补郎”,商人只要给付钱财就可以补郎为官,结果使大批商人混入了政府的官僚机构。汉武帝实行这些软硬皆施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三官钱的顺利实施。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究其成功的原因,概括说来,有下列几条:
第一,自汉立至武帝元狩年间,时有80余年,其间经翦除异姓诸候王、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实行"削藩"、"推恩",西汉中央皇权专制统治已趋稳固。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族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用兵和镇抚,有助于国内局势的进一步稳定。自汉高祖始,在统治思想上是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史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