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语文3_10_1短文三篇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三篇”

(时间: 45分钟分数:4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8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1.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6分)

2.怎样理解“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而“我却囊括了宇宙”这两句话的含义?(6分)

3.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两句话富有怎样的深意?谈谈你

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都不管用。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偏方: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服药后,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每年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也不容易。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乐器道具因陋就简,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温,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而可见。去年金秋,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摘自2014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芦草之思”为题,统摄全篇,运用回忆、联想、想象、对比、白描等手法表达了对芦苇的感激之情,引出对人性的思索,耐人寻味。

B.作者多方面表现芦苇的功用。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不可或缺的一味主药;还可用它来编席子、包粽子、做乐器等。

C.作者很怀念母亲用芦苇叶包的粽子,个儿大,味道清香特别,冷热都可食。但现在市场上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也不纯。

D.作者特别怀念儿时的陕北和村民一起看道情的情景,演出器具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用芦苇做的“管子”,其音色清亮。

E.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深化了中心。最后作者加入自己的感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当今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

5.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6分)

7.试探究文章结尾部分的内涵。(8分)

参考答案

1.第一段用对比的方式,从“能想象”和“不能想象”这两方面引出议论,指出精神的要比物

质的更为重要。提出论点,引出下文。(第一段仅两句话,两句话分别用了“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引出全句,构成对比关系,作用是引出下文。)

2.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

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理解这两句话,一定要注意作者表述的角度和前提:第一句的前提是“由于空间”,是从“空间”角度谈人的渺小;第二句的前提是“由于思想”,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3.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

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对思想的高度重视。(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在这两句话中作者将“努力好好地思想”

与“道德的原则”相提并论,说明了作者把“思想”与“道德”等同,表现出作者对“思想”的重视。)

4.AD(B.曲解文意,“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主药”错。“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的一

味主药“,“当今…不可或缺”错。原文的表述是“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C.说法绝对化,“但现在市场上的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又不纯”错,原文表述为“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E.无中生有,“批判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文中并无此意。)

5.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画面美,与

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

6.①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出芦苇的气势与场面的浩瀚、壮观,把芦苇比喻

为“森林、草原、积雪、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形态、颜色等;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用飞翔的白鹭、惊起的鸭子、行驶的小船、快艇等衬托芦苇的无边无际的静谧。③句式上采用长短句相结合,整齐中富于“变化美。(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7.①芦苇是农村最普通、柔弱的植物,人和芦苇一样,本来就是平凡的、脆弱的。在自然界的

时间和空间里,人是那么渺小,生命是那么短暂;②人是思想的芦苇,充分说明了人有智慧、有主见、有思想、有尊严,而这些使得人变得伟大,成为万物之灵;③芦苇虽普通却竭尽所能,倾其所有。就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奉献;④人的思想与品质有时不能很好地统一,有些人很会思想,但为人处世的品质却很低下,甚至卑劣。(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