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泌尿器官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泌尿器官疾病概论

泌尿器官的结构

泌尿器官是机体的排泄系统,它是由尿生成的器官—肾和尿液排出与贮留的通道—尿路所组成。

肾脏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单位构成。肾小球的入球动脉大于出球A,因而肾内压高,液体(除蛋白质外)滤过至肾球囊,称为原尿。然后,经肾小管重吸收形成终尿,排至尿路(包括输尿管,肾盂,膀胱和尿道)。

膀胱是尿液贮留的器官,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则刺激膀胱粘膜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动作。

泌尿器官的功能

泌尿器官通过尿液生成有以下功能

1.排泄功能

排出体内大部分终未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等)和过剩的水分、盐类等物质。

2.维持机体内环境及水与电解质平衡,渗透压平衡等。

3. 肾脏分泌1,25-二羟钙化醇,从而调节Ca、P代谢,促进RBC生成,调节动脉压的功能。

泌尿器官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

1.尿液的形成障碍

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多见于肾功能不全,临床上出现少尿和无尿。

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蛋白质、有形成分等不应滤过的物质通过而产生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一般见于肾炎

2.尿液贮留障碍

表现为膀胱粘膜的敏感性升高,出现频尿,一般见于膀胱炎。

3.尿液排出障碍

多见于尿路中和不同部位的阻塞如膀胱颈狭窄,麻痹等。

引起泌尿器官疾病的一般原因

病原M感染分血源性和尿源性。

有毒物质外源和内源代谢毒物的毒害,例如棉酚,细菌毒素,重金属元素等。

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或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抗体等。

代谢性影响如VA缺乏。

机械性压迫与损伤尿结石,肿瘤等。

泌尿器官疾病的基本症状

排尿障碍

排尿困难,疼痛,频尿和尿失禁等。

尿液变化

尿量变化:增多或减少

尿液成分变化:蛋白尿、血尿、尿管型

肾性高血压:主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肾性水肿

急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正常。

慢性: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

尿毒症:肾衰——代谢产物潴留。

泌尿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诊断

病史

临床症状

肾功能测定

尿液检查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

消除水肿

免疫抑制及抗凝联合治疗

肾炎(N e p h r i t i s)

肾炎是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炎症。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主发于犬、猪、马。临床上以急性、慢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多发。

急性肾炎(Nephritis acute)

是指肾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侵害肾小球及其毛细血管网,故又称肾小球肾炎。以肾区敏感,尿量改变,尿中含肾上皮细胞;体温升高为特征。

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is)

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组织增生、变性的炎症过程,临床上以水肿和体腔积水;肾区敏感;蛋白质、管型和慢性氮质血症为特征。

病因

免疫反应:

感染:继发于链球菌、口蹄疫等多种传染病。

中毒:内、外源性毒物从肾脏排除,由于长期刺激而导致发炎。

过劳、创伤、感冒等:均可为诱发因素,促进该病的发生。如受寒使毛细血管收缩,过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继发于膀胱炎、肾盂炎等。

发病机理

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经大量试验表明,大约有70%的病例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5%属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抗体性肾炎,其余(25%)为非免疫性所致。

免疫性肾炎(75%)

1.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2.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抗体性肾炎

非免疫性肾炎

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此为循环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所致。

其产生过程是:病毒、病源微生物及异体蛋白等抗原成分,在血液中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成为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随后,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肾小球时激活补体、并与补体结合形成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和基底膜,从而引起炎症(70%)。

抗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抗体反应性肾炎

此为抗体直接和肾小球基底膜结合所致。

其产生过程是:进入机体内的各种抗原成分(M,毒素等)经血流到达肾脏后,产生抗肾小球基底膜的抗体,当新的抗原到达肾小球和基底膜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产生炎症。

非免疫性肾炎

此为毒物等经过肾脏时直接刺激而致炎症。

肾炎初期变态反应引起肾血管痉挛性收缩,肾小球缺血,引起毛细血管滤过率降低,又由于炎症变质而致肾毛细管壁增厚,肿胀,也导致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滤过率↓,而出现少尿,或无尿。

少尿,或无尿其结果导致水、钠和其它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氮质血症、酸中毒和尿毒症等。

到中后期,因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坏死,使其结构疏松,蛋白质和RBC渗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由于肾小球缺血,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其渗出物,漏出物和脱落上皮细胞在肾小管中凝集成各种尿管型。由于急性肾炎,反射性引起肾脏、小动脉收缩,使流入肾脏的血量减少,肾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第二心音↑(舒张音↑)。慢性肾炎,肾间质增生,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导致尿毒症。症状

急性肾炎

1.肾区敏感疼痛:拱背、运步强拘。背腰僵硬。

2.少尿、血尿、蛋白尿、尿管型、沉渣

3.水肿,尤其体位低处

4.血压升高,主动脉第二音↑,血液稀薄,血浆蛋白量↓

5.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可达500mg%(正常40-50%)。严重者出现尿毒症,衰弱,顽固性腹泻。

慢性肾炎

1.水肿

2.血压升高

3.尿量不定,蛋白尿、血尿

4.血中非蛋白含量↑(116mg%)

病程及预后

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经治疗预后良好。

慢性者病程可达数年,将出现周期性好转—恶化交替,多数不易治愈。

治疗

治疗原则消炎,抑制免疫反应,利尿和尿路消毒。

加强护理急性限制盐摄入,给予低盐日粮。

消炎青、链霉素,或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尽量不使用磺胺药。

免疫抑制

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去氢考的松50-150mg,im,3-5d。

地塞米松 10-30mg im

抗肿瘤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

尿路消毒

40%乌洛托品 10-50ml iv或呋喃旦定:0.012-0.015g/kg,内服。呋喃妥因:12-15mg/kg 利尿

双氢克尿塞(Dihydrochlorothiazidum):25mg/片,内服

对症治疗强心、补充蛋白、止血、尿毒症(5%NaHCO3200-500ml)

中兽医辩证

急性肾炎

湿热蕴积,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秦艽散加减。

慢性肾炎

为水湿困脾,治宜燥湿利水,方用平胃散合五皮饮。

肾病(N e p h r o s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