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课堂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课堂革命任何改革都有其核心价值追求,它决定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起始于本世纪初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价值追求,是一种教育文化建设。其实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其核心在于课堂,其本质在于重建课堂文化。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以物质文化做基础,也需要以制度文化做支撑,更需要以课堂文化做底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至高境界。课堂革命,其实就是课堂文化的革命。我个人认为,就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还需要一场课堂理念、课堂关系、课堂评价的“继续革命”,以重建课堂生态、课堂文化。
首先,要重建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理念支配着课堂教学行为。一是要确立课堂改革就是要“改善生活”的理念。课堂是一种生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里寻到共同的家园。课堂是故事,这里有不断生成的事件,不断涌现的教育契机和教育机智。课堂是生命,是教师和学生延续和发展生命的地方。作为教育人,需要在改善课堂生态的层面上思考、设计和建构课堂。道德课堂,是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是源于过去的旧课堂教学中道德缺失、违道德甚至反道德的一种教育新主张、教育新思想,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其就是在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的层面上思考、设计和建构课堂,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并提升师生课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因此,课堂改革就是要改善师生的课堂生活,重建师生高品质的课堂生活。二是要确立课堂改革
就是要“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理念。课堂是立德树人的第一途径。教育具有知识、技能、品德、文化四大元素,知识就是人类德性生成的,课堂上学知识、学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涵养学生的品德与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文化。道德课堂所彰显的就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是“有形、有魂、有习得(生长)”。所谓“有形”,即有形态,要凸显课堂形态。所谓“有魂”,即有灵魂,要凸显课堂教学的精髓与灵魂。所谓“有习得(生长)”,即学生学有所得,要突出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提升与精神的成长。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其次,要重建课堂教学关系。课堂教学关系决定着课堂生态和课堂教学品质。课堂生态,就是课堂生活的环境与氛围、课堂生活中师生之间的角色与关系状态、课堂上师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状态。在诸多关系中,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是亟待改善的三大关系。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通过重建这三大关系,来重建与提升课堂生态和课堂品质。
师生关系应该是最和谐灵动的一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的一种文化特征,它集中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既决定着教师和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质量,又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决定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时下,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多少人慨叹师生关系的“水火不容”。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导致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学校的原因,还有家庭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学校。就学校而言,既有教师的原因,又有学生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教师。就教师而言,既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因,又有教师能力与水平的原因;既有教师教育观念的原因,又有教师心态的原因。真正“道德缺失”的教师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提高水平的问题。
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既是教育的道德目的,又是教育的道德标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境界,既是教育的道德要求,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不恨同学、不恨老师、不恨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道德要求。改善师生关系,满足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主要责任在教师。
教与学的关系,由于“师道尊严”的作祟,一直是一些教师难以调整到位的一组关系。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已经从“以学定教”走向了“以学定学”,谁来上学的,这个主体弄不明白,教师的角色就无法准确定位。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理,是学生的学长,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实现了这种角色转变的教师才称其为“道德教师”。角色即人格,离开了“道德教师”这一角色,教师便缺失了“人格”。有师道,才会有尊严。
课堂教学的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一直没有达到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所期望的那种关系状态。我们所期望的一直是事半功倍,可是效果有时候总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其症结在于行为与动机的不一致。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运用道德的方式达到道德的目的。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好的,只有选择适合方式方法才会收到所期望的效果。我们不能再一直满足于“我是好心办坏事”这种“自我安慰”、“自我欺骗”。说得再难听一点:我们不能再用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第三,要重建课堂评价。评价是“北斗系统”,评价引领发展,评价促进发展,评价实现发展。“课堂评价”在本质上是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检点与修正。就其性质与功能而言,是一种不同于“选拔性评价”的“教育性评价”。而今天在“教育性评价”的理
想与“选拔性评价”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革新的教师在两者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可以说,课堂评价的改革实践就是革新的教师面对这种现实,致力于寻求“更精彩的教学”而展开的挑战。评价的发展在经历了“教与学的结果评价”阶段和“为了教与学的评价”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作为教与学的评价”阶段,此阶段评价作为教与学的一部分,如果不懂评价、不会评价,就只是做了一半的教育。
评价育人,是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是针对过去一个时期教育质量评价应有的育人功能完全缺失的状况而提出的关于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核心理念是:评价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性教育活动。评价体现育人导向,落实育人功能,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层面上去思考、设计与实践,彻底走出“育人即育分”的误区,确立和践行“评价即育人”的教育理念。
道德课堂主张“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课堂评价遵循评价标准与课堂目标一致的评价原则,必须使用专业化的的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的可靠性、有效性,在整个评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文化建设。评价既是一个育人的环节,又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评价的改革,要有效地解决“我们似乎总是离评价的现场很近,有时看似就在评价的现场,但却离评价的本质很远”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好“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这一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