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萨 克族 民俗
一、哈萨克族的形成和人口分布 1、人口约125万(2000年统计),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 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和巴里坤族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 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其中伊犁地区占绝大多数。 2、“哈萨克”一词的解释。 3、哈萨克族的起源。 4、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 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 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 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被汉武帝 誉为“天马”。
哈萨 克族 民俗
6、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 对墓地极为敬重,常将墓地作为祭礼 场所,如发生旱灾、羊群疫病,要到墓地 去祭祀,以求除灾;为孕、产妇寻求“杜 瓦”(墓地上的土),以求顺利分娩等。 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去,妇女则 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主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 颈鬃、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 葬后7天、40天和1周年,均要过“乃 孜尔”(祭祀),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 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 妻子必须守孝1年。1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 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 吊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 前去拥抱,放声大哭,唱挽歌。
叼羊
调驯猎鹰
哈萨 克族 民俗
四、哈萨克族的饮食特点 长期以来,该族主要从事 牧业生产,与游牧传统相适应, 饮食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 主要以牛、羊、马肉和奶制品 为食物,其次是馕、面条以及 抓饭等。 “金特”、“那仁”:哈 萨克族最喜欢的食物。 马奶酒
哈萨 克族 民俗
五、哈萨克族的社交礼仪 1、待客礼仪 哈萨克族有史以来,就以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有这样一 句话:“祖先的遗产部分是留给客人的”。俗语:“太阳落山 时放走客人,是跳进河里也洗不尽的奇耻大辱。 ” 所以凡是登门来访的客人,不论民族信仰,均热情款待。 若遇黄昏,必定留宿。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但要宰马驹或羊 羔招待,还要拿出“合木孜”(马奶酒)招待。 哈萨克族的待客有一套俗定的礼节,即先将给客人宰的羊 牵向客人休息的地方,将羊头拉进门内,伸出双手恭敬地对客 人说:“请允许吧”! 当客人表示同意后,才把羊牵出去宰杀,并在露天搭灶煮 肉。肉熟之前,先把餐巾铺好,端上“包尔沙克”(油果)、 奶疙瘩、奶豆腐、酥油等,大家围着餐巾席地而坐,主妇蹲在 壶具旁调配奶茶。 喝完奶茶,又换饮马奶酒。这时主人会弹起冬不拉,喝起 “阿吾勒的六支歌”,然后邀请客人唱歌、跳舞或讲故事。随 后,主人撤去杯盘茶具,提着水壶给客人冲洗手,随后用大盘 端上煮熟的羊肉,并将煮熟的羊头送到贵客面前。 客人用小刀先割下一块面颊肉,敬给在座的长者,再割一 只羊耳朵给主人的小孩或席中幼者,自己再割食一片,然后将 羊头还给主人,以此表示对主人的谢意。尔后,大家动手共食 手抓羊肉。最后,主客相互用双手,手心朝面部,轻轻向下抹 一下,表示谢谢上帝。
哈萨 克族 民俗
叼羊,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经常举行的 叼羊 一种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它在激烈的竞 技中,充满着惊险与欢乐,场面壮观且极 富民族特色。开始时,主持人首先祈祷, 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接着,主持人献上 一只两岁左右的割去头蹄,扎紧食道的山 羊,放在草地上。宣布比赛开始,参加者 纵马蜂涌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把羊俯身 抬起,或夹在蹬带下,或驮于马背上,不 择道路地狂奔。其他骑手紧追不舍,飞马 上前争夺。通常约有数十骑,多者上百骑 围成一团,左拥右挤,往来奔驰。为了取 胜,大都结成十人左右一伙,商量好去向, 并作出冲群夺羊、掩护、驮遁、追赶和阻 挡等分工。如果遇 婚礼等喜庆吉日,叼羊 场面更为激烈风趣。从早晨太阳刚刚升起 直到日落,争夺者时聚时散,时驰时停, 最后将羊扔在规定地点的骑手为胜利者, 受到人们的称赞, 夺得的羔羊,煮熟后由 亲友共享,称作吃“幸福肉”。
哈萨 克族 民俗
5、哈萨克族的婚姻 哈萨克族限制同一部落的男女结亲,如果通婚, 无血缘关系必须超过7辈,联姻的人家要相隔7条 河。 哈萨克族的彩礼,门第差别悬殊,嫁妆一般 为毡房、驮畜、家具、服饰和新娘的乘马等。确 定婚约后,女婿方可拜见岳父母,开始往来。 婚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娘家送亲礼和婆 家迎亲礼。 娘家送亲礼:新郎由亲友陪同去女方家迎亲。 女方家宰羊、宰马,盛情招待。男方迎新娘时, 还要举行多种游戏,如赛马、刁羊、姑娘追、对 歌等。举行完这些仪式,新娘当天不去婆家,要 休息1-2天,选择良辰吉日启程。启程时,新娘 要向父母、兄弟等人告别,告别时要唱“考而斯” (即“怨嫁歌”),其他人则回唱“劝嫁歌”。 婆家迎亲礼:进行“别塔复尔”(即揭面纱) 仪式,众人还要唱“揭面纱歌”。晚上是婚礼的 高潮,来宾们尽情戏耍、跳舞、唱歌、弹冬布拉, 直到天明才散。
哈萨 克族 民俗
调驯猎鹰 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 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 每当冬季出猎, 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 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草原上,每次行猎,必会有所 收获。而所得之物,不论是黄羊、狐狸,还是野鸡、野兔,都 要归功于灵巧勇猛 的猎鹰。 鹰,是一种猛禽,让它听从猎手的指挥,必须有一套驯服的办 法。牧民们用网、套等工具将山鹰捕获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 蒙住鹰头,使它看不见东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 木棍上,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木棍,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就 这样连续数昼夜,鹰被弄得神魂颠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 这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 使其苏醒,然后给它饮点盐水或茶 水,但不喂食物。约半月之后,鹰逐渐得以驯化,再开始喂食。 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 啄食 ,饥饿许久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 则一次次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吃饱。这样反复进行, 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 。至此,室内调 驯结束,再到室外。室外调驯,要先把鹰尾的1 6 根羽毛用线 缝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用拴在草地上 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这样 驯练一段时间,再拆去尾部的线,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长绳,像 放风筝似地 让它去捕获猎物,待熟练后,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 但不能取掉。因为它一旦要飞跑,绳子还吊在空中,猎手骑马 容易追到。正式放鹰捕猎时,鹰食适中,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捕 猎功能。
哈萨 克族 民俗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娱 姑娘追” 姑娘追 乐游戏,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届时,在一片 平坦宽阔的草原上,聚集着欢乐、围观的人群。 参加姑娘追的一对青年男女(不论婚否,自由结 合),骑马并辔,向前方二三百米处的指定地点 进发。一路上,男方可以向女方任意开玩笑,说 戏谑 的俏皮话,也可以尽情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 姑娘不能有任何表示,即使羞得红了脸,也要默 默地倾听。当走到指定地点,就要返回时,男青 年要机敏地首先拍马疾奔,姑娘随之纵马穷追, 一边追,一边用皮鞭抽打那位顽皮的小伙子,而 男青年照例不得还手。于是,草原上就展现了小 伙子拼命跑,姑娘拼命追的风趣动人场面。 在场 的观众,有的为姑娘叫好、助威,有的为小伙子 呐喊加油。一时间,掌声、欢呼声、哄笑声响彻 草原。当然,在追逐中,如果姑娘喜欢这位青年, 那么鞭子只是在他的头顶上虚幌或轻打而已。这 种游戏一般要持续数个小时。小伙子可以轮流邀 请姑娘们参加,直到大家尽兴为止。 如今,姑娘追已不仅仅是未婚青年男女的活动, 已婚青年和成年人也都可以参加。其他民族的客 人遇到机会,也可以一显身手,不过,首先要具 备一定的骑术, 同时还要向姑娘讲好,到时候一 定要鞭下留情。
哈萨 克族 民俗
2、给小孩命名的方式 3、幼子继承制 4、哈萨克族的禁忌 (1)牲畜禁忌。忌用脚或棍棒踢打牲畜头部,不准骑马插 入羊群,否则认为不礼貌。遇羊群应绕路而行。忌别人从拴牲 口绳上跨越,以为胯下为不洁之处,会影响牲口的繁殖生产。 不得拔除幼嫩青草和毁坏树林。 (2)丧葬禁忌。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颈鬃、 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 去,妇女则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3)饮食禁忌。忌用手背擦摸食物;忌乱丢食物;忌坐装 食物的箱子;忌跨越、踏踩吃饭用的餐巾;泔水须择地而倒。 依伊斯兰教规,忌食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等。 (4)礼俗禁忌。族人有好客习俗,忌讳对前来拜访或过 路的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不竭诚款待。俗谚云:“太阳落山 时放走客人,是跳进河里也洗不尽的奇耻大辱。 ” 到哈萨克 家做客时,应跪坐或盘腿而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尤 忌将鞋脱掉,否则会被认为极端无礼而触怒主人。青年人禁忌 坐上席。 (5)其他禁忌。媳妇、妇女忌在公婆、长辈面前走过,应 从背后行走;忌儿媳直呼公婆及长辈的姓名。毡房的门不得西 开。屋中为老年人特设的木床,忌其他人坐卧于上;床上如遮 挂布幔,外人禁忌牵动,否则,认为是对主人的不敬。伊斯兰 教民做礼拜时,他人不得从其面前通过,更不得踏踩地上铺的 布。
二、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属于逊 尼派,部分地区则保留了萨满 教和祖先崇拜。
哈萨 克族 民俗
三、哈萨克族的服饰 其服饰主要反映了哈萨克族 人逐水草而居的牧区生活的特 点,如:其主要用皮毛作为衣 服的原料等。 哈萨克族妇女独特的头饰。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六、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诺鲁孜节 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戏 娱乐活动有: 叼羊、赛马、姑娘追、猎 鹰活动等。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可以分为 文娱表演性的,如 两类,一类属于文娱表演性 文娱表演性 冬不拉等乐器演奏、唱歌、跳舞、 阿肯弹唱、演唱史诗等。另一类是 运动锻炼性质的。这类活动主要在 运动锻炼性质 牧场进行,而且是在马上进行为多。 如赛马、刁羊、姑娘追、骑马拾银 元、马上角力(即马上摔跤)、骑 马拾手绢、马术技巧、赛骆驼、走 马赛等。其他还有摔跤、下棋等活 动。这些娱乐活动具有粗犷、气势 宏大的草原牧民特点。
一、哈萨克族的形成和人口分布 1、人口约125万(2000年统计),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 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和巴里坤族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 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其中伊犁地区占绝大多数。 2、“哈萨克”一词的解释。 3、哈萨克族的起源。 4、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 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 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 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被汉武帝 誉为“天马”。
哈萨 克族 民俗
6、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 对墓地极为敬重,常将墓地作为祭礼 场所,如发生旱灾、羊群疫病,要到墓地 去祭祀,以求除灾;为孕、产妇寻求“杜 瓦”(墓地上的土),以求顺利分娩等。 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去,妇女则 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主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 颈鬃、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 葬后7天、40天和1周年,均要过“乃 孜尔”(祭祀),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 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 妻子必须守孝1年。1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 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 吊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 前去拥抱,放声大哭,唱挽歌。
叼羊
调驯猎鹰
哈萨 克族 民俗
四、哈萨克族的饮食特点 长期以来,该族主要从事 牧业生产,与游牧传统相适应, 饮食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 主要以牛、羊、马肉和奶制品 为食物,其次是馕、面条以及 抓饭等。 “金特”、“那仁”:哈 萨克族最喜欢的食物。 马奶酒
哈萨 克族 民俗
五、哈萨克族的社交礼仪 1、待客礼仪 哈萨克族有史以来,就以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有这样一 句话:“祖先的遗产部分是留给客人的”。俗语:“太阳落山 时放走客人,是跳进河里也洗不尽的奇耻大辱。 ” 所以凡是登门来访的客人,不论民族信仰,均热情款待。 若遇黄昏,必定留宿。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但要宰马驹或羊 羔招待,还要拿出“合木孜”(马奶酒)招待。 哈萨克族的待客有一套俗定的礼节,即先将给客人宰的羊 牵向客人休息的地方,将羊头拉进门内,伸出双手恭敬地对客 人说:“请允许吧”! 当客人表示同意后,才把羊牵出去宰杀,并在露天搭灶煮 肉。肉熟之前,先把餐巾铺好,端上“包尔沙克”(油果)、 奶疙瘩、奶豆腐、酥油等,大家围着餐巾席地而坐,主妇蹲在 壶具旁调配奶茶。 喝完奶茶,又换饮马奶酒。这时主人会弹起冬不拉,喝起 “阿吾勒的六支歌”,然后邀请客人唱歌、跳舞或讲故事。随 后,主人撤去杯盘茶具,提着水壶给客人冲洗手,随后用大盘 端上煮熟的羊肉,并将煮熟的羊头送到贵客面前。 客人用小刀先割下一块面颊肉,敬给在座的长者,再割一 只羊耳朵给主人的小孩或席中幼者,自己再割食一片,然后将 羊头还给主人,以此表示对主人的谢意。尔后,大家动手共食 手抓羊肉。最后,主客相互用双手,手心朝面部,轻轻向下抹 一下,表示谢谢上帝。
哈萨 克族 民俗
叼羊,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经常举行的 叼羊 一种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它在激烈的竞 技中,充满着惊险与欢乐,场面壮观且极 富民族特色。开始时,主持人首先祈祷, 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接着,主持人献上 一只两岁左右的割去头蹄,扎紧食道的山 羊,放在草地上。宣布比赛开始,参加者 纵马蜂涌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把羊俯身 抬起,或夹在蹬带下,或驮于马背上,不 择道路地狂奔。其他骑手紧追不舍,飞马 上前争夺。通常约有数十骑,多者上百骑 围成一团,左拥右挤,往来奔驰。为了取 胜,大都结成十人左右一伙,商量好去向, 并作出冲群夺羊、掩护、驮遁、追赶和阻 挡等分工。如果遇 婚礼等喜庆吉日,叼羊 场面更为激烈风趣。从早晨太阳刚刚升起 直到日落,争夺者时聚时散,时驰时停, 最后将羊扔在规定地点的骑手为胜利者, 受到人们的称赞, 夺得的羔羊,煮熟后由 亲友共享,称作吃“幸福肉”。
哈萨 克族 民俗
5、哈萨克族的婚姻 哈萨克族限制同一部落的男女结亲,如果通婚, 无血缘关系必须超过7辈,联姻的人家要相隔7条 河。 哈萨克族的彩礼,门第差别悬殊,嫁妆一般 为毡房、驮畜、家具、服饰和新娘的乘马等。确 定婚约后,女婿方可拜见岳父母,开始往来。 婚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娘家送亲礼和婆 家迎亲礼。 娘家送亲礼:新郎由亲友陪同去女方家迎亲。 女方家宰羊、宰马,盛情招待。男方迎新娘时, 还要举行多种游戏,如赛马、刁羊、姑娘追、对 歌等。举行完这些仪式,新娘当天不去婆家,要 休息1-2天,选择良辰吉日启程。启程时,新娘 要向父母、兄弟等人告别,告别时要唱“考而斯” (即“怨嫁歌”),其他人则回唱“劝嫁歌”。 婆家迎亲礼:进行“别塔复尔”(即揭面纱) 仪式,众人还要唱“揭面纱歌”。晚上是婚礼的 高潮,来宾们尽情戏耍、跳舞、唱歌、弹冬布拉, 直到天明才散。
哈萨 克族 民俗
调驯猎鹰 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 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 每当冬季出猎, 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 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草原上,每次行猎,必会有所 收获。而所得之物,不论是黄羊、狐狸,还是野鸡、野兔,都 要归功于灵巧勇猛 的猎鹰。 鹰,是一种猛禽,让它听从猎手的指挥,必须有一套驯服的办 法。牧民们用网、套等工具将山鹰捕获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 蒙住鹰头,使它看不见东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 木棍上,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木棍,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就 这样连续数昼夜,鹰被弄得神魂颠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 这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 使其苏醒,然后给它饮点盐水或茶 水,但不喂食物。约半月之后,鹰逐渐得以驯化,再开始喂食。 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 啄食 ,饥饿许久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 则一次次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吃饱。这样反复进行, 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 。至此,室内调 驯结束,再到室外。室外调驯,要先把鹰尾的1 6 根羽毛用线 缝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用拴在草地上 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这样 驯练一段时间,再拆去尾部的线,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长绳,像 放风筝似地 让它去捕获猎物,待熟练后,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 但不能取掉。因为它一旦要飞跑,绳子还吊在空中,猎手骑马 容易追到。正式放鹰捕猎时,鹰食适中,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捕 猎功能。
哈萨 克族 民俗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娱 姑娘追” 姑娘追 乐游戏,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届时,在一片 平坦宽阔的草原上,聚集着欢乐、围观的人群。 参加姑娘追的一对青年男女(不论婚否,自由结 合),骑马并辔,向前方二三百米处的指定地点 进发。一路上,男方可以向女方任意开玩笑,说 戏谑 的俏皮话,也可以尽情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 姑娘不能有任何表示,即使羞得红了脸,也要默 默地倾听。当走到指定地点,就要返回时,男青 年要机敏地首先拍马疾奔,姑娘随之纵马穷追, 一边追,一边用皮鞭抽打那位顽皮的小伙子,而 男青年照例不得还手。于是,草原上就展现了小 伙子拼命跑,姑娘拼命追的风趣动人场面。 在场 的观众,有的为姑娘叫好、助威,有的为小伙子 呐喊加油。一时间,掌声、欢呼声、哄笑声响彻 草原。当然,在追逐中,如果姑娘喜欢这位青年, 那么鞭子只是在他的头顶上虚幌或轻打而已。这 种游戏一般要持续数个小时。小伙子可以轮流邀 请姑娘们参加,直到大家尽兴为止。 如今,姑娘追已不仅仅是未婚青年男女的活动, 已婚青年和成年人也都可以参加。其他民族的客 人遇到机会,也可以一显身手,不过,首先要具 备一定的骑术, 同时还要向姑娘讲好,到时候一 定要鞭下留情。
哈萨 克族 民俗
2、给小孩命名的方式 3、幼子继承制 4、哈萨克族的禁忌 (1)牲畜禁忌。忌用脚或棍棒踢打牲畜头部,不准骑马插 入羊群,否则认为不礼貌。遇羊群应绕路而行。忌别人从拴牲 口绳上跨越,以为胯下为不洁之处,会影响牲口的繁殖生产。 不得拔除幼嫩青草和毁坏树林。 (2)丧葬禁忌。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颈鬃、 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 去,妇女则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3)饮食禁忌。忌用手背擦摸食物;忌乱丢食物;忌坐装 食物的箱子;忌跨越、踏踩吃饭用的餐巾;泔水须择地而倒。 依伊斯兰教规,忌食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等。 (4)礼俗禁忌。族人有好客习俗,忌讳对前来拜访或过 路的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不竭诚款待。俗谚云:“太阳落山 时放走客人,是跳进河里也洗不尽的奇耻大辱。 ” 到哈萨克 家做客时,应跪坐或盘腿而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尤 忌将鞋脱掉,否则会被认为极端无礼而触怒主人。青年人禁忌 坐上席。 (5)其他禁忌。媳妇、妇女忌在公婆、长辈面前走过,应 从背后行走;忌儿媳直呼公婆及长辈的姓名。毡房的门不得西 开。屋中为老年人特设的木床,忌其他人坐卧于上;床上如遮 挂布幔,外人禁忌牵动,否则,认为是对主人的不敬。伊斯兰 教民做礼拜时,他人不得从其面前通过,更不得踏踩地上铺的 布。
二、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属于逊 尼派,部分地区则保留了萨满 教和祖先崇拜。
哈萨 克族 民俗
三、哈萨克族的服饰 其服饰主要反映了哈萨克族 人逐水草而居的牧区生活的特 点,如:其主要用皮毛作为衣 服的原料等。 哈萨克族妇女独特的头饰。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 克族 民俗
六、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诺鲁孜节 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戏 娱乐活动有: 叼羊、赛马、姑娘追、猎 鹰活动等。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可以分为 文娱表演性的,如 两类,一类属于文娱表演性 文娱表演性 冬不拉等乐器演奏、唱歌、跳舞、 阿肯弹唱、演唱史诗等。另一类是 运动锻炼性质的。这类活动主要在 运动锻炼性质 牧场进行,而且是在马上进行为多。 如赛马、刁羊、姑娘追、骑马拾银 元、马上角力(即马上摔跤)、骑 马拾手绢、马术技巧、赛骆驼、走 马赛等。其他还有摔跤、下棋等活 动。这些娱乐活动具有粗犷、气势 宏大的草原牧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