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初探
总分馆作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总结出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受行政体制影响、资金、人才和法律缺位等,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导、科学管理、加强社会合作以及服务外包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标签:公共图书馆;总分管;模式
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是公共图书馆与生俱来的职责和使命,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区域之间的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总分馆制运行模式由于其在资源共享方面的突出优势而成为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1〕总分馆制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服务运行与管理制。〔2〕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因此,在总分馆建设模式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地域性差异。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相关的实践探索,此外,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展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初步形成几个较为典型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如禅城模式、苏州模式、上海中心图书馆体系、嘉兴模式等。〔3〕
为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绍兴市也在积极探索与构建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多方调研和走访,并总结其他省市的优秀建设经验,根据本市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总分馆组织建设专项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具备绍兴市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网络。
一、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
2015年绍兴市文广局组织开展了绍兴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专项研,并前往兄弟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发布了《关于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总分馆建设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案实施后取得了重大成效,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绍兴图书馆及各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社区图书室,图书流通站及农家书屋等为基层网点,汽车图书馆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补充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16个省级中心镇完成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总分馆之间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借阅,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流通数据联网可查。
(一)政府牵头,逐级布点推进
绍兴市共设有1个市级图书馆,6个区(县)级图书馆,由于市与区(县)级的公共图书馆均属于独立建制的主体,因此,实现各级图书馆统一规划与管理
存在较大阻力。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市本级直属乡镇内先建立总分馆体系,即以绍兴图书馆作为总馆,在市本级直属乡镇建立分馆。各县(市、区)在市图书馆的经验基础上,以各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并在各自所辖区域的乡镇、社区以及街道、村分级布点,设立分馆及流通站,逐层推进总分馆服务覆盖面。
各乡镇图书分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基本上由各县(市、区)文广新局牵头实施,乡镇提出建设意愿,并提供场地、设施、图书、人员,总馆根据浙江省标准对场地进行勘察和规划设计,指导乡镇分馆建设。装修完工后,总馆赠送部分图书及业务设备,负责“一卡通”和公共电子阅览室联网测试并开通。分馆在业务上完全接受总馆指导,分馆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统一配送,并实总分馆之间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
(二)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将,绍兴图书馆将市馆和各县(市、区)图书馆以及所有乡镇分馆的各项信息资源也纳入到了统一的平台当中,方便了总分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绍兴市以及各区县图书馆也积极发挥总馆职能,统一指导分馆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如诸暨市图书馆利用本馆图书资源协助参与流通站书籍提供,指导流通站业务工作与服务;嵊州市图书馆通过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在乡镇分馆统一采用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展图书的借、还及分编工作,此外,还将分馆电子阅览室所有电脑接入宽带,并联接嵊州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及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并能及时获取远程教育相关视频信息资料、国家中心资源、省分中心资源和绍兴分中心资源。
为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2015年,柯桥区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建成永丽中央公馆小区少儿图书分馆和杨汛桥百岁读书亭,受到广泛好评。新昌市在沙溪镇中心地带、镇和村安排有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志愿服务者负责读者接待工作。
(三)财政支持村(社区)以及农家书屋建设
作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终端,村(社区)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但他们在服务覆盖面上却占较大比例,为了促进城乡信息资源的平等共享,市、区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在这些不具备设立分馆的区域内设立流通站、流动车以及农家书屋,如诸暨市财政每年安排三十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图书购置,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柯桥区财政每年安排五十多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图书购置,亦在全区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此外,作为全国共享工程示范县,柯桥区于2010年实现村级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此外,绍兴市还通过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制订了未来5年的总分馆制推进计划。2016年将在完成省级中心镇图书分馆建设的基础上,要求各区、县(市)分别完成一座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在市直开发区重点推进袍江图书馆分馆、孙端镇、陶堰镇分馆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分馆布点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
南开大学的于良芝教授也曾指出,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一级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个图书馆是图书馆之间合作与共享的坚硬壁垒。〔4〕绍兴市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是按照行政管理体制层级来布点推广的,而科学的服务布点方式应以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来设定,虽然2008年文化部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标准》〔5〕,明确了大中小型图书馆的服务人口及半径,但是受地方政策法规以及各县市实际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以致于绍兴市所辖各县(市、区)无法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执行总分馆建设,因此,也造成了总分馆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影响实际服务效果。(二)缺乏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级的管理体制”。该体制的提出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减弱。〔6〕许多地市级政府与区县级政府打破了原先的隶属关系,开始独立分管财政,绍兴地区亦是如此,地市与区县各级政府通过独立建制分别管理本辖区的公共图书馆,这种财政“分灶吃饭”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总分馆在整个地区范围内的扩散,此外,总分馆的建设需要长期的运营与管理维护,包括信息资源、人员以及能源设备等诸多方面,没有有效地资金保障机制,势必将无法保证总分馆的持续性建设。因此,合理的财政保障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绍兴市总分馆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分馆人员管理困难,流动性大
总分馆建设需要一批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是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尤其是乡镇分馆,一般都是采用合同工或临时工来维持运转,其福利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而,分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总分馆之间长期有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而总馆与分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业务联系,人员的长期流动也不利于总分馆之间各项业务的对接,也加剧了员工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的时间和经费投入,不利于整个体系的良性发展。
(四)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
从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来看,政府是分馆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领导重视则经费、人员、场地等各方面都有保障,反之,则各方面都受到制约。但各级政府对于总分馆的建设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带有较强的的行政意志,如果没有上级的行政支持,单单依靠市及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很难保证总分馆的长效建设。目前,涉及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只有部分地区出台了一些地区性的相关法规及条例,只有从立法层面加以保证才能够实现其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