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物科技的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生物科技的引擎
作者:孟胜利时间:2008-07-29 09:06:45 来源: 生物技术世界浏览次数 932次浏览评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9个国家相邻。
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
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
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
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
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
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
国土面积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生物技术公司基本情况
在生物技术领域,过去20年间德国已发展成了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研究基地。
德国生物技术产业一直处于欧洲的领先地位。
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德国生物科技公司数量位于欧洲之冠,专一生物技术公司(dedicate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有496家公司(2006年495家),拥有雇员14360人,其中21 家为上市公司(图1)。
2007年有91 家公司(2006年56家)在开展生物技术工作的同时,还从事着其他的商务活动,即积极从事生物技术工作的创新公司(innovative biotechnologically active companies),主要包括药剂、化学和种子生产的公司,从业
人员达15210人(图2)。
从事生物技术贸易的雇员达29600人。
46%的公司从事医学健康,36%的公司从事生物农业,12%的公司从事生物工业。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创建时间和地理分布
在1995-2007年,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从70个增加到496个。
目前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已区域化发展形成了多个生物区(bioregions)(图3),这些生物区作为生物技术发展的平台,有利于研究机构和公司的资源有机整合。
每个生物区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又彼此合作。
这些生物技术公司平均成立有8年时间,30%的公司
成立大约10年,16%的公司成立只有3年,40%的公司成立于1997-2001年。
1995年由德国联邦研究部(Federal Minister of Research)举办的生物区域竞赛(BioRegio competition ),德国政府投入9000万欧元作为建立生物区的种子资金,有17个地区竞争招标,最后由海德堡地区、慕尼黑地区和科隆地区中标,成为的三大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区。
柏林-勃兰登堡(Berlin Brandenburg)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86家生物技术公司在此。
在1999年,德国又对柏林(主要用于营养基因组研究)、布伦瑞克-哥廷根-汉诺威(主要用于功能基因组分析)、斯图加特-内卡河-施瓦本山(主要用于再生生物学研究)投入5000万欧元。
大多数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位于北莱茵、黑塞和下萨克森(表1)。
图3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主要分布区域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规模和结构
2007年,496家专一生物技术公司有14360名雇员,比2006年增加1.5%,超过45%的雇员有大学学历;15210名雇员在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增加2.8%。
贸易生物技术公司雇员达29570,增加2.1%。
86%的公司属于小公司,43%的公司雇员不超过10人,43%(64个)的公司雇员超过50人,雇员超过100人的公司从20个增加到26个(图4)。
生物技术公司分类
经合组织(OCED)将生物技术主要分为“红色生物技术”、“绿色生物技术”和“白色生物技术”三类。
“红色生物技术”是指生物制药技术,“绿色生物技术”是指农业和食品生物技术,而“白色生物技术”是指工业、环保生物技术。
2007年德国有216家公司(44%)开发人用和兽用医药产品或诊断产品,即“红色生物技术”产业。
德国生物制药规模全球第二,仅排在美国之后。
在2006年德国近500家生物技术公司产值超过40亿欧元,其中生物制药公司有350多家,产值31.3亿欧元,占整个制药市场份额为12%。
有163个生物制品正在销售,还有300多种正在进行临床测试,实验室研发人员有3万人(图5)。
196家公司(40%)被OECD定义为从事非具体生物技术应用的企业,重要性排在第二,将来可能和“红色生物技术”行业一样重要。
这一类包括专门或者主要为生物技术工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或生物技术公司的供应商,也包括一些自己不开发而通过协议生产生物分子的企业。
紧随其后的是38家(8%)工业生物技术企业,即“白色生物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活动的核心领域是技术酶、新生物材料或生物技术生产工艺开发。
尽管如此仍应认识到,虽然这一活动领域不是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的重点,但对化学工业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其经济的关联性,可能比数据所建议的要大得多。
仅有26家公司(5%)属于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即“绿色生物技术”企业,如同工业生物技术企业一样,它们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另有14家公司(4%)从事生物信息科学领域。
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成就
德国生物技术科学家正在缩小实验室和市场的距离,从应用基因组到分子医药,新产品曾不出穷。
就所从事的生物学领域本身而言,德国超过50%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产品开发,几乎一半的公司从事细胞和组织培养的
研究,三分之一的公司从事生物工程(图6),目前上市的产品有285个。
在疫苗研究中,最有名的是由德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目前已上市。
由Berlin Charite University Clinic开发的磁纳米颗粒已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这是纳米技术第一次成功应用于医药领域。
来自波恩大学(University of Bonn)和凯撒研究中心(Caesar research center),首次分离出抗菌抗毒素-焦咖啡奎宁酸(DCQA)并证实可以抑制HIV的复制。
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又称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德国国家基因组研究所的Christian Haass 教授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德国80%的生物技术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活动,52%的公司积极从事产品开发,35%的公司从事产品制造,68%的公司即从事产品开发也提供相关服务。
2007年德国发酵罐的总体积达到830000升,其中3家大公司占90%的比例。
在产品开发方面,2007年81家专一生物技术公司正在从事药物的临床开发,其中进入临床实验的生物制药有127个,104个处于Ⅰ和Ⅱ期临床实验,23个处于Ⅲ期临床实验;5个已完成Ⅲ期临床实验,4个在2007年上市销售(表2)。
公司产品名称适应症
Euroderm GmbH Epidex皮肤自体移植
Fresenius Biotech GmbH ATG-Fresenius S急性器官移植排异反应MediGene AG Eligard前列腺癌
MediGene AG Veregen生殖器疣
德国生物技术产业成功的秘诀
德国之所以可以在此领域保持欧洲领先地位,归功于其众多的专利和充沛的资金,以及公众和政府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在专利拥有数量,以及募集风险资金的能力等方面,排在所有欧洲国家的前面。
公司销售收入中几乎50%用于生物技术的科研开发,在2005年其科研投入超过7亿欧元。
德国公众和私营部门对生物技术公司均积极大力支持,40%的生物技术公司可以获得风险投资,三分之一的公司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首先德国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培育了世界级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入现代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德国在尖端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数量比美国、日本还多。
德国主要的研究机构如下:1.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The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 DFG), DFG通过对研究计划的财政支持和促进科研人员的合作, DFG 的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固定比例的拨款。
其中联邦政府60% 各州政府40% ,也有很小比例的经费来自于捐赠。
2007年的资助达13.5亿欧元,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德国科学家和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2.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 Association): 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15个国际著名的研究中心,共有250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所,员工总数超过24 000名, 是德国最大的研究机构。
每年的预算达22亿欧元,德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是其一部分。
3. 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它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有58个研究所,近13000科研人员一年为3000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12.5亿欧元。
其中2/3来自企业和公助科研委托项目,另外1/3来自联邦和各州政府,用于前瞻性的研发工作,确保其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各研究所为企业及各方面提供科研任务,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
4.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Leibniz Association): 它是一个由约84个研究所组成的机构,其中21个研究所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每年预算大约11亿欧元。
这个组织把自己看作是大学、工业界、政界和政府机关的合作伙伴。
莱布尼茨各研究所进行具有国际水平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基础研究。
5. 马克思·普朗克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它是德国的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的联合,协会为纪念著名德国量子论创建者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冠以普氏姓名,主要从事以下三个领域的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物理化学技术、人文科学,2004年协会拥有80个分支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德国,涵盖所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并雇用12,000名人员,另经常邀请9,000名访问学者于此工作,每年预算约14亿欧元。
德国对生物技术产业的科研投入了巨额资金。
在德国生物科技领域几乎半数的公司都将盈利再投入研发。
2006 年,德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大约有18 亿欧元的成交量,但是用于研究与发展的金额却达到了9.7亿欧元,比2005年增加了36%。
这些明显的增长显示了这一行业的成熟性。
德国在2006年制定德国高技术战略,这是德国首次整合联邦高技术资源,制定全德统一的高技术新战略,其目的在于使德国在未来重要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为此,德联邦政府将在实施高技术战略时全力以赴,加强研究和创新资助,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框架条件,到2009年共投入150亿欧元。
按照部署,德国2020年建成全球最支持科学研究的国家,到2010年,对科研的政府投入不少于GDP 的3%。
德国政府对生物技术产业支持的资金达上千万欧元。
1999年,联邦教育科学研究技术部(BMBF)又推出了不同的奖励方案,以促进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并加强研究机构及产业界间的技术移转应用:1. “生物研究机会+(Biochance-plus)”计划:奖励德国年轻的中小型生技公司进行高风险性的研究计划,旨在为年轻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的联合项目和单个项目提供
专项资助的计划,使德国年轻的生技公司得以进入国际市场,总计有1亿欧元的经费。
2.“生物产业2021 BioIndustries 2021”计划:在未来5年,该计划共资金1亿欧元,以加强德国在全球“白色产业”中的地位。
3. “加入生物研究(Go-Bio)”竞赛:藉由该计划,联邦教研部将为一批研究团队提供为期6年的扶持经费——条件是把科学创意继续发展成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并且必须创办一家生产型企业。
联邦教研部在未来10年为该项目提供1.5亿欧元资助。
在德国高技术战略的号召下,德国电信、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AG)、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 Chrysler)、德国蔡司(zeiss)、德国博世集团(Robert Bosch)已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KfW银行集团为刚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资本,同时高技术风险基金共为德国公司提供总计 2.72亿欧元的风险资本。
在未来的4年里,BMBF将投入6.3亿欧元用于健康研究。
2007年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稳步增长,纯利润首次超过20.1亿欧元,增长14%;科研投入达到10.5亿欧元,增长8%(图7)。
其次,国家和私人机构给予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强有力的支持,并且这种支持仍在不断增长。
2005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约5亿欧元于该领域。
2005年在生物科技领域内的风险资本融资达2.62亿欧元。
每5个上述企业中就有2个是通过风险资金融资,同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从政府和国家那里获得资助。
在2006年,德国风险资本对中小生物技术公司的投入达3.65亿欧元,比2005年增加了38%;西门子公司每年平均收到715万欧元的风险投资。
超过50%的风险投资超过500万
欧元,投资在3500-5000万欧元的占4%。
软件巨头SAP的主席Dietmar Hopp对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超过2000万欧元(表3)。
这些资助得以保证生物科技公司不断地增长(图8 和9)。
图9.2003-2007德国风险资本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投入
表3 2006年私人资本对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单位:百万欧元)
2007年至少三分之一的专一生物技术公司得到风险资本资助,共完成17项大的交易,募集风险资金达2.94亿欧元。
与2006年相比增加22%,有六项交易超过2500万欧元(图10)。
这些风险资本主要来自几个亿万富翁的投资,其中德国仿制药生产商Hexal创始人Andreas和Thomas Strüngmann投资大约8000万欧元,软件巨头SAP的主席Dietmar Hopp对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投资5000万欧元。
在2007年,从公共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比较困难,共募集1.37亿欧元,只有2006年的一半。
2007年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各领域收入和科研投入
图10.
第三,德国为外国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优越的合作与投资环境。
从临床到制药,从绿色生物工业到纳米生物技术,外国公司可以找到生物工业领域的多种合作机会。
其中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是健康和医药,80% 以上的德国生物科技公司涉及该领域。
另一个相关的领域是组织培养,大约有一半的德国生物科技公司也涉足于此。
从合作机会来看,生物科技工业的开发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生物科技的工业化使该工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德国生物科技公司涉及开发该领域。
德国超过80%的健康医药生物技术与国外开展合作,大约50%开展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公司与国外开展合作(图11)。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一直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诊断制剂到制药,从工业生物技术到纳米生物技术,德国生物技术公司与海外生物技术公司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一个成功的合作案例是柏林Noxxon Pharma 制药公司,和美国辉瑞制药
有限公司(Pfizer)的合作。
他们共同研发了Spiegelmer产品,瑞辉公司由此与Noxxon 公司一起获得了为肥胖治疗药物NOX B/11世界专利,而与辉瑞公司的这次合作也使Noxxon公司得到了2亿欧元(表4)。
最后德国拥有众多对生物技术专利。
从1997年开始,德国政府相继推出促进生命科学发展的措施,以期在生物技术领域缩短与美国的差距,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大国。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奥秘进一步被揭示,基础很好的德国制药业将基因技术视为最关键的技术,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1999年,德国注册的生物药剂专利为176项,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在2000-2004年被欧洲专利局批准的生物技术专利有30%来自德国(图12)。
在德国对科学成果的商业开发的机制正逐渐转变,而且越来越灵活,公司和研究所、大学之间的合作大大促进了技术的转让。
在2001-2006年马克思·普朗克学会共进行了450项知识产权交易,交易额超过1亿欧元。
生物技术是当今社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具有极大潜力,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向市场提供创新的产品。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推动了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现有的基础应该可以确保德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世界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