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新媒体
关于新媒体这一术语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即使这样,新媒体这一词汇还是经常见诸报端。如何定义新媒体,如何理解新媒体,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我想从新媒体的历时性、新媒体的主要代表、新媒体的发展展望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新媒体的理解:
1、新媒体是一个相对量,不是一个结果量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量,不是一个结果量,纵观人类的传播史,依次出现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形态的大众媒介,相对于报刊而言,广播可以说是新媒体,而相对于广播、电视而言,网络则是新媒体。因此,对于新媒体的理解,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今天的新媒体,到了将来,也可能成为传统媒体。
2、当下主要的新媒体列举
我们今天谈论的新媒体,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从本质上说,他们仍然属于网络媒体,之所以说它们新,是因为相对于网络媒体门类之内的传统网站,它们有着许多新的特点。
微博,即微型博客,仔细思考微博的诞生历程,我发现其遵循着互联网思维中的“痛点思维”的原则。WEB1.0时代被称为门户时代,而WEB2.0时代被称为搜素时代,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将网络世界的话语权近一步下放给了普罗大众,普通网民可以在网络这块新空间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博客这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诞生了。网络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深阅读,所以微型博客这种新的网络媒介形态就出现了,它以140字的篇幅对用户发送的内容进行限制,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获得了广大的用户。
之所以说微信是一种新媒体,是立足于其媒体属性而言的。我们知道,微信首先是一个社交软件,但是微信里面的公众号,尤其是订阅号,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之一,甚至大有挑战微博媒体属性的趋势。微信订阅号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在于其依托了腾讯强大的社交基因——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将自己看到的微信订阅号文章进行转发,这样以来便使得微信订阅号文章的阅读数成裂变式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3、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探讨
首先,当下的新媒体,更多依托的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获得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战略式的基础设施,其速度的提升和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也是势在必行,因此,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新媒体的发展,我以为,其必须与移动互联实现完美融合。在这方面,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信在设计的一开始,就完全是从移动端考虑的,这也使得腾讯在移动互联上获得了较多的话语权。
其次,新媒体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必须更加体现“自媒体”的色彩。在传播学上,有一个把关人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库尔特.卢因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模式。在对新媒体发展的思考上,把关人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受众意识的不断觉醒,把关人被边缘化甚至逐渐消失将成为一大趋势,因此,新媒体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把话语权交给普通受众,而不是自己垄断。
最后,新媒体的发展要汲取互联网的痛点思维,实现微创新。由于新媒体产品的不断涌现,想再次实现新媒体产品的更新换代,难度很大,这时候就需要认真调研既有新媒体产品的痛点。微博正是抓住了博客内容冗余的痛点才横空出世,而微信则抓住了微博公开性太强,而转走相对私密的熟人社交才开辟另一个春天,因此要孵化出新一代的新媒体产品,仔细发现前人的痛点是当务之急。
对于新媒体的理解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问题,上述几个方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新媒体这座丰富的宝藏,还有许多财富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