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3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现象的一门规律,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1、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2、教育活动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广义包括:专职和兼职教师,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学生家人以及学生自己等。狭义包括:多在学校教育领域内目标使用,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教师者是机建教育时间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实践护送的主导者)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职责的人,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的责任和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机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既是教育是实践活动中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影响也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经过教育者的选择和安排,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教育、受教育、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并各自在教育活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变化,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以下: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争议最多的是“谁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及其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传统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直接掌握、控制和调节的是教育影响,并通过控制、调节教育影响来控制、调节教育对象的发展。教育影响一方面要为教育者所支配,为教育者的目的服务,另一方面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而且西欧哪个一定意义上说,它的发展有时往往越了教育者力所能及的范围。)总之,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发展。4、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书:诗、书、礼、易、春秋;三科:文法、修辞、办政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6、提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1、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主要表现: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目趋普及性合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8、教育学的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的身

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任务:指是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大量的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9、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3、教育学的科学教育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5、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10、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2、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3、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4、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年至今);

11、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1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三【教师与教育学】

13、教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就为: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教育学的价值“中介“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在家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4、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1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

二章【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社会经济】

15、教育是对象是人,教研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与人的发展相机制约,相互依存。16、教育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17、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规律:1教育与社会经济2教育与政治制度3教育与社会文化4教育与社会人口5教育与相对独立性;

18、教育文化的功能:1教育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文化创新功能;18.1、社会文化对教育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19、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0、教育优化人口功能:教育控制人口数的量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1、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