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听课和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要进行听课评课?
首先听评课是一种有效进行教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回顾我们近两年新课程走过的历程我们师校曾陆续掀起过《同一案例研究》系列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

(学期备,单元备,课课备);近一年来大力提倡各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都有教师听课,设计课然后集体交流讨论的环节,其实这些活动基本上就是通过走听课评课的模式,使教师同伴互助,走螺旋式上升的轨道。

从效果上看,很多老师通过这种教研手段在教学上大有长进。

所以说听课评课是教师把教师听课的个人感知层面的东西,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让我们看的更高,忘的更远。

所以说只有把听课和评课结合起来,才更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研究。

其次听课评课是新课程对听课评课是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新课程提出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活动提出校本教研三个途径只一,就是教师之间同伴互助。

而教师研究的平台就是课堂教学,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掌握听评课的技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使自己在专业成长上跟上时代的脚步。

再次听课评课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学习。

现象: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几个老师一起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几个人受益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深受启发,教学大有长进;有的只能照猫化虎,学了些皮毛,并不透彻。

有的干脆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仍然我行我速。

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我想一方面是与其学习态度有关系,阳光心态中也讲了态度影响能力,另一方面我分析就是教师会不会听课的原因,听什么,关注那些点,会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能不能把个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来。

所以我说有些人把如何听课和评课分开来评析阐述,而我觉得听课的视点决定了你评课的方向,而评课又是在所听到感性认识上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认识上的,所以,在这里,我把听、评课合为一个问题里来谈。

二、如何听课评课
(一)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研究不透彻,定位不明了,不深入,就如同无帆的航船,使你的教学失去方向。

所以首先要看教学目标。

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比如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如下现象:
一些老师上完课你问她,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她需要去想很长时间。

即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些老师的课没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有的是感觉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什么问题都想解决,还什么问题都没解决透彻,一带而过,学生也学得犀利糊涂的。

泛化,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这就是说目标泛化,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其次看教者对三维目标的把握,是否三者整合为一,或者有油水分离的现象。

有的老师还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生硬灌输,不将方法,老干讲,学生听的枯燥,听课的也是毫不精神,直反困,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目标设定太单一,重视知识技能,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有的老师在课上贴标签式的加上一个环节,进行思想教育,感觉很生硬,也有的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这就是三维目标没有整合。

生硬添加,拔高。

教学目标不研究明白,一节课叫什么内容,知识怎样层现势必无从谈起。

(二)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很大的创造空间,所以在教材上没有安排很多内容,是让老师利用多种资源去丰富,补充。

可面对新教材有的老师却无从下手,一个教学内容,不到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只好让学生做习题。

还有的老师盲目的收集课外资料把课堂内容安排的满满的,一堂课想涉略好多方面,结果哪一方面都没讲透彻主要的内容没完成,旁支细节到增添了不老少。

再有,现在仍使用老教材的年级的一些老师,还是遵照用教材教,教材上有什么她就讲什么,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

其实上述这些现象就是教师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处理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听课时要着眼的一个点。

首先看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取舍。

教师拿到一课势必要分析研究,要找相应的资料,这个时候教材由薄——厚。

但若都拿出来讲,势必不可取,所以还要把其变薄删减、重组。

即由薄——厚——再薄。

所以我们看课的时候就要关注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不是紧围他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次看教学内容安排时,要考虑一点就是教学密度够不够。

(过大或过松散都是走的两极)
(三)看教材的呈现方式(再创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置的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的挂在高度不容的适当位置,第三间房子的事物悬挂在房顶上。

数日后,第一间:一死一伤。

(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打出手,结果死的死,伤的伤。

)第三间里的两只猴子都死了。

(它们虽然做了努力,但食物位置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结果活活饿死了。

)第二间两猴或的好好的。

(凭着本能跳跃取到能够着的事物,再高一些它们就跑对角线增加助跑速度跳跃取食,再高些的食物他俩就合作,一个猴子跳到另一个肩膀上,够到了食物,所以均好好的都活了下来)。

这个实验告诉我揭示的道理就是知识的呈现方式一定要难易适度。

如上例方法没有难度,培养不出能力和水平,反到是一种无谓的内耗。

方法太难,让人努力都做不到,不但培养不出能力反而这会让人失去信心,甚至能抹杀,埋没了人才。

只有方法适中,循序渐进,才能培养出能力和水平,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智慧。

首先我们要看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

知识出现难度适宜,并有层次性,给孩子架设了一个逐步攀高的阶梯。

其次看能不能结合现实生活,让知识靠近生活。

是否能抓住身边或者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恰当的引入教学。

比如数学学科是一门工具型的学科,它的一个理念知识来源与生活,广泛运用与生活。

看教师是不是能恰当、巧妙的找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点和结合点,让本位知识在数学文化中得以延伸和拓展。

知识要学以至用。

(四)看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1、是否注重教学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

先导出六条金鱼的故事,折射出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研究孩子的认知需要,这样才能找到孩子的学习兴奋点。

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

了解孩子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兴趣和心理需要基础上来设计教学。

再比如遇到概念,规则等知识点的时候,看教师能不能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以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参与造作,让学生在有趣,有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得出结论。

既通过感性材料的操作观察形成表象,在重表象上进行概括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所要学习的心知识)讲解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例子(猪八戒吃西瓜)同学们一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急性子的同学拿起圆形纸片又画又剪,在操作中发现了八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一的道理,所以教师无须让学生死记硬背
书上的结论。

枯燥的数学知识在孩子们面前变得有情趣,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知识的内涵,新奇又趣的故事激起了孩子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诉所讲,归纳为一句话就是看是否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是否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否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注重教学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

2、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巧妙,有情趣。

举例一位老师在教学生认识“叔”字时,这样讲到:“叔”是我们的上辈,所以左上为上,比我们的爸爸小,所以左下一小字,叔叔是爷爷的又一个儿子,所以右边加了一个右字。

只是角了一个字,我们却不难看出这个老师是多么的充满智慧,这个方法是多么的巧妙。

教无定法,所以教师要常教长新,要有创新的意识,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中是否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氛围是否轻松和谐。

是否能面向全体学生。

4、看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多媒体教学的滥用。

提倡在学校硬件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适时运用。

另一种就是辅助手段单一陈旧,(老干讲)
5、看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实效性。

看评价的真实性,是否有虚夸的成分,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看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看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以及评价的时机(看评价的火候掌握的是否合适)
看评价的导向性(比如,我们看学生的一个回答:《乌鸦和狐狸》生说狐狸聪明,爱动脑筋,教师如果也脱离文本主旨,赞同孩子的看法,夸他思维独特,那就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群起效仿,认为狐狸聪明,换句话就是说赞同投机取巧,狡猾不实。

那势必曲解了文本的愿意,出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

)(五)看学法指导
一位数学家讲到:学生从学校毕业后,70%的人在工作中基本用不上数学,29%的人在工作中用一部分,而真正从事数学研究的只占1%。

这个事实可以提示我们,教学生好的思维方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远比教给学生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重要。

教学就是涉及教师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如何获得能力,知识的问题。

所以我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看教学中教师问题的创设(空间,阶梯)
好的教师一定会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把知识讲授转化为学生的问题探究,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并且问题设计切中要害,巧妙有趣,有挑战性,能唤起学生解决问的欲望和探究兴趣。

好的老师一定会在教学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尝试用以会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好的教师一定会组织起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例子(纸桥承重)
2、看学生的参与度
看是否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参与机会,是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时间。

看参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自学,小组学习,全般集体学习)
看是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动手,动脑,动口,)
看是否保证了学生全面参与。

看参与的有效性(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是否都有收获)组长代替了小组,个别生做陪衬等现象。

从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六)看教学总体效果
通常听评课呢,在分看点之余,都要从总体上衡量以下本节课的总体效果比如是否是真实的课一看就知道。

(一提问,都举手,一站起来都回答完整无误。


是不是假课。

学生是否得到发展。

是否全体都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削发获得,技能,智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关;
学生课堂学习是否是愉快的,是否乐于参与探索交流,是否获得了情感体验;
看有无前松后紧,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当然听评课还有很多视角,比如,看教师个人,看教学个性,风格,基本功综合素质等。

不一一罗列。

三、听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评课要真诚。

看成是教师之见的互相帮助。

很多老师评课时会有顾虑。

一则是怕评的重了得罪人,影响同志之间的团结,所以总是评价搞折中,不好不坏。

再者就是随大流,看看别人先怎么说,在发表意见。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评课多数都是针对一个研字,倡导的是一个争字,大家要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不存偏见和成见,紧紧围绕课改的主要话题。

畅所欲言。

真诚提出意见,和建议,相信教师会采纳的。

2、评课要一分为二。

任何一堂课都有优点和缺点,即便是很精彩的课,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哪怕是再糟糕的课,也不会一无是处。

我们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就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另外,我们在分析一节课或一位教师的优缺点时,常常要进一步探讨之所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即好,好在哪里,差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优点找足,方法给够。

那么遇到优点少缺点多的课怎么办呢?优点少,可拆大为小分开说,连带表扬其认真的态度和做出的努力,总之是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好比有经验的医生给小孩打针,先揉一揉,既减轻疼痛又利于药的吸收。

缺点多,可适当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好比针灸要找准关键穴位,不能左一针右一针把人给吓怕了。

庭广众之下使教师感到难堪,具体的意见宜在下面交换。

3、抓主要问题
评价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善于抓主要问题。

评课防止过细,几乎把课的过程细节都描述下来了。

好象是课堂回放。

这样评课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等你问题说完了,人家造就烦了,困了,不精辟。

另外一种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二三四五罗列一堆问题而不求其根源,不但让人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改进教学。

再有集体评议的时候,人家说过的我不重复。

如有补充观点可以补充。

善于从不同侧面看问题。

现象有很多老师,生怕自己说不全影响水平发挥,所以不管别人说没说过,我得说完整,这样浪费时间,也容易引起别人反感,所以评课也还有机智灵活。

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点出特色”。

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点出特色,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由此培养他的成就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