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合集下载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通过皮肤途径将药物传递到身体内部的非侵入性治疗手段。

相比于传统的口服或注射给药方式,透皮给药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可控性,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本文将介绍透皮给药系统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市场主要参与方等方面。

2. 市场规模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透皮给药系统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XX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增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透皮给药系统在医疗和美容领域的广泛应用。

3. 增长趋势未来几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透皮给药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型材料和制剂技术的应用为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更容易穿透皮肤屏障,提高了给药的效果。

3.2 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透皮给药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药物释放,符合老年人长期、规律服药的需求,因此在老年健康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3 个性化定制透皮给药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广受欢迎。

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治疗需要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这种个性化定制的优势将进一步推动透皮给药系统市场的增长。

4. 市场主要参与方透皮给药系统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研究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等。

制药公司是透皮给药系统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动透皮给药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医疗器械公司则负责透皮给药系统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5. 总结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技术创新、人口老龄化和个性化定制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是市场的主要参与方,通过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动市场的发展。

近十年单一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概况

近十年单一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概况
4.6图形 界 面 本 系统使 用 MiniGUI图形 引擎 及 TrueTypeFont(丌 F)字 体实 现 了 简洁直观的图形界面 ,包括监控页面 、查询页面 、设 置页面 、权限检查贞 面 、帮 助 页 面等 。 监控页面显示 当前各数 据采集 盒安装处 的s 和 O 浓度信息 、当前 温湿度信息以及风机 开启记 录等 。 在数据查询页面 ,用户可方便查询各时间段内的各类历史数据 ,包 括 :所有历史数据 、各类报警数据 、风机开机记录。 通过设置页面 ,用户可设置报警值 、校正传感器 、修改采集盒地址 、 删除历史数据 、修改系统时间。 5.结 束 语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实现 了铁路牵引变 电所供变 电高压 开关 室及 配电装置室 sF 在 线监测 ,使用 的嵌入式 Linux具有 可靠的泄漏 监 测算 法。本系统检测 7俸确率高 ,运行稳定 ,操作方便 、直观。在对稳 定 性要求很高 的牵引供 电系统 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科 技 信息
图 2 SF 在线监测 系统软件结构 图
4.2控 制 系 统

控 制 系 统 由 3个 独 立 进 程 组 成 :核 心 进 程 、通 讯 进 程 和 键 盘 驱 动 ,
各进程并 发执行 。核心进程是 一个多线程程 序 ,为每个页 面单独分配
一 个线 程 ,各 页面间资源共享 。串 口通讯进 程循环查询各 采集盒最新
参 考 文 献 [1]林 立 生,林杨 高压 sR断路 器综述 [I]华 北 电力技 术 ,I997,5
45~ 49
[2]屈 东海 六氟4JCa ̄(SP .)气体被 电弧分解后的毒性 fa]题[I]高压电 器 .1976.5:35~51
[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s] [4]喻卓健 ,张俊红 ,邵明.基 于PClO4嵌入 式工控 机的测控终 端 系 统研制 Ⅲ .浙江水利科技 ,2009,5:34—35,39 [5]陈立 定,杨俊辉 ,肖力扬 三种通 用嵌入 式操作 系统 的分析 与比 较 [1].微 计算机 信息,2()()9,11:89~91 [6]齐俊 生 ,崔杜 武 ,黑新宏 嵌入 式Linux硬 实 时性 的研 究与 实现 [I]计算机应用,2003,23(6):34~36 [7]朱玮 玮,卢虹 ,杨建明 嵌入式 Linux技 术研 究[I]工业控制计算 机 ,2004,16(4):28~30,32 [8]孙 少华,徐立 中 基 于嵌入 式Linux的用户 图形界 面综述 [¨l微 型 机 与 应 用 .2005.4:4~6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2h内增加了 2 1 4 . 6倍。黄为民L 研究发现薄荷醇对达克罗宁 4
主要在角质层 , 并能增’
道 的破 坏 , 且皮 肤间层还 有储存作 用 , 药物浓度 曲线平缓 , 使
避免 了“ 峰谷现象”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 的作 用时间 , 持稳 , 维
定持 久的血药浓度 , 毒性 和不 良反 应小 , 使用方便 等优点 , 已 成为第三代药物制 剂开发 研究 的重点 。但是 , 由于皮肤屏 障 作用 , 多药物经皮肤到达体内的通透率很低 , 以达 到有效 很 难 治疗浓 度 , 因此 , 服皮肤屏 障作 用 , 药物迅 速经皮肤 渗透 克 使
等[] 1 研究证 明冰片能够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 促进作用
含有薄荷醇 、 薄荷脑、 薄荷油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 对双氯灭痛 、 氯霉素 、 吲哚美辛 、 氟脲嘧啶 、 曲安西龙 、 达克 罗宁等多种药物
具有促 透作用 , 且价格 比氮酮低廉 , 又是 纯中药提取 物 , 全 安
疗 双重作 用 的优 点 , 已引起 研发 人员 的重视 , 中药 中筛 选 从 P E已成 为开发研 究 TD S的热点 , 发展 迅速 。现就有 关文 献 综述如下 。 1 薄荷
是薄荷脑促进药物透皮的作用机理 。
2 冰 片
龙脑、 异龙脑混合消旋体 。性 辛、 、 苦 微寒 , 具有 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的功效 , 能引药直达腠理 , 为中医常用药 物, 现已开发 为一种很好的皮肤促透剂 。冰片 口服后 能透过血脑屏 障进 入
商品软膏 。
经皮给药 系统 (rnd r l evr ytms T S 是 指 t sema d l eysse , D ) a i 经皮肤表面给药 , 使药 物 以恒 定速度 通过皮 肤进入 体循环 而

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及研究进展作者:张娟玲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5年第09期摘要: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促透剂在处方中的合理应用及其评价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促透剂与合成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然促透剂;合成促透剂;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综述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41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9-0134-03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 in TCM Transdermal Medicine Delivery Preparations ZHANG Juan-ling1, WANG Ying2, YAO Xing-chen3, DUAN Ya-bin3,LI Xiang-yang3 (1.Colleg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 China;2.Pharmacy Department, Huangzh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Huangzhong 811600, China;3.Medical Colleg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1,China)Abstract:Because TCM transdermal medicine delivery preparations are hot spots in domestic researches,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 in prescriptions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enetration enhancers and synthetic penetration enhancers in the prescription design of TCM transdermal medicine delivery preparations,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natural penetration enhancers;synthetic penetration enhancers;TCM transdermal medicine delivery preparations;review促透剂不仅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能在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条件下,辅助药物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3 影 响 透 皮 吸 收 的 因 素
体能 够较好 的包裹 亲 水 性及 亲 油 性 药 物 , 加 药物 增
在 局 部 皮 肤 内 的 积 累 并 起 到 持 续 的 释 放 作 用 , 对 相
3 1 生理 因素 皮肤 的渗 透 性 是 影 响 药 物 吸 收 的 . 重要 因素 。皮 肤 的渗透性 存 在个体 差 异 , 物种 属 、 动
疾 病 防治
・17 ・ 4
物质 内/ 移动 的主 要 障 碍 。它 由死亡 的角 化 细 胞 外 组成 , 形态 致 密 , 厚度 约 1 ~1 m( 国柱 , 9 8 。 0 5 韩 1 9 ) 表皮 内无 血管 , 以药 物 透 入 表 皮 层 中不 会 产 生 吸 所 收作用 。真皮 层 厚 度 约 为 3 5mm, 有 毛 细 血 ~ 内

16 ・ 4
疾病 防治
中国畜 牧 兽 医 20 年 第 3 卷 第 4 09 6 期
中药 透 皮 吸 收 研 究 进 展
宋 华 容 , 新 利 , 瑞卿 谷 罗
( 河 子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河 子 石 石 82 0 ) 30 0
摘 要 : 皮 给药 系 统 , 经 又称 经 皮 治疗 系 统 , 系指 皮 肤贴 敷 方式 用 细 血 管 吸 收 进 入体 循 环 药 产 生 药效 的 一种 给 药方 式 。作 者 对 经皮 给 药 系统 的 发展 历 史 、 收机 制 、 响 因素 , 吸 影 透皮 吸 收 的作 用途 径 、 促进 方 法 等作 一综 述 。
放性 能影 响很 大 , 药物从 给 药系统 中释 放越容 易 , 则 越有 利 于药物 的经 皮渗 透 。常用 的经皮 给药 剂 型有 乳膏 、 凝胶 、 剂和 透 皮 贴 片 等 , 物从 这 些 剂 型 中 涂 药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自古以来,中草药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食疗和药疗物质。

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美容产品。

为了让中草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透皮吸收让中草药成分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

中草药成分中草药成分种类繁多,有一些能够有效地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例如芦荟、绿茶、甘草等。

这些草药成分具有广泛的治疗、美容和保健作用,例如能够抗氧化、抗炎、消炎、促进细胞再生等。

此外,这些成分还具有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对人体的损伤很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透皮吸收原理透皮吸收是指药物穿过皮肤传递到人体组织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药物需要穿过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进入到皮下组织中。

透皮吸收主要受到药物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药物浓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别的透皮吸收技术,例如微针技术、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

这些技术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到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现状在透皮吸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中草药成分更好地透皮吸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在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一种叫做“甘草酸二甲酯”的成分被证明能够促进其他草药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了许多中草药美容产品的开发。

另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特殊的中草药成分,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大豆异黄酮等,能够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组织,从而发挥药理和保健作用。

不仅如此,在透皮吸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例如微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技术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提高中草药成分的吸收效益。

未来展望中草药透皮吸收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透皮给药近况选述

透皮给药近况选述

维普资讯
天津药学
2 0 0 1 年 6月
第 1 3 卷第 3 期
杂、 成本 较高等原 因, 故 国 内外 开 发 研 制 凝 腔 剂 的报 道 较 多 印度 l L a n g o等 制 作 了 消 炎镇 痛 的 尼 美 舒 利 凝 胶 , 使 用 基 质 是 卡渡 姆 9 4 0和 H P MC, 并 加 人 了 聚 山 梨酯 8 0和 , E l 桂 醇 硫 酸 钠 并 对 此 二 促 透 剂 进 行 比较 , 测 定 了 凝 胶 对 炎 症 鼠模 型 的 药 动 学 参 数 结 果 在 基 质 方 面 HP MC 优 于 卡 渡 姆 9 4 0 ; 在 促 透 剂 方 面 两者 作 用 同样 显著 : 产 品 的物 理 稳 定 性 HP MC 不 如 卡
( 1 8 0 . 8 3  ̄2 5 . 5 )b L g / c m ・h一 。
2 在 透 皮 给 药 的 剂 型 研 究 方 面
作 用 特 点 是来 得慢 ( 时滞为 2 ~
2 . 1 透 皮贴 片 ( t r a n s d e r ma l p a t c h e s ) 为 透 皮 给药 系统 的 传 统 剂 型 美 国 F D : a ,l 9 8 1 年 第 一 个批 准 的 透 皮 治 疗 系 统 东 茛 若碱贴 片上市 . 而后硝 酸甘油 、 可乐定 、 硝异梨酯 、 雌 二醇、 炔 诺酮 、 芬太尼、 烟 碱 和罩 酮 贴 片相 继 上市 正在 研 制 的有 酮 咯 酸 氨基三丁醇 ( 镇 痛 、 前列腺素 E . 【 抗 阳萎 ) 、 阿普 唑 仑 ( 佳 乐 安定. 抗 焦虑 ) 、 依他佐 辛 ( 镇痛) 、 特布他林 ( 抗 哮喘) 、 哌 唑 嗪 和 维 拉 帕米 ( 抗高血压) 等 ] 。 通 过《 国际药学文摘  ̄ ( I P A) 2 0 0 0年 全 年 的 文 献 , 有 关 透 皮 贴片共 4 o余 篇 . 大 多 文 献 为 对 已 上 市 贴 片 的 多 方 面 研 究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着重从透皮给药制剂的优势、分类方面介绍了透皮给药制剂;介绍如何促进透皮给药制剂的吸收以选用促渗剂以及物理化学新技术两方面为切入点;同时从透皮给药制剂在西药制剂以及中药领域的发展做了着重的研究与综述。

关键词:透皮给药制剂;优势;分类;促渗剂;促渗新技术;应用通常在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有“峰谷”和“峰顶”出现,对应的血药浓度处于最小和最大. 当血药浓度最小时,难以充分发挥疗效;而最大时,超剂量又会产生毒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各种新型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另一方面探索新型的持续给药途径,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保证给药安全、有效、方便。

透皮给药制剂变应运而生。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1]1 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给药方式不同的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控制释放药物、延长有效作用时间、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患者可自主用药以及减少人体血药浓度出现峰谷的变化等优势。

许多抗癌药物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如肝脏毒性等。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首关效应,因此,通过经皮给药减少给药剂量的方法可降低抗癌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

同时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2 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2.1 膜控型透皮给药系统此类给药系统的药物贮库是将药物分散于聚异丁烯压敏胶中涂布而成或是混悬于粘稠流体如硅油或半固体软膏基质中,药物的释药速率由控释膜限速,在控释膜外还有一层能与药物配伍的刺激性、过敏性均低的压敏胶层。

最早应用该技术的是Giba制药厂Transderm-Nitro[2]系统。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分析现状1. 简介透皮给药是一种通过皮肤途径给药的方法,相比其他给药方式,例如口服或注射,透皮给药能够提供更好的药物吸收和更持久的作用。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针对不同药物设计的特殊贴片或贴剂,通过贴在皮肤上使药物透过皮肤逐渐渗透进入血液循环。

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

全球范围内,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广泛性和便利性使其成为各类药物的理想给药方式之一。

2. 市场规模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并达到一个显著的规模。

透皮给药系统市场规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对更方便、更舒适的给药方式的需求提高等。

此外,透皮给药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也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 市场驱动因素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便利性和舒适性相比传统的口服和注射给药方式,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了更便利和舒适的给药途径,消除了注射疼痛和口服不适等问题。

透皮给药系统的使用简单,无需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

3.2 高效吸收透皮给药系统能够通过皮肤中的微细毛细血管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血液中,避免了药物经过肠道和肝脏的代谢过程,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3.3 高度个性化透皮给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包括药物释放速度、贴剂大小和形状等。

这使得透皮给药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个体化治疗需求。

3.4 持续性治疗透皮给药系统能够实现长时间的药物释放,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从而实现持续性治疗效果。

这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非常重要。

4. 市场挑战与机遇透皮给药系统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技术难题和竞争压力。

透皮给药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但仍存在药物透皮吸收不足、透皮贴剂稳定性欠佳等问题。

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_周代营

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_周代营

科技信息药物控释透皮制剂具有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和肝脏首关效应、药物恒速释放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独特优点。

但透皮给药体系要求药物具有一定的透皮速率,而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不能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以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作用机制透皮促进剂对皮肤的作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关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1影响皮肤角质层结构透皮促进剂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皮肤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层类脂骨架的无序性以及角质层间细胞质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皮肤的非均匀性,以便打开新的渗透途径,促进药物的渗透。

1.2形成微细孔道透皮促进剂与细胞内成分(如角蛋白或角质纤维)作用可改变这些成分的构象,松弛它们之间的结合以至形成微细孔道,提高极性分子对细胞内通道的渗透性。

2.常用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2.1薄荷醇薄荷醇是从中药薄荷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透皮剂。

其气味芳香,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具有清凉、止痛和防腐等作用。

价格比氮酮低廉,又是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高,应用广泛,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物质。

2.1.1薄荷醇的单独应用王晖等[1]发现薄荷醇能显著促进亲水性和亲油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且对后者的促透作用更强。

殷立新[2]等研究证明薄荷醇对水杨酸、曲安缩松、双氯芬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等10多种药物有良好的促透作用。

朱建平等[3]研究发现3%薄荷醇使酮康唑的透皮吸收率在24h内增加了2116倍。

2.1.2薄荷醇+氮酮王晖等[4]研究证明薄荷醇和氮酮合用能显著增加甲硝唑的经皮透过率,优于薄荷醇、氮酮单用,还发现薄荷醇和氮酮联用对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钠的促透效果明显优于单用。

冯小龙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1%氮酮和1%薄荷醇混合物对环吡酮胺的经皮促透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合。

薄荷醇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璐

薄荷醇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璐
(1 ):1 8 - 2 0 . [4] 黄艳萍,汪小根,王林. 阿昔洛韦凝胶中促渗剂的选择[J].
医药导报,2005,24 (7):616-618. [5] 冯小龙,王晖,朱慧明.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环吡酮胺和水杨
酸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3,8(1):67-70.
水杨酸透皮速率随之减少,表明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 樟脑组烟酰胺透皮百分率均明显增加,显示薄荷醇
作用与溶液的醇浓度和 pH 值有关。
和樟脑对烟酰胺均有良好的促皮渗透作用。
王晖等[11, 12]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进行透皮吸收实 1.5 激素类药物
验和研究贮库效应,结果显示,薄荷醇对双氯芬酸
傅若秋等[19]用简单小室法,用离体小鼠皮肤进
2%薄荷醇显著提高了双氯芬酸钾巴布剂中药物的经皮 鼠皮渗透性的影响。表明应用土荆芥油、薄荷醇和
渗透度(P<0.01),12 h 中双氯芬酸钾的累积透过量 氮酮为渗透促进剂,药物的稳态流量比对照组均有
增加了 227.7%,经皮渗透速率提高了 2.277 倍。
提高,增渗倍数分别为 3.09,3.41 及 4.38,药物的
[6] 刘焕龙,冯小龙,王新宇. 氮酮和薄荷醇对联苯苄唑体外 经皮渗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
(1 1 ):1 2 5 3 - 1 2 5 5 . [7] 冯小龙,王晖,朱慧明. 氮酮和薄荷醇对特比萘芬体外经
皮渗透性的影响[J]. 中国新医药,2003,2(6):27-28. [8] 吴宋夏,王宗锐,堪小红,等. 薄荷醇促皮渗透作用研究
冯小龙等[5]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进行透皮吸收实 验,表明薄荷醇明显地提高了环吡酮胺的渗透系 数。刘焕龙等[6]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进行透皮吸收 实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消 除皮肤浸出物的吸收干扰,结果表明,薄荷醇无明 显的促透作用,但可增加贮库效应。冯小龙等 用 [7] 上述方法,发现 1% 薄荷醇对特比萘芬经皮渗透有明 显地促进作用。 1 .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进展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进展
1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物理化学方法
1. 1 透皮促渗剂 透皮促渗剂是促进药物经皮吸 收研究的首选 ,在其作用机制上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 是 Barry提出的脂质蛋白分配理论 。近年来开发了 大量的新型促渗剂和中药促渗剂 ,如氮酮 、壳聚糖和 柠檬油等等 。
氮酮是目前常用的新型且安全有效的透皮促 渗剂 ,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与皮肤角 质层间质的脂质发生作用 ,增加其流动性 ,减小了 药物的扩散阻力 [ 1 ] 。氮酮最佳促透浓度为 0. 1 % ~5% ,对亲水性药物作用大于亲脂性药物 ,起效 缓慢 ,滞后时间可达 2 ~10 h,但作用时间可长达 几日 ,制剂组分能显著影响其促透作用 ,另外 ,凡 士林也会减弱其促透作用 。高金波等 [ 2 ]研究水溶 性氮酮和月桂氮酮对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吸收的影 响 ,结果表明 2 %的水溶性氮酮 、1%的月桂氮酮对 盐酸环丙沙星均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且
习丹等研究了不同促渗剂对咪康唑透皮吸收作用使用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油酸薄荷脑和丙二醇及混合物结果表明促渗强弱顺序依次为2氮酮5油酸3氮酮十3丙二醇2氮酮3丙二醇3氮酮5油酸2氮酮5薄荷脑3氮酮5薄荷脑2氮酮3氮酮1氮酮5药学实践杂志2010月25日第28油酸3丙二醇5薄荷脑说明复合促渗剂优于单一促渗剂
另外 ,研究发现 ,按一定比例把部分促渗剂组合 成二元或多元的复合促渗剂 ,可取得比单一促渗剂 更好的促渗效果 。黄绳武等 [ 6 ] 对氮酮 、十六醇 、月 桂醇硫酸钠 、丙二醇 4 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 和任意两种合用的促进效果进行考察 ,结果氮酮和 丙二醇以 2% : 1. 5%混合的促进效果最好 。习丹 等 [ 7 ]研究了不同促渗剂对咪康唑透皮吸收作用 ,使 用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 、油酸 、薄荷脑和丙二醇 及混合物 ,结果表明 ,促渗强弱顺序依次为 2%氮酮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doc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doc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透皮给药系统(trawnsdermal drugdelivery system,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碱贴片上市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可提供预定的、较长的作用时间,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可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透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而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了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化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中药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中药中的分布按中药的分类作一综述。

1解表药1.1薄荷薄荷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脑、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中药PE。

在1990年,FDA以市售非处方药中薄荷醇疗效不确实为理由,宣布取缔在外用非处方药中使用。

但在众多的实验研究中证实,薄荷醇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王晖等以双氯芬酸钠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发现薄荷醇对亲水性和亲酯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后者的作用更强;且两者均可使贮库效应的时滞明显延长。

许卫铭等通过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透皮作用进行比较,发现含2%薄荷醇和2%氮酮均能促进甲硝唑透过皮肤(P<0.01),两者的透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薄荷醇价格比氮酮低廉,且薄荷醇为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大,外用还有清凉感,因此它作为外用制剂的促渗剂是很有价值的。

月桂氮Zho酮对药物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概况

月桂氮Zho酮对药物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概况

沈 阳药学 院学 报 , 1 9 9 1 , 8 ( 1 ) : 9 1 2 中国医 院药学杂 志 ,
1 9 9 1 , 1 1 ( 6 ) : 2 4 5 1 3 中 国医院 药学 杂志 , 1 9 9 1 , 1 1 ( 9 ) : 4 0 8
结果 分析 : ( 1 ) 月 桂 氮 草 酮 对 不 同 药物 透 皮 吸 收 的
度的透 皮吸收 促进 作用 ; 而对 一些脂溶性较 强 的药 物 , 促透皮 吸收 怍用不明显 , 甚而 可能为负效应 , 这 可能与 其促透 机理有 关 。( 2 ) 月桂氰草酮 的常用 量为< l O 并非月 桂氯革酮 的浓度越 高 , 促透 皮吸收作用越强 。 固
Tr 岫 . 1 9 7 6, 1 6 ‘1 0 ): 8 2 4
3 4 S a wc hu k RJ. Dr u g a bs o r p t i o n a n d di s p os i t i o n i n b u r n p a
t i e n t s . h : Be u e t I Z. Pha r ma c o k l a t e i c b / / l e n t . Ne w Yo r k. Ra ㈣ Pr e s s l 9 8 4. 3 3 3 [ o r dr u g t r e a t 一
氟 屎嘧 畦[ 。 术杨 酸C 四环索[ 利 福平m 林可 霉紊: T 】 灰黄 霉素 , l 甲硝唑 l ^ 】 】 二氧 苯唪唑[ I ] 噻吗浩 尔[ 7 3
左快诺孕 酮[ ‘ ]
亚 甲兰 : 7
味 摩唑 C r 6 3
动物实验
疗 效 比较
2 5 ( 3 ) : 1 5 1 1 0 中 国 医院 药 学 杂 志 , 1 9 9 1 , 1 1 ( 1 0 ) : 4 5 5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1.2龙脑(bornelborn,又名冰片)朱建平等[4]以改良的Franz双室渗透装置进行药物体外渗透实验,以家兔在体外实验和人体皮肤实验进行活体透皮实验,证明在整体兔实验中,龙脑能使水杨酸经皮吸收增加;在志愿者前臂内侧实验中龙脑能提高醋酸曲安奈松的生物利用度。

另外在离体蛇蜕皮吸收实验中,龙脑能增加甲硝唑、氟尿嘧啶的透皮吸收,存在效量效应关系。

在复方雷公藤涂膜剂透皮吸收的实验中,周成萍等认为冰片能促进雷公藤涂膜剂的渗透作用。

冰片对川芎贴膏也有促进透皮作用。

1.3樟脑(comphor)刘彬淑等[5]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研究证明,樟脑对水杨酸和氟尿嘧啶都有促渗作用,其促渗作用略优于3%Azone。

刘新宇在健康志愿者前臂内侧皮肤进行的苍白实验表明,樟脑本身不引起皮肤苍白反应,但是明显增加醋酸曲安西龙致的皮肤苍白反应,其增强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表明樟脑对醋酸曲安西龙有促进透皮的作用。

1.4萜类(terpenes)萜类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化合物,主要有单萜、倍半萜、精油等。

将烃、醇类以及氧化基团的萜类化合物作为透皮吸收的增强剂,经研究证明对模型药物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有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含氧化物基团的促渗作用最强,其次是酮、醇、烃,其中1,8—桉树脑的增渗约95倍[6]。

Bhatia等研究一些萜类化合物如柠檬烯(Limonenne)藏茴香酮(carvone)、麝香草酚(thymol)、桉树脑(ineole)等能促进黄体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在乙醇溶液中的经皮渗透作用。

Kabe.Hideaki等对透皮制剂酮洛芬的研究过程中,认为柠檬烯的乙醇溶液能显著地促进酮洛芬的渗透作用。

柠檬烯对氢化可的松也有促渗作用;α-甜没药萜醇(α-BIS)是一单环倍半萜,能促进氟脲嘧啶及丙酮去炎松的透皮吸收,由于倍半萜其低毒性及对皮肤的低刺激,使倍半萜有望作为临床可接受的透皮增强剂;桉叶油、薄荷油、松节油三种精油对氟脲嘧啶渗透大鼠皮肤有促进作用,另外还有些精油如冬青油、藏茴香酮、丁香油酚等也有很好的透皮促进作用。

1.5油酸(oleic acid,OA)O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类渗透促进剂,对许多透皮药物均有促渗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其中OA能增加甲氧氯普安的穿透作用。

李红等[7]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研究了包括OA在内的几种促渗剂对盐酸普萘洛尔饱和水溶液的促进作用。

结果表明,盐酸普萘洛尔膜剂透皮给药后以零级方程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平其能等[8]在研究促渗剂对事后避孕药膜中左诺孕酮通过离体小鼠皮肤的作用一实验中发现油酸有促渗透作用。

据国外一些文献报道,OA对下列药物的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黄体素释放激素、酮洛芬、他莫昔芬、氟吡洛芬、依托泊甙、雌二醇、氢化可的松、沙丁胺醇。

1.6其他天然促渗透剂四氢香叶醇(3,7—二甲基—1—辛醇)是一种天然促透剂。

Hanif 等[9]比较了四氢香叶醇和Azone对氟尿嘧啶的促透效果,发现前者的作用虽略弱于后者,但他对皮肤刺激性较小;据国外研究报道从一种海洋动物鳕鱼上提取出来的脂肪油对药物阿昔洛韦有促渗作用;李培、徐慧兰等经实验研究认为松香(resina)、枫想树香脂(Liquidambaris)对双氯芬酸、甲硝唑、甲氧氯普胺、沙丁胺醇等药物有明显的促渗作用。

2中药有效部位促进剂的应用2.1川芎提取物难波恒雄等[10]在进行生药浴液的研究时发现,川芎醚提取物中藁本内酯、蛇东内酯、Senkyunolide、丁稀基呋内酯、新蛇东内酯均有皮肤渗透作用,且川芎醚提取物、挥发油成分、甲醇提取物以及0.4%的藁本内酯均能明显促进安息酸的透皮吸收(P<0.01),且这种作用与温度有关。

在40℃效果最佳,但对水溶液物质甘露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川芎水提取物对安息酸的透皮吸收几乎无促进作用,提示川芎中的促渗成分主要为挥发油。

Namba等提出,川芎的一些提取物如内酯,包括稿本内酯、新蛇床内酯、丁叉基内酯及其乙醚、甲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苯甲酸的透皮吸收作用。

2.2小豆蔻提取物小豆蔻(Eelettaria Cardamomum)种子的丙酮提取物,经硅胶柱分离后的F1、F2部分及最后得到的单体萜品醇、乙酰萜品醇对氢化可的松都具有显著渗透作用其效果比Azone强。

柏宏幸等[11]用ddy系雄小鼠的腹部部皮肤的Franz扩散池,并以日本局放中的亲水软膏作为基底液,研究了小豆蔻提取物对脱氢皮醇的透皮影响。

结果表明,小豆蔻丙酮提取物能促进脱氢皮醇的吸收,且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后进行上述实验,证明松油醇及乙酸松油醇为活性成分。

丁承英用不同浓度的Azone及肉豆蔻酸对双氯芬酸进行透皮释放影响实验,结果用含0.0920mol/kg肉豆蔻酸异丙酯优于0.081mol/kg Azone对双氯芬酸贴片的渗透性,透皮释放作用明显。

Loftsson等报道肉豆蔻酸可显著促进17-β雌二醇和氢化可的松的透皮吸收作用。

2.3黄连提取物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3种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以及黄连的甲醇提取物能有效地促进氟尿嘧啶的透皮吸收,而且氟尿嘧啶的皮肤渗透扩散系统是恒定的,而这三种碱并不能穿透皮肤,只是吸收进皮肤里。

结果表明,这种生物碱能增加极性药物在皮肤中的浓度,同表面活性剂一样增加皮肤渗透性[11]。

2.4C2—中药促进剂郝葆华[12]以肉桂醇提取物与另一芳香提取物按4.00/1.85比例混合而成C2—中药促进剂,使用时稀释为6%浓度,采用ICR小鼠腹部皮肤以及简易透皮吸收样品池,考察C2—中药促进剂对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的影响,并分别以3%Azone和未加促渗剂的扑热息痛液作对照。

实验证明,C2—中药促进剂有良好的促渗作用,其作用比Azone快,在2h即有明显差别,Azone则有10h的滞后期;而10h后,两组透过量与扑热息痛相比,都提高2.6倍,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助渗剂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2.5其他天然促进剂饱和的甘油单醚也是一种理想的吸收促进剂,该物质是从深海鲨鱼中提取的混合物,其促透效果优于油酸和其他不饱和脂肪酸;李凤龙等从宽业杜香中提取到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油壮液体Lepaloie,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其效果与氮酮相似。

2.6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基质的应用中药白芷经浸泡、过滤、浓缩干燥后制得物可以作为膜剂的基质,其作用性质与聚乙烯醇相似,且成本低,无副作用,患者乐于贴敷。

白芨本身具有止血、消炎、收敛之功效,作为口腔溃疡等病的膜剂基质比较理想,且制膜后有较好的柔韧性,遇水膨胀后能形成保护膜。

张进东等对白芷胶粉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其性状、理化鉴别、相对密度、粘度、灰分检测方法。

宿光瑞等研制白芷胶膜剂,形成的胶膜透明,容易观察创面,结痂快等特点,抗感染及止痛效果较佳。

近年来发现果胶也是一种优良的基质,能抑菌增效,延长药物停留时间,促进皮肤及表皮的再生,保护皮肤的湿润等[13]。

YunKwon等经研究制得一种微乳混合物,成分为0.5%吡咯酮、10%OA、29.5%水、60%的肠内醇,实验证明对吡罗昔康有促渗作用。

3中药促进剂的作用原理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也不尽相同,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所知,关于作用机理方面的阐述并不多见,甚至有的机理仍具有探讨性Barry提出的脂质—蛋白分配理论(Lipidprotein partition theory)被广泛接受。

这一理论认为促透剂的促透机制可能是:增加了药物、共渗促进剂(conenhancer)、共溶剂(cosolvnt)分配进入角质层;破坏高度有效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与角质层内蛋白质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合理应用,对促透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其中采用差热分析方法(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的研究最多,这些理论和方法都可应用在中药促进剂的研究上。

4展望综上所述,挖掘并合理应用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将对促进皮肤吸收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目前经皮吸收药物尚且不具有足够的渗透性,选择合适的促进剂对药学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急需克服的难题;对中药成分的透皮促渗剂的应用、机理以及毒理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对联合使用几种渗透剂以及进行中药间相互促渗作用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应用;合理使用现有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也将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