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

第一节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是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种重视文本形式分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它极力强调文艺的独立自足性,主张从文艺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中心研究模式向作品中心研究模式的转移,由外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向内部本体论、语言论研究模式的转移。由于它对传统文论予以颠覆性的打击,也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历史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源头,出现于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自发的研究群体,即1915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会和1916年成立的诗歌语言研究会。前者以罗曼·雅各布逊(Roman Jakobson , 1892-1982)和波格蒂莱夫为代表,后者以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1893-1984)、坦尼亚诺夫为代表。十月革命后,形式主义继续发展,但从1923年托洛茨基在《文学与革命》一书中开始批判形式主义开始,它一直受到攻击,到1930年在外界政治压力下,什克洛夫斯基发表声明放弃其文学主张,形式主义开始销声匿迹。

托洛茨基

1、索绪尔的语言学

●索绪尔:20世纪最著名和

●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

●1906-1911年在日内瓦

●大学讲授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

●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

●手稿在他死后整理的。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

●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

●历时语言学研究言语的历时性发展;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

2、胡塞尔的现象学

●“回到事实本身”。胡塞尔批评两种思维态度,

●其一,自然的态度,即“存在的悬置”。

●其二,历史的态度,即“历史的悬置”。

●俄国形式主义要求把文学与作者,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悬置起来。)

二、文学是一种独立自足性的存在

●19世纪下半叶的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主义的,这种方法着重研究传记、历史和思想史在文学中所起的作用,忽略了文学本身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奥西普·布里克把这些人称作“疯子”,因为他们“一味寻求普希金抽没抽过烟这个问题的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宣称,文学是一个独立有序的自主体。它独立于作者和欣赏者之外,独立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之外,甚至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我的文学理论研究的是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和纺织的方法。”“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三、陌生化的理论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第二节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50年代繁盛于美国,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其代表人物有: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1974)、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1906-1994)、韦勒克(Rene Wellek,1903-1995)等。兰色姆

布鲁克斯:新批评派主将

韦勒克

一、新批评的先驱

●(一)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在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了著名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艾略特认为浪漫主义所说的文学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其实只是一种假相,诗歌写作是非个人化的。

●首先,从诗人与传统的关系来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诗的传统而单独具有他的完全意义。诗人隶属于诗的传统,他的作品在整个诗歌有机链条之中存在,即使其中最个人的部分也包含着他的前辈诗人的痕迹。

●其次,诗人的创作过程具有非个性化的特点。诗人的心灵

是一种贮藏器,收藏着无数种感觉、词句、意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组合成新化合物的各分子到齐了,心灵的催化作用则开始发生作用,诗于是就产生了,诗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冶炼、化合的非个性化过程。

(二)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①瑞恰兹在其名著《文学批评原理》:认为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而诗歌语言是“感情性的”。

●②瑞恰兹在其“语义学”中提出了对新批评有着重大影响的语境理论,文学作品中的复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复义的语言恰恰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文学本体论

●1946年和1948年,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两篇论文《意图缪见》和《感受缪见》发表,分别对研究作者写作意图和研究读者阅读感受的批评模式进行了批判,成为新批评的宣言书。

●①“意图缪见”的矛头主要指向传统的传记批评、社会批评和心理批评,这些批评方式都极为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坚信一个批评家如果能充分地研究作者个人背景和写作背景,

他就能充分地阐释作品。

●②感受缪见将分析重点从作者转向了读者,它批评的对象是感受式批评和印象式批评,

三、新批评的主要理论术语

●1、复义:

●如“女人是水做的” 这一句话;

●李商隐的《无题》系列组诗;

2、张力

●艾伦·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中提出了张力的概念,意谓紧张关系。诗歌语言既要有内涵,也要有外延,既要有明晰的意义,也要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是两种的统一体构成的张力。诗的张力指诗歌中各种意义的统一体,即在诗歌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它是各种相反相成的因素共存于一体的存在状态。

例子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再如约翰·多恩的诗句:“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虽然我必须离去,然而不能忍受/破裂,只能延展/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空间上的矛盾与黄金具有的内在意义:珍贵、坚韧和永恒形成一种张力。

3、悖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