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课后思考题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1.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制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2.农村发展规划:一般是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3.农村发展规划的特点:全局性、导向性、差异性、动态性
(1)全局性——遵循“统筹兼顾、全面综合”的原则
(1)是充分发挥农村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
(2)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
1.区域发展理论主要包括:P29
(1)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2)梯度与反梯度理论
(3)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
2.区域分工的主要理论:P31
(1)成本优势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3)明确区域主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发和建设的目标和任务。(4)综合安排交通、水利、动力和通讯等与改变农村生产条件有关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和配套工程建设,并使其相互协调。
(5)拟定区域内城镇居民点的发展方向、性质、规模和合理布局。
(6)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
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P41
①全面发展目标: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都得到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都能得到发展
②持续发展目标:农业生产既要在当前得到发展,也应在未来几代人中长期得到发展
③共同发展目标:农业既要在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也在国际间得到协调发展
④安全发展目标:农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其他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农业安全应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目标
自然资源调查、农村道路规划、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6.利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的注意事项P69
(1)历史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2)预测外推时间的长短
(3)预测拟合曲线的选择
7.马尔可夫预测:是一种基于系统事件发生概率进行的预测,如果系统在每个时期所处的状态是随机的,从这个时期到下个时期的状态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转移,并且,下个时期的状态只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状态和转移概率,与此前各时期的状态无关(也就是无后效性,未来只受现在状态的影响而与过去无关),这个系统的变化过程称为马尔可夫过程,可以用马尔可夫链式模型进行描述。P69
(3)移格法
(4)趋势外推预测法
(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6)多元回归分析法
(7)经济模型法
(8)人力资源分合预测法
6.如何用劳动结构转化法预测城镇化水平:
7.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途径 P108
(1)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2)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新贸易理论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内容:P33
(1)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2)资本要素的流动
(3)技术要素的流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39
(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P40
(1)鼓励经济增长
(2)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8.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措施 P108
(1)大力培养和发现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奖励机制
(2)完善对农村经营大户和农业企业的保护制度
(3)坚持以市场配置人才的原则,建立制度,优化环境,规范管理,激励农村优秀人脱颖而出。
第五章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P111
(2)导向性——遵循“瞻前顾后、长短结合”的原则
(3)差异性——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防止生搬硬套
(4)动态性——始终坚持发展,保证规划的发展性
4.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胜负的谋划。
5.农村发展战略:是指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的总体谋划。
6.制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
16.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主要特点:①计量性或可度量性②具体性或可感知性③重要性或代表性④时间性P13
17.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类型:P14
(1)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3)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5)投入指标、活动量指标和产出指标。
18.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功能:P16
(2)坚持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发展相协调统一原则。
(3)坚持先进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
(4)坚持战略总目标与分项目标一致原则。
7.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1)环境分析。
(2)目标设定。
(3)目标的整理与表述。
8.农村发展战略重点:是指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对于实施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或目前还比较薄弱而需要加强的部门、行业、环节。P8
(1)按时限划分。
(2)按发展阶段的性质划分。
13.制定战略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P11
(1)实事求是原则。
(2)系统原则。
(3)正反原则。
(4)动态原则。
14.战略、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P13
15.农村发展规划指标:指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现在或将来)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
2.进行乡(镇)域总人口、集镇人口和村庄人口预测的方法
3.做好集镇和村庄的机械人口的预测的方法
4.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P106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2)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3)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
5.进行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规划的方法:P105
(1)经验系数法
(2)人力资源相对量法
9.选准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意义: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整个战略实施的进程和方向,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也就难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选准战略重点,关系着整个战略的成败。因此,只有选准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并妥为解决,才能取得全局的主动,农村发展才有坚实的支柱,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P8
7.区域生态经济系统:P43
①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立体性、网络性
②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统一
③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统一
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三章农村发展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1.系统分析法的基本环节P47
①明确系统问题和目标(明确研究对象,限定系统边界,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系统目标)
12.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P80
数据部分、模型部分、知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
第四章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1.农村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一定时期某个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指导和调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配置等都能与该区域的资料、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一致。P104
(2)各用地类型的内部设计
(3)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村级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 P125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3)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
6.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P122
(1)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
②设计解决方案,展开调查研究
③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系统模型
④运行系统模型,优化备选方案
⑤建立评估模型,进行方案评价与选择
2.进行农村发展规划综合平衡要处理好的关系:P53
(1)产业间的关系
(2)地域间的关系
3.农村发展规划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P57
(1)相关分析及回归类分析
①相关分析
②回归分析
(2)经典多元分析
10.确定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基本要求:P8
(1)多元性。
(2)抓关键。
(3)抓薄弱点。
(4)要有关联度。
11.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P8
(1)根据地区优势。
(2)根据不利条件。
(3)综合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确定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数量。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12.农村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P11
(1)反映功能
(2)监测功能
(3)比较功能
(4)评价功能
(5)预测功能
(6)计划功能
19.农村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是根据一定目标、一定理论设计出来的综合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的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系统性的一组农村发展规划指标。P17
20.农村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P18
(1)目的性。
(2)理论性。
(3)科学性。
不足:
(1)当影响因素过多(比如超过9个)时,标度工作量太大,宜引起标度专家反感和判断混乱。
(2)在有些情况下,某些因素对目标会造成负面影响,而AHP对标度可能取负值的情况考虑不够。
(3)虽然对定性判断定量化解决较好,但是对已有的定性信息利用可能不够充分。
10.建立SD(系统动力学)模型时,如何根据反馈图绘制系统流图P76
(4)与土地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1)收集、调查、分析项目区规划设计的环境条件
(2)制定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总则
(3)研究确定工程设计标准和框架
(4)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提出规划方案
(5)土地整理工程具体设计
(6)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价
(7)工程管理
(8)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调整
4.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 P126
(1)各用地类型的数量指标与空间布置
2.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P116
(1)农业生产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
(2)人口远景预测和小城镇居民点布局
(3)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及其用地的选定
(4)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规划
(5)交通运输干线规划
(6)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确定和土地保护工程规划
3.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基本内容: P123
①主成分分析
②因子分析
③聚类分析
④判别分析
4.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技术、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科学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P61
5.3S技术在农村发展规划中的作用P65
24.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P25
(1)城乡统筹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新农村建设规划
(4)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5)农村工业发展规划
(6)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7)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8)村镇体系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
(9)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0)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25.农村发展规划的作用:P26
8.线性规划模型可以解决的问题P71
(1)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使得依赖这些资源能够达到的目标最大化
(2)在特定的任务目标下,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这一目标
9.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优势和不足P74
优势:提供了层次思维框架,结构严谨,并且把定性判断与定量推断结合起来,通过因素的两两对比进行标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1.SD模型的主要优点P79
(1)最适合研究分析复杂的存在多重反馈和非线性关系的大系统,它巧妙地把复杂非线性系统简化为各种因果关系,只要具备一般数学知识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系统辨识、微分、积分函数处理。
(2)系统动力学模型用通俗易懂的DYNAMO语言编写程序,只要具备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就能够掌握,使得系统动力学模型非常易于推广应用。
(3)掌握主要产品的市场信息。
(4)国家各部、委、局颁布的各种涉农产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23.农村发展规划的任务:P25
(1)明确农村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拟订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2)合理配置区域内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行业,以促进区域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4)代表性。
(5)系统性。
21.农村发展规划的原则:P19
(1)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原则。
(2)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原则。
(3)合理布局原则。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的最大效益原则。
22.农村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P20
(1)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2)明确区域在上一层次的大区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数据方面要求没有其他模型那么严格。
(4)系统动力学能够容纳大量变量,一般可达上千个之多,通过人和计算机的配合,既能充分发挥人(系统分析人员、决策者等)的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创造等能力的优势,又能利用计算机高速计算和跟踪能力,以此来实验和剖析系统,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为选择最优的或次优的系统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1.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制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2.农村发展规划:一般是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3.农村发展规划的特点:全局性、导向性、差异性、动态性
(1)全局性——遵循“统筹兼顾、全面综合”的原则
(1)是充分发挥农村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
(2)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
1.区域发展理论主要包括:P29
(1)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2)梯度与反梯度理论
(3)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
2.区域分工的主要理论:P31
(1)成本优势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3)明确区域主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发和建设的目标和任务。(4)综合安排交通、水利、动力和通讯等与改变农村生产条件有关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和配套工程建设,并使其相互协调。
(5)拟定区域内城镇居民点的发展方向、性质、规模和合理布局。
(6)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
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P41
①全面发展目标: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都得到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都能得到发展
②持续发展目标:农业生产既要在当前得到发展,也应在未来几代人中长期得到发展
③共同发展目标:农业既要在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也在国际间得到协调发展
④安全发展目标:农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其他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农业安全应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目标
自然资源调查、农村道路规划、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6.利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的注意事项P69
(1)历史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2)预测外推时间的长短
(3)预测拟合曲线的选择
7.马尔可夫预测:是一种基于系统事件发生概率进行的预测,如果系统在每个时期所处的状态是随机的,从这个时期到下个时期的状态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转移,并且,下个时期的状态只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状态和转移概率,与此前各时期的状态无关(也就是无后效性,未来只受现在状态的影响而与过去无关),这个系统的变化过程称为马尔可夫过程,可以用马尔可夫链式模型进行描述。P69
(3)移格法
(4)趋势外推预测法
(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6)多元回归分析法
(7)经济模型法
(8)人力资源分合预测法
6.如何用劳动结构转化法预测城镇化水平:
7.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途径 P108
(1)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2)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新贸易理论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内容:P33
(1)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2)资本要素的流动
(3)技术要素的流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39
(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P40
(1)鼓励经济增长
(2)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8.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措施 P108
(1)大力培养和发现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奖励机制
(2)完善对农村经营大户和农业企业的保护制度
(3)坚持以市场配置人才的原则,建立制度,优化环境,规范管理,激励农村优秀人脱颖而出。
第五章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P111
(2)导向性——遵循“瞻前顾后、长短结合”的原则
(3)差异性——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防止生搬硬套
(4)动态性——始终坚持发展,保证规划的发展性
4.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胜负的谋划。
5.农村发展战略:是指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的总体谋划。
6.制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
16.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主要特点:①计量性或可度量性②具体性或可感知性③重要性或代表性④时间性P13
17.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类型:P14
(1)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3)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5)投入指标、活动量指标和产出指标。
18.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功能:P16
(2)坚持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发展相协调统一原则。
(3)坚持先进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
(4)坚持战略总目标与分项目标一致原则。
7.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1)环境分析。
(2)目标设定。
(3)目标的整理与表述。
8.农村发展战略重点:是指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对于实施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或目前还比较薄弱而需要加强的部门、行业、环节。P8
(1)按时限划分。
(2)按发展阶段的性质划分。
13.制定战略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P11
(1)实事求是原则。
(2)系统原则。
(3)正反原则。
(4)动态原则。
14.战略、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P13
15.农村发展规划指标:指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现在或将来)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
2.进行乡(镇)域总人口、集镇人口和村庄人口预测的方法
3.做好集镇和村庄的机械人口的预测的方法
4.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P106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2)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3)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
5.进行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规划的方法:P105
(1)经验系数法
(2)人力资源相对量法
9.选准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意义: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整个战略实施的进程和方向,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也就难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选准战略重点,关系着整个战略的成败。因此,只有选准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并妥为解决,才能取得全局的主动,农村发展才有坚实的支柱,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P8
7.区域生态经济系统:P43
①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立体性、网络性
②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统一
③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统一
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三章农村发展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1.系统分析法的基本环节P47
①明确系统问题和目标(明确研究对象,限定系统边界,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系统目标)
12.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P80
数据部分、模型部分、知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
第四章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1.农村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一定时期某个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指导和调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配置等都能与该区域的资料、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一致。P104
(2)各用地类型的内部设计
(3)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村级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 P125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3)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
6.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P122
(1)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
②设计解决方案,展开调查研究
③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系统模型
④运行系统模型,优化备选方案
⑤建立评估模型,进行方案评价与选择
2.进行农村发展规划综合平衡要处理好的关系:P53
(1)产业间的关系
(2)地域间的关系
3.农村发展规划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P57
(1)相关分析及回归类分析
①相关分析
②回归分析
(2)经典多元分析
10.确定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基本要求:P8
(1)多元性。
(2)抓关键。
(3)抓薄弱点。
(4)要有关联度。
11.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P8
(1)根据地区优势。
(2)根据不利条件。
(3)综合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确定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数量。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12.农村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P11
(1)反映功能
(2)监测功能
(3)比较功能
(4)评价功能
(5)预测功能
(6)计划功能
19.农村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是根据一定目标、一定理论设计出来的综合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的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系统性的一组农村发展规划指标。P17
20.农村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P18
(1)目的性。
(2)理论性。
(3)科学性。
不足:
(1)当影响因素过多(比如超过9个)时,标度工作量太大,宜引起标度专家反感和判断混乱。
(2)在有些情况下,某些因素对目标会造成负面影响,而AHP对标度可能取负值的情况考虑不够。
(3)虽然对定性判断定量化解决较好,但是对已有的定性信息利用可能不够充分。
10.建立SD(系统动力学)模型时,如何根据反馈图绘制系统流图P76
(4)与土地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1)收集、调查、分析项目区规划设计的环境条件
(2)制定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总则
(3)研究确定工程设计标准和框架
(4)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提出规划方案
(5)土地整理工程具体设计
(6)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价
(7)工程管理
(8)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调整
4.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 P126
(1)各用地类型的数量指标与空间布置
2.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P116
(1)农业生产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
(2)人口远景预测和小城镇居民点布局
(3)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及其用地的选定
(4)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规划
(5)交通运输干线规划
(6)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确定和土地保护工程规划
3.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基本内容: P123
①主成分分析
②因子分析
③聚类分析
④判别分析
4.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技术、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科学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P61
5.3S技术在农村发展规划中的作用P65
24.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P25
(1)城乡统筹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新农村建设规划
(4)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5)农村工业发展规划
(6)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7)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8)村镇体系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
(9)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0)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25.农村发展规划的作用:P26
8.线性规划模型可以解决的问题P71
(1)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使得依赖这些资源能够达到的目标最大化
(2)在特定的任务目标下,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这一目标
9.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优势和不足P74
优势:提供了层次思维框架,结构严谨,并且把定性判断与定量推断结合起来,通过因素的两两对比进行标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1.SD模型的主要优点P79
(1)最适合研究分析复杂的存在多重反馈和非线性关系的大系统,它巧妙地把复杂非线性系统简化为各种因果关系,只要具备一般数学知识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系统辨识、微分、积分函数处理。
(2)系统动力学模型用通俗易懂的DYNAMO语言编写程序,只要具备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就能够掌握,使得系统动力学模型非常易于推广应用。
(3)掌握主要产品的市场信息。
(4)国家各部、委、局颁布的各种涉农产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23.农村发展规划的任务:P25
(1)明确农村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拟订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2)合理配置区域内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行业,以促进区域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4)代表性。
(5)系统性。
21.农村发展规划的原则:P19
(1)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原则。
(2)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原则。
(3)合理布局原则。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的最大效益原则。
22.农村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P20
(1)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2)明确区域在上一层次的大区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数据方面要求没有其他模型那么严格。
(4)系统动力学能够容纳大量变量,一般可达上千个之多,通过人和计算机的配合,既能充分发挥人(系统分析人员、决策者等)的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创造等能力的优势,又能利用计算机高速计算和跟踪能力,以此来实验和剖析系统,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为选择最优的或次优的系统方案提供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