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前中国农村精英治理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考察村庄,不能不考察村庄精英,所谓村庄精英,就是村中掌握优势资源的那些人,因为掌握优势资源,而在村务决定和村庄生活中,具有较一般村民大的影响。不理解村庄精英的状况,很难理解村庄的运作与治理。——贺雪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解禁,中国农村问题研究开始恢复,农村精英研究的相关成果也丰富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农村精英开始得到研究。农村精英是我国乡村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尤其是自1988年6月国家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非常活跃,不仅为乡村地方政府所重视,且也为学术界所侧目,成为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乡村社会结构,阐释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乡村精英本身素质较高,也比其他村民拥有更多的资源,是农村治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民主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农村精英治理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他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

(二)、概念界定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国家为治理乡村而建构的制度体系称为乡村管理体制,既包括乡、村各自独立的制度设置,也包括乡与村之间的关系定位。其中的村级治理是指“通过村庄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作,对村域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

政治活动",也称村庄治理。

村民自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由村民广泛参与,积极影响,依规范制度而非个人意志进行的治理。然而,在实际的村级治理中,村民自治性组织的作用往往被弱化,真正掌握村庄公共权力、广泛影响村庄公共事务乃至村庄命运的是村庄精英个人。由农村精英主导村庄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作,依其个人权威和个人意志对村域社会进行组织、管理、控制和协调,而普通村民对村庄公共权力系统运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有限的村级治理称为农村精英治理。从村治民主化的纵向发展的层面来看,精英治理是村民自治或村治民主化的过渡阶段。

二、农村精英的类型及其特征

关于农村精英的分类,涉及到转型期中国农村精英结构及其变迁等问题。在此,笔者依据不同农村精英所掌握的社会资本不同,大致将其分为政治型精英、

经济型精英、技术型精英和社会型精英。前三类一般被称为现代型精英。后一类被称为传统型精英。

(一)、政治型精英

政治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领导、管理、决策、整合等功能的人。其代表人物就是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还包括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声望并热心于政治的村民。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社会转型中,农村政治精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国家和农民的社区中介,因为现当代的村级治理是在“国家一农民”关系框架进行的。在改革前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中,农民处于全能式的、无所不在的国家的严密控制之下,乡村政治精英成为国家在农村社区的代言人。

1、政治诉求明显。此类人是村委会选举的主力军,其参选热情往往大大高于本村的其他群众。这些可以从其参选次数上得以验证(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政治精英年纪都偏小,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开始回到农村,这使得他们更加本村的治理和发展,并用自己的行动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2、社会关系网强大。政治精英们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具备“上头有人”的特质,而且与本村村民保持着良好的社交关系。政治精英们为了在选举中胜出,就得向村民做出一定的承诺,而政治承诺的实现,“上头没人”是做不到的,于是“上头有人”就成为决定村民选票方向的重要因素;同时,政治精英的选举胜出也必须得到村民的支持,在家族观念仍比较强的村庄内,家族的大小客观的决定着政治精英的力量大小和获得选票的多少。

3、经济精英的政治化。经济精英在经济上的成功激发了他们对村庄治理的关注,一条非常现实的选择就是进入村委,这使得村委会选举呈现前所未有的激烈状态。经济精英的政治化,一方面给了经济精英一个新的参与村庄治理的舞台,可以更好的参与村庄治理;另一方面也为村庄公共权力结构输入了新的血液,充实了村庄治理力量。

(二)、经济型精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能人”,这些“能人”大多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创始人,主要值得就是那些有较高经济收入的富裕户。这类人在经济上实现富裕后,其目光自然而然的转向政治领域。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精英开始进入农村政治领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济精英们一般为村内的富裕户,经济实力强劲。精英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他们进入政治领域从事政治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2、治理参与要求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精英们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其影响越大越突出,地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为了寻求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政治参与日益明显和增多。

3、年龄层次集中,意识较为超前。这部分经济精英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5-45岁之间。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精力充沛,负担较轻,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意识比较超前,敢于接受新兴事物,这使得他们为大多数村民所接受。

(三)、社会型精英

社会精英主要是那些在人品、能力、经验、威望等方面优于普通村民,并得到其他人自愿或诚心尊重的人。他们是在村内人际交流和互动中产生的,并通过村民们的相互评价而区分出来的。朱士群把社会精英分为三个子群体:宗教精英、有威望的村民和在外工作的精英群体,其中包括一批从事文化礼仪活动(婚丧、嫁娶)的所谓“忙人”(表2)。

表2 社会精英情况统计表(截至2012年10月)

社会精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以维护村庄秩序为己任。与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不同,社会精英更多的是社会传统的维护者和传承者,村庄大多数的矛盾纠纷的解决都有他们的影子在,都需要他们出来“说句公道话”。

2、以“道德约束力”为主要治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精英的社会地位被不断弱化,但社会精英依靠自身对家族的影响力、资历等方面的优势对村庄的治理有着无形的约束力,这类约束力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明显化,使得他们在村庄治理方面拥有着一定的话语权。

3、年龄偏大。社会精英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5—80岁之间,他们基本已丧

失了工作能力,每天所能做的就是照看孙子、孙女和与同龄人聚在一起娱乐,包括下棋、聊天等。他们在闲暇时间也乐于谈论过去和现在,发表对当前国家大事和乡村事务的看法,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见解,但大部分仅停留在谈论层面,并不要求实践。

(四)、技术型精英

技术精英大多数为村庄中走出去的高学历者,他们年轻、学历高,在政治经济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与经济精英有着共同的特质,就不再赘述。但技术精英与其他精英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年龄层次普遍集中在22—30岁之间。年龄优势相当明显。

三、精英治理的实现途径

(一)、积极参选争取村庄正式治理权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一元化的政治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因为农民的这一伟大创举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海选”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方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大多数农村推广,开创了农村地区基层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局面。而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和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的颁布,使村民自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村民自治制度开始在农村落地生根并迅速铺展开来,乡村村民民主权利得到了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农村地区基层普选的制度化为乡村经济精英参政提供了制度条件。在市场经济中崛起的经济能人,伴随着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进一步追求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必然要求分配村庄的治理权力,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