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新秀理论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坛新秀理论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维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评价的根本作用是__________。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
2.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的D.匀加速的
4.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其核心因素是()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
三、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括号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E.协调作用
2.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
4.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知识学习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
5.我国专门规定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的法律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5分)
2、简述教育学揭示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5分)
3、我们常说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请说明你对“健康”这个概念的理解。

(5分)
五、简要分析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分析你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专业特长。

(6分)
2、你听过或上过的最喜欢的一堂课是什么课?请简要分析你喜欢的理由。

(6分)
六、阅读下面四个令人深思的经典案例或故事,根据你的理解,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谈谈对你的启示。

(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案例1: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室里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启示:
案例2: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一项试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罗森塔尔教授这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意外。

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的,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启示:
案例3: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卡尔就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该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中学毕业。

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得到两块糖。

”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进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

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

这些孩子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表明4岁时候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更为优异。

根据孩子父母的评估,这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专注、制定并实践计划、学习动机都比较好。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等待最久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610分、数学652分;而最迫不及待取走糖果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524分、数学528分。

两组孩子总分差距多达210分。

启示:
案例4:在一个大垃圾场里堆放着许多废弃的铁盆。

住在垃圾场周围的孩子在这些破盆上找到了乐趣,他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投掷石头打铁盆。

看守垃圾场的老人宁静惯了,孩子们每天抛打铁盆的声音让他心烦,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孩子不再打铁盆呢?
“去跟他们说以后别再来烦我,然后把他们哄走吧”
老人去试了一下,孩子们笑嘻嘻地躲到一边,待他一走开,铁盆发出的“咚咚”声更响了。

老人思考再三,终于想出一个好点子。

他来到孩子们中间,对他们说:“从今天起,我决定
奖赏那些能打中铁盆的孩子,每打中一次给5角钱,但必须站在我划的线之后投石头,并且只能打那只黑盆子。


孩子们兴奋不已,没有想到打铁盆会变成赚钱的差事,他们人人乐此不疲,有投中者,老人果然如数付款,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个星期,老人宣布他手头紧,打盆的酬劳由5角降至2角,孩子中有人哗然,提出异议。

讨价还价,但老人表示无奈,他只能出这个价。

第三个星期,老人宣布打盆的酬劳由2角降至1角,孩子中个别的人已开始退出,打一天很费力气,只能挣这么一点钱,不划算,其他孩子打盆的次数和频度都在减少。

第四个星期,老人说他彻底没钱了,不能再付给孩子们任何报酬,他们愿意打就打吧,他可要告辞了。

起初挣钱越多的孩子越有失落感,现在打盆没有钱的回馈变得失去了意义。

孩子们陆续离开垃圾场,既然没有报酬,谁愿意白费一天力气打这些破铁盆呢?
望着重又恢复宁静的垃圾场,老人笑了。

启示:
七、论述题(15分)
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近两年,县教育局人事科相继出台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文件;县教研室编制推行《教师教研工作手册》,倡导问题解决式教研工作模式,开展研、教、训一体化活动,举办学术报告会等等。

作为一线教师,所有这些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两年你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具体作了哪些努力?
1、“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是一种转化学习困难生效果比较好的教学策略。

(1)请你分析这种教学策略的四个要素是分别针对学习困难生的哪些特点的?(例如:“低起点”——以适应他们相对低水平的认知基础)
(2)这种策略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1)低起点——以适应他们相对低水平的认知基础
小步子——知识空白点多,学习效率不高
多活动——上课注意集中时间短,好动
快反馈——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稳定
(2)内在机制: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2、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一个课题组曾经多次分组让学生分别做很多奥赛题,甲组学生做对一题马上奖励一样东西,乙组的老师是这样说,如果大家都能够坚持把这些做完,你就是最有智慧的学生。

一个小时以后,老师宣布休息,甲组所有的学生全部走出去了,而乙组绝大多数学生出去马上回来继续做题。

经过多年的实验,结果乙组的学生成就最大。

请问:以上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该结论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示?
结论:奖励(物质的)与激励(精神的)的效果是不同的,尤其在长时效果上,激励的语言更能保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启示:(略)
3、在一次单元考试时,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

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仗,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

这回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呀交出试卷,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

这时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
然而去。

1、在师生冲突中,是谁影响着冲突的发展方向?2、如何才能避免师生冲突的升级?3、为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修养?
答:1、是老师。

2、教师要控制自己,不能对这类学生存有偏见3、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生观,学会控制自己的的情绪和行为,提高教育智慧等。

4、一项研究表明,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交流行为主要以回答问题为主,占到93.8%,另外几种是,提问占2.7%,表示异议的占1.7%,其它类占1.8%。

请问:1、用以上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2、要促使学生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表现为情绪不高涨,思维不活跃,主动参与不够,进取心不强,大都是按步就班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占93.8%),学习的主动参与率低(提问题仅占2.7%),独立性更差(表示异议的仅占1.7%)。

关键措施是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教育氛围。

具体而言,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心理,让学生对学习具有一定选择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想、愿说。

5、一位同学回忆说:“四年级的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夜光橡皮球,被王老师逮个正着。

于是她罚我抄写几页词典。

”请问:王老师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会让学生把使用词典与惩罚联系起来,以后就不愿使用词典。

大量抄写容易导致学生厌恶写字。

6、教学手记两则
1、今天的课我想复习一下学过的拼音,然后再听写一下。

我说:现在大家当小老师给翁老师听写好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来了,纷纷举手想当小老师,而且还变着法儿给我出难题。

他们说一个,我在黑板上写一个,我趁机把听写的方法透露给学生,如:学生说yǚr;A
yǖ,我边写边说:yǚ是整体认读,我得先写出yu,再听是第几声写上声调帽子。

我还故意把一些学生易错的音节写错,如把dǎqì写成bǎpì,大家一拼哈哈大笑。

“小老师们”可仔细了,把我的错误一一给揪出来。

只是换了一种角色,学生的积极性来了,这节课的复习效果特好。

2、这是一节语文课《蚂蚁和蝈蝈》。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投入地读,积极地想,体会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五一节,孩子们一部分扮成小蚂蚁,一部分扮成蝈蝈,随着老师的朗读,表演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有什么不同。

老师的课文朗读完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有几个演蝈蝈的小朋友,竟然躺在地上不肯起来。

课后,老师回到办公室,一们学生走到她跟前说:“老师,这个戏还没演完呢!”“演完了,你是一个出色的小演员!”老师刮了刮他的小鼻子。

“没有,我最后演小蝈蝈晕倒在地上,是希望小蚂蚁来帮助我。

可是你却叫我爬起来。

”他涨红了脸。

下午,孩子的妈妈告诉老师,他回家后很难过,因为他演的小蝈蝈又冷又饿都晕倒了,可没人来帮助他。

家长、学生的话引起了老师的反思:孩子躺在地上久久不起,是盼望老师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呵护心中的一种美好情感,这是多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可是老师却视而未见,这说明老师心里还少了一些东西——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1、“手记1”体现了哪些教育新理念?
2、“手记2”中老师还缺哪些新理念?
1)师生平等,以生为本,课堂应成为儿童的乐园
2)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为学服务,不是学为教服务,老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着眼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

7、新来的赵兰老师刚跨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留双辫的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四个大字。

赵老师面带笑容对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扫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比较端正。

可是多写了一个字。

谁能说出来多了个什么字?”此时,全班除王小虎低头外,都注视着黑板。

王小虎邻座刘俊用胳膊捅了小虎两下。

“刘俊,你能说出来吗?”赵老师看了一下座次表,点名提问。

“多……多了一个‘遗’字”。

刘俊站起来结巴了一下,大声回答。

“为什么呢?”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几乎全班同学都凝视着赵老师,只有王小虎仍然低着头。

赵兰调转身擦黑板,接着写了两道昨天学过的题目,点名板演,其中有王小虎。

王小虎面红耳赤,神情紧张,站在黑板前面只字未写。

赵老师轻声地对他说:“下去,好好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下课前,赵老师说:“开学好几天了,班里的黑板报还是空空的,我建议学习委员刘俊和王小虎两个同学利用课余活动时间负责编起来。

我特别希望王小虎能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并且一定要首先把基础学科学好。

”第二天,赵老师走进教室,看见班级黑板报已经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

王小虎走到赵老师面前,递给她一张纸,一鞠躬,下去了。

赵老师一看,纸上开头三个大字“检讨书”。

随即将纸叠好,笑着说:“王小虎是个好同学,知错就改,有决心,有行动,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评析赵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的基础上,谈谈对你自己的启发。

“面带笑容”(宽容)
“可是多写了一个字”(机智幽默地化解难堪),
“欣赏画像”(赏识学生、即使是对犯过错的学生也看到其优秀的一面)
“王小虎是一个好同学……”(学生已认识到错误时,及时鼓励)
点王小虎板演时,是同时叫几个同学一起板演,以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同时又能达到惩诫的目的(促其好好学习)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轻意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即使教师本人受到学生的恶意挑战,学生必竟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

学生犯过错的时候,往往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善于抓住机会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很高超的教育艺术(如赵兰老师机智地把“坏事”变成“好事”,发挥王小虎绘画特长,为班级出黑板报)。

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是一种最有效的重陶(赵兰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的教育过程,让全班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


8、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

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

”结果,有8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

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太好了。

”“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谢谢!”“非常感谢!”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

“从今天开始,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

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作者和出处。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

在评析程翔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的基础上,谈谈对你自己的启发。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轻意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机智地把坏事变成好事,把“抄袭”引向“推荐”,给了那个同学希望的“台阶”,让她体面地“下台”。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善于抓住机会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很高超的教育艺术。

同时,教师这种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过程,让全班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更是一种最有效的熏陶。

9、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论文中举的一个案例:
男生蓝冬,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演讲、表演、写作却很优秀。

若只讲学习成绩,他不会引起老师的重视,但对班主任而言,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他把团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班级获得县级“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还当选为县团代表,并在县团代会的晚会上表演才艺,获得热烈掌声。

临近高中毕业,蓝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放弃了高考,到了一家人本公司。

不到一年时间,个子矮小的他就当了公司一个部门的主管。

请问:
1.这位老师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是哪个概念?偏差在哪?
2.这个案例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什么启示?
1.学习成绩。

仅理解为学科知识书面考试成绩,而没有把演讲、表演等技能组织、领导等能力包括在学习成绩之内。

2.可从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等方面来谈如:小为算不算优秀学生?虽然连考大学也放弃了,但他仍然是一位优秀学生。

不能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只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因个性特点而异,成材不只是考上大学一条路等。

10、上初中时,王老师教我们社会课。

上课时,我总是捣蛋,搞恶作剧,被“誉”为班级小丑。

新学期伊始,我暗下决心,新老师教我,我一定会改头换面,好好表现。

我兴奋地期待着第一节课的来临,不料陈老师一进班就问:“某某在哪里?”我举起手,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带着一种似乎看透我的语气说:“我听说了你的一切情况,你坐下。

”她边说边不屑地用手挥了挥。

就在那一刻,我数天来的美好心愿顷刻间化为乌有。

我清楚地知道:完了,这就是我所谓的新的开始。

请简述本案例给你的启示。

老师对学生持有负面期望或不必要的偏见,会严重挫伤试图改变自己的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机会,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关注、赞扬和鼓励。

11、课间,初一(三)班两位同学发生口角。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

王老师知道这位同学脾气有些犟,且有些吃亏,硬拖他进教室反而会闹僵,于是他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走进教室,他把小黑板放在讲台旁,迟疑着还不愿回座位上去。

王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一位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助老师把小黑板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

”这位同学听老师这么一说,就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去,比较安心地上课。

请简要分析王老师的教育艺术。

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请学生帮忙拿小黑板)
爱护、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亲切地说)
注意平时了解学生,善于观察,注意调查,因材施教(该生脾气犟,且有些吃亏,不能硬拖)灵活机智,应变能力强(设计拿黑板,引生进教室;学生迟疑不肯回座位时,马上当众表扬——巧用表扬)
12、学完《称象》一课,老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可以提吗?”老师说:“可以。

”这位男生站起来说:“书上写,曹冲才7岁,对怎样称出大象有多重,那些大臣都没办法,曹冲却想出来了,他真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


老师笑了,说:“噢,可那是书上写的,你应该相信。

”这位男生:“我……我还是不大信。

那些大臣,能连一个小孩都不如吗?他们真得那么笨吗?”老师说:“书上写的就指称象这件事,懂了吗?”这位男生:“老师,我还不大懂。

大臣这么笨,曹冲的爸爸让他们当大臣,说明他爸爸也挺笨,怎么能生这么聪明的儿子呢?”老师听了,有点沉不住气了,说:“学习这课书,你就记住曹冲非常聪明就可以了,你提的这些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学的!这回你明白了吗?坐下,写作业吧。

”这位男生只好坐下了,可他根本无心去写作业,拿起笔在
那幅称象的插图上狠狠地画了一个大圆圈,合上书,眼睛望着窗外出神……
请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的教学行为及其后果。

(1)用“书上写的”回敬学生质疑。

“唯书”。

(2)用“不是这篇课文要学的”警告学生不要想到教材之外,死抠教材。

(3)用命令学生“坐下”结束学生质疑,宣判质疑不受欢迎。

学生的质疑表明学生具有可贵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表明学生可贵的独立思考品质,这些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但这位老师却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不仅没有肯定、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不仅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反而是挫伤、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同时,学生的质疑常常是课堂中一种有效教育资源,老师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但这位老师的行为却丧失了一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契机。

这是一种典型的用教材教、用教案教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

13、这是《威尼斯的小艇》(浙教版)的一个教学片断。

当时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背诵,一学生突然发问。

生:老师,我觉得把“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这句话改为“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水蛇”更好。

师:为什么?生:这样好读,上口,而且小艇是在水上航行的,水蛇更恰当一些。

师:你们觉得怎样?(反问其他同学)(学生小声议论,有几个想举手,但终未能举起)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同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这位同学的修改很有意义。

生:(纷纷举手,有个别忍不住鼓掌)对,我也觉得有道理,只是不敢说。

师:这位同学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实你们也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敢不敢试一试?生:齐(敢)!几分钟后,一份份《威尼斯的小艇》修改稿出来了。

虽然改得不一定都好,但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极为可贵的。

如:
原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改后: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蔚蓝天幕中的新月。

问:该教例反映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能从该教师身上借鉴到什么?(不需要从语文学科角度分析)
如何处理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1)、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机会;
(2)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借以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学生中树立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的榜样。

(3)、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或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并能判别这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以及娴熟地加以利用。

(4)要将个别学生的亮点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要仅仅停留在对个别学生的鼓励肯定上,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14、三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我作为科学老师认识了小为。

第一次上课,我就发现小为是个“另类”。

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而他却斜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裤兜里,眼光迷离,不知在想什么,和其他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走过去问他:小为,你怎么这么坐着?他旁边的女生赶忙小声告诉我:“我们班主任说他的脊柱都弯了。

”在我的提醒下,小为象征性地往上蹭了蹭,坐姿并没有多大改观。

因为不太了解他的情况,又怕耽误进度,我就开始讲课了。

第一次上科学课,我开始了内容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同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准备自己成长记录袋的任务……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

可是小为却和他后方的男孩说起话来,我提醒了他俩。

那个男孩立刻坐好了。

我赶紧表扬了他。

没想到小为却毫无顾忌地大喊一声:“老师,他在装相!”一个孩子,怎么心态这么复杂、这么目中无人。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请问:
1.从案例看,小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这是否可以认为小为学习态度是不好的?
2.这节课,小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的这种印象合理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