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书法的几点思考
举例论述宋代书法精神
举例论述宋代书法精神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
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
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
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
杨公凝式,笔迹雄杰。
可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
”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
“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
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
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
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
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
“学书须得趣。
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
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
宋代书法研究报告
宋代书法研究报告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深远。
宋代书法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流派。
本报告将从宋代书法的特点、代表作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宋代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书法风格多样化。
宋代书法家选材广泛,对文字的书写规范和笔画的运用都非常熟练,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有的书法家注重工整规范,笔势稳重,如苏轼、黄庭坚等人;有的书法家兼收并蓄,兼具骨韵和笔势,如米芾、赵孟頫等人。
其次,注重意境表达。
宋代书法家追求意境的表达,注重文字的意义和形式的统一。
他们通过点画结合、辞章诗句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使作品更富有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再次,注意墨迹水墨的运用。
宋代书法家注重墨迹的质感和运笔的流畅性,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笔法和墨迹的运用技巧。
他们运用浓墨、淡墨、点墨、抹墨等不同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宋代书法的代表作品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邹忌讽齐王纬》等。
苏轼的《赤壁赋》用楷书书写,结体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他通过对南宋政治形势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纷繁世事的理解与感慨。
米芾的《邹忌讽齐王纬》采用行书形式,笔势奔放,气势磅礴。
他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演绎,表达了自己对忠诚、清廉的追求。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后世字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书法家的字体厚重、工整,给后世的字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苏轼的楷书影响了后世的楷书发展,成为了后世楷书的典范。
其次,对笔法和技巧的创新和发展对后世书法家的学习和借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书法家在墨迹运用、笔画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技巧和规范。
这些技巧和规范对后世书法家的笔法和技巧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的书法艺术
宋代的书法艺术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书法独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宋代书法的发展、风格、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了解宋代书法艺术的魅力。
一、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书法风格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为代表,注重笔画的形式和技巧,致力于将气韵和写意融为一体。
南宋时期,书法风格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强调笔力的骨髓性和表现力,注重书法的自然和灵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书法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四种类型:体质方正、气势雄奇、书写爽利、苍劲有力,这四种风格都体现了宋代书法的气韵和丰富的表现力。
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如苏州、杭州等地,书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二、宋代书法的风格宋代书法在风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书法追求“法度自然”。
书法家们注重笔画的形态,注重书法的基本功,同时也注重书写的自然和灵气。
这样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规矩,另一方面也注重自然和表现力的统一。
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宋代书法艺术更趋向完美,更注重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其次,宋代书法强调笔法技巧的多样性。
在书法上,宋代书法家注重各种笔法的使用,如平直、骨肉、点撇等,这些笔法灵活多变,注重临摹和创新,有的笔法是前人所未见的。
这种笔法多样性,使宋代书法的艺术范围更广,也更加富有表现力。
再次,宋代书法强调笔意的表现。
书法的技巧和笔法是用来表达情感和笔意的手段。
宋代书法家注重笔意的表现和抒发,使书法更有灵性和气韵。
三、宋代书法的代表作品宋代书法有很多的代表作品,下面仅以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被誉为书法之极品。
整篇篆书气势雄奇,笔画刚劲有力,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品。
其次,柳公权的《书圣碑》是楷书艺术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庄重、方正、严谨,条理分明,是人们心目中的“书圣”。
再次,苏轼的书法以行楷为主。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书法赏析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书法赏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时期之一,尤其在书法艺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宋朝的书法艺术在形式、风格、写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宋朝的书法形式宋朝的书法形式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四种,其中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流行。
楷书以字正、笔直、结构严谨为特征,行书则更加圆润、飘逸、多姿多彩。
草书则更加潇洒、自由,颇有一种抒发情感的感觉,而隶书则显得更加古朴、庄重。
二、宋朝的书法风格宋朝的书法风格在形成和发展上,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秦汉古籍以及晋唐碑刻的丰富积淀,对于宋朝书法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此外,宋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智也是不可忽略的。
他们开创了不同的书法风格,这其中代表性的有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人。
米芾的书法风格崇尚自然、随心所欲,写情达意,笔力不羁不束,潇洒飘逸。
他的书法不仅在宋代一时风行,而且对后世书家的影响也深远。
苏轼则更具精美细腻之感,他的笔调圆润柔美,进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蘅塘体”。
黄庭坚的书法则显得古朴稳健,字体骨骼粗大,结构简洁,深沉厚重。
三、宋朝的写意与修辞宋朝书法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形象鲜明的写意以及晋唐以来积淀的诗文修辞。
宋代以前,书法就已逐渐地与诗文结合,并出现了一些用书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品。
宋代时期,这种书法与诗文更加密切结合,书家通过自己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文字的意蕴,凸显了书法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法注重小篆的演化和审美,从技术层面提高了书法的艺术性,同时也在策划和设计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这时期的书法表现出了轻松自在、勇于创新的特点,从而大大拓展了书法的艺术界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时期,其书法艺术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从宋代书法家们的写作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审美品味以及自然人文情趣,这都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和点化。
从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
从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篆隶书法就是在宋代达到巅峰的一种书体。
从金石学的视域下来看宋代篆隶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传统金石书法的发展过程来看,宋代篆隶书法具有继承创新的特点。
宋代金石学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且有着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宋代篆隶书法的发展,不仅受到了金石碑帖的传统影响,还吸收了前代书法家的成果,并进行了自己的改革和创作。
宋代篆隶书法的形式多样,既有古朴端庄的古篆,又有清秀俊逸的魏晋风篆,还有典雅磅礴的晚篆等等。
这些不同风格的篆隶书法相互对立、相互融合,使得宋代篆隶书法呈现出多样化和独特性,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
从宋代篆隶书法的字体特点来看,金石学对宋代篆隶书法的字形形成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篆隶书法的字形较前代更为规整、工整,线条流畅、稳健,注重笔画的准确和力度的均衡。
这些特点正是通过对金石碑帖的研究和模仿得来的。
尤其是北宋时期,篆隶书法家主张“汉魏真篆,魏晋颜夏”,即在字形上更加追求古篆、魏晋风范。
从宋代篆隶书法的创作特点来看,金石学给予了宋代书法家较大的启发和借鉴。
宋代篆隶书法家不但精通古人的书法风格,也注重技法的创新和创作理念的提升。
他们通过研习和模拟金石碑帖,使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他们尊崇传统、勤于练习,注重笔墨、构图和文字的韵味表现,力图达到书法艺术的理想境界。
宋代篆隶书法家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的发挥,擅长运用笔墨的变化和结构的巧妙处理,使得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从金石学对宋代篆隶书法的影响来看,金石学在宋代篆隶书法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代篆隶书法家通过对金石碑帖的研究和模仿,不但提高了书法技巧和审美意识,还承继了金石碑帖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他们钻研金石文物、参照前人之作,不断地超越和提高自己,使得宋代篆隶书法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魅力,并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元明清四家书法风格的比较研究
宋元明清四家书法风格的比较研究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元明清四家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就宋元明清四家的书法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一、宋代书法宋代书法又称为“宋代秀”,代表着中国书法的高峰之一。
宋代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字形清秀丰满宋代书法的字形偏向于清秀、丰满和纤细。
这使得宋代书法在书写中显得华丽而简洁,精美而不失庄重。
它注重线条的扭转,横拖竖拉,端正大气,变化灵活。
2、激情丰富、韵味深邃宋代书法的艺术内涵深沉广阔,注重韵律和激情的体现。
宋代书法常常运用韵律化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在艺术上,宋代书法注重“骨韵”、“气韵”、“神韵”。
3、技艺水平高超宋代学者和书法家对于书法的研究和创新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其在治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成就。
在书法领域,唐朝有“颜、柳、欧、怀”四大家,到了宋朝,又有了“米芾、苏轼、黄庭坚、王铎”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
二、元代书法元代书法,又称“元代沙”,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化革阶段。
可以说,元代的书法理论与技法的创新和突破,为后世的书法发展埋下了重要的基础。
元代书法的具体特点如下:1、结体大气,阔而稳元代书法在结体上,整体上比宋代的书法更加大气。
笔画粗细适当,结体优雅而恣意,显得更为雄浑有力,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
2、笔意粗旷,泼墨自如与宋代注重细腻的书法风格相比,元代书法更注重笔意的粗旷豪放。
元代书法在构图上更多的采用倾斜的原则,注重笔墨的线条和方向,艺术感觉更具有冲击力和生命力。
3、注重“逸、墨、落笔”元代书法注重的是“逸、墨、落笔”,这一点与宋代书法有着不同之处。
元代书法家注重挥洒豪迈,强调“逸”和“墨”的形象感召力,更加追求书法艺术的自然流畅。
三、明代书法明代书法,又称“明代工”,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新阶段。
明代的书法艺术与前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新高峰。
宋代书法艺术特征
宋代书法艺术特征
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宋代书法注重“意境”,在艺术表达上追求意境的美感,将执笔造化与墨色意境融为一体,使作品在形式与意境两个方面都达到完美的统一。
与此同时,宋代书法也重视“笔法”,用丰富多样的笔法表现出丰富的意境。
宋代书法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具有独特的笔画特色和整体结构的特点。
其次,宋代书法形成了多种书风,其中又以“米芾与苏轼”的书法艺术影响最为深远。
“米体”是米芾的书法风格,以其豪放、潇洒的气魄,展现了一种复杂的书写形式,这使“米体”从此成为了书法界一个重要的字体。
“苏体”是苏轼的书法风格,其大意笔笔不失结构、雄浑之处不失温润之美,使这种说不清楚,形难定位的境界,成为书法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宋代书法作品在选材方面也具有独特性。
例如,唐代就以《兰亭序》作书法的名篇,而在宋代,“曲帖三绝”以及“题画、平章百姓识字”等作品成为该时期的代表。
这些作品选材广泛,艺术表现丰富,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总之,宋代书法注重意境和笔法的结合,形成了多种书风,选材广泛,并具有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成为了中华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雨交加的时期,而其中的碑刻书法更是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特点。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包括了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点,从北宋到南宋,从真隶到行楷,每一种风格都凝聚着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书法家的个人才华。
在北宋时期,碑刻书法主要是以真隶为主,真隶是魏晋时期书法家颜真卿创造的一种书体。
真隶书法笔画饱满圆润,构图严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真隶书法注重笔画的力度和节奏感,通过一种丰富和谐的笔画纵横运动,来表达书法家的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
北宋时期的碑刻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能是著名书法家王铎的《唐摹孝成碑》,此碑受到前代碑刻的影响,风格古朴典雅,堪称北宋碑刻书法的杰作。
而到了南宋时期,碑刻书法出现了一些新的风貌和特点。
南宋的碑刻书法主要是以行楷为主,行楷是真隶的一个变体,与真隶相比,行楷更加飘逸和流畅。
南宋时期的碑刻书法特别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优化,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柔和的笔画来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和意境。
南宋时期的碑刻书法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赵孟阳的《广陵敢发楼记碑》。
这件作品在笔画的运用和结构的布局上,都体现了南宋碑刻书法的独特魅力。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的发展不仅在风格上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
宋代的碑刻书法家注重笔画的运用和结构的布局,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和谐的色彩,来表达书法家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情感世界。
这些碑刻书法作品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社会风情的描绘,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变化。
宋代书法研究报告
宋代书法研究报告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作品。
本报告将对宋代书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宋代书法在形式上继承了前代的传统,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宋代书法家注重笔画的匀称和结构的稳定性,追求秀丽清逸的风格。
他们在书法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使作品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宋代书法家创造了多种书体和字体形式。
大家主要使用的书体有楷书、行书和草书。
楷书侧重工整规范,行书则更加潇洒飘逸,草书则强调笔墨的奔放和自由。
在字体形式上,宋代书法家对字体的设计和创新非常重要,他们将小篆得到了重新的优化和创造,创造出了更加秀美精致的字体形式。
再次,宋代书法作品多样丰富,无论是碑刻、手卷还是字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碑刻是宋代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著名的北宋《石刻书法典范》就是以碑刻为材料编纂而成的。
这本书集中了宋代各地的石刻佳作,对后世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大量的手卷和字画,书法家们通过这些形式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和艺术造诣。
最后,宋代书法为后代书法家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和启迪。
宋代书法以其秀丽典雅的艺术特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后世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后来的元代、明代、清代等时期的书法家都汲取了宋代书法的精髓,进行了创作和发展。
宋代书法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成为整个东亚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宋代书法在形式、内容和作品多样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它不仅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使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绘风格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绘风格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书法和绘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书法艺术和绘风格,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宋朝书法艺术的特点宋朝的书法艺术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朝书法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重视笔墨的运用:宋朝书法家注重笔墨的运用,尤其注意墨色的深浅变化和线条的韵动。
他们善于运用湿墨和干墨的对比,以及淡墨和重墨的变化,使字体显得富有层次感。
2. 注重结构的完整和谐:宋朝书法家追求字体的规整和结构的完整,注重字形的比例和组合。
他们注重笔画的精细和调和,追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3. 崇尚自然和典雅:宋朝书法承袭了唐朝书法的草隶风格,注重自然、洒脱的笔势,并加入了更多的典雅和细腻之处。
宋代书法家倡导“雅正”之风,追求作品的端庄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二、宋朝绘画风格的特点宋朝绘画艺术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形成了以“北宗”和“南宗”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
1. 北宗绘画风格:北宗绘画风格以理法写生为主,注重准确描绘物象,追求写实主义的效果。
北宗画家善于运用线条和墨色,通过明暗的对比和层次的渲染,绘制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北宗画家追求“笔墨意趣合一”,注重表现主题的情感和意境。
2. 南宗绘画风格:南宗绘画风格强调意境和写意。
南宗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通过简练的笔墨和灵动的笔触,表达出大自然的壮美和意境的深远。
南宗画家注重捕捉自然界的气氛和变化,注重以一笔一墨寄托情怀,营造出宁静、和谐的画面。
三、宋朝书法艺术与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宋朝的书法艺术和绘画风格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对书法的影响:宋朝的书法风格被视为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书法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论宋代书法理论中的复古风气
论宋代书法理论中的复古风气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还有独特而丰富的书法理论。
在其中,复古风气被广泛讨论和崇尚,并在宋代书法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论述宋代书法理论中的复古风气为主题,探讨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宋代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复古风气的内涵与特点复古风气在宋代书法理论中具有显著的内涵与特点。
首先,复古风气强调以古为鉴、传承先贤。
宋代书法家深知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尊崇前人的成就,并努力从前人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和指导。
其次,复古风气追求古人的作品风格和精神,追求古人的气韵和境界,重视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最后,复古风气讲究笔墨的独特性和变化性,追求笔画的变幻和用笔的技巧性,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艺术上的创新。
二、复古风气对宋代书法发展的影响复古风气对宋代书法发展产生了丰富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复古风气推动了宋代书法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在书法创作中,宋代书法家多以借鉴古人的作品为基础,融会贯通、吸收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其次,复古风气促进了宋代书法的审美观念的变革和创新。
宋代书法家摒弃了唐代书法注重技巧、多样化的风格,追求以古人的风格为基础,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再次,复古风气也促进了书法理论的发展。
在诸多关于书法的理论著作中,复古风气成为论述的重要内容,帮助书法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化的架构,对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复古风气在具体书法实践中的表现复古风气在宋代书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首先,在书法创作中,宋代书法家注重对古人作品的模拟和借鉴。
他们通过学习和模仿唐代和前代的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技巧和审美情趣。
其次,宋代书法家致力于融合古人风格与个人风格的探索与实践。
他们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变革,打破僵化的束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最后,复古风气还促进了书法理论的总结与归纳。
宋代书法家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和归纳书法创作的经验与技巧,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书法理论体系。
宋朝的书法风格
宋朝的书法风格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
宋朝书法师承唐朝的光辉传统,同时吸收了前代书法的精华,形成了以清丽俊逸、婉约细腻为主要特征的新风格。
本文将从宋朝书法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书法风格。
一、宋朝书法的特点宋朝书法追求清丽雅致、文质合一的审美理念,强调笔势自由流畅、布白匀净的特点。
书法家注重用笔的灵动和笔画的变化,追求书法的意境和修身养性的境界。
他们追求笔势自然而有力,注重以笔的起承转合来构成完整的字形。
宋朝书法的风格较为细腻,注重繁缛而不拖泥带水,给人以秀丽、清雅之感。
二、代表作品宋朝的书法家众多,他们的作品为后世流传至今,成为我国书法宝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中,米芾的《破幛图》、黄庭坚的《寒食帖》、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宋朝书法的代表作品。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
《破幛图》是米芾晚年的作品,字体清秀疏朗,气势磅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这幅作品的笔势回转自如,线条匀净有力,充分展现了米芾书法的独特魅力。
黄庭坚是南宋时期的杰出书法家,他的书法追求自由洒脱、秀润平和的境界。
《寒食帖》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他运笔婉约秀丽,墨色醇厚,给人以宜人和谐之感。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注重用笔的自由流畅和墨色的质感,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
苏轼是宋代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气势磅礴、浑厚厚重而著称。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行草体书写,墨意淋漓,气象万千,给人一种饱满、豪放的书法艺术感。
三、对后世的影响宋朝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书法家们强调字体的秀美和笔势的流畅,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规矩束缚,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他们开拓了书法的艺术领域,拓宽了书法表现的空间,给后来的书法家以启示。
同时,宋朝书法注重意境和墨色的运用,强调笔墨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这对于后世书法创作有着重要意义,激发了后世书法家对于艺术表达的追求和探索,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1. 引言1.1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宋代,碑刻书法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宋代的碑刻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力求端庄稳重,端庄的笔画优美而丰满,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传统特点。
元代时期,碑刻书法开始追求变化和创新,出现了吴镇、郭祖荫等大家的作品,开创了元代书法的新风格。
明代的碑刻书法风格不再纠结于宋元的传统,开始追求个性和表现力,代表作品有褚遂良的《书法苑》等。
清代时期,碑刻书法流派更加多样化,不同地区的书法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代表性人物有欧阳修、赵孟頫等。
而在现代,碑刻书法创新不断,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探索开拓了新的路径。
未来,碑刻书法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宋代碑刻书法特点宋代碑刻书法注重规范和规矩。
在宋代,碑刻书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谨的规范体系,包括笔画的结构、比例、间距等方面。
书法家在刻字时都会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来进行,以求达到最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宋代碑刻书法注重笔墨功底。
宋代书法家在刻字时都会注重笔墨的运用,力求用笔精到、墨色浓淡得当,使得每一个笔画都显得生动有力。
他们也会注重用笔的技巧,以达到笔走龙蛇、气韵生动的效果。
宋代碑刻书法追求端庄大气。
宋代书法通常都带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字体端正,结构稳重,线条流畅,给人以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这种端庄大气的特点也是宋代碑刻书法与其他时代书法的明显区别之一。
宋代碑刻书法在规范、笔墨功底和端庄大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碑文上,也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方向。
宋代碑刻书法的独特魅力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称颂和传承。
2.2 元代碑刻书法发展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碑刻书法也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宋代时期的书法艺术
宋代时期的书法艺术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进入了成熟时期。
在这一时期,书法的思想、技法、样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众多的名家和流派。
下面我们就从历史背景、书法思想、技法、书家以及书法流派等方面来探讨宋代书法艺术的特色。
一、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开明、富强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十分活跃,书法艺术也随之兴盛。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变,宋代文化对书法作出了特别的强调,也因此在书法领域中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趋势。
同时,由于宋代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也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宋代书法的高峰。
二、书法思想宋代时期,书法思想日益成熟,特别是在欣赏、评论、评价书法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
宋代书法家认为,大道至简,书法最高境界是精雕细刻的写毫,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他们认为,书法是一种文艺创作形式,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应该在审美上等同于诗歌、词赋等文学形式。
而在书法的实际创作中,他们提倡自由、创新和变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三、技法宋代书法技法不断发展,创造了很多新的方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法是“点画结合”。
这种技法源于唐代草书,宋代书法家发展出了更进一步的细节处理。
在这种技法下,书法家将点、画、笔触结合起来,深化了字体的形态、结构和美感功效。
四、书家宋代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阳询。
欧阳询是一位草书大师,他在草书中体现了写意的特点。
他的作品中,横斜、竖直和弧线结合呈现出了悠久的美感和凌厉的气势。
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行书、楷书大师,中性质地将自己在草书中的创新,融入到行书、楷书中,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
五、书法流派在宋代书法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几个代表性流派,它们分别是颜真卿流、欧阳询流、柳公权流和苏轼流。
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创新点和文化历史意义。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摘要】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貌。
宋代的碑刻书法以规整秀美著称,注重笔法的精细和书法的工整。
元代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丰富多变的书法风格,呈现出更加个性化的书写特点。
明代则在传承宋元书法的进行了一些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清代时,书法传承和发展较为稳定,传统书法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扬名。
近现代的书法作品则展现出新颖的风格和创意,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书法风貌。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丰富的底蕴和内涵。
【关键词】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特点、元代、发展、明代、变革、清代、传承、近现代、新风、总结1. 引言1.1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在历经元、明、清、近现代各个时期的变革与传承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宋代碑刻书法以楷书为主要风格,注重端庄、稳重、工整,具有独特的气韵和格调。
元代碑刻书法在宋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明代碑刻书法则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更加强调笔法的疏密有致和意境的深远。
清代碑刻书法传承了前人的精华,注重笔势的豪放和字体的婉约,形成了独具韵味的书法风格。
近现代碑刻书法则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艺术的新思潮,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式的书法表现形式。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不断为后人提供着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和启示。
2. 正文2.1 宋代碑刻书法特点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碑刻书法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碑刻书法以其清秀俊逸、独具风格而著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宋代碑刻书法注重规矩法度。
宋代碑刻书法以楷书为主,笔画规矩划一,结构严谨,端庄大气。
宋代碑刻书法家注重笔法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力求每一笔每一画都符合规范。
宋代碑刻书法注重雅致简洁。
浅谈宋代书法
浅谈宋代书法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产物,宋代书法的风格简朴大方,兼具刚柔之美,具有一种自然的气息,其代表作家包括苏轼、黄庭坚等,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谈一谈宋代书法。
宋代书法有四位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
他们在宋代都是一等宗匠,被认为是书法界最高的典范和楷模。
其中苏轼和黄庭坚更是成为后人们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宋代书法有几个特点:一、注重书法的审美价值宋代书法家有一种崇尚自然、抒发情感的理念,他们在创作时不仅注重笔法的质感和外表形态,更注重书法作品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他们将自己对草木山水、鸟兽花果等自然景物的情感和体验,用笔法、用笔画来表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书法的感性美和典雅美。
二、创新进取的思想宋代书法家在传承前人经典的同时也充分发掘并创新书法艺术。
例如苏轼兼收并蓄,兼具鼻祖欧阳询笔墨的硬朗和易传真的自然柔媚,形成了“欧、颜、柳、赵”四大家风格。
黄庭坚则善于创造自己的艺术形式,使笔法沉雄有力,独具性格。
他还主张“意散写意”,追求书法笔触与自然的相似性,推崇“心神合一”、“神化自然”的写作方式,使宋代书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情感真挚、才华出众宋代书法家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造诣,而且个个都是才华横溢、情感真挚的人物。
苏轼除了书法以外,还是一位文学巨匠、诗仙和政治家;黄庭坚除了书法以外,还是一个诗人、散文家、画家,并曾担任过数次重要官职。
他们的文学人格和艺术才华同样使他们的书法身价倍增。
综上所述,宋代书法以其自然、含蓄、精湛的笔触,将意境和意义融为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从宋代书法家的创新精神和高超艺术造诣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性和底蕴深度。
从《论书》看宋代书法审美观念演变
从《论书》看宋代书法审美观念演变
《论书》是宋代文人周敦颐所著的一部探讨书法艺术的重要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宋代书法审美观念演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从《论书》中可以观察到的宋代书法审美观念演变的几个方面:
1. 尊崇古人:在宋代,古人的书法成为了学者们所追求的典范。
《论书》中明确提出要“效法先圣”,认为拟古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宋代书法中,可以看到对古代书法家的模仿和向往的痕迹。
2. 追求自然真实:宋代书法注重追求一种自然真实的表现方式。
周敦颐在《论书》中强调,“取法于自然”,主张书法的创作要取材于自然界,并且力图描绘自然的本真之美。
3. 注重笔力和构图:在宋代书法审美观念中,笔力和构图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周敦颐在《论书》中强调,“笔成气象”,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要表现出生动的笔墨力量。
同时,构图的合理性和美感也受到广泛重视。
4. 注重个性风格:宋代书法开始出现个性化的风格追求。
周敦颐在《论书》中提到,“尽情纵性灵”、“气韵流转”,强调要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艺术的自由创造。
这种追求个性风格的趋势在宋代书法中逐渐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论书》反映了宋代书法审美观念的演变。
从尊崇古人到追求自然真实,再到注重笔力构图和个性风格的追求,这些观念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作风格的形成。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从宋代以来,中国的碑刻书法一直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以后,经历了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和发展,碑刻书法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进行浅谈,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在艺术特点上呈现出清秀、简练、飘逸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碑刻书法在字体结构、笔墨运用、布局安排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以欧体、隶书、行书等为主要书体,字迹端庄秀丽,线条流畅,气势磅礴,给人以纵横交错的美感。
尤其是欧体书法,字体简练大方,端庄而不失雄浑,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笔墨运用上,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使用的墨色浓淡变化丰富,遒劲有力,显得更加稳重大气。
在布局安排上,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注重了字形的整体协调性和画面的美感,使整体呈现出更加和谐的艺术效果。
这些艺术特点使得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在历史意义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一时期的碑刻书法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方面,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多为官方公文、铭文、碑记等,记录了朝廷政令、君臣之间的交流和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对研究宋代社会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经济方面,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多为商业文书、墓志铭、碑刻等,记录了当时的商贸活动、商品交流和商人的经营状况,对了解宋代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文化方面,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多为诗文碑铭、宫阙碑刻等,记载了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文人雅士的风采,对研究宋代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宗教方面,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多为佛经、神道碑刻等,记录了当时的宗教活动和人们的信仰情况,对了解宋代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代篆书对当代的启发
宋代篆书对当代的启发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篆书作为宋代的一种重要书体,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尤为重要。
宋代篆书书法文化是封建社会书法文化发展的巅峰,在篆书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也可以说,没有宋代篆书的发展就没有元明二代时期的篆书,也就没有清代篆书的辉煌发展。
一、宋代篆书的书写法则对国人情操陶冶的作用宋代篆书之所以美,就在于它蕴藏着美的真谛,流动着情感、美感、哲理、智感和力量。
运用正确书写方法以及特有的运笔方式技巧,才能达到高深的篆书书写功力。
书法爱好者只有勤奋自勉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技法,并且进行长期扎实的训练,从基础入手,使笔画达到锥画沙、屋漏痕的效果,凝炼朴厚,劲健灵动,曲尽物象,出神入化,才可以表现篆书艺术的美妙意境。
学习书法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并且能够提高我们的修养德行,久而久之会积攒出浩然之气,滋养我们心中的书法境界。
二、宋代篆书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及其艺术成就正是宋代的篆书,推陈出新,承上启下,才把篆书特点从李斯、李阳冰篆书中那种规范严谨的书写方式中释放出来,才给宋代篆书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才有了其历史发展空间。
我们从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篆书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宋代篆书对他书写的影响,不管是字形结构、笔画用笔,其风格特征都继承了宋代篆书的书风,不可否认元代篆书艺术特点继承了宋代篆书的艺术风格。
宋代篆书成就如此之高,主要在于,宋朝开国以后,就重视文化艺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艺术文化研究和整理归纳。
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等人对《说文解字》来进行补充、完善以及修正,修正这部文字学史上的巨著,自从东汉许慎修改完善后,首次有了较为规范的文字刊本。
官方标准字书的刊行,为当时人们学习篆书文字提供了相对标准的篆字范本,人们学习篆书书法也有了依据和认知,也为后代学者研究以及学习《说文解字》打下基础。
在宋朝,许多人研究古文字的书法家,在徐铉、句中正等人的引领下,宋代篆书书法家群体才能得以出现。
早在太学里面,篆书就作为当时的考试内容,许多文人墨客,诗赋词等人都有着雄厚的篆书书写基本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宋代篆书的发展。
宋代书法的趋势
宋代书法的趋势
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风格和特点对后来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书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笔墨的运用
宋代书法家注重笔墨的运用,他们认为笔墨是书法的灵魂,只有掌握了笔墨的运用,才能写出好的字。
宋代书法家在笔墨的运用上,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韵味和变化,使字体更加生动、自然、流畅。
二、追求自然、简洁、清秀的风格
宋代书法家追求自然、简洁、清秀的风格,他们认为书法应该是自然而不造作的,字体应该简洁明了,不过分修饰,清秀雅致。
宋代书法家在书法风格上,注重笔画的流畅、韵律和节奏感,使字体更加优美、和谐。
三、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
宋代书法家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他们认为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该具有审美价值。
宋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字形的美感、结构的协调和整体的和谐,使字体更加美观、优美。
四、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宋代书法家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他们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宋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使字体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宋代书法的趋势是注重笔墨的运用,追求自然、简洁、清秀的风格,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这些趋势对后来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代书法的几点思考陈刚(江西南昌,330000)内容提要:由于笔法传承上的式微,宋代书法仅延续着晋唐笔法的余韵。
而以宋四家为首的书法大家,却凭着自身的才情,把尚意书风推到了极致。
宋代书法对后世的贡献还在于留下了众多法帖,为后世学习古典笔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宋代书法;尚意书风;宋代法帖;宋四家作者简介:陈刚,又名正宽,字勉成,号望橘山人,江西警察学院教授。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文明的一个巅峰时期,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文人最开放的时期,它繁荣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如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等。
然而,宋代之后,中华封建文化由昌盛走向衰弱,因此,宋代书法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一、晋唐笔法与宋代书法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
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
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
韦诞故,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
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
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论笔法,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晋唐。
晋唐笔法之精妙在于绞转、裹束、衄挫的往复掺揉,线条无论起收行进,处处挣扎而又通透,那是笔法的最高境界。
关于笔法,最精妙者还是魏晋,唐代只是对魏晋笔法的继承。
从后世留存的晋唐法帖来看,尽管唐楷法度严谨,但笔法上仍大量使用侧锋,而使用侧锋则为魏晋书法的非常重要的特征,陆续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书法墨迹可以说明这一点。
可见,唐代笔法与魏晋南北朝书法是一脉相承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了王羲之这样的优秀的笔法集大成者,而更重要的是传承有绪。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附《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授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之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
凡二十有三人。
文传终于此矣。
”也许有人会说这又是文人墨客杜撰出来的,我们暂且不论此说之真伪,书法之式微,其实是可以想见的。
从唐安史之乱后直至宋太祖登基,二百余年的战乱,时局难有安宁之日,多少文人志士性命尚且难以自保,又有多少闲情舞文弄墨,又有多少时间课徒授课,专习书法。
另外,笔法作为一“技”,确实讲究传承,这和学习诸如古琴、武术、舞蹈并无二致。
由于缺少了书法自然繁衍的好环境,以至于笔法几近失传,所以古人才感叹:“文传终于此矣。
”那么,宋代书法与晋唐书法又有何区别,它是不是能延续晋唐书法传统呢。
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云:“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这里所说用笔,其实即指笔法。
这句话,除了透露出他对书法的自信外,或许还能从中读出两点信息:一是黄庭坚认为“古人”的笔法比他所在的北宋好,二是当时的北宋像晋唐人那样真正懂笔法的不多。
从黄庭坚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来看,能入晋唐笔法堂奥的,也就他晚年所书行楷《范滂传》和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同样以大量古代的法帖作为比较,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
那就是,书法进入到宋代,一方面,笔法单一而少变化从而使书法缺少张力和含蓄,另一方面,书风的写意而多变化从而使书法更接近平民百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宋代书家晋唐笔法认知上的缺失,其次是毛笔工具的变化,宋朝始,笔毫材料出现了以羊毫为主的软毫。
清代书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所言:“学书要识古人用笔,不可徒求形似……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
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既缺少笔法的口传身授,又缺少古代那样的书写工具,以及审美趣味的改变,宋代书法已与晋唐书法逐渐拉开距离。
再说得具体些,书法进入到宋代,侧锋的使用已经不如宋代以前的人那么普遍。
侧锋运笔是使用硬毫而出现的特殊的运笔方法。
它是在自然书写状态下,书写者本人的运笔方式和笔的弹性相配合,运笔方向与笔毫方向相交时产生绞转的一种运笔方式。
由于侧锋运笔与纸面形成更大的摩擦力,笔毫行进过程中圆锥状的笔毫循序接触纸面,导致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既不同于中锋运笔,也不同于偏锋运笔。
若不擅驾驭侧锋者,笔画的质感或接近于中锋效果,或接近于偏锋效果。
侧锋的运用与锋的绞转密不可分,好的侧锋是不仅能“侧”,而且能“绞”。
我们知道,线条可以呈现出一种内部的动人力量,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表现出比我们感观更广阔的东西。
实现高质量线条的最佳方式,即侧锋自然运用中的绞转。
所谓锋的绞转,是锋在自然书写过程中圆锥状的笔锋呈螺旋状运动的状态。
它与锋的平动和拖笔不一样,因为平动或拖笔写出的线条最多只能产生二维的视觉感受,而侧锋的运动状态有如搓麻绳一般,锋毫依次与纸面摩擦,其产生的线条有三维立体的质感。
当侧锋运用的较好时,笔锋运动呈绞转之势尤甚,能感觉到笔锋在抓纸的力道,写出来的线条极具张力。
晋唐名家写字过程中大量使用侧锋,由于笔与书写材料之间的相互抗衡,不仅锋能振动,还能绞转。
尤其是王羲之,无论是楷、行、草书,点画全用侧锋法,唐颜真卿亦是如此(关于侧锋笔法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作者将另撰文探讨)。
而宋代的书家,由于书法传承及书写工具软毫出现等诸多原因,侧锋使用已不那么自然和普遍。
做得较好的,仅宋初李建中、林遒和“宋四家”等为数不多的书家。
“宋四家”中做得最好的,是苏轼。
黄庭坚在《山谷题跋跋东坡墨迹》中评价东坡的书法:“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
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放怀山水,超然物外,作书法既得晋韵,又深谙唐法。
但即使是苏轼这样的宋代大家,就笔法论,其好的书作也只能和李北海相比肩。
至于其他宋代书家,普遍用笔不足在于,虽然也用侧锋,但笔锋的振动、绞转不够,其外在的表现为线条的张力不够。
而且,侧锋由于笔法失传的原因,使用率降低,一般书家十中有六七已然不错矣。
由于笔法的缺失,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似乎是隔了一座山,这山已看不到那山的风景。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宋代是晋唐书法与明清以后书法的一个分水岭,晋唐书法以侧锋取胜,而明清以后的书家则多只知书法之中锋而不知侧锋几何。
同时,由于笔法的缺失,也使得宋代书家追求书法的另一个层面即更注重性情,宋代书法尚意除了文人的世俗化原因,笔法技巧的相对单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宋代名家与“尚意”书风我们前面提过,自唐安史之乱至宋,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书法的传承形成了断层。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一介武夫,对书法也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的各种措施。
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
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这样,宋代书法在延续晋唐余韵的基础上,就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点:一是由于笔法的缺失,少了唐人严谨的法度,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宋初书家,杰出者有徐铉、李建中。
李建中传世作品《土母帖》、《同年帖》,直追晋唐。
然而真正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还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后世亦有说是蔡京)。
北宋书法家历来以“宋四家”为代表。
从他们的生活年代来看,自真宗到徽宗时期,经历了北宋的大部份,从书体看,行、草、楷诸体具备,四家既是同代人,又有先后,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论评,各自都体现了“尚意”的特色,发挥了各自的个性,体现了书法的意境、意趣。
苏轼,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人艺术家,其书法,远学“二王”,近接颜真卿、柳公权、李邕、杨凝式诸家,结体笃实,笔墨润朗,擅长行、楷,而以行书最多。
代表作有楷书《柳州罗地庙碑》、《丰乐亭记》,行书《赤壁赋》、《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新岁展庆帖》等。
黄庭坚视苏轼为师友,书法受影响但功力稍逊,参阅其他而自成面目,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开合有度。
黄庭坚草书优于行书。
四家独黄庭坚以草书雄视当时,沈周称他“草圣”。
《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帖》是大草,侧锋为主,运用自如,变化万千,既体现了传统笔法,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代表作还有《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诗帖》等。
但同先贤张旭怀素相比,气度上稍欠自然,笔力也有所不逮。
米芾学书勤奋,师承广泛,“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时人称“集古字”。
米芾书法,得“二王”精髓,结体欹侧多姿。
虽然其人自视甚高,用笔有“八面出锋”之说,事实上其才情外现,与古人相合,但缺少含蓄与内敛。
其代表作如《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但个人认为,能真正体现米芾书法水平的,还是《英光堂帖》所录。
蔡襄一生仕途顺利,对书法尤其是楷书下功力很深。
可以说他是宋代继承古法笔法第一人。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从留下来的蔡襄墨迹看,其笔势最优,如他的行楷字《澄心堂纸帖》、《虚堂帖》、《山堂帖》、行草《脚气帖》、《中间帖》、《扈从帖》,草书《入春帖》、《陶生帖》等,湿润婉转,韵味蕴藉。
“宋四家”外北宋影响较大的书法家还有薛绍彭、蔡京、赵佶、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峻爽有致,清新秀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宋代文人书家甚多,如文仝、文彦博、林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洵、司马光、王安石、张舜民、蔡京、蔡卞、薛绍彭、米友仁、叶孟得、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吴说、张孝祥、文天祥、姜夔、吴琚、魏了翁、张即之、赵孟坚等,各自成面目。
南宋书法,延续了北宋书法“尚意”的特点,但由于笔法的进一步削弱,再也没有出现北宋那样的书法大家,仅行书成就尚可称道。
当时有影响的书法家有赵构、张昂之、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等。
从一定程度上讲,宋代书法之“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的一个创作理念上的更新。